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染色体病和遗传性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ppt课件

.
遗传病的诊断 遗传病的预防
遗传病的诊断与预防
遗传病的诊断
病史 出生后情况 母亲妊娠史,孕期用药史及病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诊断、生
物化学检查
DHPR 螺式二氢蝶啶
对羟苯丙酮酸
↓
吲哚醌
↓ 尿黑酸
↓ 黑色素
乙酰乙酸→脂代谢 延胡索酸→糖代谢
发病机理
典 型 ( 99% ) : 肝 细 胞 缺 乏 苯 丙 氨 酸 -4- 羟 化 酶 (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H)
非典型(1%):四氢叶缺乏型(BH4)
合成酶缺乏: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 酮酸四氢蝶呤合成酶( 6- PTS)
.
染色体病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概述
先天性染色体数目或/和结构畸变而形成的疾 病。
临床特点: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生长迟缓和 多系统功能障碍。
医学全在线 ( )
染色体数目异常
整倍体(多倍体):三倍体、四倍体 非整倍体
亚二倍体(单性体Turner Syn) 超二倍体(三性体Down Syn) 嵌合体
再生酶缺乏:二氢生物蝶还原酶(DHPR)
临床表现
3-6M出现症状,1岁时明显。
神经系统:行为异常(激惹或淡漠)、
惊厥、
智力落后。
外貌:皮肤、毛发、虹膜色泽变淡---金 发碧眼,湿疹。
气味:尿、汗鼠尿臭。
47,XY,+21
核型表现Ⅱ---易位型2.5-5%
D/G易位:大部分为46,XY(XX),-14,+t(14q21q) , 亲 代平衡易位携带者:45,XY(XX),-14,-21,+t(14q21q)
儿科遗传代谢性疾病ppt课件

一.21-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 Down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 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 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本 病的发病率愈高。
【遗传学基础及发病机制】
细胞遗传学特征是21号染色体呈三 体型。
机制:1.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时;2.受精卵在有丝分裂时,受理 化因素影响,21号不能均匀分离到另一 个细胞,使胚胎体细胞内存在一条额外 的21号染色体。
遗传性疾病可以分为三类:
1.基因病 ①单基因遗传病
②多基因遗传病 ③分子病 ④线粒体遗传病 2.染色体病 3.体细胞遗传病
第二节 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是因为先天性染色体数目 异常或(和)结构畸变而形成的疾病,常 造成机体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生长发 育迟缓和多系统功能障碍,又称之为染 色体畸变综合征。
(2) G/G易位:多数为两条21号染色体 发生着丝粒融合,形成等臂染色体,其核 型为46,XX(或XY) , -21, +t(21q21q)。
(三)嵌合体型
约占本征的2%-4%,是因受精卵在早期 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所引起,患儿 体内有两种以上细胞株(以两种为多见),一 株正常,另一株为21-三体细胞,核型为 46,XX(或XY)/ 47,XX(或XY),+21 。 临床表 现随正常细胞所占百分比而定。
皮肤纹理特征有:
通贯手; atd角增大; 第4,5指桡侧箕形纹增多; 第5指只有一条指褶纹等。
atd角(atd angle)
atd角位于掌中,它分别由指三 叉a及d分头与轴三叉t点用直线连接 所构成的夹角。t点越远atd角就越 大。我国汉族普通人群的atd角平均 为41度。
多发性畸形
儿科学:遗传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遗传物质
● 染色体(细胞核)
双链DNA
● 线粒体DNA
环状双链DNA
*母系遗传(精子中无)
遗传性疾病(2)
• 分类-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
➢ 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orders) ➢ 单基因病(monogenic disease) ➢ 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ic disease) ➢ 线粒体病 (mitochondrial diseases) ➢ 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
周围组织
5’-脱碘酶
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
促进 • 细胞内氧化、新陈代谢 • 蛋白质合成、糖代谢、脂肪分解和利用 • 小儿生长发育—
细胞、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钙磷代谢和骨软骨的生长 肌肉、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 • 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发育
先天性甲低 病因
• 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或异位(最重要) • 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酶缺陷(其次,常隐) • 垂体分泌TSH障碍(TRH、TSH不足) • 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2-2)实验室检查
➢ 生物化学检查 检测堆积的底物、 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
标本:血、尿、其它体液 方法:化学、串联质谱检测技术(MS/MS)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
➢ 酶学诊断 器官活检组织、绒毛、血细胞
