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经验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229-1423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1989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刘 平,王 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8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1日摘要 高血压病是社会一种常见病,十分普遍,据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逐年增长,约占整体人群的27.9%,国内外对本病的治疗还是以西药为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医对其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
高血压病,中医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从肝、脾、肾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另外,针刺与艾灸也是一种有利于本病的治疗手段,本文从肝脾肾、针刺以及艾灸角度论述高血压病的治疗。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高血压病,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Ping Liu, Jiao Wa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Aug. 9th , 2023; accepted: Sep. 3rd , 2023; published: Sep. 11th, 2023AbstractHypertension is a common disease in society, very comm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number of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ccounting for about 27.9% of the overall populatio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t home and abroad is still based on West-ern medicine.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research of TCM on its treatment is deepening. Chinese medicine holds that hypertension disease location is mainly in the brain, closely related to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from the liver, spleen, kidney treatment has achieved a better effect, in刘平,王蛟addi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also a favorable treatment means for this disease, this article from the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ersp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KeywordsTherapy of TCM, Hypertension, Review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未明、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常伴有头晕头痛,但多数患者并未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如果长期控制不佳,常常会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中医国医大师一二三批完整版pdf

耳鼻喉科学家 擅长治疗内科消化、呼吸、内分泌、免疫、循环等系统以及 男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石氏伤科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藏医 内科
内伤杂病及外感热病 肿瘤 擅长内科、妇科及儿科疑难病,尤其是中风、眩晕、痴呆、 癫痫、血管性头痛、 脑外伤后遗症等脑病,以及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 性关节炎、白细胞减少症 慢性咳嗽、颈腰椎病、过敏性疾病、胃肠病等杂病的中医辨 治方面得心应手 致力于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 妇科疑难疾病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 河北中医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重庆市中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男科疾病和溃疡病 儿科泰斗 颈性血压异常、脊柱相关疾病、骨伤疑难杂症 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整骨医术
糖尿病、肾病 送子观音”、“妇科圣手”
肿瘤及内科杂病 妇科疾病 推拿治病 脾胃病专家 脾胃病
肾病 心脑血管疾病 精于外科、小儿之术,又精研杂病,尤长于女科
郁郁症 中医治肿瘤
妇科、男科和脾胃病 妇科疑难杂症
张学文(1935-)
陕西中医学院
张镜人(1923-2009)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陆广莘(1927-2014) 中国中医科学院
周仲瑛(1928-)
南京中医药大学
贺普仁(1926-2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班秀文(1920-2014) 广西中医学院
国医大师李佃贵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刘岩生;白米楠;胡贺;王志成;王思月;娄莹莹
【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24(19)2
【摘要】文中总结了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经验。
李佃贵教授提出浊毒致瘀论,认为CAG发病的关键在于机体气血不畅,瘀阻胃络,新血不生,胃体失于濡养,日久导致腺体组织减少、萎缩甚则出现肠上皮化生等病变。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根本大法,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施以行气、凉血、滋阴、止血、消癥、益气、消补并用等方法,标本兼治,内外合参。
旨在化瘀不伤正,活血以治本。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总页数】5页(P261-265)
【作者】刘岩生;白米楠;胡贺;王志成;王思月;娄莹莹
【作者单位】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胃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撷英
2.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药对经验总结
