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中国旅游业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全套精品课件

第1章 旅游资源概述
3、如何进行保护?
(1)国家和地方要抓紧环保法制的建立和环保检查,逐 步增加环保执法的强度和力度,杜绝盲目的开发建设。
(2)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控制环境容量。 (3)对游人进行环境意识教育。 (4)健全和建立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建立国家自然保护
区、国家公园系统、古迹保护区、修复或重建古建筑、 保护古遗址等。 (5)发展生态旅游。即人们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原始 的人文环境为前提的旅游活动。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景区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文化遗产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第2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 掌握各种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 掌握地貌、水体、气象、生物等自然旅游
资源的代表性景观
(1)自然旅游资源: 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
(2)人文旅游资源: 是由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 映。
和功能 貌的反
自然旅游资源 桂林山水
连山大旭山瀑布
大旭山
大旭山
热带海滩
连山天鹅湖水库
天鹅湖水库
连山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第一节 地貌旅游资源
• 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组成的自然风光,被称 为旅游的第一环境,如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包括山地 幽谷、悬泉瀑布、海滨沙滩、河流湖泊、森林草原、飞禽走兽、 阳光空气等,具有明显的自然形成的性质。
一、概况
1、什么是地貌?
地貌,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即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按其自然形态可 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中国旅游优秀PPT课件学习课件

▪ 首先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邃的特点, 使我国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
▪ 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空间特点, 对资源开发有利有弊。
▪ 我国距欧美主要国际客源市场较远;形象定 位不准,宣传推荐不足。
▪ 旅游开发中,缺乏统一长远的整体规划,短 期行为较多。
▪ 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后,到2010年8月已有40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6 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 观遗产2处。此外,到2009年10月底止,中国入选的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共29项。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况
▪ 文化遗产:26项
▪ 1.长城 2.北京故宫 3.北京颐和园 4.北京天 坛 5.敦煌莫高窟 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7.周口 店北京猿人遗址 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9.孔府、 孔庙、孔林 10.武当山古建筑群 11.西藏布达拉 宫 12.丽江古城 13.平遥古城 14.苏州古典园 林 1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 陵、十三陵) 16.龙门石窟 17.大足石刻 18.都江 堰——青城山 19.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山西云 岗石窟 21.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2.澳门历 史城区 23.河南殷墟 24.开平碉楼与村落 25.福建土 楼 26.“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自然遗产(8项):1.武陵源 2.九寨沟 3.黄龙
4.云南西北部的三江并流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6.中国南方喀斯特 7.江西三清山 8.中国丹霞地 貌
▪ 文化自然遗产(4项):1.泰山 2.黄山 3.峨眉
山-乐山大佛 4.武夷山
▪ 文化景观遗产(3项):1.庐山 2.五台山 3杭州
西湖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26项): 1.昆曲 2.古琴 3.新
▪ 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空间特点, 对资源开发有利有弊。
▪ 我国距欧美主要国际客源市场较远;形象定 位不准,宣传推荐不足。
▪ 旅游开发中,缺乏统一长远的整体规划,短 期行为较多。
▪ 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后,到2010年8月已有40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6 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 观遗产2处。此外,到2009年10月底止,中国入选的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共29项。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况
▪ 文化遗产:26项
▪ 1.长城 2.北京故宫 3.北京颐和园 4.北京天 坛 5.敦煌莫高窟 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7.周口 店北京猿人遗址 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9.孔府、 孔庙、孔林 10.武当山古建筑群 11.西藏布达拉 宫 12.丽江古城 13.平遥古城 14.苏州古典园 林 1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 陵、十三陵) 16.龙门石窟 17.大足石刻 18.都江 堰——青城山 19.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山西云 岗石窟 21.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2.澳门历 史城区 23.河南殷墟 24.开平碉楼与村落 25.福建土 楼 26.“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自然遗产(8项):1.武陵源 2.九寨沟 3.黄龙
4.云南西北部的三江并流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6.中国南方喀斯特 7.江西三清山 8.中国丹霞地 貌
▪ 文化自然遗产(4项):1.泰山 2.黄山 3.峨眉
山-乐山大佛 4.武夷山
▪ 文化景观遗产(3项):1.庐山 2.五台山 3杭州
西湖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26项): 1.昆曲 2.古琴 3.新
演示文稿中国旅游地理PPT

