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典型人物真实起来——衢州日报“改革先锋”谢高华报道的一点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PRACTICE

让典型人物真实起来

—衢州日报“改革先锋”谢高华报道的一点体会

文_陈明明

陈明明

(Jf'M a传媒集团民生新甬申心副主任

典型人物是标杆、是旗帜,是学习的榜样。在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仍然是正面宣传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对典型人物报道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比如要注重平民化视角、多角度表现、情感化处理……一句话,就是要做到"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人物典型报道只有做到“真实”,受众才会真正相信,才会选择阅读,才会主动传播。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谢高华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对于这个重大人物典型,衢报集团的报道独树一帜,端、网、报互相融合,文字、图片、视频、H5全方位呈现,很好地展现了谢高华的"真实"形象,让老典型成了新“网红”,为新的传播生态下典型人物报道探索了一条路径。

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的困境

当下是一个典型辈出、正能量高歌猛进的时代。对媒体而言,缺的不是大大小小的典型,而是对典型宣传时度效的把握。典型宣传尤其是典型人物报道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

—是典型选择标准缺乏时代性。典型总是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与时俱进选择典型、宣传典型,才能起到引领社会风尚、激励公众前行的效果。当下,往往更多地从苦、弱、贫、死等关键词中去选择典型。这样的典型看上去很"感人”,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有的典型报道成了一个"筐",只要搭点边的就往里装,典型不典型,谁都不爱看。

二是千人一面的“标准故事”化报道。典型人物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各有各的特质。媒体理应抓住这种特质,在充分展示作为时代典型的共同精神内核的同时,体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但在具体的采编实践中,不乏千人一面的现象,要么大而全像个人物传记,要么带病工作、六亲不认、废寝忘食之类的老套路,"标准故事"成了很多典型人物报道的通病。

三是典型人物的“洁癖”。典型人物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然后才有常人做不到的特质。真实还原一个凡人,让读者感觉生动、感人、可学,就得让典型人物从"神坛”上走下来,回归到平常百姓中。典型人物“洁癖”主要表现在回避他们作为一个平凡人面■对问题时的犹豫不决,面对亲情时的不舍与留恋,应有的个性脾气等等。看上去人物完美了,实际上失去了真实感。

四是传播手段的传统单一。典型传播的目的在于引领社会舆论,如何提高典型宣传的效

传媒评论|Media Review 2019年第4期

PRACTICE=实践

果,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探究的现实问题。移动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为典型宣传手段多样化提供了新平台和渠道。如果只停留于传统媒体的文字或图片进行典型宣传,就等于放弃了对大量新媒体用户的有效覆盖,针对新媒体用户,可以设置更加丰富多彩的传播载体、文本和样式。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典型宣传在真实性、有效性上打了折扣,未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谢高华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从基层做起,先后任衢县县委书记、义乌县县委书记、衢州市副市长、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谢高华从政46年,有着众多的改革举措,改造低产田、兴修水利设施、推广柑橘生产、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些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为他赢得良好的政声。同时,他的改革举措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在实施中又运用了民间智慧,这不可避免地让他受到一些非议和批评。

按照往常的操作,对于这样的重大典型,主打的肯定是一个大通讯,内容也会去"芜”存“菁",从若干方面表现他"高大上”的形象,在衢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出,然后在新媒体上进行转载,从形式上来看就是全媒体传播了。

这样报道对于采编人员来说轻车熟路,但并不能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受众越来越没有耐心在报纸上阅读"大块头",更不要说在新媒体上传播。鉴于此,衢报集团在报道之初就定下基调:尊重历史,真实客观,把谢高华典型报道做得可读可看。

从三个方面解决“真实”的问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文人尚且有这样的使命感,更不要说时刻关注社会的新闻工作者。但要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与时俱进。

在谢高华报道中,衢报集团精心谋划,组织优秀采编力量,群策群力,最终给受众呈现出一个丰满、鲜活、立体的谢高华,叫好又叫座。

1.多侧面呈现,让人物丰满起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碎片化阅读。作为主流媒体,应该顺应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把报道内容化整为零。把“零"做好了,受众自然会主动去关注"整”。

对于谢高华报道,“化整为零”的做法就是用采编"手术刀"进行各种切割。去年12月13日至20日,短短一周共发独家新闻稿近40篇,其中,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推出专栏稿35篇、4个特刊27个专版。特刊报道又分成知情人专访系列、纪实系列、轶事系列。

知情人专访系列"我眼中的谢高华”,通过他以前的同事和朋友来回忆。根据采访到的内容,最后确定了10位知情人,涵盖了谢高华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内容:当时的杜泽区委书记杜泉彬讲谢高华改造低产田,当时的农业局特产站站长黄国善讲谢高华推广柑橘生产,当时的铜山源水库管理局局长季乃宾讲谢高华建设铜山源水库,当时的乌引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翁云祥讲谢高华建设乌引工程,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代经营户何海美讲谢高华如何开放市场,义乌市衢州商会会长张建良讲谢高华如何支持衢州人在义乌经商,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义乌研究中心主任何建农讲谢高华对义乌的贡献,东方集团董事长潘廉耻讲谢高华对养殖业的关心,上洋机械公司创始人程玉明讲谢高华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当时的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徐文荣讲谢高华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每人一个角度、一个故事,来单独成文,每篇千字左右,配上图片和人物介绍,几分钟就可以看完,也便于在新媒体上传播。同时,把这10位知情人的采访视频分别制作成了短片,以满足喜欢可视化阅读的受众。这样,每个系列、每篇报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分开来,不同阅读需求的用户可以各取所需;合起来,就是一个丰满的谢高华。

2.多样化传播,让人物鲜活起来

如前所述,不同的受众喜欢不同的阅读方式。要实现传播的最大化,媒体应该运用多样化的传播方

Media Review|传媒i平论

2019年第4期f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