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简要回顾了航空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工程发展历史,在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突出阐述了RMS工程的重要作用。

1、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在航空装备上的发展历史简介

1.1 国外发展历史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Reliability,Maintainability and Supportability,简写RMS)技术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学科,并在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兴起的年代,1957年美军发布的《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成为可靠性工程的奠基性文件,标志了可靠性技术的成熟。

60年代开始了维修性研究,维修性和可靠性成为姐妹学科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工程应用。在这一期间美军发布了一系列可靠性维修性军用标准,并在F-15A等第三代战斗机研制中开始开展可靠性维修性分析、设计和试验。

80年代,由于第三代战斗机存在严重的保障问题,使飞机的战备完好性降低(40%~50%),使用和保障费用增加(约占全寿命费用的60%),保障性引起军方重視,而可靠性维修性作为保障性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此期间,美国防部颁发了相关条例,使可靠性维修性的管理走向制度化。

90年代以来强调经济承受性,在F-35新一代战斗机研制中,美军把RMS作为降低全寿命费用的重要工具,推行费用作为独立变量的方针,广泛采用建模与仿真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等,以确保RMS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大大降低飞机的研制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以及全寿命费用。

1.2 我国航空装备上的发展进程

我国对可靠性问题的研究较晚。纵观中国航空装备RMS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如下3个阶段:

(1)航空装备RMS工程的萌芽和形成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鉴于飞机外贸出口的需求,产品寿命短成为当时必须予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由此导致了国内航空界寿命观念的变革,即从“保证期内绝对无故障”到“耗损型故障的合理控制”,从单一的“保证期”概念到“首翻期”的应用,从“定寿”到“延寿”最后到耐久性设计,可以说中国航空装备RMS工程起步于对“寿命”认识的逐渐深化。

(2)航空装备RMS工程的成长阶段。从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随着新机(新品)自行研制需求的出现,促进了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确立了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在型号系统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航空装备RMS工程的全面发展阶段。从90年代中至今,在型号研制中,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与试验工作已初步成为一项规范化的工程活动。我国自行研制的教练机已第一次走过了可靠性维修性工程的全过程。耐久性技术继续深入发展,定、延寿工作在军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新机研制的需求,测试性、保障性工作开始进入工程领域,在现役民用和军用飞机中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及军事效益,使这项保障性分析技术初显实效。

2、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概念与联系

2.1 基本概念

基本可靠性即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其目的就是使设计的产品不出或尽量少出故障。

维修性是产品在运用规定的程序和资源,在每个规定的维修级别上,由规定技术等级的人员进行维修时,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其目的就是使装备在故障时,可以尽可能方便、迅速的得到维修。它决定了装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维修种类和工作量。

保障性是指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满足平时战备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2.2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关系

在设计研制阶段,可靠性是目的,维修性、保障性是补充;在使用阶段,可靠性是基础,维修性、保障性是手段;在维修、维护阶段,保障性是基础,维修性是桥梁,可靠性是目的。

可靠性必须是建立在满足技术要求基础上的持续可靠性;维修性要建立在通用、快捷、非专业化及经济基础上;保障性的原则则是能少则少、能减则减、能轻则轻、能合则合、能免则免。

可靠性在设计时是着眼于减少或消灭故障,而维修性则是着眼于以最短的时间、最低限度的保障资源和最省的费用,使设备保持或恢复到良好状态。要消灭某一种特定故障是可能的,但要消灭一切故障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没有哪一种装备的可靠性是100%的,需要通过恰当的维修来保持和恢复。因此,维修性是可靠性必不可少的补充。

在航空装备的全寿命期间,如果没有高的可靠性作“后盾”,或者在其服役期内不能通过维修长期保持其性能,甚至动辄难以修复,那么就不能为部队作战、训练等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设备就无保障性可言。可以说,航空装备的维修性和可靠性是保障性的重要条件,而保障性则是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归宿。

3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重要作用

提高飞机各部件的可靠性,将减少飞机发生故障的次数,提高飞机的战备完好率,保证飞机连续出动的能力,同时还将提高飞机持续作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从而提高飞机的作战能力。

改进维修性,减少飞机在地面维护和修理的停机时间以及再次出动的准备时间,能提高出动率,同时还可以减少飞机战伤修理时间,提高再次投入作战的能力。另外,可靠性的提高,也将减少维修次数。维修性的改进将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减少维修人力,减少备件供应,进而降低费用,提高飞机的系统效能。

4 结束语

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对航空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我国航空装备RMS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航空装备RMS工程在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和基础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