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第26套真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 .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 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 . 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 .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 .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 .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3.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 . 中央集权

B . 家国一体

C . 天下为公

D . 官僚政治

4.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中央集权制

5.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

由于贏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这体现了()

A . 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 . 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 . 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 . 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6. 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试分析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目的是。()

A . 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 . 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 . 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 . 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7. 《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

A . 摧毁了宗法观念

B . 发展了分封制度

C . 确立了专制政体

D . 创立了科举制度

8.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 . 审议决策之权

B . 监察百官之职

C . 上传下达之责

D . 专司行政之事

9. 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A . 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 . 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 . 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 . 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10.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 .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 .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 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11.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 . 卖官鬻爵

B . 土地自由买卖

C . 科举取士

D . 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12.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 . 摧毁了门阀政治

B . 扩大了政权基础

C . 促进了社会公平

D . 与人才培养脱节

13. 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带有主观性,是不可取的

B . 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 .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 . 反映了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公正性的不断的探索

14.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

作用是()

A .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 .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15.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 .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 .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6.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A . 监察官员素质低下

B . 政治腐败

C . 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D .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17.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 . 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B . 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C .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 . 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18.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9.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金榜提名者快活。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