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晶体化学 锂辉石
锂辉石回收困难的原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锂辉石回收困难的原因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外对锂辉石浮选原理及选别工艺的研究较多,也较为充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选矿基本原理以及对具体矿石选别性质的研究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对锂辉石的研究较少,远远落后于其他矿石的选别性质的研究。
归纳起来,目前锂辉石回收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三点:
1)捕收剂仍采用效能低下的传统型药剂。
在锂辉石浮选工业实践中常用的
捕收剂有:脂肪酸及其皂类(731、环烷酸皂、油酸、塔尔油等),胺类阳离子捕收剂,以及烷基硫酸盐和磺酸盐等。
以上捕收剂均存在明显的缺陷,如脂肪酸类捕收剂不仅所需用量大,单独使用时捕收效果差,需要与多种捕收剂组合使用,而且对温度较为敏感,同时不易溶解和分散;烷基硫酸盐和烷基磺酸盐的使用条件较为苛刻,此类捕收剂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实现对锂辉石的有效选别;而胺类捕收剂虽然对锂辉石的捕收能力较强,但同时它对其它硅酸盐类脉石矿物也具较强的捕收能力,选择性差。
2)调整剂选择性差,且大多有毒。
锂辉石矿物与硅酸盐类脉石矿物的浮游
性相近,浮选工艺成败的关键在于浮选实践中,能否实现对锂辉石有效的选择性抑制和活化,而目前常见的抑制剂主要有:水玻璃、糊精、淀粉、氟化钠、硫化钠等,这些抑制剂不仅对脉石矿物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锂辉石的抑制效果也较为明显。
3)难免离子的存在对锂辉石浮选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硅酸盐矿
物破碎后表面特性以及按其矿物晶体化学特征的天然差异,在不同浮选环境下原本有一定的浮选差异,只要控制好分离条件,是可以实现锂辉石与其他硅酸盐类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
在磨矿过程中,由于钢球和衬板在作业中的作用,。
锂辉石和锂云母辨认方法

锂辉石和锂云母辨认方法
锂辉石和锂云母都是含锂矿物,但是它们在颜色、外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鉴别两者。
首先,锂辉石颜色通常为灰色、棕色或黑色,而锂云母颜色通常为浅红色、深红色或棕色。
此外,锂辉石表面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呈块状或粒状,而锂云母则呈片状结构,表面呈珠光色或绢丝光泽。
第二,锂辉石比锂云母更硬、更脆,容易破碎。
在硬度测试中,锂辉石的硬度为6-7,在钢刀上有划痕,而锂云母的硬度为2.5-3,可以被指甲轻松刮划。
第三,锂辉石的化学成分为锂铝硅酸盐,而锂云母的化学成分为硅酸盐。
因此,可以将石头分解为粉末,再用酸检测。
如果粉末与硫酸反应生成气泡,则为锂辉石,反之则为锂云母。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硬度测试和化学检测等方法,可以准确地区分锂辉石和锂云母。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鉴别技巧对于岩石学家、地质研究者、矿物资源开发者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19470499_花岗伟晶岩中锂辉石和透锂长石产出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2023/039(07):2138 2152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07.15刘强,李鹏,严清高等.2023.花岗伟晶岩中锂辉石和透锂长石产出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岩石学报,39(07):2138-2152,doi:10.18654/1000-0569/2023.07.15花岗伟晶岩中锂辉石和透锂长石产出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刘强1,2 李鹏1 严清高1,2 李建康1LIUQiang1,2,LIPeng1,YANQingGao1,2andLIJianKang11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1 MNR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ResourceAssessment,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MOEKeyLaboratoryofOrogenicBeltsandCrustEvolution,Schoolof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022 11 09收稿,2023 02 20改回 LiuQ,LiP,YanQGandLiJK 2023 Theoccurrencecharacteristicsandformationconditionsofspodumeneandpetaliteingraniticpegmatite.ActaPetrologicaSinica,39(7):2138-2152,doi:10.18654/1000 