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精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真卿《祭侄文稿》精讲

历代法书特写精讲之颜真卿《祭侄文稿》作品的特点要点简介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书成于公元758年。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张晏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一如楷书,呈现典型的颜体特点。其一,渴笔枯墨,燥而无润。这一方面反映出作者当时思如泉涌,手不能追,非快速行笔不足以表达其激愤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凝重练达的品格。其二,字中戈挑多不挑出,而作断竹一顿,如“岁、戊、戌、贼、我、蹙、残、哉”诸字,这正是颜字内放外收的典型之处。其三,纵列竖,尤其是相对边竖,变传统的内弧相背形为外弧相向形。如“蒲州、丹杨、开国、)兰、图、开、门、围、关、同”等,此为颜体行书的创新之所在,亦是颜体阔达大度的结构特点之表现。其四,本篇作品,纯用中锋行笔,一改中侧并用的传统用笔方法。书家行语

日:“正锋取劲,侧锋取妍”;将笔画一改灵巧而为刚劲,使这篇书法作品与其表现的英雄精神更趋统一。其五,一改笔画“贵瘦硬”为尚肥壮。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总而言之,《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不泥古,不乖今,大胆创新,终成大家的典范之作。

单字书写要点解读:

1、谁:左部向左偏,右部整体向右边倚侧,两边互相呼应。第一笔点画取斜侧之势,露锋起笔后按笔回锋,状若瓜子。右边部分四笔横画连续书写为一笔完成,最后一笔向上挑出写竖画,到末端不收笔直接出锋带出下一字。

2、庚:点画起笔露锋直入,向右下顿笔铺毫,与下一笔笔断意连。长撇舒展开张宛如兰叶,动作略带起伏。中部上收留出空间,最后一笔点画全用按笔,起到稳定整个字的作用。

3、威:中间部分三笔横画叠加处理,三笔之间距离均等、平行且向右上方倾斜。戈钩到末端按笔上挑,短撇带出点画,笔断意连。此点取斜侧之势,提笔圆转后向左回锋。

4、言:在此帖中点画虽小,但使用最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言字第一点与长横相连接组成字的一部分,长横末端用牵丝带出下一笔。下半部两笔横画与口字一笔写成,整个字结构紧凑。

5、惟:左边部分两点连写后上挑写出短竖,短竖用牵丝引出右边部分,左边竖画较短取直势,右边竖画较长略带弯曲,两笔竖画形成鲜明对比。

6、念:上部撇捺舒展开张覆盖下部下部数笔连写,下部心字底左边垂点造型与垂露竖收笔相近,直下铺毫,按笔有力。右边两点以一点替代。位置安排上与左边垂点基本对称,使字形稳定。中部留出少许空间。

7、孤:左边部分瘦长,右边部分紧压上收。两部笔画相互穿插。左下部第一笔垂点铺毫按笔后转锋右下,再转笔向上回势带出其余两点,三点的形态大

小各异,收笔方式各不相同。

8、方:第一笔横点取横势,落笔点就是整个字的中心位置。长横略带起伏末端和长横相连接。下部横折钩用牵丝连接撇画,顺势出锋。 9、庙:第一点为横点,露锋起笔后向右做按笔而后顿笔回锋,顺势做横画,左边长撇飞动。右部一笔写成较为沉稳。整个字看起来动静相宜。 10、祭:左部横折撇用圆弧形,右边捺画写为反捺粗壮有力,与左边形成鲜明对比。下部短横以长点为之,露锋落纸用按笔而后

顿笔回锋 11、恐:整体笔画没有大的起伏,字形稳健。每一笔的末端都与下一笔有着紧密的关联。下部心字底两点连写,向上收紧给中部留出少许空间。 12、朔:左上部两点呈明显的横置S形。右部月字中间两笔短横以长点代之,简洁明了,书写时以竖钩出锋带出做按笔,下笔肯定。