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 一级预防 防止发生 • 二级预防 减少出生 • 三级预防 生后治疗
唐氏综合征 手掌t点移向掌心
atd角增大,>45-58°
正常人t点靠近腕部,atd角≈41°
21-三体综合征 第4,5指桡箕增多
弓
箕
螺
唐氏综合征(3) 细胞遗传学
医学知识一儿科第八章一一染色体病和遗传性代谢病

化检查或染色体分析,作出遗传病的早期诊断, 及时的内科、外科治疗。
第九页,共五十页。
第二节 染色体病
•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的数目或/和结构 异常的疾病,常造成机体多发畸形、智力 低下、生长发育缓慢和多系统的功能障碍
• 临床特征 • 常染色体病共同的特征为: • ①生长发育缓慢; • ②智能发育落后; • ③多发性先天畸形:内脏畸形、骨胳畸形、
第三页,共五十页。
单基因遗传病可进一步分为以下5类遗传方式: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父母一方有病,子女有50%风险率;父母 双方有病,子女有75%风险率;男女发病时机均等。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家系特点:父母只带1个致病隐性基 因,患者为纯合子,同胞中25%发病,25%正常, 50%为携带者。近亲婚配发病率增高。
第三十页,共五十页。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羟化酶
BH4
酪氨酸
对羟苯丙酮酸 多巴 甲状腺素
苯丙酮酸
苯乙酸
黑色素 多巴胺
苯乳酸
对羟苯乙酸
正羟苯乙酸 去甲肾上腺素
尿黑酸
肾上腺素
对羟苯乳酸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页。
遗传方式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位于第12
号染色体长臂2区2-4 带 • 患儿的父母是疾病的携带者 • 子代发病的概率25%
第七页,共五十页。
二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 对一级预防的补充,对孕早期疑有接触不良
因素的妇女,进行必要的产前诊断检查, 一旦确诊,那么及时处理,减少出生缺陷 儿的出生。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方法有早期绒毛活检、 羊膜囊穿刺、B超检查、母血生化测定等。
遗传代谢病课件课件

遗传代谢病课件课件遗传代谢病课件一、概述遗传代谢病是一类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代谢途径异常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影响人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过程,导致体内化学物质代谢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遗传代谢病的概念、分类、诊断和治疗。
二、疾病简介1、遗传代谢病的分类遗传代谢病可根据代谢途径异常的种类进行分类。
常见的代谢途径异常包括糖代谢异常、脂类代谢异常、氨基酸代谢异常等。
每一种代谢异常都可能导致特定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苯丙酮尿症等。
2、遗传代谢病的遗传方式遗传代谢病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意味着只有在父母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的情况下,子女才会患病。
此外,有些疾病还表现出性别差异,如女性易患缺铁性贫血,男性易患肥胖症等。
3、遗传代谢病的症状遗传代谢病的症状因疾病种类而异,但通常包括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关节畸形等。
这些症状可能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也可能在儿童期或成年期才逐渐表现出来。
三、疾病影响1、生长发育迟缓遗传代谢病可能导致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人,牙齿发育不良等。
2、智力低下一些遗传代谢病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这些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智力发育严重受损。
3、特殊面容部分遗传代谢病可能导致特殊面容,如唐氏综合征、歌舞伎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的面容特征往往比较明显,容易识别。
4、关节畸形部分遗传代谢病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如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
四、诊断和治疗1、诊断方法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和基因检测。
临床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检验等,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基因检测则可以确定疾病的基因突变位点和遗传方式,为精准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2、治疗措施遗传代谢病的治疗方法因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而异。
一些疾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手段得到有效控制。
2020医学遗传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遗传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1.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
A.遗传病B.基因病C. 分子病D. 染色体病E.先天性代谢病3. 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都是在的基础上发生的A. 微生物感染B.放射线照射C.化学物质中毒D. 遗传物质改变E.大量吸烟4. 成骨不全症的发生。