0569/2023.07.15Abstract Spodumene(Spd)andpetalite(Ptl)areimportantlithium aluminosilicatemineralsinLi richgraniticpegmatite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findouttheformationconditionsandevolutionprocessofspodumeneandpetaliteforfurtherindicatingtheformationmechanismofgranite pegmatitetypelithiumdeposit Spodumeneandpetaliteareusuallyoccurredintheintermediatezoneorcoreofpegmatites,butformedindifferent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 Theformeroneisformedathightemperatureandlowpressure,whereasthelatteroneisstableatrelativelylow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andthetwocanbeconvertedwiththechangeof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 Whenthetemperaturedecreases,thepetalitecanbeconvertedintospodumeneandquartz(Qtz)intergrowths(SQI),orwhenthepressureincreases,thespodumeneandquartzintergrowths(SQI)canbeconvertedintopetalite TheP TtrajectoryoftheformationandevolutionofLi richpegmatitecanberevealedbyaccuratelydeterminingthe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ofthemutualconversionbetweenspodumeneandpetalite Basedonrecentresearchresultsonspodumeneandpetalite,thispapersummarizestheproductioncharacteristicsandformationconditions,andconcludesthat:(1)IntheLi richpegmatitesystem,thecrystallizationoflithium aluminosilicatemineralsismainlycontrolledby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andlessrelevantwiththemeltcomposition Thestabletemperatureandpressurerangeofspodumeneandpetaliteis400~680℃and160~400MPa;(2)Underthesuperpositionofexsolutionalkalinefluid,thehydrothermalalterationprocessofthelatespodumeneoccurredalbitization/potashfeldspathization,muscovitizationandlithiumchloritizationsuccessively;(3)Thehigherthetemperature,thelessthealuminumsaturationindex(ASI),andthemoreH2Ocontentmayincreasethesolubilityoflithiuminthemelt;(4)Thecrystallizationexperimentsofspodumeneandpetaliteindicatetherapidcrystallizationprocessofpegmatite,andtheformationofitstextureisinfluencedbythedegreeofcooling Hightemperatureandpressureexperimentsshowthat5%H2Ocontent(unsaturatedcondition)and50~130℃undercoolingdegreerangearethebestconditionsdevelopingthepegmatitictexture;(5)ThecontentofCO2andLiinmagmaplaysakeyroleinregulatingpH,reducingliquidusandmeltviscosity,andincreasinghydrationclustermoleculesinthecrystallizationsystemofLi richpegmatite Inthefuture,theapplicationofin situhigh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experimentaltechniques(suchashydrothermaldiamondanvilcell)willprovidemoredirectandreliableexperimentalbasisforresearchingthemetallogenicmechanismofgraniticpegmatiteraremetaldepositsKeywords