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岩土流变力学
岩土力学-PDF

2.3 地基变形 2.3.2 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
单一土层一维压缩问题
p
h1/2
σ cz
=
γ
2
h1/2
σcz
γ,e1 σz=p
h1
S
=
ε zh1
=
ε vh1
=
e1 − e2 1 + e1
h1
侧限条件
e-p曲线
压缩前
p1 = σ cz
e1
压缩后
p2 = σ cz + σ z
e2
32
2.3 地基变形 2.3.2 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第二章 岩土力学
1
2.1 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指标
2.1.1 土的组成与结构 2.1.2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2.1.3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1.4 土的击实特性 2.1.5 土的工程分类
2
2.1 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土的三相组成——土的固相 颗粒级配
e
e
1.0 0.9
0.9
0.8 0.8
0.7
0.7
0.6
0.6
0 100 200 300 400
p(kPa)
压缩主支 再压缩曲线
膨胀曲线
100
1000
lgp(kPa)
26
2.3 地基变形 2.3.1 土的压缩性——压缩性指标
e e - p 曲线
1.0
a = − Δe Δp
压缩系数,kPa-1或MPa-1
— 曲率系数 Cc = 1 ~ 3, 级配连续性好
d10
4
2.1 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岩土所考博复习资料岩石力学(个人总结)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一岩石的密度指标1 岩石的密度:岩石试件的质量与试件的体积之比,即单位体积内岩石的质量。
(1)天然密度: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即(2)饱和密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全部被水充填时单位体积的质量,即(3)干密度:是指岩石孔隙中液体全部被蒸发,试件中只有固体和气体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即(4)重力密度:单位体积中岩石的重量,简称重度。
2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固体的体积之比值。
公式二岩石的孔隙性1 岩石的孔隙比: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固体体积之比,公式2 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试件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公式孔隙比和孔隙率的关系式:三岩体的水理性质1 岩石的含水性质(1)岩石的含水率:是指岩石孔隙中含水的质量与固体质量之比的百分数,即(2)岩石的吸水率:是指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的质量之比。
2 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岩石在一定的水力梯度作用下,水穿透岩石的能力。
它间接地反映了岩石中裂隙间相互连通的程度。
四岩体的抗风化指标1 软化系数:是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它是岩石抗风化能力的一个指标,反映了岩石遇水强度降低的一个参数:2 岩石耐崩解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性并变成完全丧失强度的松散物质的性能。
岩石耐崩解性指数:是通过对岩石试件进行烘干,浸水循环试验所得的指数。
它直接反映了岩石在浸水和温度变化的环境下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
3 岩石的膨胀性: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1)岩石的自由膨胀率:是指岩石试件在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浸水后所产生膨胀变形与试件原尺寸的比值。
(2)岩石的侧向约束膨胀率:是将具有侧向约束的试件浸入水中,使岩石试件仅产生轴向膨胀变形而求得膨胀率。
(3)膨胀压力:岩石试件浸水后,使试件保持原有体积所施加的最大压力。
五岩体的其他特性1 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
岩土力学总复习

岩土力学总复习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土体力学绪论第1章土体中的应力第2章地基变形计算第3章土压力理论第4章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第5章土坡稳定性分析第二部分岩体力学绪论第1章岩块、结构面、岩体的地质特性简介第2章岩石(块)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第3章岩块(石)的变形与强度第4章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第5章岩体的力学性质第6章岩体中的天然应力第7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第8章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符号说明:◆掌握(含记住)▲理解△了解第一部分土体力学绪论◆土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及土体的工程特性(与一般连续体相比)▲土体在工程建筑中的三种用途第1章土体中的应力§1.1 概述▲地基附加应力σz是引起地基变形破坏的根源§1.2 土体的自重应力(σcz)◆σcz的概念◆σcz的计算方法(含有地下水与不透水层的情况)§1.3 基底压力(p)与基底附加压力(p 0)◆p 、p 0的概念◆影响p 的因素有哪些?◆计算、的已知斜向偏心荷载竖向偏心荷载竖向中心荷载0p p e ⎪⎭⎪⎬⎫⎪⎩⎪⎨⎧⎭⎬⎫,P13式1-14要求记住。
