CT三维重建对三踝骨折手术入路的指导
全面解析: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全面解析: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trimalleolar fractures或cotton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
它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负重以及稳定功能。
一概述1.损伤机制旋前-外展型骨折旋前-外旋型骨折旋后-外旋型骨折旋后-屈曲型骨折部分扭转+垂直暴力型损伤2.骨折分型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一部分,严格地讲,并无专门分型。
Lauge-Hansen 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旋前-外旋型Ⅳ度•旋前-外展型III度(部分)•过度屈曲型Danis-Weber分型•按照腓骨骨折的位置,依据下胫腓韧带的损伤情况二影像学诊断要点1.x线检查A.正位片;B.侧位片;C.踝穴位片2.主要测量指标三术前处理1.处理方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冰敷(伤后48小时内)•足泵促进软组织肿胀消退2.手术时机•伤后6小时内,主要依据局部皮肤肿胀情况•7-10天后皮肤出现皱褶后再手术•水疱或血疱消退,痂皮褪去四手术治疗1.手术入路无论按照“三柱理论”还是“圆环理论”,三踝骨折都是不稳定性骨折。
因此,三踝骨折手术指征明确,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合适的内固定选择一直困惑着临床医生。
传统仰卧位手术入路:取仰卧位,外踝骨折选用标准外侧纵形切口,用解剖钢板或1/3管型钢板固定;内踝骨折选用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用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间接复位,作踝关节前侧小切口,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固定。
漂浮体位手术入路:先取健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处理外踝与后踝,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放置于腓骨外侧,重建钢板或1/3管型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后踝骨折用拉力螺钉固定;然后改为仰卧位,取内踝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取俯卧位,沿外踝与跟腱中点处作纵形切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从外踝后侧剥离部分腓骨短肌,显露骨折端,选取合适大小的1/3管型钢板或重建钢板置于腓骨后侧,螺钉固定;从腓骨短肌与拇长屈肌间隙显露后踝骨折,注意避免损伤胫后血管神经,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块,恢复关节面平整,根据骨折端的大小及粉碎程度选择拉力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此时不改变体位,作内踝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屈膝45°左右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
踝关节内侧入路加腓骨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20例体会

◎寸
阿 德 王 宏
D教 远O UF CC A篡 程 T I O N
踝关节内侧入路加腓骨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2 例体会 O
吉爱提
摘要 : 目的
新疆乌鲁木 齐市头 屯河 区 中心 医院外二科 ( 3 0 3 802)
1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患者男性 l 例 ,女性 9例 。年龄 l
1 8岁~7 岁 。左侧 9 ,右侧 1 例 。按 A 2 例 1 0骨折 分型 B 型 8例 ,c型 1 2例。本 组均为新鲜骨折 。手术 时间入 院
后 8 ~7。 h d
1 2 治疗方法 入 院后手法牵 拉复位踝关节脱位 , . 石膏 固定。行踝关节 c T及三维重建 ,完 善术 前检查 ,全身条 件及局 部皮肤条件好 的急诊安排手术 ,局部皮肤 条件不 佳,肿胀 明显 , 已出现张力性水泡着 ,待局部 皮肤 条件 改善后 手术 。连硬麻 醉妥后 ,患者仰 卧位 ,1取踝 关节 内侧入 路, 在踝关节 内侧 以内踝尖端为 中心作 lc O m长 的 纵切 口。切 口起 白胫骨 内侧 面 ,向下至 内踝后弧形转 向 足 中部 的 内侧 ,切 口皮肤 ,皮下组织 ,显露 内踝骨折 , 在 内踝前侧切 开关节囊 ,切 开 曲肌支持 带辨 明紧贴 于 内 踝后方走行 于骨沟 内的胫骨 后肌腱 ,将其牵 向后侧显 露 内踝后面 ,切 开胫 骨后肌腱 贴附胫骨面 的腱 鞘 ,显露后 踝骨折块 ,先将 内踝骨折连 同附着其上 的三 角韧带一并 向下翻起 ,然后牵 引 同时将 患足 强行外翻 ,即可显露胫 骨下端 的关节面 ,在直视下 复位 后踝骨折 ,后踝骨折 白 后 向前交叉克 氏针 固定或一枚克 氏针加一枚松质骨 螺钉 骨折 , 内踝用交叉 克 氏针 固定。2 取腓骨外侧入 路 ,在 腓骨外侧切 开皮肤 ,皮下组织 ,显 露腓骨骨折端 ,将骨 折复位 ,钢 板 固定 。伴 下胫腓关节 分离者复位后可 通过 腓骨钢板 , 在踩关节 以上 2 c  ̄3 m处 向胫骨打入 一枚 螺钉 固定于胫骨上 。术 中透视检查骨 折复位 好 ,关节 面平整 。 修补胫骨后肌腱 的腱鞘 ,缝 合各切 口。术 后抗炎消肿 治 疗一周 ,患肢石 膏托 固定六周 。 1 3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 复查拍片骨折对位对 线好 , . 复 位满意 。定 期复查拍片 ,六 周后视骨折 愈合情况可扶拐 不扶重行连 ,无 感染,术后六个月至一年取 出 内固定物 。
