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容量扩充药(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202X年抗贫血药血容量扩充药

202X年抗贫血药血容量扩充药
3、维护神经正常(zhèngcháng)功能:①促进神经髓鞘合 成;②防止异常脂肪酸的合成。
Fig.
第九页,共三十页。
【临床应用】
(pínxuè)药
9
1、恶性贫血、其它巨幼红细胞贫血、白细胞减 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2、辅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3、辅助治疗肝病:
4、其它: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牛皮癣、日光性 皮炎等的辅助治疗。
血安定
3.0
血代

其它类
全氟碳化合物
4.5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
血容量扩充(kuòchōng)药与脱水药的比较 Back
分子量 升高血浆渗透压 扩容维持时间 渗透性利尿作用 组织脱水作用 抗休克作用
血容量扩充药 脱水药
10000 胶渗压
200 晶渗压
长(水+电解质) 短(水)
弱、慢、久
强、快、短
弱、慢
强、快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四页,共三十页。
2、毒性反应
抗贫血(pínxuè)
药4
(1)急性毒性(口服1.0 g/次):坏死性胃肠炎、 呕吐、腹痛、血性腹泻、休克、惊厥、昏迷、 呼吸困难等。口服2.0 g/次可致死。
解救:催吐、碱性液洗胃、去铁敏、对症。
(2)慢性(màn xìng)毒性(大量久用):血色病、皮 肤色素沉着、肝硬化、心衰等。
全能(quánnéng)/多能 CFU-GEMM
CFU-GM
单核定向祖细胞
干细胞
SCF:干细胞刺激因子 IL:白介素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FU-GEMM: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

扩张血管药ppt课件

扩张血管药ppt课件

(+)
GTP
GC(鸟苷酸环化酶)
cGMP
结果:cGMP (环磷酸鸟苷)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 • 对动脉和静脉平滑肌均有直接扩张作用 • 降压迅速、强大、短暂
硝普钠
应用
• 高血压急症
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 血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也用于外科麻醉期间 进行控制性降压
心力衰竭有益)
• 急性心衰 (血管扩张使心脏前、后负荷均减低,心排血量改善,故对 • 不良反应 • 血压下降过快过剧、硫氰酸盐中毒
扩张血管药
六.扩血管药
直接扩血管药
分类
钾通道开放药
其他扩血管药
(一)直接扩血管药
总体机制
直接作用于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
缺 点:
1.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心肌耗氧) 2.增强肾素活性(抵消降压作用、水钠潴留) 3.极少单用
肼屈嗪
作用机制 & 特点
• 直接松弛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 • 对V无明显舒张作用 • 对舒张压>收缩压
• 扩张冠状动脉、肾、脑和内脏动脉的作用突出
肼屈嗪
应用
• 中、重度高血压 • 常常 + 利尿药及β受体阻断药
用药注意: • 不良反应较多(头痛、心悸、低血压、反射性交感活
动性增高等)诱发心绞痛 & 引起红斑狼疮样综合症
• 禁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硬化、 心动过速及心绞痛病人
硝普钠
降压机制&特点 • D与血管内皮细胞接触,释放NO
(二)钾通道开放药
• 降压机制: 促血管平滑肌ATP敏感性K+通道开放(钾外流,增 加静息电位,降低兴奋性) 膜超极化 ,电压依赖性Ca2+通道阻滞,胞内Ca2+ 血管舒张,外周阻力

血管扩张药物ppt课件

血管扩张药物ppt课件

NTG的基本作用也是松弛血管平滑肌,能拮 抗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的缩血管作用。
NTG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机制在于:
它能在平滑肌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产生一氧 化氮( NO ), NO 有强大的扩血管作用,它能激活鸟 苷酸环化酶,增加平滑肌细胞内 cGMP 含量,从而激 活依赖于 cGMP 的蛋白激酶,促使肌球蛋白轻链去磷 酸化而松弛平滑肌。 近又证明 NO 与内皮衍生的松弛因子( EDRF ) 在许多性能上相似,认为 EDRF 与 NO 是同一物质,即 内源性性血管舒张物质。


临床应用:各种高血压危象或者急性左心衰
常规制剂:起始一般为 0.3μg/kg.min,可以根据血流动力 学反应缓慢上调滴速,常用剂量为0.1-5μg/kg.min

注意事项

易导致低血压,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使用。
使用时间延长(>3天)或剂量过大可出现氰化物中毒或者 甲状腺功能减退。