Spodumene;Petalite;High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experiment;Solubility;H2O;Undercooling摘 要 锂辉石(Spd)和透锂长石(Ptl)是富锂花岗伟晶岩中重要的锂铝硅酸盐矿物,查明锂辉石和透锂长石的形成条件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605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096、42002109、41703048)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289)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刘强,男,1994年生,博士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 mail:931496643@qq com通讯作者:李鹏,男,1988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E mail:lipeng031111@163 com和演化过程对进一步揭示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锂辉石生产工艺流程

锂辉石生产工艺流程英文回答:Lithium pyroxene is a type of mineral that contains lithium. It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smartphones, laptops, and electric vehicle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lithium pyroxene involves several steps, which I will explain in detail.1. Mining: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mining. Lithium pyroxene is typically found in lithium-rich pegmatite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are mined using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open-pit mining and underground mining. Once the ore is extracted, it is transported to a processing plant for further treatment.2. Crushing and grinding: The mined ore is crushed and ground into fine particles. This process helps to increase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ore, allowing for better extractionof lithium.3. Froth flotation: After crushing and grinding, the ore is subjected to froth flotation. In this process, chemicals are added to the ore slurry to selectively separate the lithium-bearing minerals from the gangue minerals. The froth flotation process relies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minerals. The lithium-bearing minerals attach to air bubbles and are carried to the surface, where they can be collected and further processed.4. Roasting: The lithium-bearing minerals obtained from froth flotation are then subjected to roasting. Roasting involves heating the minerals at high tempera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This process helps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convert the lithium-bearing minerals into a more soluble form.5. Leaching: The roasted minerals are then leached with water or acid to extract lithium. Leaching involves dissolving the lithium compounds in a solvent, allowing forthe separation of lithium from other impurities. The resulting solution, known as lithium brine, is then further processed to obtain lithium carbonate or lithium