• 2.长白山传说与寻根心理
第十七页,共125页。
长白山是满族发祥地。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说,通过旅游 景点和风俗习惯解释,使旅游者触摸到远古祖先的足迹,产生一 种强烈的寻根心理。
• 3.长白山传说与尝试参与心理
游客们往往由于传说的激发,产生一种积极尝试参与当地各种民 俗事项的心理愿望。 • 4.长白山传说与求知心理
第二节 旅游交通方式及其选择
现在旅游者不仅追求美景,还追求心灵充实和自我完善。来长白 山的旅游者往往以获得审美愉悦、探求认识生活、美化心灵为真正途 径。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对 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白山民间传 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 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 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 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十页,共125页。
第二节 旅游行为与旅游行为层次
一 旅游行为 (一)旅游决策行为 • 1.旅游决策的一般过程 • 2.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3.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 • (二)旅游空间行为 • 1.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 2.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第二十一页,共125页。
第二节 旅游行为与旅游行为层次
(优质)中国旅游地理
PPTPPT课件
第一页,共125页。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导读
• 本章介绍了旅游地理学和中国旅游地理 • 学的有关知识,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和基本问题,如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 等,还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史,明确了
• 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并探讨了旅游地理学与 • 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十七页,共125页。
长白山是满族发祥地。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说,通过旅游 景点和风俗习惯解释,使旅游者触摸到远古祖先的足迹,产生一 种强烈的寻根心理。
• 3.长白山传说与尝试参与心理
游客们往往由于传说的激发,产生一种积极尝试参与当地各种民 俗事项的心理愿望。 • 4.长白山传说与求知心理
第二节 旅游交通方式及其选择
现在旅游者不仅追求美景,还追求心灵充实和自我完善。来长白 山的旅游者往往以获得审美愉悦、探求认识生活、美化心灵为真正途 径。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对 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白山民间传 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 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 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 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十页,共125页。
第二节 旅游行为与旅游行为层次
一 旅游行为 (一)旅游决策行为 • 1.旅游决策的一般过程 • 2.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3.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 • (二)旅游空间行为 • 1.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 2.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第二十一页,共125页。
第二节 旅游行为与旅游行为层次
(优质)中国旅游地理
PPTPPT课件
第一页,共125页。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导读
• 本章介绍了旅游地理学和中国旅游地理 • 学的有关知识,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和基本问题,如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 等,还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史,明确了
• 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并探讨了旅游地理学与 • 相邻学科的关系。
《中国的旅游业》课件

除了传统的旅游景点,中国还发展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生态旅游等多元化的 旅游业态。
3
智能旅游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的新趋势,为游客提供更便捷、个性 化的旅游体验。
中国旅游业的挑战与机遇
1 持续的疫情影响
2 市场竞争加剧
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推 动了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中国的旅游业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 化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业的现状
大众旅游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参与旅游活动,旅游已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
市场规模
中国旅游业市场规模庞大,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政策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和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提升 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国内 外游客。
3 发展新兴市场
4 政策支持
中国正致力于开拓新兴市场,如发展乡 村旅游、户外运动旅游等,为旅游业带 来新的机遇。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 的政策和措施,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提 供了有力保障。
结论
中国旅游业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同时,也充满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建议 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自然风光
中国拥有迷人的自然风景,如黄山和桂林的山 水之美。
民俗文化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如传统节日和 表演艺术。
特色美食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各地风味独特,如川菜、 粤菜等。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
旅游产品升级
第五章:旅游地图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二 地图的基本特征
123
科学性 概括性 符号性
三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比例尺
比例尺是指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 度之比,表示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主要分为数字式(如1∶100 000 000)、文字式(如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和线段式三种。
(二)图例
CHAPTER
FIVE
第五章
旅游地图
地图是表达空间现象的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具有科学性、概括 性、符号性等基本特征。比例尺、图例和指向标是地图的基本要 素。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旅游地图是一种主 要表示旅游要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专题地图,包括景区(景 点)、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内容。旅游地图具有服务 功能、广告功能和科教功能,并应满足实用性、准确性、及时性、 通俗性、艺术性等要求。
二 旅游地图的功能
(一) 服务 功能
A
(二) 广告 功能
B
(三) 科教 功能
C
三 旅游地图的分类
旅游地图的分类方法很多。
1
按地域大小的不同,旅游地图可分为世界旅游图、国家旅游图、 区域旅游图、城市旅游图、景区游览图等。
2
按服务对象的不同,旅游地图可分为供游客使用的旅游地图和供 旅游管理部门、专业研究人员使用的旅游地图。
【第五章】
01 PART ONE
第一节 认识地图
一 地图的含义
地图是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按一定比例描绘显示地球 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形,有“空间 信息的载体”和“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之称。传统地图的载 体多为纸张,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地图已越来越普及。
地图是表现空间现象的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通过地图,人们 可以形成对一定区域的整体认识,明确各物体的空间位置,建 立正确的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精品课件-旅游地理(优质课)(共29张PPT)