A.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7.苯丙酮尿症的发生。
A.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10.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A.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11.Down综合征的发生。
A.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15.哮喘病的发生。
A. 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C. 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D.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E. 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小部分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17.环境因素诱导发病的单基因病为。
A.Huntington舞蹈病B.蚕豆病C.白化病D.血友病A E.镰状细胞贫血填空题美国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启动,至2005年完成此计划。
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受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共同控制。
3.人类常见的多基因性状有身高、智力和肤色等。
4.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是多基因病、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和体细胞病。
5. T和C的碱基替换属于转换。
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总论一、代谢性疾病概述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不断上升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等。
近年来,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2007-2008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
代谢性疾病主要涉及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临床可分为下列两类:1.遗传性代谢病(先天性代谢缺陷)部分有遗传性的染色体异常,范围很广但发病率不高,例如糖原积存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痛风等。
根据临床表现所提示的线索,以及特异性代谢产物的测定,诊断并不困难,但因较为罕见,易延误诊治。
2.获得性代谢病:许多其他系统性疾病可能在某二阶段引起机体的代谢异常,使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更复杂化,例如肝硬化。
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时可能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高胰岛血症;肾病晚期可能发生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经常伴髙脂血症;肾上腺皮质固醇过多可致负氮平衡等。
此外,代谢和免疫系统是生命所必需的两个基本系统。
许多营养物和病原体识别系统及代谢和免疫应答途径在进化上髙度保守,彼此之间相互整合、互相调节,处于一种精细的动态平衡状态。
其平衡失调导致了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发现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代谢性疾病的一般治原则1.饮食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一组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为主的代谢性临床综合征。
循怔医学证据显示,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体育活动不足和不健康的饮食、吸姻、酗酒等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密切。
2.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是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已逐步应用于临床。
遗传性代谢病-精品医学课件

17
【发病机制】
苯丙氨酸(Phe)代谢途径
主要途径受阻 PAH缺陷
BH4
苯丙氨酸
酪氨酸
多巴
次
转要 氨途 酶径
增
强
BH4 3、DHPR BH2
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
辅酶11 还原辅酶1
甲状腺素
多巴胺
黑色素
苯丙酮酸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
次 要
2、PTPS
去甲肾上腺素
途 径 增
三磷酸二氢新蝶呤 苯乳酸
1934年挪威医师Folling用FeCl3检查智力障碍小 儿,发现尿液呈绿色反应,并分离出苯丙酮酸
1938年Folling发现这类病人血苯丙氨酸浓度升高
1947年Jervis发现正常人肝脏组织的上清液能将 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 PKU病人肝组织不能代 谢
2020/3/17
15
苯丙酮尿症的历史(2)
发现了一些晚发型、变异性、甚至成人型的IEM,一些过去不属于IEM的疾病由于与 该病相关的酶、受体、转运蛋白缺陷的发现而需要重新归类
IEM疾病谱还在迅速而显著地扩大
研究已成为最热门和具有挑战的领域之一
越来越多的IEM得到了早期诊断 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除饮食治疗外 酶制剂、基因治疗、器官移植的开展使预后大为改观.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首选低苯丙氨酸奶方治疗, 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