踝关节手术入路参考PPT

踝关节手术入路
踝关节手术入路
• 切口起自外踝尖上方12 cm 处,向下沿腓骨后缘至外踝尖端,再转 向前方沿腓骨肌腱切开2 . 5 - 4 cm(图1 -32) 。
• 骨膜下显露腓骨及外踝,切开腓骨肌支持带及腓骨肌肌腱的腱鞘, 前置肌腱. 如果腓骨没有骨折,则于外踝尖上方1 0 cm 处截断腓骨, 然后切断骨间膜及前、后方胫腓韧带, 游离腓骨远端。
踝关节手术入路
C
• Ollier 入路非常适用于三关节融合术, 通过一 个较小的切口,且不需过分牵拉即可显露三关 节,同时由于近端皮瓣行全层剥离, 在术中 牵拉时皮缘受到保护,因此切口愈合较好 。
• 切口起自距舟关节背外侧,向后下方斜行延长, 止于外踝下方2 . 5 cm 处(图1-31C )。
• 沿皮肤切口方向切开下伸肌支持带,在切口上 部,分离显露至各足趾的长伸肌腱并牵向内侧, 尽量不要打开腱鞘.在切口下方显露腓骨肌腱, 并向下方牵开。
牵开皮肤时,要找到腓浅神经的足背中皮支并加以保护。 • 沿肌纤维方向分离趾短伸肌或将其自起点剥离,向远端翻转。 • 将伸肌腱、足背动脉及腓深神经向内侧牵开,切开关节囊。 • 然后,在肌腱深面解剖分离,横行切开距舟关节囊显露距舟关节,
继续向外分离切开跟骰关节囊,该关节与距舟关节位于同一平面。 • 切除距骨颈外下方的脂肪组织团可显露距下关节。继续向远端剥离,
• 切开深、浅筋膜, 2 字形延长跟腱或将跟腱牵开,沿拇 长屈肌及腓骨肌腱之间切开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直至 胫骨后面。
• 向内侧牵开拇长屈肌腿,显露远端2 . 5cm 的胫骨、踝关 节后面、距骨后极、距下关节和跟骨上面的后部。
• 如果始终在拇长屈肌腱的外侧进行分离,那么就不会损 伤胫后的血管神经,因为拇长屈肌腱可以保护上述血管 神经。
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选择

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选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后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外伤引起的。
后踝骨折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及早明确手术指征对于后踝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
手术指征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患者康复情况。
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选择应该根据临床病情及患者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判断。
只有明确手术指征,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
对于后踝骨折患者,及时准确地确定手术指征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后踝骨折手术指征选择的相关内容,包括后踝骨折的类别、手术指征选择的依据、影响因素、常见方法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内容,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1.2 手术指征的重要性手术指征的重要性在后踝骨折的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手术指征确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对于后踝骨折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手术指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正确的手术指征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重复手术的风险,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精准地确定手术指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手术指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后踝骨折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后踝骨折的类别后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闭合型及开放型后踝骨折。
闭合型后踝骨折是指骨折部位没有与外界环境相连,皮肤没有被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骨折。
而开放型后踝骨折则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被破坏,形成了外露的骨折。