3.国医大师李佃贵应用五虫五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4.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5.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撷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可冀教授治冠心病心梗经验]陈可冀的和血化瘀的药
![[陈可冀教授治冠心病心梗经验]陈可冀的和血化瘀的药](https://img.taocdn.com/s3/m/8021ecb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e.png)
[陈可冀教授治冠心病心梗经验]陈可冀的和血化瘀的药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陈可冀教授治冠心病心梗经验陈可
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员、内科教授。
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
的研究。
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胸痹、心痛和真心痛范畴。
陈可冀教授擅长以活血化淤法治疗冠心病,同时
兼顾祛痰浊利水湿。
陈教授认为,冠心病血淤征象重者,可用血府逐淤
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牛膝、赤芍、枳壳、川芎、桔梗、柴胡、
甘草)和通窍活血汤(红花、桃仁、赤芍、川芎、老葱、姜、大枣、麝香、黄酒),对心绞痛伴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者有效。
现经证实,不少活血化
淤方药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陈教授的经验是,适当较长期选用,有助
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且可预防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
生。
此外,陈教授认为,老年心绞痛患者常常有多脏腑衰退,治疗时应
标本兼治。
如老年人心肾气虚或阳虚,不能温煦心阳者,心绞痛发生时,
疼痛症状可以不重,但体乏无力、畏冷胸闷和气短自汗却可能较显著,予
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补益心脾肺肾诸脏,冲服细辛、沉香各0.省略。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汇总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7代中医世家走出新时代中医 周峻伟:占ICU抢救一席之地的独特中医疗法

162019.11名医坐堂7代中医世家走出新时代中医周峻伟:占ICU 抢救一席之地的独特中医疗法■ 沛 东初识周峻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很难将这位朴实厚重的北方汉子,与传说中鹤发童颜的老中医相提并论。
但周峻伟出自传承7代中医世家,自幼便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钻研中医20多年,他治好病人无数。
但作为世代的中医名家,他不仅注重传统中医的诊疗方式与药方的开具,更是在病理学和药理学上,对中医加以深入研究,并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将中医发扬光大。
中医对我不仅是事业,更是责任中医,作为中国的国粹,在外人看来可能一直遵循着“口传心授”的神秘模式。
而周峻伟告诉记者,其实现代中医为了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顺利传统,已经越来越开放。
作为7带中医世家的传人,周峻伟从小学习的,不仅仅是周家的医术,更是集各家之长,而这要感谢他的父亲周岐源先生。
周岐源先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中医主任医师,除了家传的医术之外,周峻伟还师从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以及国家级名老中医王莒生教授,曾获北京市“新名中医”称号。
“我父亲擅长治疗小儿发烧发热,我小时候经常会看到父亲为我的邻居、朋友看病,可谓药到病除,让我十分仰慕。
”周峻伟告诉记者,后来他学习中医能有所成就,还是要感谢他的父亲。
周峻伟在1991年考取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刚上大学时别的同学还沉浸在对中医的懵懂之中时,周峻伟已经在翻看父亲为他整理好的周家历代的中医脉案以及药方,以及父亲从医多年,跟他的师父学习的各种笔记心得。
从那时起,周峻伟的境界和同学们已经不同。
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周峻伟在大学5年完成了同学们无法想象的积累,并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呼吸科工作。
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先后获得了中医硕士和博士学位。
而对于家传的秘方以及传统“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周峻伟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改进提升,并广泛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
用周峻伟自己的话说,从医20多年,无一刻敢懈怠,因为中医对他来说不只是事业,而是传承和责任。
中国60位国医大师名单

中国60位国医大师名单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 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 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 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 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 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陈可冀院士临床经验--通补治则治疗冠心病

张京春赵莹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北京,100091) 摘要 陈可冀院士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近60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是对于冠 心病的诊治,在长期临证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通过对冠心病病因病机 深刻的认识,在病证结合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陈可冀院士提出了“三通两补 法”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介绍陈可冀院士诊治冠心病之临床经验及治疗规律, 帮助临床工作者认识、掌握冠心病之证治。 1.冠心病之病因病机 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心痛、心痹、真心痛等范畴。《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 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 而痛”;《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综上所述,考虑本病发生与寒凝、气滞、 血瘀等有关。至于东汉张仲景首次将本病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 阴寒内盛。并推而广之认为是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多以“通则不痛”为原则,如《医学真 传·心腹痛》指出“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 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