待血浓度降至理想浓度时,逐渐少量添加天然饮食, 首选母乳(含苯丙氨酸少为牛乳的三分之一)
重者停止母乳
2020/3/17
32
【PKU的治疗】
年龄较大者可添加低苯丙氨酸饮食
主食:甘薯、土豆、南瓜、茄子、红枣、藕、胡萝卜 粥、面低蛋白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一条染色体断片接至另一条非同源染色 体上成为易位(t),两条染色体上的断片互相 交换位臵接上形成两条新的衍生染色体为相互易 位。相互易位是比较常见的结构畸变。相互易位 仅有位臵的改变,没有可见的染色体片段的增减 时称为平衡易位(balanced translocation)。它 通常没有明显的遗传效应。然而平衡易位的携带 者与正常人婚后生育的子女中,却有可能得到一 条衍生异常染色体,导致某一易位节段的增多 (部分三体性)或减少(部分单体性),并产生 相应的效应。
人类细胞遗传物质信息几乎全部编码在染色体DNA。 DNA由两条多核苷酸链依核苷酸碱基之间氢键相连而 成的双螺旋结构。 碱基配对A-T,G-C。 DNA链上,每3个相邻核苷酸碱基特定顺序(密码 子)代表一种氨基酸,即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 基因-----表达和产生一定功能产物的核酸序列, 3个特性:自体复制、基因决定性状:转录、翻译决 定多肽链氨基酸的顺序,从而决定酶/蛋白质的性质, 表达某一性状。基因突变: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发 生变异,导致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1.病史 2.母亲妊娠史,孕期用药史及病史 3.家族史 4.体格检查 5.实验室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生物化学 检查、基因诊断
第二节 染色体病
•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的数目或/和结构异常的疾病,常 造成机体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多系统的功
能障碍
遗传咨询:对再发风险概率进行预测
1、标准21-三体型:再发风险为1%,母亲年龄越大, 风险越高。 2、易位型:55%的D/G易位是散发,45%与亲代遗传有
关;母亲为D/G易位型,则每一胎有10%的风险率;
父亲为D/G易位型,则每一胎有4%的风险率; 3、双亲之一为21q21q平衡易位携带者,则所生的活婴 100%患病。
遗传病的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不同,可将 遗传病分为五类: 1.染色体病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造成许多 基因物质的得失而引起的疾病。
2. 单基因遗传病 种类极多,在一对基因中只要
有一个致病基因存在就能表现性状称显性基因,
一对基因需2个基因同时存在病变时才能表现
性状称隐性基因。
单基因遗传病可进一步分为以下5类遗传方式:
发病机制
1)苯丙氨酸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需的氨基酸之一,进 入人体后,供蛋白合成及通过肝细胞中苯丙酸羟化酶(PAH) 的作用进一步转化。苯丙氨酸羟化作用过程中除了PAH外, 还必须有辅酶四氢生物碟呤(BH4)的参与。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PAH(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酪氨酸 多巴
BH2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
Trisomy 21 Syndrome (Down’s Syndrome)
也称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 病,也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病。1866年英国医生 Langdon Down首次对这种病例坐过临床描述, 故又称为Down综合征。1959年法国人Lejeune 首先发现本病的染色体畸变是多了一条21号染 色体。
(3)X连锁隐性遗传 家系特点:男性患者与 正常女性婚配,男性都正常,女性都是携带者;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男性50%是患者, 女性50%为携带者。 (4)X连锁显性遗传 家系特点:患者双亲之 一是患者,男性患者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 性都正常;女性患者所生子女,50%为患者。 女性患者病情较轻。 (5)Y连锁遗传 Y连锁遗传致病基因位于Y染 色体上。
21-三体综合征发生率
§
第21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条,成三
条
§ 新生儿发生率为1:600~1:1000
§ 我国每年增加患者约20,000例
21-三体综合征的原因 § 环境因素影响配子的减数分裂 (放射线、病毒感染、化学因素) § 高龄产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可能与生殖细胞的老化有关。
§ 遗传因素;如染色体易位
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期筛查:新生儿哺乳后3天,采集其外周血液滴于专用采血滤纸上, 晾干后送检,当苯丙酸含量超过0.24mmol/L(4mg/dl)时为筛查阳性。 尿FeCl3、DNPH(2,4硝基苯丙试验)试验强阳性,只用于较大儿童。
血(苯丙氨酸浓度)Phe浓度,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并采静脉血定
量测定苯丙氨酸浓度。正常人血浆中Phe浓度为2mg/dl,患儿血浆中Phe 可>1200umol/l(20mg/dl)。
羟化酶(PAH)。 BH4缺乏型PKU:占10%-15%。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位于第12
号染色体长臂2区2~4 带
• 患儿的父母是疾病的携带者
• 子代发病的概率25%
典型的PKU的临床特点
• 毛发、皮肤颜色浅淡 • 尿、汗等分泌物有鼠臭味 • 智能发育落后 • 伴有点头样或婴儿痉挛样抽痉
苯丙酮尿症 (PKU)Phenylketonuria
