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长江师范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文件精神,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启动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渝教高〔2012〕5号)要求,大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建设原则

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差异,强化特色,深化内涵,注重分类指导,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推动重庆市新兴战略产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课题项目为基础,引导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以服务为载体,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逐步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三、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形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培养机制。具体目标如下:

(一)通过融入第一课堂教学,整合第二课堂活动,建立起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通过开设一批受益面广的创新创业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程、一批与专业教育结合紧密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通过整合校内教师资源、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组建一支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的教师团队;

(四)通过创业园区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平台;

- 2 -

(五)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举办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各类创新创业计划竞赛,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验项目,策划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精品活动;

(六)通过主题网站建设,创新创业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校园创新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保障。

(七)实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功申报。

四、现有工作基础

(一)教学团学一体,一、二课堂融合

围绕人才培育目标,制定了《长江师范学院教学团学一体化实施方案》,建立了教学——团学工作对话机制,推动了课内课外教学资源整合,实现了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

(二)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初步形成

相继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学生SYB创业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科技论文写作》、《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实用专利技术》、《教师科学素养》等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类实训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

(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初具规模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共创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97个、微型企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

- 3 -

范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0个、科研创新平台15个,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样

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带薪实习、专业实践,素质拓展训练等途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两年来,为学生提供了近10000个实习、见习及勤工助学岗位。2011年以来,与涪陵区就业局共同举办了SYB培训10期,参培学生近1000人次,举办了各类创业讲座10多场,听讲学生近3000人次。经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五)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2010年以来,学校举办了三届创业计划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了两届重庆市创业计划大赛,分别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在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重庆市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含金奖)、二等奖3项(含银奖)、三等奖3项(含铜奖);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26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省部级奖项77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29项、二等奖228项、三等奖385项。通过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我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得以明显提高,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五、方案实施与主要内容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

1.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 4 -

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科学技术处、后勤与国有资产处、财务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管理处、学生发展与服务工作处、团委、人事处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纳入学生教学管理体系,督促二级学院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

2.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的论证、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

3.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

工作组由二级学院院长任组长,党总支书记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专业教师为成员,具体负责本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织、项目申报与实施。

(二)主要措施

1.大力推进教学团学一体化

进一步推进教学团学一体化建设,将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相应的学分,制定相应标准,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