§1.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σz )◆布氏解的假设前提及其适用范围◆局部荷载下σz 的影响因素◆矩形基础在⎪⎩⎪⎨⎧竖向梯形荷载竖向三角形荷载竖向均布荷载下σz 的计算其中注意B 边的取法与角点法、等效均布荷载法的应用◆条基均布荷载与三角形荷载下σz 的计算◆圆形基础均布荷载与三角形荷载下σz 的计算(前者r 范围,后者基底投影内)说明:σz 计算中,地基附加应力系数可查表!若遇到,会给出表。
◆非均质地基中的附加应力集中现象与附加应力扩散现象及其概念第2章 地基变形计算§2.1 概述◆地基变形按成因的分类◆地基变形按计算原理的主要方法§2.2 分层总与法(应力比法)◆计算原理与主要计算步骤▲具体计算方法§2.3 规范法◆计算原理与计算步骤▲具体计算方法▲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含义△规范法的优点§2.4 相邻荷载对地基变形的影响▲采用分区后叠加法§2.5 e-lg σ法(考虑应力历史法)◆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变形计算中的压缩、再压缩与压缩指数(Cc)、回弹指数(Ce)的应用(公式不需死记)§2.6 弹性力学公式法(三向变形效应法)△一般了解§2.7 饱与粘性土的渗透固结▲渗透固结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一维渗透固结理论的基本假设△固结方程的推导过程◆固结度的概念及其应用、固结层厚度(H)的取法第3章土压力理论§3.1 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土压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土压力的类型p0、p a、p p◆静止土压力的计算§3.2 朗肯土压力理论◆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前提假设◆无粘性土、粘性土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填土分层、有地下水与表面有均布荷载情况下朗肯土压力的计算§3.3 库仑土压力理论◆基本假设◆无粘性土的库仑土压力计算原理△粘性土的库仑土压力计算原理◆坦墙的概念第4章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4.1 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概念及剪切破坏本质与破坏条件△测定抗剪强度的常用方法◆掌握库仑公式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的表示方法◆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的公式法与图解法◆直剪试验条件对实际排水条件的模拟△孔隙水压力系数A、B的确定方法◆应力路径的概念及正常固结土与超固结土应力路径的不同§4.2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概述◆地基破坏的基本模式、阶段与界限荷载◆地基承载力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概念§4.3 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法◆临塑荷载公式法与临界荷载公式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极限承载力通式分析地基承载力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4.4 地基承载力的原位试验法与§4.5 地基承载力的经验法△一般了解第5章土坡稳定性分析§5.1 概述◆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因素§5.2 无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无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5.3 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瑞典)圆弧法的计算原理及确定滑弧圆心的技巧△毕肖普(圆弧)条分法的计算原理及设定圆心与分条的技巧◆掌握费伦纽斯法、毕肖普法与简化毕肖普法在计算原理上的区别△不平衡推力传递法与复合型滑面的土坡稳定性计算原理§5.4 土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一般了解第二部分岩体力学绪论◆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工程)岩体的概念及其工程特性第1章岩块、结构面、岩体的地质特性简介§1.1 岩块的地质特性◆岩块及其结构的概念§1.2 结构面的地质特性◆结构面、软弱结构面与泥化夹层的概念▲结构面在岩体工程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1.3 岩体的地质特性◆岩体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案§1.4 岩体的工程分类简介◆岩块的力学强度分类、RQD概念▲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中三项指标的含义第2章岩石(块)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2.1 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空隙性中的n=n o+n c=(n a+ n b)+n c§2.2 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吸水率、饱与吸水率、饱水系数、软化系数与抗冻系数的定义及其与空隙性指标的关系§2.3 岩石的热学性质(不作要求)第3章岩块(石)的变形与强度§3.1 