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3322087.html,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作者:张丽君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就要求: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关键词:小学数学;回归;生活;自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36-02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圍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紧密地把数学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1.1 变例题、习题为生活化问题。“生活化",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呈现一支温度计观察,接着语言描述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一年中每月某天的温度在温度计上是如何读取的,如何区分温度的高低?再画上数轴,给出一些有理数,让学生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试比较这些有理数谁大谁小?上述问题依次呈现,学生凭借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都比较轻松地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我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列举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用到有理数例子,组织讨论:怎样比较这些有理数的大小?学生七嘴八舌,最后小结得出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对于他们自己发现的"成果" 格外珍视,特别兴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