痛的临证思路。所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即是“芳香温通”、“宣痹通阳”和“活血化瘀”,“两补” 即是“补肾”和“补气血”。指出诊疗时应分清标本缓急,确定“通”、“补”为其治疗 总则。疼痛发作期,病情急,宜治标,以通为主;缓解期宜治本,以补为主。 2.1芳香温通法
寒凝脉络者,根据《内经》“心得炅(指温通)则痛止”及“寒则凝,温则行”的理论, 可用芳香温通法治疗。《金匮要略》,以九痛丸治“九种心痛”、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 背,背痛彻心”,两方均有干姜、吴茱萸、蜀椒及附子等,属温通以治心痛之先河。我院已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郭士魁教授曾将其芳香温通定痛之临床经验制成心痛丸,在此基础上,陈 可冀院士组织心血管病研究组调整组方,制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速效方剂~宽胸气雾剂。 临床研究表明,该药有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其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 发作的疗效与国产硝酸甘油近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芳香温通类药物多含有挥发油,对口 腔、呼吸道黏膜神经末梢,特别是冷觉感受器有选择性兴奋作用,使冠状动脉的调节发生反 射性变化。其内含类似异丙肾上腺素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而使冠 状动脉血流量增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的经验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冠心病可导致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梗、心衰、 休克、心律不齐,以及室壁瘤、猝死等。
• 在门诊多见的是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 律不齐、慢性心衰等。 • 这类病人常见的主症有心前区疼痛、胸闷、喘憋、 心悸、短气等,根据这些症状,结合脉舌神色进 行辨证论治,但李老尤以脉诊为重。
20例
1例
• • • • • • • • • • • • • • • • • • • •
3.邪实(痰、瘀、气滞、肝风、热) 52例,占13.6% (1)痰瘀互结生风 活血涤痰息风 7例 结 涤痰活血 7例 瓜蒌薤白汤加活血之品 7例 (5)气滞痰郁肝风 涤痰息风 3例 (6)血瘀风动 血府逐瘀汤加息风之品 1例 (7)血瘀 血府逐瘀汤 5例 (8)气滞痰郁、清阳不升 升降散合涤痰汤 2例 (9)湿热蕴阻,清阳不升 升降散加化湿之品 1例 升阳益胃汤 例 (10)气滞 四逆散合升降散 1例 (11)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1例 (12)风痰瘀 天麻钩藤汤 1例 半夏白术天麻汤 1例 (13)气滞 小柴胡汤 1例 四七汤 1例 (14)支饮 泽泻汤加风药 1例 (15)痰阻阳郁 瓜蒌薤白白酒汤 7例
3例 1例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 • • • • • • 5.脾肾两虚11例,占2.8% (1)脾虚肝郁 归脾汤 1例 (2)气血不足夹瘀 归脾汤加活血之品 1例 (3)脾肾两虚 脾肾双补 2例 三鞭丸 1例 (4)阴阴两虚 桂枝、附子加麦冬、生地 1例 (5)痰阻肾虚 补肾涤痰 1例 (6)气血不足 黄芪建中汤加龙骨、牡蛎 4例
4例
•
• • • • • •
(11)木火扰心 一贯煎 1例 一贯煎合百合地黄汤 1例 (12)痰瘀热+阴伤 活血化痰汤加清热养阴之品 (13)阳盛阴虚 玉女煎 1例 (14)上热下寒 附子泻心汤 1例 (15)痰热+心阳不振 小陷胸汤合桂枝、附子
1例
1例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2.寒盛(包括虚寒)208例,占54% (1)寒遏饮蓄 麻黄汤 1例 麻黄半夏丸 2例 (2)寒袭夹饮 小青龙汤 10例 小青龙汤加附子 10例 小青龙汤加活血之品 10例 小青龙汤合苓桂术甘汤 6例 (3)寒湿痹阻 五积散 10例 (4)寒束热郁 防风通圣散 1例 (5)心阳虚 桂枝甘草汤加附子 桂枝去芍药汤 3例 桂枝加附子汤 2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7例 (6)阳虚血瘀 温阳活血 12例 (7)阳虚饮泛 附子理中汤 3例 六君子汤加桂枝、附子 2例 苓桂术甘汤合四逆汤 18例 苓桂五味姜辛汤 32例 桂甘姜枣麻辛附汤 32例 苓桂术甘汤加附子、乌头 27例 真武汤 5例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 (一)疼痛 • (二)胸闷、喘憋、短气
• (三)心悸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 • • • • • • • (四)对382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粗略分类和用方统计 1.火热者84例,占22.0% (1)心经郁热 栀子豉汤 4例 栀子豉汤加枳实 3例 新加升降散 11例 四逆散合栀子豉汤 1例 (2)火郁夹瘀 升降散加活血之品 1例 (3)气血两燔 清瘟败毒饮 1例 (4)热+痰 小陷胸汤 7例 升降散合小陷胸汤 3例 1例 1例 1例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4.阴虚 (1)阳盛阴虚 三甲复脉汤 17例 玉女煎 2例 (2)水亏火旺 黄连阿胶汤 2例 (3)阴虚气滞 一贯煎合百合地黄汤 1例 (4)气阴两虚 炙甘草汤 6例 (5)阴虚风动、血脉凝泣 三甲复脉汤加活血之品 (6)痰瘀互结化热伤阴 活血化痰汤加清热养阴之品 (7)阴虚阳亢化风 建瓴汤 7例 (8)心肝血虚 酸枣仁汤 1例 (9)肾阴虚 地黄饮子 2例 (10)阴阳两虚 桂枝龙牡汤合百合地黄汤 1例 (11)肾虚风动 济生肾气汤加龟板 1例 (12)支饮阴虚 苓桂术甘汤合百合地黄汤 1例 (13)心阴虚 百合地黄汤 2例
•
• • • •
黄连温胆汤 21例 黄连温胆汤合滚痰丸 黄连温胆汤合旋覆代赭汤 涤痰汤合人参白虎汤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 • • • • • (5)热+痰+瘀 小陷胸汤合血府逐瘀汤 (6)热+痰+风 温胆汤加息风之品 2例 (7)水热互结 木防己汤 2例 升降散合己椒苈黄丸 2例 (8)余热未清 竹叶石膏汤 1例 (9)热+风 白虎汤加息风之品 1例 (10)热+湿 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 菖蒲郁金汤合升降散 5例 6例
3例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8)心肾阳虚 真武汤合小青龙汤 2例 真武汤加益气之品 2例 真武汤合泽泻汤 1例 真武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 1例 (9)心阳虚+痰瘀痹阻 桂枝附子汤加活血化痰之品 苓桂术甘汤合血府逐瘀汤 6例 苓桂术甘汤加干姜 1例 (10)心阳虚、相火旺 振心阳、泻相火 1例 (11)肝虚 乌梅丸 19例 乌梅丸加活血之品 2例 乌梅丸加化湿之品 1例 乌梅丸加风药 1例 (12)肝寒+血虚 当归四逆汤合温肝汤 1例 (13)阳虚血弱 当归四逆汤 2例 (14)阳虚湿盛,清阳不升 温阳化湿,升清 1例 (15)阴盛痰凝 温胆汤加桂枝、附子 3例 (16)阳虚阴弱 桂枝汤合百合地黄汤 1例 (17)心虚+痰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1例 (18)阳虚阴泣+阴虚 苓桂术甘汤合百合地黄汤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冠心病的思路
• 虽然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但为了便于掌握,所以据其病机,大致分了如下几个证型。 • 1、火热 • 2、寒盛
• 3、湿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