B. 溶蚀、搬运
C. 搬运、沉积
D. 风化、侵蚀
考查形式与范例三
旅游活动规划
1.(2017·课标全国Ⅱ,43,10分)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 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 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 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答案】 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 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 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女神司春
苍山云海
山水交映
珠帘挂川
1. 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A. 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B. 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 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情时、仰观 D. 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2. 形成左一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侵蚀、沉积
(1)江南古镇周庄具有什么旅游价值?
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2)周庄的旅游资源具有什么特点? 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
读下面旅游景观图片,说说欣赏这些景观的基本 要求是什么?分别属于哪种旅游资源?
武陵源群峰
选择观赏位置---远眺
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
桂林山水
选择观赏位置---乘船沿水路观赏
结合历史与地理等学科知识,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成 因、分布、特性、价值。
相关知识:
范例剖析
江苏省昆山市水乡古镇周庄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 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的人物而著名的旅游胜 地。经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而举世闻名被 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来此的游人不禁为周庄保存如此 众多的明清建筑布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 格局而眩惑,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之乡。
第九章 山神水秀-吴越文化旅游区《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扬
州
鉴
真
纪
瘦
念
西
堂
湖
扬州平山堂 扬州个大园明寺
37
❖
江 苏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无 锡
太无
湖影视蠡 园锡鼋头
城渚
锡慧公园
38
❖
江 苏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苏 州
狮 子 林沧浪亭虎丘拙政园
留园 寒山寺
39
❖
浙 江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普 陀 山
40
❖
浙 江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宁 波 天童寺天一阁保国寺
浙
北
宁波
游
览
莫干山
区
普陀山
10
上 海
上海游览区
豫园
外滩 南京路 浦东
11
❖
旅 游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雁
三齐 清云
荡 山
山山
井冈山 龙虎山
12
❖
旅
游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巢千太 湖岛湖 湖
洪 泽 湖
13
❖
旅 游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雁 荡 山
含鄱口
14
❖
旅 游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南 京 路
47
❖
上 海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豫 园
48
❖
上 海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玉 佛 寺
49
❖
旅 游 人 文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苏 绣
21
❖
旅 游 人 文 地 理 环 境 之 图 示
第十一章 青藏高原旅游区《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本章将介绍该区主要的旅游资源和景点,揭开青藏高原 神秘的面纱。
11.1概述
青藏高原旅游区包括青、藏两省区,面积195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19.2万,地广人稀。藏 族为主要民族。高寒严酷的自然环境,使许 多人望而却步。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帮助 越来越多的人登上青藏高原。
11.1.1 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1)高山横亘的“世界屋脊” 2)独特的高原气候 3)丰富的土特产品 4)发展中的旅游交通
11.3.1 唐蕃古道旅游线与旅游活动 l)青海湖 2)日月山
11.3.2 藏南谷地旅游线与旅游活动 1)纳木错 2)日喀则 3)雅砻河 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简图
■本章小结
地理上的青藏高原除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外还包括与其接壤的新 疆、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的边缘部分,占国土面积的l/4以上, 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多山、多湖、多冰川、多大河源头。 青藏高原地处中低纬度,但高度影响超过纬度影响,形成独特的 高寒气候,自然景观以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为主。青藏高 原南缘是地球上两大岩石圈板块碰撞的地带,形成了世界第一高 峰和特殊生物群。强烈的板块运动使高原成为世界地热分布区之 一。地理环境复杂严酷,不少地区人迹罕至,原生性极强,具有 奇特多样的高原自然风光。
宗教是本区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统领,宗教历史源远流长,宗教 建筑叹为观止,宗教制度独具特色,宗教影响无所不在。丰富多 彩的民俗风情也深受宗教影响。
湟水谷地和青海湖一线是青海省的黄金旅游线,集全省风景名胜 之大成,自然景观主要有青海湖、日月山;藏传佛教寺院和伊斯 兰教清真寺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南谷地是西藏地区一 条自然与人文并茂的旅游线,自然风光以原始森林、地热景观和 举世闻名的大峡谷为著名,人文景观有拉萨、日喀则等历史文化 名城以及壮观的喇嘛庙、藏王墓等。
11.1概述
青藏高原旅游区包括青、藏两省区,面积195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19.2万,地广人稀。藏 族为主要民族。高寒严酷的自然环境,使许 多人望而却步。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帮助 越来越多的人登上青藏高原。
11.1.1 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1)高山横亘的“世界屋脊” 2)独特的高原气候 3)丰富的土特产品 4)发展中的旅游交通
11.3.1 唐蕃古道旅游线与旅游活动 l)青海湖 2)日月山
11.3.2 藏南谷地旅游线与旅游活动 1)纳木错 2)日喀则 3)雅砻河 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简图
■本章小结
地理上的青藏高原除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外还包括与其接壤的新 疆、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的边缘部分,占国土面积的l/4以上, 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多山、多湖、多冰川、多大河源头。 青藏高原地处中低纬度,但高度影响超过纬度影响,形成独特的 高寒气候,自然景观以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为主。青藏高 原南缘是地球上两大岩石圈板块碰撞的地带,形成了世界第一高 峰和特殊生物群。强烈的板块运动使高原成为世界地热分布区之 一。地理环境复杂严酷,不少地区人迹罕至,原生性极强,具有 奇特多样的高原自然风光。
宗教是本区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统领,宗教历史源远流长,宗教 建筑叹为观止,宗教制度独具特色,宗教影响无所不在。丰富多 彩的民俗风情也深受宗教影响。
湟水谷地和青海湖一线是青海省的黄金旅游线,集全省风景名胜 之大成,自然景观主要有青海湖、日月山;藏传佛教寺院和伊斯 兰教清真寺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南谷地是西藏地区一 条自然与人文并茂的旅游线,自然风光以原始森林、地热景观和 举世闻名的大峡谷为著名,人文景观有拉萨、日喀则等历史文化 名城以及壮观的喇嘛庙、藏王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