13、命:上部左右两笔撇捺开张覆盖下部。中间横点露锋起笔右行重按顿笔回收,与点画相连接,下部口字简单处理为两点末端挑锋带出下一笔。 14、遘:右边部分横画较多,取势或上或下,不作平行处理。右部边缘线齐平,整体看起来字形方正。

15、常:上部左右两点互相呼应,右点以撇法写点,书写时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蓄势,转锋向左下方撇出,出锋速度较快,刚劲有力。 16、拥:左边提手旁横画向右上倾斜,左上方点画呈撇势,起笔为藏锋,向右下方顿笔后撇出,状若鸟嘴短促有力。右边竖画长于左边,起到支柱性作用,使整个字看起来显得挺括。

17、州:第一笔竖撇不出锋用牵丝带出点画。中间竖画取直势,第三笔下笔较重,用按笔到末端出锋,笔画略带弧度。三笔点画书写时末端均带有上挑的动作,顺势带出下一笔。

18、尔(第四页第五行):第一笔短撇书写时短促有力,用笔厚重,出锋迅捷。左边下部点画书写时起笔向右下重按而后稍顿驻后提笔向右上方挑出与右边的点画互相呼应。

19、庶:上部第一点有承上之形,下部有启下之意,是一个有过渡性的笔画,书写时由上而下露锋起笔,转锋向右下铺毫后略作顿笔瞬即转锋向左下撇出。下部四点底连笔书写向右下倾斜,整体字形左收右放。

20、首:首字上部两点的组合大多用于字的首部,左边为挑点,右边承接左边的挑势向右下方落笔再回锋做撇势,两点间互相呼应,呈横向的S型。 21、哉:右边的长点对整个字来说起到稳定字形的作用,

22、真:真字中间部分以一笔短竖替代,牵丝带出横画。底部两点的组合多用于字的底部。左边一点为垂点向左下方取势而后翻笔向右上方挑出连接右点,右点基本向右斜侧,两点互相呼应,顾盼生姿。

23、爱:整体笔画取横势,且向右上方倾斜。上部横向三点基本取水平排列,书写时第一点作挑笔,第二点承接第一笔挑势再向右上挑出,第三笔承接第二笔挑势后顿笔后翻转毛笔向左下出锋,三点以牵丝相连接互相呼应浑然一体。

24、无(第六页第五行):整个字以横画居多,较多笔画都以横画取代,互相叠加而成。末端四点也以短横代之。横向四点在帖中多出现在底部。 25、凭:左上方两点,上点取撇势,下点承上之势做挑点带出右边部分,两点之间笔断意连。中间四点以长横代之,末端用牵丝和底部心字底相连接。 26、父:由于右下部捺画的用笔较重,使得整体字形看上去左轻右重,右上

方的点画带够与下一笔短撇互相呼应,书写时起笔向右下方作点的动作,而后稍微驻笔转锋向左下方出锋。

27、禄:整体结构左高右低。左边部分拉长,右边部分向上收紧。上下左右四点简化为两点,两两相对,左右之间的连结均互相呼应且多为按笔。 28、次:左边两点一反常态和右边部分的下部齐平。左边两点第一点取撇势,下点承上笔之势做挑点。右边上部紧缩,下部舒展开张。

29、清:左边三点减省为一笔完成到末端挑锋和右边遥相呼应,书写时藏锋起笔中锋直下,略带弧度。左边上部三横互相叠加第三横顺势带出下部笔画。下部月字中间两横减省为点画留出少许空间。

30、泉:下半部分上下左右四点两两相对,在形态上富有动感。上下左右间的连接和音带均笔断意连,或以游丝相连,互相呼应,一气呵成。 31、何:左边部分撇画与竖画出锋短促有力,竖画末端向外挑出在空中取势带右边横画。右边横画中部稍高两头略低,以上覆下,书写时行笔行笔挺拔向上略带弧度,到末端回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