hydroxide, which are the main products of lithium pyroxene production.6. Purific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The lithium carbonate or lithium hydroxide obtained from the leaching process is further purified and crystallized. This step helps to remove any remaining impurities and obtain high-purity lithium compounds.7. Drying and packaging: The final step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drying and packaging the lithium compounds. The dried lithium compounds are typically packaged in bags or drums and are ready for distributionand use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battery manufacturing.中文回答:锂辉石是一种含锂的矿石,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这种电池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电子设备中被广泛使用。
锂矿取样标准

锂矿取样标准
锂矿石样品的取样标准涉及到矿物的种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锂矿石样品及其特征:
1. 锂辉石:灰白色、烟灰色、灰绿色,有时呈翠绿色(成分中含Cr所致);玻璃光泽,解理面微显珍珠光泽;硬度~7;相对密度~/cm³。
2. 锂云母:只产在花岗伟晶岩中,颜色为紫和粉色并可浅至无色;具有珍珠光泽;呈短柱体、小薄片集合体或大板状晶体。
3. 透锂长石:架状硅酸盐矿物;白色或黄色,偶见粉红色;单斜晶系,通常呈块状;玻璃光泽,解理面上呈珍珠光泽;莫氏硬度6~;密度~/cm³;性脆。
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层位采集样品,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同时,取样的数量和方法应根据矿体的规模、产状和采样目的来确定。
具体的取样标准和程序可能因地区和行业而异,建议查阅相关的地质勘查规范或咨询专业人士。
锂元素的矿物

锂元素的矿物
锂在自然界中以多种矿物的形式存在,其中一些常见的锂矿物包括:
1. 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锂辉石(Spodumene):锂辉石是最主要的锂矿石之一,含锂量较高,常见于花岗岩和伟晶岩。
2. 碳酸盐矿物——莫来石(Li2CO3):莫来石是一种含锂的碳酸盐矿物,在一些锂矿石中可以找到。
3. 磷酸盐矿物——三硼锂铝石(LiAlPO4(OH)2):在一些矿床中也可以发现含有锂的磷酸盐矿物。
这些矿物中所含的锂元素可以通过矿业开采和提取工艺进行提取,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等产品。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对锂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对锂矿物的开采和利用也备受关注。
[常识]各类矿物的晶体形状
![[常识]各类矿物的晶体形状](https://img.taocdn.com/s3/m/9921342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e.png)
各种矿物的晶体形态1、黄铁矿(pyrite) FeS2点群 m3晶形:常见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晶面上常见平行{100}和{210}的聚形纹。
浅铜黄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无解理,硬度较大:6-6.5它是制造硫酸和硫磺的主要原料。
是NaCl型结构的衍生结构总之:黄铁矿:结构(了解,并解释硬度和解理)雄黄(realgar) As4S4形态:柱状、短柱状或针状,柱面有纵纹。
常以粒状、土状产出。
环状分子型结构:2/m橘红色,金刚光泽,透明-半透明。
平行{010}完全解理。
硬度1.5-2。
总之:雄黄:结构(了解,并解释物性)化学式:As4S4颜色雌黄(Orpiment) As2S3柠檬黄色,油脂-金刚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平行{010}极完全解理,硬度1.5-2。
形态:板状、短柱状,晶面常弯曲,柱面有纵纹。
集合体呈片状、梳状、放射状和土状等。
层状结构:2/m雌黄:结构(了解,并解释物性)化学式:As2S3颜色、方铅矿( Galena) PbSNaCl型结构,典型的立方面心格子,化学键为离子键-金属键过渡型。
形态:高温呈立方体,低温呈八面体,集合体呈粒状。
结构:m3m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
{100}三组完全解理。
硬度2-3。
相对密度7.4-7.6。
总之:方铅矿:结构(掌握,并解释物性)化学式:PbS解理(组数、方向、产生原因)5、闪锌矿( sphalerite) ZnS结构:4 3mZnS型结构多为粒状集合体。
单晶体高温为四面体,中低温为菱形十二面体。
