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丽琴 论紫砂壶“劲竹”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浅谈《劲竹》的文化趣味

浅谈《劲竹》的文化趣味

P U..浅谈《劲竹》的文化趣味周益平江苏宜兴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的艺术美感往往体现在功能之美、造型之美、材质之美、工艺之美、品味之美这五个方面,制壶人在此基础上将自身的领悟理解、设计构思、人文素养等融入壶中,最终使作品艺术独树一帜,具有浓烈的个人风格。

《劲竹》着眼于凸显艺术美感,并通过对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对文化寓意的再融合,使作 品气韵开阔、美从中来。

【关键词】紫砂壶;劲竹;文化趣味紫砂壶是一门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

传闻一位叫供春的 小书童在寺庙中学着庙里的老和尚制陶的手法,用陶泥模仿银 杏树的树瘤制作了历史上第一把紫砂壶。

此壶一出,惊为天 人,再加上明朝饮茶之风盛行,天时地利人和,紫砂壶得到了 大力推广。

到明末,紫砂巨匠时大彬的出现更是为紫砂壶的制 作工艺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从此紫砂壶艺在紫砂泥料拍打、镶接、捏塑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泥料加工工艺、茶壶成型工艺、装饰工艺、烧制工艺等,而紫砂壶艺也通过大力发展一举成为 远见闻名的茶具之首,受到世人的推崇与钟爱。

紫砂壶不单单是一门独立的手工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更是学会了和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和传统文化相融入。

正 是由于紫砂壶的极强包容性,它渐渐地在实用功能之外,有了 艺术属性、文化属性等等性能,至此紫砂壶艺自成为一门有着 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新星文化形式。

虽然发展至 今只有短短6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养分、汲取了美学精髓之后,宜兴紫砂壶形成了别具一格、有着浓烈 文化趣味和丰富文化美感的艺术形式。

我们通过观察紫砂壶的 款式和壶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现代的审美理念 都对紫砂壶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壶艺中我们可 以深切感受到时代的烙印和气息。

紫砂壶的种类非常繁多,不断地发展和沉淀,使得经典 壶型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经过不断的演绎,展示出了全新 的艺术生命力。

紫砂有光器、花器、筋纹器等之分,每一种类 型都是集百家之长,博采众长,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情趣。

论紫砂壶“竹段”的造型艺术和人文内涵

论紫砂壶“竹段”的造型艺术和人文内涵
瓷,2015(1):24-25.
翻阅紫砂历史,在宜兴紫砂博物馆中珍藏的一件清 代著名紫砂艺人杨凤年的“竹段壶”可谓名满天下,杨 凤年为清代紫砂名家杨彭年之妹,她的作品构思巧妙、 制作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的最有名望的紫 砂壶女艺人。这是一件以竹入壶的仿生器,壶身就是宜 兴常见的毛竹造型,其他的组成部分也都用竹的元素来 捏塑,栩栩如生,宛如天成一般,前来观赏之人络绎不 绝,都不禁为之啧啧称赞。还有的是以竹饰壶的紫砂器 类型,包括用竹的元素来装饰传统器型或者用竹的文字 陶刻、泥绘等形式来表现出其中的内涵,如我们最为熟 悉的杨彭年制、崔子冶铭的“子冶石瓢”款式,瞿子冶 为了彰显此壶骨架挺拔俊逸、寓含高洁刚正的文化内 涵,特意设计从壶盖到壶身通体刻绘竹子,布局看似繁 杂实则不乱,用刀恣意舒展却收放自如,并有铭曰: “冬心先生余藏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 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仿梅花
在紫砂艺术千百年来的历程之中,一代又一代的紫 砂艺人创造了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紫砂造型,影响着 后来之人的创作题材和风格类型。若要在自然界中找出 和紫砂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种类的话,那就非竹子莫属 了。竹子与紫砂的渊源,既来自于江南地域的特点,也 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以竹子为题材和元素设计 制作的紫砂壶已经成为了紫砂花器塑形之中非常重要的 一大类别。江南水乡宜兴素来有着“竹的海洋”之美 称,南部山区丘陵地带的竹海纵横千里,横跨三省,郁 郁葱葱,蔚为壮观。在普通农家院里、山前屋后都可以 看到标着记号的成片竹林,那是人们休闲嬉戏的场所和 宝贵的经济林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 人瘦,无竹令人俗。”宋代苏轼的千古名句使得竹子在 文风盛行的宜兴大地更为广受欢迎,所以竹型紫砂壶以 美观的外形和其中折射出的人文内涵,成为紫砂艺术的 经典器型门类。

