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腰突诊疗方案

腰突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二、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三、诊断(一)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修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1)腰椎侧弯: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3)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针对这种疾病,我们需要了解最好的治疗方法,以便及时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活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

患者需要在发病初期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

但是,过度休息也不利于康复,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有利于康复。

其次,物理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段之一。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理疗、按摩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促进椎间盘的修复。

物理疗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有针对性地缓解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镇痛药、消炎药、肌松药等药物,以减轻疼痛、缓解炎症、舒缓肌肉痉挛。

但是,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疾病,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此外,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这些疗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经活络、促进椎间盘的修复,对于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手术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最后选择。

对于一些严重的、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可以直接缓解椎间盘压迫神经根的情况,但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慎重考虑。

总的来说,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中医疗法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身体向上拉伸,同时逐渐加大力度,直至患者感到疼痛缓解或者达到最大耐受范围。

2)斜扳腰椎法:患者侧卧,医师用手托住患者腰部,另一手用力向上扳拉患者上半身,同时用膝盖顶住患者下肢,使其腰部得到牵引。

3)牵引按压法:患者仰卧,医师用手托住患者腰部,另一手用力向下按压患者腰部,同时用膝盖顶住患者下肢,使其腰部得到牵引和按压。

4)腰椎旋扳法:患者侧卧,医师用手托住患者腰部,另一手用力向上扳拉患者上半身,同时用膝盖顶住患者下肢,使其腰部得到旋转扳拉。

二)针灸治疗1.主穴:肾俞穴、腰俞穴、大椎穴、风池穴、委中穴、足三里穴、曲池穴。

2.配穴:视病情配合选用,如加减肝俞穴、膀胱俞穴、三阴交穴、承山穴等。

3.常用针刺方法:直刺、斜刺、横刺、旋刺、点刺、刺血等。

4.常用灸法:温针灸、艾条灸、艾绒灸、穴位灸等。

5.常用配合疗法:电针、拔罐、刮痧、推拿等。

三)中药治疗1.活血化瘀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三七、赤芍、地龙、龙血竭等。

2.温通寒湿方:羌活、防风、桂枝、细辛、独活、川乌、姜黄、蒲公英等。

3.滋肾壮骨方:菟丝子、肉苁蓉、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桑葚等。

4.化湿利水方:瞿麦、茯苓、泽泻、车前草、苍术、白术、山药等。

5.调理气血方: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枸杞子等。

以上中药方剂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且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

三、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等活动。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腰部。

3.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惯。

4.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等。

6.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下肢尽量向后伸展,两手用力相对,有时会听到一声弹响,可以进行1-2次。

腰椎间盘突出适合我的最好疗法,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适合我的最好疗法,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适合我的最好疗法,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髓索的一种疾病。

病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长期受到不良姿势、不当重物搬运、颠簸等原因引起的。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以从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四个方面进行。

一、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最常采用的治疗方式,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病人。

其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调整姿势以及加强腰部肌肉。

具体措施如下:1.局部热敷及休息。

热敷可缓解局部血管痉挛,舒缓肌肉疼痛。

同时,为减轻腰椎间盘间压迫,病人应保持合适的位置。

例如,在床上平躺,垫上低软的枕头。

2.腰腹肌肉锻炼。

通过对腰腹肌肉进行适当的锻炼,可提高腰椎支撑力,控制椎间盘突出的病情,减轻肌肉疼痛。

3.腰椎牵引。

长时间站立、走路等容易加重病情,腰椎牵引是通过拉伸脊柱,减轻腰椎间盘间压迫的一种方法。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过去的药物以减轻腰背部疼痛,具体药物有: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应按医生要求正确用药,避免随意超量或长时间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药物依赖。

三、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外部物理手段加速病情的康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针灸理疗。

它的作用因人而异,有的人一般会感觉舒适,要求不如愿时,会出现反胃、咳嗽等症状。

2.拔罐理。

是在脊柱病区进行的一种吸引治疗,对于治疗腰间盘突出,缓解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颇佳。

3.按摩推拿。

对于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常常会感到区域异常疼痛。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起到缓解症状和舒缓神经的作用。

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最后的选择,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

手术方法目前主要有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两种,无论何种手术方法,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并需麻醉、手术后恢复等相关措施。

注意事项:1.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坐、站或卧床等,以免加重病情。

腰间盘突出最佳治疗方案

腰间盘突出最佳治疗方案
腰间盘突出最佳治疗方案
第1篇
腰间盘突出最佳治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二、方案目标
1.缓解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开放性手术:如腰椎间盘摘除术、椎管减压术等。
-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手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等。
四、治疗流程
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症状、疾病发展过程等。
2.体格检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评估患者腰椎功能。
3.影像学检查:进行腰椎间盘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
4.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5.治疗实施:执行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6.康复评估: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加重病情。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
4.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需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
2.提高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
3.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目的:缓解疼痛、抗炎、消除水肿、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等。
-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禁用激素类药物。
(2)物理治疗
-目的: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物的吸收。
四、注意事项
1.治疗前,患者需进行详细检查,如腰椎间盘CT、MRI等,明确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诊断标准】
1.多见于青壮年患者,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临床表现
(1)下腰痛。