概述△岩块力学属性的基本类型§3.2 岩石(块)的变形性质一、单轴压缩下的变形◆岩块的变形阶段、机理及特征指标◆动荷载、蠕变荷载、弹性滞后、应变强化、回滞环、岩石的“记忆”、疲劳破坏与疲劳强度等概念▲荷载条件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二、三轴压缩下的变形△一般了解三、岩石的蠕变性◆岩石的蠕变、流动、长期强度、极限长期强度的概念◆蠕变类型、蠕变阶段的划分▲M、K、Bu蠕变模型及其本构方程、本构曲线§3.3 岩石(块)的力学强度◆岩块单轴抗压强度(σc)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岩块三轴抗压强度(σ1m)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岩块单轴抗拉强度(σt)概念◆岩块抗剪强度(τf)概念及其按试验方法的分类§3.4 岩石(块)的破坏判据◆岩石破坏判据与强度理论的概念◆库仑—纳维尔判据与莫尔判据的基本原理◆格列菲斯判据与修正格列菲斯判据的本质及其区别第4章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4.1 结构面的变形性◆结构面的法向刚度与剪切刚度的概念§4.2 结构面的力学强度(τf或c j、φj)△平直无充填结构面、粗糙起伏结构面、非贯通的断续结构面、具有软弱物充填的结构面4类结构面力学强度的主要特征第5章岩体的力学性质◆控制岩体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5.1岩体的变形性质△岩体变形的主要试验△岩体变形参数(E m、E me)的静力载荷试验法的确定原理△岩体变形的组成、类型及其特征◆岩体变形结构效应的概念§5.2 岩体的强度性质◆岩体剪切强度的概念及其分类与主要影响因素◆岩体抗压强度的结构面产状效应:公式法与摩尔图解法▲约翰图解法第6章岩体中的天然应力§6.1 概述◆天然应力与重分布应力的概念▲研究岩体天然应力的意义§6.2 岩体中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一般了解§6.3 岩体天然应力的量测▲量测原理§6.4 岩体中天然应力的估算不作要求第7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7.1 概述◆围岩与围岩应力的概念§7.2 围岩应力的计算◆无压圆形洞室弹性围岩洞壁处应力计算及λ的影响◆无压圆形洞室弹性围岩λ=1.0时围岩应力计算及其分布规律△(其它洞形洞壁处的σθ计算一般了解)◆无压圆形洞室塑性围岩的应力分带及求塑性圈半径的修正芬纳-塔罗勃公式的应用◆掌握有压圆形洞室弹性围岩的应力计算§7.3 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分析△围岩变形破坏的结构效应△弹性围岩与塑性围岩的位移计算▲围岩破坏区范围圈定的原理§7.4 围岩压力计算◆围岩压力的概念及其按形成机理的分类◆形变围岩压力、松动围岩压力、冲击围岩压力的概念◆形变围岩压力的修正芬纳-塔罗勃公式的应用◆岩爆的产生条件§7.5 围岩抗力与围岩极限承载力◆掌握围岩抗力、抗力系数、单位抗力系数与围岩极限承载力的概念第8章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8.1 概述△一般了解§8.2 岩体边坡的应力分布特征◆应力分布特征△影响因素§8.3 边坡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分析简介(定性)▲掌握边坡岩体的变形类型与破坏类型△影响因素§8.4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步骤△一般了解§8.5 平面滑动型岩体边坡稳定性计算(平面问题)◆考虑地下水与地震荷载的单滑面岩坡稳定性计算原理与方法▲同向双平面滑动稳定性计算原理(含滑体内有与无结构面的情况)§8.6 楔形体滑动型岩体边坡稳定性计算(空间问题)▲楔形体滑动的稳定性计算原理。
岩石流变力学-本构共82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பைடு நூலகம்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2
岩石的流变性质

, 2 , 2 E t1
卸载方程 蠕变方程 t1时刻,应力减为零,瞬时应变为 1;随时间增加,应变 逐渐减小,t 时, 0 。说明阻尼器在弹簧收缩时, t 时, 弹簧和阻尼器完全恢复变形, 逐渐恢复变形; 即弹性后效
E t 0 1 1 = 1 e E
1
0
令 = 0
E
1
0 C E
E
Maxwell模型的蠕变本构方程
Maxwell模型的蠕变本构方程
0 1 = 0t E
Maxwell模型的特点:
基本本构模型构成蠕变模型
蠕变曲线 卸载曲线
0 0 E
0
①有瞬时应变,并且应变随时 o t' 间逐渐增长,属于等速蠕变。 0 ②卸载时,变形 立刻恢复,但蠕变变形不可恢复 E 该模型用来模拟软硬相间的岩体,模拟垂 直层面加载条件下的本构规律。
,
,
const
0
0
(3)应变为一定值时,应力为 零。无应力松弛性能。
粘性体力学模型
2 基本模型的组合特性
基本本构模型构成蠕变模型
组合方式:串联、并联、串并联、并串联 串联时应力、应变特性: 应力:组合体总应力等于串联中任何元件的应力 应变:组合体总应变等于串联中所有元件的应变 之和
1 2
1
2
并联时应力、应变特性: 应力:组合体总应力等于并联中所有元件的应力之和 应变:组合体总应变等于串联中任何元件的应变
1 2
1 2
3 组合模型
(1)马克斯威尔(Maxwell)模型 弹粘性体:由一个弹簧 和一个阻尼器串联而成。 • 本构方程
,
岩土力学课程教学教案

