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格心理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人格心理学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曾经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据美国心理学家澳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也许读者会说,这么多定义,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我们还有希望了解什么是人格吗?其实,那么多具体的定义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可以统统不管,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

一个人格健康的人办事凭理智,很稳重,并适当听取合理建议。而一个不成熟的人,常会感到遇事很难下决心,总希望别人来指点他应该如何行动。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之中,很多学生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健康与积极。特别是在一些竞争压力大、学习工作内容过分偏重理工、科技类并且缺少人文气息的专业中,经常存在因为心理健康缺少关注而产生心理疾病的学生。而这些人就是近年来各类校园突发事件(暴力犯罪、自杀等)的“主角”。这类学生往往在家里人的眼中是听话懂事的“乖孩子”、在老师眼中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们在物质上基本都能得到满足,但是他们却没有健康的人格。以复旦大学最“著名”的“林某某投毒案”为例,受害人与嫌疑人均为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从其成绩上来看这两人都十分优秀,但在最终警方的调查结果来看,嫌疑人林某“在精神上是无家可归的”。从其口供中可以看出,事前他认为自己应该做个“规则制定者”,事后当他恢复冷静却发现自己是错误的、甚至可悲的。案件发生后,社会上更多的人将矛头指向了为林某求情的复旦学生联名信和校方的监管体制存在的巨大漏洞,却很少有人反思如果能够提前对这类悲剧的主角进行精神关怀和人格教育,如果能让他们在精神上不再“无家可归”,不该发生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其实并非只在大学校园之中存在这类问题。放眼全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主体,价值观越来多样化,思维方式越来越复杂化。伴随着一些积极成果而来的往往是更消极有害的负面问题:“富士康跳楼事件”、“路怒成为酒驾之后交通事故的最大隐患”、“因‘小事’导致的‘灭门惨案’”甚至“扶不起的碰瓷”等等。这一系列惨剧的背后,往往是因为精神健康领域的缺失,更是因为对道德与人性的缺失。怯懦、嫉妒、猜疑、冷漠。。。。。。正是因为人格的不健康与不完整,

不能把这些人类精神中的消极因素有效地控制住,不能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与自我尊重。在过分关注自我的同时,不会关注社会生活、自然和他人,缺少爱心和同情心,缺少仁与德,更多的是邪与恶。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才导致无数惨痛的教训。

总而言之,提前对心理与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疾病和进行发掘与治疗,为存在问题的人进行健康人格与健康心理的相关教育,帮助“精神弱者”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与行为方式,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每一个社会成员以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社会。

附注:健康人格的几项要求

1. 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

2. 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 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态度,能充分接受大量信息。

4 .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5. 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6 . 不迷信自我,不迷信权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能较理智的分析问题,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观点,能接受科学客观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7. 面向未来,一往无前的态度,能有所侧重的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承继过去,看重现实,放眼未来。他们能明确的意识到生活是不断前进的,追求的方向应该适宜未来的目标和任务,并用未来的希望激励和引导现实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