论紫砂壶“竹韵”的中国传统人文内涵

论紫砂壶“竹韵”的中国传统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 华 英《浅析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的结合》 [2] 白华居《紫砂中的“竹元素”》
38 CERAMICS SCIENCE & ART
结语:关于竹子的美好形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千言万语也无法全部 表达。作为宜兴紫砂艺人最为熟悉的植物之一,把竹子 融进自己的作品之中也是应有的题中之意。历史上著名 的紫砂巨匠陈鸣远、杨彭年、顾景舟、朱可心等等前辈 们也都有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器传世,我们今天的紫砂艺 人有更多的机会来临摹和学习关于竹文化的紫砂壶,还可 以在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等各种形式的与竹有关的题 材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从而更好的赋予紫砂以人文的气息 和文化的魅力,让紫砂艺术绽放出更加迷人的色彩。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竹器的使用可以追溯到7000多 年以前的河姆渡文明时期,据考证,那时候的先民们在 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使用竹制品了。一直到今天,竹子 依然是我们生活中,特别是江南多竹之地不可或缺的实 用器和文化载体,从唐代白居易“不用裁为鸣凤管,不 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中直接拿竹竿钓鱼的雅致和雪后赏竹的兴致,到宋代东 坡先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洁品性,我们 中国人对于竹子的热爱是深入骨髓,并且在中国传统人 文精神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竹有十德,曰:正 直、奋进、虚怀、质朴、奉献、卓尔、善群、性坚、操 守、担当。我的这件作品取名“竹韵”,就是希望用紫 砂质朴的材质和色泽来表达我们对于竹子的深厚情感,其 中的每一个品德都值得大书特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也 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和向往的高尚境界。
宋代大词人徐庭筠在《咏竹》一文中曾经这样写 道:“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 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意思为不论是在亭台楼阁还 是山林之间,我都喜欢竹子,不仅仅是因为它给我们创 造的阴凉环境,更喜欢竹子还没有破土而出的时候,就 已经有气节了,及至长大后伸展到高处,也无心夸耀的 高贵品格。紫砂的原产地、江南水乡宜兴,就是竹的海 洋,绵延千里的竹海横跨江、浙、皖三省,在田间乡 下、山前屋后、厅堂院落等等地方都一定能看到竹子随 风摇曳的身影,竹子深入人心的美好形象和其中寓含的 高贵品格,也成为了一代一代宜兴紫砂艺人在塑造紫砂 器型的时候的一个主要的题材来源,从而表达对于竹子 的无比喜爱和崇敬之情。

论紫砂壶“竹段“的造型审美和文化寓意

论紫砂壶“竹段“的造型审美和文化寓意
[1] 徐志雪. 陶竹共舞 -- 浅谈竹型紫砂壶 [J]. 江苏陶瓷,2007 (F06):29,31.
[2] 方志芳.浅谈紫砂竹货壶的创作之感[J].佛山陶瓷,2014(9): 55,58.
图 1 紫砂壶 " 竹段 "
2 紫砂作品与竹文化的融合
在众多的紫砂仿生器品类之中,为何宜兴紫砂艺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Hale Waihona Puke 2020 年第 07 期(第 288 期) 佛 山 陶 瓷 55
人对竹器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宜兴处于江南之地,宜 兴南部有大片的竹海绵延千里、苍翠欲滴。在普通人家 的山前屋后,竹子也是最为常见的经济植物之一,不仅 为人们提供了时令新鲜的竹笋,而且还是很好的建筑、 竹编等原材料,具有相当的收益。所以宜兴紫砂艺人对 于竹子非常的熟悉,于是用手中的紫砂泥幻化出对于 竹子的喜欢和热爱。在常见的紫砂竹器之中,有以竹子 形态为壶的创作,还有以贴塑竹子形态和竹子题材刻 绘装饰为常见的手法。其中比较著名的 " 杨氏竹段壶 "、" 双线竹鼓壶 "、" 景舟石瓢壶 " 陶刻装饰竹枝并且 题刻 " 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不仅仅蕴藏着紫砂艺 术精湛的技艺,而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对于竹的内 涵和寓意完美地诠释出来。
文化之悠远深奥。
4 紫砂作品 " 竹段壶 " 的精神寓意
和宜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 经写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 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 充分显示出竹在中 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经深入士人 骨髓,也是国人期盼和向往的精神境界。竹也是 " 岁寒 三友 " 之一,成为无数文人雅士绘画、书法、诗歌中表 现的主角,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也引起了无数人的 心灵共鸣,其傲立风雪、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君子之 风激励着多少人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在人生的困境之 中笃定坚守,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件作品 " 竹段 壶 " 正是在大自然中撷取到竹的形象,然后运用抽象 的艺术手法,运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料精心制作而成, 一截小小的竹段,一起喝茶的人生,在我们欣赏此壶造 型审美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其中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 久久难以忘怀。