岩土力学课程教学教案第一章:岩土力学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岩土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岩土力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1.2 岩土的基本性质描述岩土的组成和分类介绍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1.3 岩土力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岩土力学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法强调现场观测和室内实验的重要性第二章:岩土的物理性质2.1 岩土的密度和湿度解释岩土密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讨论岩土湿度和含水量的意义2.2 岩土的孔隙结构和孔隙率描述岩土的孔隙结构和孔隙率的概念解释孔隙率对岩土力学性质的影响2.3 岩土的渗透性介绍渗透性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讨论渗透性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第三章:岩土的力学性质3.1 岩土的强度性质解释岩土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概念讨论强度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3.2 岩土的变形性质描述岩土的弹性模量和塑性模量的概念解释岩土变形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3.3 岩土的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介绍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基本原理讨论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第四章:岩土的稳定性分析4.1 岩土的滑动破坏分析解释滑动破坏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讨论滑动破坏的预防和治理措施4.2 岩土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介绍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指标讨论评价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4.3 岩土的稳定性控制和加固技术解释岩土稳定性控制和加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不同稳定性控制和加固技术的适用场景第五章:岩土工程实例分析5.1 土石坝的稳定性分析分析土石坝的稳定性问题和解决方法讨论土石坝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力学问题5.2 隧道工程的岩土力学问题解释隧道工程施工中岩土力学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讨论隧道工程中的稳定性分析和支护设计5.3 基础工程中的岩土力学问题分析基础工程中岩土力学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讨论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第六章:岩土的压缩性与沉降6.1 岩土的压缩性介绍岩土压缩性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讨论压缩性对岩土工程的影响6.2 土体的沉降计算解释土体沉降的机理和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土体沉降的影响6.3 地基处理技术介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和技术讨论地基处理的目的和适用条件第七章:岩土的剪切变形与强度7.1 剪切变形理论解释剪切变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剪切变形对岩土工程的影响7.2 土体的强度特性介绍土体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概念讨论强度特性对岩土工程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影响7.3 土体强度试验与评价介绍土体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技术分析试验结果对岩土工程的应用和意义第八章:岩土的动力特性与抗震工程8.1 岩土的动力特性解释岩土的动力特性和测定方法分析动力特性对岩土工程的影响8.2 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问题介绍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讨论地震区的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8.3 抗震设计原则与措施介绍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分析抗震设计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九章:岩土的流变特性与长期稳定性9.1 岩土的流变特性解释岩土的流变特性和测定方法分析流变特性对岩土工程的影响9.2 长期稳定性分析介绍长期稳定性概念和分析方法讨论长期稳定性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和预防措施9.3 岩土工程的耐久性设计介绍岩土工程耐久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耐久性设计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第十章:岩土工程案例研究10.1 案例一: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分析某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讨论勘察与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10.2 案例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介绍某岩土工程施工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0.3 案例三:岩土工程监测与评估解释岩土工程监测的方法和意义分析监测数据对工程评估和决策的影响第十一章: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方法11.1 