(2)神经根压迫症状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3)感觉、肌力、功能障碍。

(4)腱反射改变。

3.X线片间隙变化,侧弯,主要用于鉴别。

4.CT,MRI,椎管造影,CTM突出物高度﹥椎管矢状径的1/3。

5.选择性神经根造影。

6.肌电图大P波或纤颤电位。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消炎止痛药。

2.手术治疗:
(1)椎板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2)腰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3)椎板减压,间盘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用于伴有明显椎间不稳定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案及治疗方法(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案及治疗方法(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案及治疗方法(完整版)导读: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案及治疗方法(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须及时就诊:1.当患者出现腰部酸胀表现时;2.当患者反复出现腰腿痛症状时;3.如患者还伴有明显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时;4.当患者发生大小便异常、鞍区感觉异常等症状时。

诊断依据.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一些问题来了解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回答如下问题:做什么工作的,主要哪里不舒服,病程有多久了;疼痛具体部位,有无缓解姿势,有无下肢麻木、乏力;之前有无检查/治疗;是否有经常站立的情况,是否有经常弯腰负重的情况。

医师将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做出临床诊断。

就诊科室骨科、脊柱外科。

相关检查医生将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体格检查1.立位检查腰椎姿势异常,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平躺着,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

正常人下肢抬高到约70°时感腘窝(膝后区)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抬高在7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支配区疼痛或麻木,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在阳性患者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症状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产生下肢症状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3.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

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

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4.仰卧挺腹试验患者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场面,如果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则为阳性。

5.神经系统检查如感觉障碍相关检查,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肌力下降,若神经受压严重或时间较长,患者可出现足踝部肌力下降。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性的自然病程,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

因此,非手术治疗应作为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临床功能得到改善。

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约为80%~90%,但临床症状复发率达25%(1级推荐)。

一)保守治疗的时间文献报道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保守治疗6~12周得到改善。

因此,对无显著神经损害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周(1级推荐)。

二)保守治疗方法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一直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正常的日常活动相比卧床休息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对疼痛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且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其尽早恢复适度的正常活动,同时需注意日常活动姿势,避免扭转、屈曲及过量负重(1级推荐)。

2.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治疗腰背痛的一线药物。

NSAIDs可缓解慢性腰痛并改善功用状态,但对坐骨神经痛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白,不同种类NSAIDs之间效果也未发觉明显差异(2级推荐)。

阿片类止痛药:在减轻腰痛方面短期有益。

在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方面,阿片类药物的效果仍不明确,同时应关注药物长期使用的副反应及药物依赖(2级推荐)。

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可短期缓解疼痛,但缺乏长期随访的数据;考虑到激素全身使用带来的副反应,不推荐长期使用(2级推荐)。

肌肉松弛剂:可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但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是否选用肌肉松弛剂缺乏相关研究(2级推荐)。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对慢性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但目前相关的高证据级别研究较少(2级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科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2018年度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

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辰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二、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监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

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手法。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

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

可做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

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

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限制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3。

~5。

,可昕到“咔嗒”声响,一般表示复位成功。

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动耍“轻巧、短促、随发随收,关节弹响虽常标手法复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弹响。

(3)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踝,对抗牵引数分钟。

术者用拇指或掌根按压痛点部位。

按压时结合两助手牵引力,增按压的力量。

(4)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

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及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时上抬。

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5)选择应用腰椎硬膜外麻醉下腰椎定点扳法。

3.其他特色手法治疗:可根据各自的治疗体会使用一些相关手法。

4.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二)辨证用药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五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腰痹通胶囊等。

(2)寒湿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茯苓、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芍、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艽、蜈蚣、乌梢蛇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等(3)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芍、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艽、蜈蚣、乌梢蛇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健步虎潜丸等。

2.中药辨证外治:中药离子导入: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用离子导入的方式深透入腰部。

每日一日,每次15—20分钟。

中药贴敷:急性期用定痛膏及其他活血止痛类膏药:缓解期及康复期用狗皮膏及温经通络的膏药。

每日一贴。

中药熏洗: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z温适度时再用药水浸洗患处。

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牵引疗法:电动牵引:采取间断或持续的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为体重的1/5~1/4左右每天一次,每次10~一20分钟,适合于非急性期患者。

急性期慎用牵引。

其他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牵引等。

(四)针灸疗法(1)主要穴位采用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可辅助脉冲电治疗。

急性期以每日针1次,以泻法为主;缓解期及康复期可隔日一次,以补法法相互结合,配合患者四型辨证取穴。

(2)腹针及平衡针治疗,根据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辨证取穴。

(3)灸法: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雷火灸等。

(五)物理治疗蜡疗、激光、红外线照射、电磁疗法等,可根据患者情况每日予以单项或者多选择性治疗。

(六)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可明显增强患者腰腹肌肌力和腰部协调性,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有利维持各种治疗的疗效。

急性期过后,即开始腰背肌运动疗法,主要有:l·游泳疗法:可每日游泳20一30分钟,注意保暖,一般在夏季执行。

2·仰卧架桥:仰卧位,双手叉腰,双膝屈曲致90。

,双足掌平放床上,挺起躯干,以头后枕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足支撑下半身,呈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双膝稍向两侧分开。

每日两次,每次重复lO一20次。

3·“飞燕式”:患者俯卧。

依次以下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⑤还原,每个动重复10~20次。

(七)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如甘露醇、西乐葆、双氯芬酸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八)手术治疗:如游离型脱出或者巨大型椎间盘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明显,并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且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具体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

(九)护理1.急性期的护理:急性期的病人因疼痛较剧烈,常需住院治疗。

(1)告知患者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2)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①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②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j腰部热敷和频谱仪照射。

(4)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病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顺序回到床上。

(2)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3)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5)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分)÷(满分29一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工作;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率>150且<75%t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有复发;改善率>125且<50%;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二)评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