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

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

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摘要】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竹作为常见的造型元素,在紫砂壶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竹在紫砂壶中的塑造方式、不同风格壶中竹的表现、配以其他元素的竹形象等方面,探讨了竹在紫砂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结合竹文化对紫砂壶的影响以及竹形象与壶型的匹配关系,阐释了竹在紫砂壶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总结了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示了竹在紫砂壶艺术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紫砂壶艺术中竹形象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艺术、竹、象征意义、造型技巧、风格、元素、文化影响、壶型匹配、意义、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紫砂壶艺术的价值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其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使其成为艺术家们展现创意和技艺的重要载体。

紫砂壶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可以用来冲泡茶水,更是一种陶瓷艺术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挑选泥料、制作坯胎、雕刻纹样等,这些工艺都显示出制作者的匠心和技艺。

而紫砂壶的形态多样,风格各异,从简约的造型到复杂的雕刻,无不展现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功力。

除了作为工艺品和艺术品外,紫砂壶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由于紫砂壶的稀有性和独特性,市场价值较高,吸引了众多收藏家和爱好者。

一件精美的紫砂壶不仅可以提升茶具品质,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紫砂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1.2 竹在紫砂壶中的象征意义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被赋予高洁、不屈、节操的品质,因此在紫砂壶中常常用竹作为造型元素,以传达这些正面的寓意。

竹在紫砂壶中的象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竹象征着君子之风。

论紫砂壶“竹段”的传统文化意境

论紫砂壶“竹段”的传统文化意境

论紫砂壶“竹段”的传统文化意境葛青(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有“茶具之王”的美称,是世界所有壶类中样式最多的,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并且每件紫砂器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根据实用的需要,古为今用、研习创新,既有古作之形韵,又有现代之雅趣,用紫砂壶泡茶,与茶文化“静、清、和、正”的氛围相契合,古雅的茶具与茶叶相搭配,共同创造出一片温馨的天地,让现代人繁忙的心灵不知不觉放松平静下来,是难得的享受。

本文以紫砂壶“竹段”为例,浅谈其传统文化意境。

关键词紫砂壶;竹段;造型设计;文化意境宜兴紫砂壶举世闻名,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其造型丰富多彩,装饰工艺多种多样,凝结了历代艺人的智慧和思想个性,逐渐摆脱传统实用器的桎梏,成为实用与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

紫砂壶有“茶具之王”的美称,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并且每件紫砂器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根据实用的需要,古为今用、研习创新,既有古作之形韵,又有现代之雅趣,用紫砂壶泡茶,与茶文化“静、清、和、正”的氛围相契合,古雅的茶具与茶叶相搭配,共同创造出一片温馨的天地,让现代人繁忙的心灵不知不觉放松平静下来,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紫砂壶题材丰富,正如文人雅士们寄情于山水,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紫砂壶的创作亦是如此。

一直以来,紫砂艺人们取材于自然,从自然图1竹段壶中汲取创作灵感,以或抽象、或具象的方式将自然事物融于紫砂壶中,使作品独具自然形态和意趣,给人以生命的感染力,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紫砂壶“竹段”(见图1)是一款经典器型,以竹为主题,是紫砂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典型作品。

自清代以来,许多紫砂艺人便以竹子为创作题材,通过贴花、雕塑、陶刻等装饰技巧将竹子清逸俊秀、刚劲挺拔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表现出竹子的君子气质,寄托人们心中的理想和愿望。

竹子与紫砂艺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紫砂壶的原产地宜兴有“竹的海洋”之称,艺人们生活在这片竹的海洋里,四处可见青翠的竹子。