根据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不同,后踝骨折又可以分为骨折的具体部位,如胫腓关节、腓骨和踝骨等部位的骨折。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后踝骨折属于哪种类别,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指征选择。
螺旋CT三维重建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评估及治疗意义

螺旋CT三维重建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评估及治疗意义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评估及治疗意义。
方法:4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前行X线、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成像,根据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移位和关节脱位的方向、程度,关节内骨折的粉碎程度,掌倾角、尺偏角的变化以及桡骨的短缩程度,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进行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
结果:40例CT三维重建成像均能较清晰地显示骨折脱位在三维层面即矢状面、额状面及水平面上的方向和程度。
根据术前评估决定手术方案,术后40例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5个月。
参照骨折疗效标准:优26例,良12例,可2例。
结论:CT三维重建把CT 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有机地结合得出三维空间图像,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桡骨远端的立体结构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粉碎程度、骨质量、骨折块原始移位程度进行合理的术前评估,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和内固定进行个性化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对术后病人的功能恢复产生深远的影响。
标签: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螺旋CT三维重建桡骨远端骨折是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是解剖及力学结构薄弱的地方,一旦受外力很容易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科病人的17%[1]。
其中波及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的骨折占63%~90%[2]。
其并发症发生率高,畸形愈合后对腕关节功能产生影响,造成握力减低、僵硬,旋转障碍和创伤后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目标是:良好的复位避免进一步的组织损伤及提供临床稳定的固定直至骨折愈合[3]。
准确的诊断是正确指导临床治疗的前提,以往的X线片仅能做出初步判断,CT断层也只能从横断面上进行观察。
20世纪90年代初,CT三维重建应用于临床,它可从三维层面上显示骨折移位和关节脱位的方向程度,关节内骨折的粉碎程度,掌倾角、尺偏角的变化以及桡骨的短缩程度。
螺旋CT骨二维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i, 用 C )运 T配套 处理 软 件 。扫 描 参数 :
x线准 直均 为 2m 重建 层厚 1 m, 距 1 . m, —2n 螺 r —15 o , t i轴位 扫描 , 原始 数据 运用骨 重建 算法 , 以骨 n 将 并
7 0% 。
3 1 螺旋 C . T骨二 维 、 三维 重 建在 四肢 骨 关节 损 伤
中的价值 : 四肢 骨关节 是外 伤 中最常见 的损 伤部 位 , 部分 重伤 患 者 以多 处 骨 骼 、 碎 性 、 放 性 骨 折 为 粉 开 主, x线检查 时常 因 患者 被 动 体 位 而 影 响 诊 断 。螺 旋 C T骨 二维 、 维重 建 的优 势 有 : 1能 够 在 不 增 三 ()
5 62—56 4.
中 , 平 片对外 伤 骨折有 一定 的漏诊 率 , x线平 x线 故 片 可作为 常 规 筛 选 检 查 。 而 螺 旋 C T骨 二 维 、 维 三
图像 大大 丰 富 了诊 断 信 息 , 高 了诊 断各 种 骨 折 的 提
[ ] 张伟雄 , 2 卿安蓉 , 国栋 . 陈 多层 螺旋 C T三 维重 建在 颌 面骨折 中的应 用 [] 中国 C J. T和 M R杂 志 ,O4 2 4 : 2O , ()
本组资料 中, 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见表 2 。
表 1 15例 良性与 6 恶性 肿块 的年龄分布特点[ , %) 2 5例 n( ]
该 组病 例 中有 1 超声 诊 断 为乳 腺 癌 , 理 证 例 病
实为 乳腺 乳 头 状 癌 ; 5例 乳腺 癌误 诊 为 良性 乳 腺 肿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ppt课件

骨质疏松患者骨质脆弱,易发生骨折;骨折疏松 带指骨小梁稀疏、断裂,导致骨质强度降低。意
外事故、运动损伤等外因可导致骨折发生。
02
临床特征
主要症状与体征