数值分析方法概述介绍数值分析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解释有限元法、离散元法和边界元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1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详细说明有限元分析的建模、求解和结果解释的步骤讨论有限元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11.3 离散元法和边界元法简介简要介绍离散元法和边界元法的原理和应用讨论这两种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二章:岩土工程中的监测技术12.1 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强调岩土工程监测在保证工程安全中的作用介绍监测技术的种类和应用范围12.2 常用监测技术介绍详细介绍地下水位监测、土体位移监测、应力监测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讨论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解释12.3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解释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讨论如何利用监测数据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第十三章:岩土工程中的环境问题13.1 岩土工程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讨论岩土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介绍环境保护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13.2 岩土工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步骤讨论评价结果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13.3 岩土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介绍减少岩土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方法强调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的必要性第十四章:岩土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与决策14.1 岩土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风险管理的定义和目的介绍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风险类型14.2 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详细说明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讨论风险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14.3 岩土工程中的决策支持系统介绍决策支持系统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讨论如何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工程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第十五章:岩土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讨论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点强调新技术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中的作用15.2 岩土工程领域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岩土工程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抓住机遇15.3 岩土工程教育与培训强调岩土工程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介绍岩土工程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编写了一个岩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教案,共包括十五个章节。
岩土流变力学

应力不为常数时 蠕变方程 应力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每时刻在给定应力下的应变
蠕变方程
0 J (t )
恒定应力 t的函数
0
0时刻:作用应力:σ τ-t时刻:作用应力: σ 0 +Δ σ t时刻:应变:
0
0 J (t ) 0 J (t )
设应力增量Δ σ 作用在0时刻: τ 时刻的应变为:
0 (1)瞬时弹性变形阶段(OA):
0
E
(2)一次蠕变阶段(AB): (瞬态蠕变段/第一蠕变阶段/初始蠕变段/ 减速蠕变阶段)
d 2 0 2 d t
此阶段卸载 一部分应变瞬时恢复(PQ段) 一部分应变随时间逐渐恢复变阶段(BC):应变速率不变 (第二蠕变阶段/等速或稳定蠕变段)
d 2 0 2 d t
此阶段卸载 一部分应变瞬时恢复
一部分应变随时间逐渐恢复
一部分应变不能恢复(ε v)
粘弹塑性 (4)三次蠕变阶段(CD):应变速率迅 速增加,直到破坏 (第三蠕变阶段/加速蠕变段)
d 2 0 2 d t
当应力水平 较低时,可能无此阶段 (稳定蠕变)
蠕变变形总量:ε =ε
0+ε 1(t)+ε 2(t)+ε 3(t)
式中:ε 0为瞬时弹性应变;ε 1(t),ε 2(t),ε 3(t)为与时间有关的一次蠕 变、二次蠕变、三次蠕变。ε v 为粘塑性应变, ε Q 为粘弹性应变。
3、岩石的蠕变曲线类型