风中劲竹,巍峨自立——浅谈《劲竹》中的人文精神

风中劲竹,巍峨自立——浅谈《劲竹》中的人文精神
人们喜爱花,欣赏它娇丽的容颜和浓郁的花香;人 们喜欢大树,欣赏它挺拔的身躯和苍劲的虬枝;作者则 爱竹,竹挺拔笔直的身姿和高洁坚贞的气节都令人沉醉 不已。纵使春风不识君,依然翠绿四时新。一身劲节凌 天地,满腹虚心傲古今。
紫砂壶,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饮茶工艺品,在长期的 制作与发展中,他还承担起了传播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的巨大使命。我们在紫砂壶中可以学习到那些保留下来 的民族之本,让我们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可以走 进那些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处,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之 根,这才是紫砂壶和人文情怀、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最 想要表现的内容。
《劲竹》则是沿用了一贯的创作题材“竹”,并将 之艺术化,从形态和神态两方面来展现作者的创作意 图。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了竹所代表的竹文化特征,以 及健康的、向上的、阳光的寓意。作品经过作者的精心 设计构思,以及高超精湛的制作技艺,最终呈现的是造 型美观大方、线条流畅自然、装饰精致唯美、气韵生动
形象的紫砂作品,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气息,透露 出作者想要表露的人文精神。
以竹为题材的紫砂作品层出不穷,很多紫砂艺人都 尝试过这一题材创作。但是人有百样,壶也有千种,托 物言志也好,借景抒情也罢,制作的人不同,呈现的紫 砂壶也就自然不一样了。竹从古至今一直是一种神圣的 植物,是中国文人阶级最高的象征,古代文人仕子无不 以竹来自喻,无不以竹为自豪。说到竹,它的身姿挺 拔,狂风暴雨可以摧毁它但是却不能使它弯腰,这象征 了坚强和不屈的精神。竹,四季常青,即使在凋零的秋 冬也始终保持着翠绿的竹叶,象征着人生不管如何风雨 变化始终保持如一的精神。竹,中空外直,象征着君子 精神……竹的美好,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明,但是不影响 人们喜爱他,歌颂他,效仿他。
紫砂壶是一门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靠着一代一代 的传承发展至今日,成为人们喜爱的紫砂艺术,有着绝 美的造型,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富含深意的人文精神。 紫砂壶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长,延续至今,靠 的是宜兴独一无二的天然紫砂泥,以及一代代紫砂艺人 不懈努力与传承。现如今的紫砂壶已经有了广阔的舞 台,各种艺术造型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装点着紫砂壶 艺,使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美好局面。在紫砂壶的发展进 程中,紫砂艺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其造型艺术和挖掘其深 厚内涵,尽可能地展现出不同的风情,拓展不同的发展道 路,于是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创意不断涌现出来。

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作品“劲竹虚心壶”的创作

论“竹”形象在紫砂壶中的塑造——作品“劲竹虚心壶”的创作

027创作实践范建强[关 键 词]紫砂;造型;装饰;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无论物质如何进步,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始终是人类不变的追求之一,很多传统的工艺创作就承担了承载这一精神追求的效用,为自身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整体的驱动力。

科学和文化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两个极端,当代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创作,比世人想象的更早投入科学的怀抱,比如在紫砂行业内,对于原材料的制取、提炼、分类等就离不开工业时代机器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更不要说现代气窑取代传统的柴窑、煤窑等,更加精准的温度控制,让紫砂烧制过程中的成品率直线上升,大大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制造成本,这些都可以说是主动拥抱科学所带来的好处。

同时主观的、形意方面的创作则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一些乐观的、向上的正能量的元素,通过紫砂形体的塑造来传递出来,这就是当代紫砂壶的艺术塑造。

作品“劲竹虚心壶”就是一件传统“竹”题材的创作,紫砂壶诞生的故乡到处是竹海,这里本身是一片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土地,所以很多紫砂花货都将竹子选作创作主题。

竹子在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具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所以历史上以竹为名的经典紫砂作品有很多,这些作品可以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创作者不断地学习、临摹,传统“竹”形壶的艺术元素逐渐被挖掘殆尽,单单从“形”上无法展现独有的创作,所以新的创作者就需要开始思考超越形体本身的表达。

在这把壶上我们可以看到,其有着传统紫砂壶鲜明的方圆变化痕迹,形方而壶圆,且以竹为题,竹子是壶面的装饰,壶本身更是对“竹子”这一形态的抽象表达,并且这种抽象的表达还跟壶面的“竹”的装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种竹上有竹,竹中更有竹的双重韵味。

传统竹筒造型再现了自然界中竹的样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竹节的壶流、钮、壶把以及壶身。

但在作品“劲竹虚心壶”当中,流把钮延续了过去的塑造方式,唯独壶身选择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法,竹节不再是横平竖直的平铺直叙,而是根据人视角随意变换了一个倾斜的观察角度,这就如同在想象的世界中又加入了一面镜子,让人的思维视角不自觉地跟随者壶面的线条而变换,并在这种变换的基础上,加入了完整的竹子的贴塑装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紫砂壶“劲竹”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勇丽琴
(宜兴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竹器一直空前活跃、佳作不断、精品迭出,把紫砂文化与中国竹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件紫砂壶取名叫做“劲竹”,是一件仿生方器,简化外形、夸张神韵,更加显得刚劲与挺拔。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删细节的把控和气韵的塑造颇费功夫,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十分满意的。