踝部疼痛、肿胀、瘀斑和青紫 。
踝关节活动受限,无法承重或 行走。
踝关节局部压痛明显,可有骨 擦感或异常活动。
。
手术操作规范
02
医生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手术时间
和术中出血量,以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术后处理
03
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常规的换药和拆线等处理,同时配合医生
进行康复训练和复查。
术后处理与康复指导
疼痛管理
术后需要进行充分的疼痛控制, 可采用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缓 解疼痛。
康复指导
手术方法与固定物选择
手术方法
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为踝关节前外侧切口,能够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并便于手术操作。
固定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钢板、螺钉、克氏针等内固定物进行固定,同时 可配合外固定支架进行辅助固定。
手术操作流程优化
麻醉方式选择
01
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随访计划
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调整 康复计划及建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5
临床路径表单
术前评估与宣教表单
术前评估
应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 手术风险和预后。
宣教内容
应包括术前注意事项、手术必要性、手术流程、术后康复计划等内容,同时 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焦虑和不安。
漂浮体位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漂浮体位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范东华; 邢润麟; 茆军; 谷远洋【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9(041)015【总页数】4页(P1895-1897,1905)【关键词】三踝骨折; 漂浮体位; 后外侧入路; 临床效果【作者】范东华; 邢润麟; 茆军; 谷远洋【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江苏省南京市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7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疾病,其中三踝骨折约占踝关节骨折的7%[1-2],是一种复杂的踝关节内的骨折,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踝关节力线与稳定性受损,可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
三踝骨折时需对内、外、后踝3个不同体位进行复位,临床上常规采取某一固定体位进行手术时,会出现后踝骨折块显露困难,增加手术难度以及感染发生率[4]。
本研究采用漂浮体位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新鲜闭合三踝骨折,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9.8±13.7)岁;左踝骨折19例,右踝骨折15例;骨折至手术时间为(4.9±1.1)d。
受伤原因:扭伤18例,交通意外伤15例,高处坠落伤1例。
踝关节Lauge-Hansen骨折分型[5]: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旋型10例。
纳入标准:(1)闭合性踝关节骨折;(2)后踝骨折块累及或超过胫骨关节面10%。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者;(2)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危重疾病者;(3)开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
1.2 手术方法术前完善踝关节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评估骨折损伤程度。
术前临时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抬高患肢,若出现张力性水泡则抽出脓液后以酒精纱布湿敷,待肿胀明显消退出现皱皮征后进行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 号 : R8 1 6 . 8 文 献标 识 码 : B
螺旋 C T 三 维 重 建 技 术 对 三 踝 骨 折 术 前 评 估 和 手 术 入 路 的选 择 具
三踝骨折又名 C o t t o n 骨折, 是踝关节骨折中损伤较为 严重的类型, 属关节内骨折, 较难复位固定的是后踝, 选择手 术入路时要重点显露后踝并同时兼顾内、 外踝口 ] , 仅凭 X线 片对骨折诊断分型、 确 年2 月至 2 0 1 2 年1 月对 4 4 例三踝骨折根据 X线片结 合螺旋 C T三维重建技术所显示的后踝骨折块的大小、 部 位、 骨折线走行及移位程度, 选择手术入路, 效果 良好, 现总
志, 2 0 1 2, 1 8 ( 6) : 3 2 — 3 5 .