类型1 :稳定蠕变 。曲线包含瞬时弹性变形、瞬态蠕变和稳定蠕 变3个阶段(压应力10MPa,12.5MPa),无第三阶段蠕变 类型2:典型蠕变 。曲线包含4个阶段(压应力15MPa,18.1MPa) 类型3 :加速蠕变 。曲线几乎无稳定蠕变阶段,应变率很高(压 应力20.5MPa,25MPa)变形近似直线状急剧发展,迅速破坏
岩土力学课程教学教案

岩土力学课程教学教案第一章:岩土力学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岩土力学的应用领域:如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岩土力学的发展趋势:如可持续发展、绿色岩土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岩土力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第二章: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让学生掌握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测定方法2.2 教学内容岩土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含水率、颗粒分析等岩土的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压缩性、弹性模量等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测定方法:如实验法、经验公式法等2.3 教学方法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测定讲授法:讲解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测定方法2.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测定方法和结果的理解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的计算方法3.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应力、应变、强度等岩土力学的计算方法: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的应用:如土压力、地基承载力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岩土力学计算的练习题第四章: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计算方法4.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如土力学、地质工程等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计算方法:如土压力、地基承载力等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如隧道工程、基坑工程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和计算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的理解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岩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计算练习题第五章:岩土力学的实验方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的实验方法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的实验技能5.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的实验方法:如三轴试验、直剪试验等岩土力学的实验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岩土力学的实验方法的应用:如土体力学性能的测定5.3 教学方法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岩土力学的实验操作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5.4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理解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的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岩土力学中的数值方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中的数值方法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中数值方法的原理和应用6.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中常用的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岩土力学中数值方法的原理:如数学模型、求解算法等岩土力学中数值方法的应用:如地下结构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中数值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软件操作演示:展示岩土力学中数值方法的软件操作过程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中数值方法的理解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岩土力学中数值方法的应用练习题第七章:岩土力学中的环境影响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中的环境影响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中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7.