•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的苯丙氨 酸代谢途径中酶的缺陷,而引起的 先天遗传性代谢病,因患儿尿液中 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而得名。
概念
发病率:我国为1/11 000,北方高于南方
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
危害:严重的智能发育障碍
儿科学 PEDIATRICS
染色体病和遗传性代谢病
主讲人:杨慧主治医师
第一节
概述
• 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 我国每年约有1500-2000万左右的新生儿出生,1.3%左 右的新生儿伴随有出生缺陷,孕早期流产儿50%有染色体 异常。遗传学疾病占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占40%。 • 遗传物质包括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其基因。人类细胞染色体 数为23对(46条),其中22对男性和女性相同,称常染色 体,另外1对染色体男女不同,是决定性别的,称性染色 体。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女性为46,XX。正 常人每一个配子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性染色体,即 22+X,或22+Y的一个染色体组成为单倍体,人类体细胞染 色体数目为双倍体。
3. 多基因遗传病 疾病由多对基因共同作用, 基因的总效应和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决定 了个体的性状。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 4. 线粒体病 按母系遗传,与脂肪酸氧化障碍、 呼吸链酶缺陷、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等有关。 5. 基因组印记 基因根据来源亲代的不同而有 不同的表达,活性随亲源而改变,两条染色 体如皆来自父源或母源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皮纹:通贯手,第5指只有一条指褶纹。
细胞遗传学诊断
根据核型分析分为3型 § 标准型:47,XX(XY) +21 占95%。亲代的生殖细胞(多 数是卵细胞)在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未分离所致。双亲
体细胞核型都正常。
§ 易位型:占2.5%-5%,染色体总数46条但多了一条21号染 色体的长臂。易位的染色体是从亲代遗传而来,多是从外 表正常的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母亲遗传来。1)D/G易 位:D组的14号(少数为13号、15号)染色体与G组的21号
§ 预防感染 § 加强教育
§ 伴发畸形者,手术矫正
第三节 遗传性代谢病
概述
• 遗传性代谢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质分子在结构和 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载体等的缺陷,使机体
的生化反应和代谢出现异常,反应底物或者中间代谢产物
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 • 遗传性代谢病种类繁多,常见有400~500种,单一病种患 病率较低,总体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诊断需测定代谢、 酶活性或者进行基因诊断 • 种类:氨基酸代谢异常、糖类代谢异常、脂类代谢异常、 金属代谢异常。
遗传学基础
• 细胞遗传学特征是第21号染色体呈三 体征,生殖细胞,主要是卵细胞在减数分 裂时,或受精卵在有丝分裂时,21号染色 体不分离,使得胚胎体细胞内存在三条21 号染色体。另外,也可以是21号染色体长 臂与一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长臂形成了易 位染色体,使得21号染色体长臂称为三条。
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常染色体病共同的特征为: (1)生长发育迟缓; (2)智能发育落后; (3)多发性先天畸形:内脏畸形、骨胳畸形、特殊面容、皮肤 纹理改变
染色体畸变类型及特点: §染色体数目异常 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不分离 导致单体病、三体病、多体病 §染色体结构异常 缺失、重复、易位
环状、等臂染色体
染色体易位
标准型: 47,XY,+21
诊断和鉴别诊断
• 1、典型病例 特殊的痴呆面容、智力低下、 体格发育落后、皮肤纹理特点可以临床诊断。 • 2、确诊 做染色体检测,鉴别核型。 • 3、鉴别诊断: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鉴别: 甲减表现为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各系统 生理功能低下。可通过T3、T4、TST检测机核型 分析进行鉴别。
苯丙酮尿症的历史(2)
• 1953年德国医师Bickel首先报道用低Phe奶方治 疗PKU获得成功 • 1963年美国Guthrie医师首创细菌抑制法进行新 生儿筛查 • 1976年Leeming发现第一例生物蝶呤合成酶PTPS 缺乏 • 1983年美国Woo克隆了PKU的致病基因苯丙氨酸羟 化酶,为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开辟了道路。
可治疾病:需早诊断,早治疗
苯丙酮尿症的历史(1)
• 1934年挪威医师Folling用FeCl3检查智力障碍 小儿 , 发现尿液呈绿色反应,并分离出苯丙酮 酸。
• 1938 年 Folling 发现这类病人血苯丙氨酸浓度 升高。
• 1947年Jervis发现正常人肝脏组织的上清液能 将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 PKU病人肝组织不 能。
主要特征是智能落后、特殊痴呆面容、生长发育迟缓, 并可伴发多种畸形。 § 特殊面容及体征:眼距宽、鼻梁塌陷、眼外侧上斜 低位耳、舌外伸、通贯手、关节松弛、四肢短、韧带松弛, 关节过度弯曲、肌张力低下、腹膨隆、脐疝、头小而圆等。 § 体格发育延迟 矮小、骨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