Ch u n g KC, Wa t t AJ , Ko t a i a S V, e t a 1 . Tr e a t me n t o f
un s t a bl e di s t a l r a d i al f r a c t ur e wi t h t he v ol a r l oc ki ng
复位, 复位巾钳临时固定, 用2 枚直径 3 . 5 m m松质骨空心拉 力螺钉垂直于骨折线固定内踝 。 b ) 螺旋 C T三维重建图像显
示后踝骨折块偏 向后外侧者, 选择后外侧切口+内踝弧形切 口, 首先采用后外侧切口, 在腓骨下端后侧与跟腱外侧之间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4例, 男2 5 例, 女1 9 例; 年龄 2 O ~6 5 岁, 平均 4 5岁。 致伤原因: 车祸伤 1 7 例, 摔扭伤 2 7例。 骨折 根据螺旋 C T三维重建图像采用 L a u g e — H a n s e n分型, 旋前 外旋型Ⅳ度 2 l 例, 旋后外旋 Ⅲ 度2 3 例。 伤后 2 4 h内就诊者 3 0 例, 2 ~7 d 就诊者 1 4 例。 1 . 2 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法 a ) 螺旋 C T三维重建图 像显示后踝骨折块偏向后内侧者 , 选择外侧切口+后内侧切 口, 首先采用外侧切口, 显露腓骨下端及外踝, 直视下骨折解 剖复位, 用点式复位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 将1 / 3 管型钢板 或解剖钢板置于腓骨后外侧用螺钉予以固定, 再取后内侧切
实 用 骨科 杂 志
第 1 9卷 , 第 7期 , 2 0 1 3年 7月
文章编号 : 1 ( ) 。 8 —5 5 7 2 ( 2 0 1 3 ) 0 7 —0 6 6 5 —0 3
C T三维 重建对三踝 骨折 手术入路的指导
严锋 合 , 唐保 明 , 李启 旺 , 赵 鹏 , 李 怀玮
[ 4 2
p l a t i n g s y s t e mU ̄ . J B o n e J o i n t S u r g( Am) , 2 0 0 6 , 8 8
即可显露外踝, 直视下外踝骨折复位, 用点式复位钳或克氏
针临时固定, 将1 / 3 管型钢板或解剖钢板置于腓骨后外侧l 用
张立元 , 张志 国, 邢文 钊, 等. 两 种 手 术 方 式 治 疗 股 骨
干 骨 折 带锁 髓 内针 固 定 术 后 骨 不 连 [ J ] . 实 用 骨 科 杂 [ 3 ]
对4 4例 正 侧 位 x 线 片 显
示 三踝 骨 折 者 , 行螺旋 C T扫 描三维重建 , 根 据 其 重 建 图 像 显 示 后 踝 骨 折 块 偏 向后 内 侧 者 , 选 择 外 侧 切 口+ 后 内侧 切 口, 后踝骨折块 偏向后外侧者 , 选 择 后 外 侧 切 口 + 内 踝 弧 形 切 口。 结 果 两 个 切 口完 全 能 显 露 三 踝 骨 折 , 满 足 手 术 需 求, 术 中证 实 其 骨 折 线 的 走 向 、 类型 、 形状和移位程度 , 与术前螺旋 C T三维重建图像完全一致 。 随访 6 ~1 2个 月 , 术 后 6个 月 内 x 线 片 示 骨 折 均 骨性 愈 合 , 未 发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 无 钢 板 螺 钉 断 裂 松 动 及 外 露 现象 。按 Ol e r u d — Mo l a n — d e r 评分法评定 , 优3 3例 , 良1 O例 , 可 l例 。结 论 有重要 的临床指导价值 。
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口, 沿胫骨后缘纵行切开至内踝, 显露胫骨后肌腱及胫后血
管、 神经并牵向两侧, 骨膜下剥离 显露出内踝、 后踝, 清理骨
折块间血凝块、 骨碎片, 直视下复位后踝, 采用点式复位钳及 克氏针垂直骨折线临时固定, 经 C型臂 X线机透视见骨折 达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 用2 枚以上直径 3 . 5 ~4 . 5 m m松质 骨空心拉力螺钉 自后向前垂直骨折固定, 拔出克氏针, 内踝
( 1 . 青 海省 西 宁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骨 一科 ,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0 ; 2 . 青 海 大 学 医 学 院 附属 医 院 骨科 ,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0 )
摘要: 目 的 探 讨 螺 旋 C T 三 维 重 建 技 术 对 三 踝 骨 折 手 术 人 路 选择 的 指 导 价 值 。方 法
入路, 注意保护腓肠神经, 将跟腱牵向内侧, 腓骨肌腱牵向外 侧, 沿牌 长屈肌外缘分离至胫骨后表面并将其拉向内侧, 即 可显露出后踝 , 清理骨折块间血凝块及骨碎片, 直视下复位 后踝, 采用点式复位钳及克氏针垂直骨折线临时固定, 经C 型臂 x线机透视见骨折达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 , 用2 枚以上 直径 3 . 5 ~4 . 5 m m松质骨空心拉力螺钉 自后向前垂直骨折 固定, 拔出克氏针, 沿腓骨长短肌内缘切开, 并将其牵向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