四面体晶面上常见三角形蚀象,常呈正、负四面体的聚形及聚形纹。
颜色由无色到浅黄、棕褐至黑色,随成分中含Fe量的增加而变深。
松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具平行{110}的六组完全解理。
硬度3.5-4。
相对密度3.9-4.2,不导电总之:闪锌矿:晶形化学式:ZnS解理(组数、方向、产生原因)辰砂( cinnabar) HgS结构:三方晶系,点群:32链状结构(变形的NaCl型结构形态:单晶常呈菱面体{1011}、平行{0001}厚板状或平行c轴延伸的柱状。
锂辉石的成矿及在陶瓷和玻璃工业中的应用

2 % 、i2 4 5 , 有 O 、 O T 、 g 74 S . % 伴 O6 , Mn 、 i M O等 氧
化物 。
锂辉石 在伟 晶岩矿床 的形成 , 明显 受 到温度 、 挥发
性 组分 、 围岩等 主要 因素 的影 响。实验 资 料表 明 , 晶 伟 岩 矿床形 成 的温度 范 围在 10~70℃ 之间 , 锂 辉石 0 0 而 等 大量伟 晶矿 物 是 在 10—6 0℃析 出 的。其 形成 的 5 0
方 晶 系 , 。 1 59 =1 5 4 为 一 轴 晶 正 光 性 。 加 N = 1, 2,
热 时 , 随体 积 膨 胀 裂 散成 细 块 或粉 状 , 伴 比重 降 至 2
41 。
12 锂辉 石 的成矿地 质作 用及 成园 类型 锂辉石 为典 型 的伟 晶岩 矿物 , 主要 富 产 于 花 岗 伟 晶岩脉 中 , 常与 绿 柱 石 、 电气石 、 石英 、 长 石 、 长 钾 钠能。 关源自 词锂辉石伟晶花 岗岩
热膨胀 系数
热稳 定 性
成 , 氏硬度 6 5~ 。 {l j 莫 . 7 10 面上 有 2组 完全 解理 , 其
前 言
近几 年 随着 国际 陶 瓷 和 玻璃 市 场 的发 展 , 中高 档 的 日用 陶瓷 产品 和玻 璃制 品 的需 求 呈增 加 趋 势 , 给我 国 陶瓷和玻 璃工业 的发展提 供 了一 个 良好 的机遇 。如 何使 陶瓷 产品质 量 提高 , 其上 档 次 、 等级 , 足人 使 上 满 民生活水 平 的需 求 , 并赶上 国外先 进水平 , 极 采用新 积 原料 、 技术 , 疑是 可行 的方 法 之一 。 新 无 含锂 矿物作 为 陶 瓷原 料 , 国外 早 已进 行 了 卓有 在 成效 的研究 。 已广泛应 用 于生 产 。在 美 国 、 日本普 遍 引 人告 锂 矿物作 为玻璃 、 陶瓷 的熔剂原 料 , 特别 是家 庭用 餐具 , 提倡用 锂质 瓷 , 多 因其 经得起 直接 在微 波 炉 内烤 烧一 餐 桌一 冰箱冷藏 以及 其 他急冷 急 热的考 验 。 天然锂 辉石大 多是 以脉石矿 物 的形式 与其 他矿石 矿 物相 伴生 。 成矿条 件 各不 相 同 , 化学 成分 含量 各有 差 异, 因此开采 出来 的锂 辉 石 矿床 富矿 较 少 。 为使 加 工 处 理 的锂辉 石矿物 能 够 更 加 合理 的 运用 , 文就 锂 辉 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辉石
1.【矿物名称及英文名称】
锂辉石,称α-锂辉石spodumene,又称工业味精,玻璃光泽,属于辉石的一种,多产于花岗伟晶岩中,有时可形成粗大晶体,锂辉石是工业上提炼锂元素的优质矿源,但色彩优美且晶体透明的锂辉石(翠绿锂辉石、紫锂辉石)则用作宝石材料,通常宝石级的锂辉石重量都能超过1克拉,超过5克拉的锂辉石也并不罕见。
2.【矿物组分化学组成】
LiAl(SiO3)2或Li2O•Al2O₃•4SiO₂,理论含锂量3.75%(氧化锂8.04%)。
化学组成较稳定,常有少量Fe3+、Mn代替6次配位的Al,Na代替Li;可含有稀有元素、稀土元素和Cs的混入物,以及Ga、Cr、V、Co、Ni、Cu、Sn等微量元素。
3.【矿物晶格】
理论组成(wB%):Li2O 8.07,Al2O3 27.44,SiO2 64.49。
单斜晶系,a0=9.463Å,b0=8.392Å,c0=5.218Å,β=110。
11';Z=4。
属C2型结构,与C2/c型结构基本类似。
M2主要为Li,有时有少量Na。
M2-O平均间距2.211Å。
M1主要为Al,有时有少量Fe3+。
M1-O平均间距1.919 Å,O-O平均间距2.710 Å。
[SiO4]链在结构中只有一种,与C2/c型结构不同的是,[SiO4]四面体链是由两种结晶学不同的[SiO4]四面体所组成,呈S扭转。
[SiO4]四面体之Si-O平均间距0.1618nm,O-O 平均间距2.640 Å。
[SiO4]链之链角为170.5。
(1)晶格价键图或离子堆积图
锂辉石离子棍棒图
锂辉石离子堆积图
(2)X-射线衍射分析(XRD)图及结果
图2.1 锂辉石X 射线衍射图谱
图2.2 锂辉石X 射线衍射图谱
(3)晶格参数等相应的描述
表3 锂辉石ICSD
A.单斜晶系,属C2型结构,与C2/c型结构基本类似。
M2主要为Li,有时有少量Na。
M2-O平均间距0.2211nm。
M1主要为Al,有时有少量Fe3+。
M1-O平均间距0.1919nm,O-O平均间距0.2710nm。
[SiO4]链在结构中只有一种,与C2/c 型结构不同的是,[SiO4]四面体链是由两种结晶学不同的[SiO4]四面体所组成,呈S扭转。
[SiO4]四面体之Si-O平均间距0.1618nm,O-O平均间距0.2640nm。
[SiO4]链之链角为170.5。
B.轴双面晶类,C2-2(L2)。
常呈柱状晶体,柱面常具纵纹。
有时可见巨大晶体(长达16m)。
主要单形:平行双面a{100}、b{010},斜方柱m{110}、n{021}、o{221}、c{001}。
双晶依(100)生成。
集合体呈(100)发育的板柱状、棒状或致密隐晶块状。
C.解理{110}完全,夹角87;具{100}、{010}裂开。
硬度6.5~7。
相对密度3.03~3.22。
偏光镜下:无色。
二轴晶(+),2V=55~80。
Ng=1.662~1.679,Nm=1.655~1.669,Np=1.648~1.663。