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中的环境影响:如噪音、振动、废水等岩土力学中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如隔音降噪、废水处理等岩土力学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环境影响评价法、水土保持法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中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岩土力学中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中的环境影响的了解第八章:岩土力学中的设计原则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中的设计原则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8.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中的设计原则:如安全系数、可靠性、经济性等岩土力学中的设计方法:如极限状态设计法、荷载组合设计法等岩土力学中的设计技巧:如设计软件的应用、设计案例分析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软件操作演示:展示岩土力学中设计软件的应用过程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中的设计原则的理解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岩土力学中的设计练习题第九章:岩土力学中的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中的案例分析:如地下工程、边坡工程等岩土力学中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岩土力学中案例分析的应用:如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9.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岩土力学中的成功案例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中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中的案例分析的理解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岩土力学中的案例分析练习题第十章:岩土力学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土力学的未来发展让学生掌握岩土力学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岩土力学的创新方向:如智能材料、绿色岩土等岩土力学的发展趋势:如可持续发展、国际化等岩土力学的未来发展对工程师的要求: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岩土力学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小组讨论法:讨论岩土力学的未来发展对工程师的要求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岩土力学的未来发展的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测定方法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是理解岩土力学特性的基础,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计算和分析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岩石的流变模型
岩石的流变本构模型 :用于描述岩石应力-应变关系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它是通过试验-理论-应用证实而得到的。
本构模型分类: 1、经验公式模型:根据不同试验条件及不同岩石种类求得 的数学表达式,这种表达式通常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形式表达。 2、积分模型:是在考虑施加的应力不是一个常数时的更一 般的情况下,采用积分的形式表示应力-应变-时间关系 的本构方程。
(2)粘性介质及粘性元件(牛顿体) 满足牛顿定律 牛 d tc 顿 dt 粘
加载瞬间,无变形 即当t=0时,σ =σ 0,ε =0,则
粘性介质性质:
0 t
性 c=0 系 数
0 (1)当σ=σ0时, 0 说明在受应力 σ0作用,要产生相应的变形 t
第二章 岩土流变力学
§2-1 岩石工程中的流变问题
地下硐室的开挖 岩基地基 岩石边坡 岩体的变形随时间增长而变化
§2-2 岩石流变力学属性
一、流变的概念 岩石的流变性:岩石应力应变关系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外部条件不变时,应力或变形随时间而缓慢变化。
蠕变
流变性(粘性)
松弛 弹性后效 长期强度
蠕变:蠕变是当应力不变时,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
牛顿体具有粘性流动的特点。塑性元件具有刚塑性体变形 (塑性变形也称塑性流动)的特点。 粘性流动:只要有微小的力就会发生流动。 塑性流动:只有当应力σ达到或超过屈服极限σs才会产生 流动。 粘弹性体:研究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的应力、应变与时间 的关系; 粘弹塑性体:研究应力大于屈服极限时的应力、应变与时 间的关系;
A ( ) nc E 3 nc A( 1 ) 2G
nc 为蠕变指数
3、指数型 : 通常形式
(t ) A1 exp f (t )
式中: A为试验常数,f(t)是时间t的函数。 如: 伊文思(Evans)对花岗岩、砂岩研究得到:
(t ) A[1 exp(1 ct 0.4 )]
i 0
t
积分形式:
0 J (t ) J (t )d ( )
0
t