这件“劲竹壶”线条有力、角度有力、衔接有力、在边、线、面的处理方面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更显圆润(更加显得圆润),整体和谐有度,可谓是一件集紫砂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

关键词紫砂壶;劲竹;造型特征;文化内涵
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的小城宜兴,有着“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陶的古都”之美称,尤其以陶瓷艺术中的紫砂壶而闻名于海内外,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茶文化爱好者、紫砂艺术家和收藏家前来探寻紫砂的奥秘。

其实,紫砂之所以神奇,首先取决于紫砂泥料的珍贵和稀有。

宜兴丁蜀镇位于天目山余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壳运动造成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紫砂原矿,这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独一无二,用紫砂烧制而成的紫砂壶具有许多的优良性能,用来冲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的特性。

第二点就是紫砂独特的成型工艺,世世代代的宜兴紫砂艺人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拍打泥片成型,这也是在陶瓷艺术中极为罕见的技艺形式,所以紫砂壶造型多样、色泽自然、气韵生动,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宜兴紫砂艺人智慧的凝结和汗水的浇灌。

紫砂的魅力从矿料的纯正质朴延伸到器型的变化多端,让人们在领略到紫砂完美的实用性同时,对于紫砂壶的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都感慨万千。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看起来貌不惊人,没有金属器的威严、没有瓷器的光泽、没有玻璃器的透彻,却把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演绎得相得益彰。

我们最为常见的紫砂光素器,简洁流畅的造型却和谐优美,还有花器的惟妙惟肖,仿佛把大自然带到身边一样,筋纹器的秩序感和旋律感又让我们感受到自然规律的无处不在。

这些器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紫砂艺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慢慢地在潜移默化之中)删自己的创作题材、创作理念、创作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也就集中到这些方面,更好地促进了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江南宜兴多竹,于是从紫砂开始发端到现在,涌现出了无数的以竹为题材的紫砂作品,紫砂竹器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中,逐渐形成了紫砂造型的一大门
类,如今,宜兴紫砂竹器一门空前活跃、佳作不断、精品迭出,把紫砂文
化与中国竹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件紫砂壶取名叫做“劲竹”(见图1),是一件仿生方器,简化外
形、夸张神韵,更加显得刚劲与挺拔。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删
细节的把控和气韵的塑造颇费功夫,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十分满意。

此壶壶身方正,但是转角的处理浑圆流畅、游刃有余。

壶体由两节竹节造
型组成,中间的纹理精细有型,把原本单调的壶身一分为二,增添了视觉
的审美和立体的层次感;壶底也有一圈竹节装饰,最后平底收尾,端庄稳重;壶流、壶把皆为竹节造型,壶流婉约修长、出水有力、控制得当;壶把呈耳形宽阔,拿捏舒适,上面的竹节处理毫厘毕现、疏密结合,自然分布上面;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壶钮也是采用一小段竹节装饰,与整体和谐统一,充满了顽强的自然生命力和勃勃的野趣生机。

众所周知,紫砂圈素有“一方抵十圆”的说法,由此可见方器的制作难度之高,在我看来,一件好的紫砂方器必须具备“有力、有润、有度”的标准和要求,这把“劲竹壶”线条有力、角度有力、衔接有力,在边、线、面的处理方面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更加显得圆润,整体和谐有度,可谓是一件集紫砂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在竹的喜爱和吟诵、绘画方面,郑板桥可谓是把中国传统文人的爱竹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竹文化在江南文化之中形成一种不可多得的现象及表现。

竹的飘逸、高洁、挺拔、常青等等性格特征不仅仅对于中国人性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宜兴紫砂艺人之中,以竹为伴、以竹入壶、以竹饰壶者也不在少数。

这件“劲竹壶”就是力求用简洁的竹节造型,结合扎实的紫
砂传统技艺,精工巧做、一丝不苟,把竹子苍劲有力、拔节向上的形象完美地展示出来,从而彰显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一身劲节凌天地,满腹虚心傲古今。

紫砂前辈创造了许多关于竹的紫砂器型,值得现在后辈艺人传承和学习。

如今,宜兴的紫砂艺人也特别地深谙用“竹”之道,扎根民间、贴近生活,上承古代文人雅士之所好,下取当下市井生活之实用,在江南水乡宜兴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潜心创作、踏实前行,秉承着和竹一样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作品的形式上面不止于对于造型的探索,尝试融入了不同文化的审美内涵,为紫砂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勤.从紫砂“劲竹壶”探析古代文人的清趣[J].2016(6):24.
[2]费寅媛.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浅论紫砂壶“劲竹”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J].江苏陶瓷,2018(1):37,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