多色性弱。
翠铬锂辉石:Np绿色,Ng无色;紫锂辉石:Np 紫色,Ng无色。
一般Na代替Li时Np降低,Ng不受影响,重折率增大。
D.晶格具体参数:
4.【矿物晶体化学】
(1)晶格结点上粒子的化学性质:
锂辉石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比较固定,因而其基本性质比较稳定。
锂辉石系LiAl(SiO3)2共有三个变体,分别α-锂辉石、β-锂辉石和γ-锂辉石。
α-锂辉石在地质学上通常称锂辉石,是低温稳定变体。
β-锂辉石是稳定的高温变体。
γ-锂辉石高温亚稳态变体,进一步受热将转变为β-锂辉石。
β-锂辉石的结构中允许SiO2
进入晶格,形成β-锂辉石固溶体,其反应式可用下式表示:
Li2O·Al2O3·4SiO2 + nSiO2→ Li2O·Al2O3·(n+4)SiO2(n ≤4)
β-锂辉石游离硅β-锂辉石固溶体
晶体在加热或被紫外线照射时会改变颜色,在阳光作用下也会失去光泽。
焙烧至1000℃左右时迅速转变为β型锂辉石,并具热裂性质。
β-锂辉石属四方晶系,与凯石英(keatite)成类质同像。
锂辉石在约700℃经细研磨和长时间加热即开始
发生转变。
锂辉石—β-锂辉石的转变是不可逆的。
锂辉石在375~500℃、0.57MPa 压力下可以人工合成。
温度低于375℃,在中低压力下合成LiAl[Si2O6]•H2O,天然者称为透锂铝石(bikitaite)。
另一高温同质多像变体属六方晶系,与β-石英等结构。
(2)粒子间作用力及价键分析:
在锂辉石的晶体结构中,硅以四配位的形式与氧形成[SiO4]四面体,并以共顶氧的方式沿c轴方向连接成无限延伸的[SiO4]四面体链。
铝以六配位的形式与氧形成[AlO6]八面体,并以共棱方式也沿c轴方向连接成无限延伸的“之”字形链。
每两个[SiO4]四面体链与一个[AlO6]八面体链形成2:1型的“I”形杆。
各“I”形杆之间靠锂并借助于氧连接起来,形成锂辉石的晶体结构。
由于类质同像的置换,因此有时有少量的Fe3+取代Al3+也占据M1位置。
锂辉石晶体结构中Si-O键主要为共价键,键强较大,而Li-O和Al-O键离子键特征明显。
结构中Li-O键平均键长为0.221nm,Al-O键的平均键长为0.1992,根据鲍林(Pauling)的经验公式计算出Li-O键的离子成分达79.81%,Al-O键的离子键成分达64.30%,因此Li-O键的键强相对较弱。
(3)矿物破碎后表面价键情况及表面化学性质:
锂辉石矿物解离时主要沿Li-O键断裂的方向进行,故矿物解离后破裂表面有较多的Li及少量的Si和Al(当Fe3+取代Al3+时,有事暴露有少量的Fe3+),X 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定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锂辉石表面的Li+与液相中的H+进行交换使H+吸附于矿物表面氧区,Si和Al离子端也能吸附OH-,因此锂辉石表面能键合大量羟基,导致矿物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带负电,零电点较低,较易用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浮选,而难以用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浮选。
(4)矿物可选性:
目前锂辉石的选别方法主要有浮选法、重悬浮液与重液选矿法以及磁选法等。
浮选法是锂辉石的重要选别方法之一。
影响锂辉石浮选的关键因素在于调浆作业的搅拌强度及温度、调整剂的配比。
目前国内锂辉石的选别过程中一般采用添加“三碱两皂”的浮选方法。
锂辉石浮选调整剂主要为“三碱”,即:Na2CO3、Na2S和NaOH,其用量、加药地点以及所用水中钙离子含量的多少等因素对浮选的影响很大。
浮选矿浆中CO32-、OH-、Ca2+的离子浓度比,是影响浮选指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用水的软硬不同,调整剂的用量也有所不同。
表面纯净的锂辉石很容易用油酸及其皂类浮起,浮选区为PH=4.0~9.0,最佳PH为弱碱性。
锂辉石浮选的常用捕收剂为“两皂”,即环烷酸皂及氧化石蜡皂,其用量也随着水的软硬变化而增减。
在较软的水质条件下,环烷酸皂的使用可明显增加回收率,而较硬的水质条件下,环烷酸皂的加入有时反而不利于浮选。
由于锂辉石矿石表面常受风化污染以及在矿浆中受矿泥污染,其可浮性变坏,且矿浆中的一些溶盐离子(Ca2+、Mg2+、Fe3+)不仅能活化锂辉石,同时也活化脉石矿物,使锂辉石浮游性差异不大。
所以,针对不同锂辉石,应先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捕收剂和选矿工艺。
锂辉石的密度为3.2g/cm3左右,比共生的石英、长石等主要脉石矿物比重大,这样就可以采用重悬浮液或重液(如:三溴甲烷、四溴乙烷)选矿法使锂辉石成为重矿物产品,而脉石矿物则为轻产品。
有机重液虽可有效分选锂辉石等矿物,但限于工艺及成本而不能实际应用,但与重液分选原理相仿的重介质悬浮液选矿在国外已用于萤石、红柱石、石榴石及锂辉石等非金属矿的工业生产。
虽然浮选是锂辉石工业选矿最主要的工艺选择,但国外大多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即在最终浮选前采用重介质预选。
磁选法是提高锂精矿质量的一个重要辅助措施,常用于除掉锂辉石精矿中的含铁杂质或选分弱磁性的铁锂云母。
采用浮选法所得到的锂辉石精矿,有时含铁较多,为了获得低铁锂辉石,以提高锂辉石精矿的产品等级,可用磁选法进行处理。
磁选法作为提高锂精矿质量的一种重要辅助措施,直接分选锂辉石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与浮选法、重选法联合使用以提高精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