0 J (t )
J (t )d ( )
0
t
积分形式的流变方程
d ( ) 0 J (t ) J (t )
0
t
令:
u J (t ), dv d ( )
0
1 1
2 2
B、卸载曲线:当t=t1时卸载,弹
性变形ε0立即恢复,则卸载曲线 为:
0 0 0 0 t t E
0 t1
0
这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d 1 d dt E dt
C、松弛曲线:当ε 保持不变, 即ε =ε 0=常数,dε /dt=0, 代入上式得:
0 (1)瞬时弹性变形阶段(OA):
0
E
(2)一次蠕变阶段(AB): (瞬态蠕变段/第一蠕变阶段/初始蠕变段/ 减速蠕变阶段)
d 2 0 2 d t
此阶段卸载 一部分应变瞬时恢复(PQ段) 一部分应变随时间逐渐恢复(OR段)
粘弹性
(3)二次蠕变阶段(BC):应变速率不变 (第二蠕变阶段/等速或稳定蠕变段)
2
0
0 s s
本构方程
A、蠕变曲线:当σ 保持不变, 即σ = σ 0=常数
s : s :
考虑: s :
0 s
s
通解为: 初始条件:
加载瞬间
0 s tc
式中: A、c为试验常数
4、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混合型: 如: 干燥的钙质石灰岩:
(t ) (2822 5 lg t 48t 0.651) 10 6
0.49 干燥的砂岩:
56t 0.489 ) 10 6
d 2 0 2 d t
此阶段卸载 一部分应变瞬时恢复
一部分应变随时间逐渐恢复
一部分应变不能恢复(ε v)
粘弹塑性 (4)三次蠕变阶段(CD):应变速率迅 速增加,直到破坏 (第三蠕变阶段/加速蠕变段)
d 2 0 2 d t
当应力水平 较低时,可能无此阶段 (稳定蠕变)
蠕变变形总量:ε =ε
式中:J (0) 为0时刻的应力应变关系,有:
1 J (0) E
令:
(t ) 1 K (t ) J E
材料蠕变核
(t ) 0 J (t ) J (0) ( ) J (t ) (0) ( )J (t )d
0 t
t 1 (t ) [ (t ) ( )K (t )d 0 E
0+ε 1(t)+ε 2(t)+ε 3(t)
式中:ε 0为瞬时弹性应变;ε 1(t),ε 2(t),ε 3(t)为与时间有关的一次蠕 变、二次蠕变、三次蠕变。ε v 为粘塑性应变, ε Q 为粘弹性应变。
3、岩石的蠕变曲线类型
类型1 :稳定蠕变 。曲线包含瞬时弹性变形、瞬态蠕变和稳定蠕 变3个阶段(压应力10MPa,12.5MPa),无第三阶段蠕变 类型2:典型蠕变 。曲线包含4个阶段(压应力15MPa,18.1MPa) 类型3 :加速蠕变 。曲线几乎无稳定蠕变阶段,应变率很高(压 应力20.5MPa,25MPa)变形近似直线状急剧发展,迅速破坏
积分形式的流变方程常用通式
同理
(t ) E[ (t ) ( )R(t )d
0
t
积分形式的松弛方程常用通式
材料松弛核
(三)组合模型
1、流变模型元件 (1)弹性介质及弹性元件(虎克体) :
满足虎克定律
E
弹性介质性质: (1)具有瞬时变形性质; (2)ε=常数,则σ保持不变,故无 应力松弛性质; (3)σ=常数,则ε也保持不变,故 无蠕变性质; (4)σ=0(卸载),则ε=0,无 弹性后效。 可见,σ、ε与时间t无关(无蠕变)
(t ) (1858 58e0.01t 410t 0.687 ) 10 6
经验法简单实用,对特定的岩石试验而得,难以推广到 所有情况
(二)积分模型 (一维)
流变方程:
f ( , , t ) 0 , t ) 0 , f (
应力为常数,蠕变方程 应变为常数,松弛方程
d 1 d dt E dt
A、蠕变曲线:当σ 保持不变, 即σ = σ 0=常数,dσ /dt=0, 代入上式得:
1 1
2 2
d 0 dt 0 tc 通解为: 0 初始条件: t 0时,= 0= 加载瞬间 E 得: c = ε0 0 0 0 t t 蠕变方程: 0 E
(1)理想弹塑性介质模型 当:σ <σ σ =σ
s
,
E
s
s
, σ 保持不变,
o
ε 持续增大,→∞。
无蠕变、无松弛、无弹性后效
(2)理想粘塑性介质模型 σ=σ1+σ2, ε=ε1 =ε2 阻尼器:
: 1 s 摩擦片: 1 s :
s : s :
必须经过时间t,表明无瞬时变形,粘性元件具有蠕变性质; (2)σ=0(卸载),则ε=常数,故无弹性后效,有永久变形。 (3)ε=常数,则σ=η •dε /dt=0,粘性元件不受力,故无应力松弛 性质。
(3)塑性介质及塑性元件(圣维南体)
当: σ <σ
s
,ε =0
σ ≥σ
s
, ε →∞
可模拟刚塑性体的变形性质。
(t ) e B lg t D
式中:ε e 为瞬时弹性应变;B,D取决于应力性质及水平的待定常数。
如: 罗伯逊(Roberstson)根据开尔文(Kelvin)粘弹性模型通过试 验曲线修正后得到半经验公式:
(t ) e A ln t
式中:ε e 为瞬时弹性应变;A为蠕变系数。 单轴 三轴
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趋于稳定,不再随时间增加而变化, 应变保持为一个常数。稳定蠕变一般不会导致岩体整体失稳。 ( 2 )非稳定蠕变:岩石承受的恒定荷载较大,当岩石应 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其变形速率
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岩体整体失稳破坏。
2、岩石的典型蠕变曲线及其特征 典型的蠕变曲线可分为4(3)个阶段:
0 0 J (t ) 0 J (t 0)
ti时刻应力相对前一时间 步ti-1增加Δ σ i,相应应变 增量为: i i J (t i ) Δ σ 引起的总应变:
0 J (t ) i J (t i )
应力不为常数时 蠕变方程 应力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每时刻在给定应力下的应变
蠕变方程
0 J (t )
恒定应力 t的函数
0
0时刻:作用应力:σ τ-t时刻:作用应力: σ 0 +Δ σ t时刻:应变:
0
0 J (t ) 0 J (t )
设应力增量Δ σ 作用在0时刻: τ 时刻的应变为:
d 1 1 d 1 1 d 弹簧: 1 dt E dt E dt E d 2 2 粘性元件: dt 1 d d d1 d 2 由(b): E dt dt dt dt
1
马克斯威尔模 型本构方程
马克斯威尔模型本构方程:
2、岩石的组合流变模型
基本元件 岩石一种性质 弹性 塑性
岩石性质
组合
应力: 1 2 n
粘性
串联 组合方式
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