避光使用。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及功能

α1:血管平滑肌神经元的后膜,血管收缩。
β1:心肌,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加快房室结传导。 β 2 :支气管、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支气管、子宫及胃 肠道平滑肌松弛。 DA1:肾脏和肠系膜,引起肾脏和肠系膜血管扩张,有利钠 效应。

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是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调控血管功能改
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NTG)
硝酸甘油(NTG)除静脉注用外,舌下含化易经口腔 粘膜吸收,其生物利用度为80%,而口服时仅8%。NTG也可 经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效果,NTG贴膜虽然血浆中的NTG低,作 用低于舌下含化,但持续时间可超过 24小时,也有明显的安 慰作用,故可作为冠心病搭桥手术病人的术前用药。

第十二章 血浆容量扩充药

第十二章 血浆容量扩充药
? 4 、分子量较小者则扩容作用 较短暂,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较强。
血浆容量扩充药一般共有的 不良反应
? 1.类变态反应 ? 2.降低机体抵抗力 ? 3.凝血障碍 ? 4.热原反应 ? 5.肝功能损害 ? 6.水电解质紊乱和干扰实验室检
第二节 常用药物
? 1 、羟乙基淀粉 ? 2 、右旋糖酐 ? 3 、明胶 ? 4 、氟碳化合物
药理作用
? 1g 右旋糖酐可增加血容量 18ml , 维持时间随分子量大小而变化。 低分子右旋糖酐有抑制血小板 和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稠 度、抑制凝血酶的作用,从而 改善微循环。
临床应用
? 临床上使用的 6 %中分子右旋糖 酐,主要适应证为防治低血容量 性休克。
? 推荐剂量为 1g ·kg -1 ,最大剂量 不超过右旋糖酐 1.5g ·kg -1 为宜, 以免血液过度稀释致凝血功能障 碍。
临床应用
? 3 、血浆置换 ? 4 、预防和纠正硬膜外、腰麻的
低血压 ? 已经成为创伤急救节约用血和血
液保护技术必不可少的药物
不良反应
? 变态反应 ? 1 、尿素明胶的发生率约为 0.146 %,
变性液体明胶的发生率约为 0.066% 。 ? 2、明胶制剂引起的变态反应是明胶 类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释放化学介质等所致。
作用机制
? 1 、 HES 的效应取决于它的平 均分子量和取代级( MS ), 前者关系到扩充血容量的效果, 后者则与在血液循环中的停留 时间有关。
作用机制
? 2 、MS 即支链淀粉上羟乙基与 糖基结合的比值,由于淀粉经 羟乙基化后获得抗淀粉酶的能 力而减慢降解速度,它决定了 HES 的半衰期。高取代级半衰 期长,低分子取代级半衰期短。
? ⑤性质稳定,在不同温度下可 长期保存。

血容量扩充剂

血容量扩充剂

血容量扩充剂概述血容量扩充剂是一类药物,用于帮助增加体内的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

在临床上,血容量扩充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低血容量状态,如失血、感染等导致的休克状态。

本文将介绍血容量扩充剂的分类、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内容。

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生理学特点,血容量扩充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渗透性血容量扩充剂:如葡萄糖、甘露醇等,通过增加血液中溶质的渗透压,从而促使水分进入血管内,扩充血容量。

2. 胶体性血容量扩充剂: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通过在血液中形成胶体颗粒,增加胶体渗透压,吸收组织间的水分,从而增加血容量。

3. 离子性血容量扩充剂:如氯化钠溶液、林格溶液等,通过补充体内失血导致的电解质和水分,增加血容量。

机制血容量扩充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透析作用:渗透性血容量扩充剂通过在血管内形成高渗透压环境,促使水从组织向血管内转移,增加血容量。

- 胶体渗透作用:胶体性血容量扩充剂能够在血液中形成胶体颗粒,吸引组织间的水分进入血管,增加血容量。

- 补充电解质:离子性血容量扩充剂能够补充体内缺失的电解质,调节体液平衡,增加血容量。

适应症血容量扩充剂在以下情况下常被应用: 1. 大出血或休克:失血导致的低血容量状态,需要迅速扩充血容量以维持循环功能。

2. 严重感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毛细血管渗漏,需增加血容量以改善组织灌注。

3. 手术前输血准备:术前需要增加患者的血容量,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循环稳定。

不良反应血容量扩充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 1.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血容量扩充剂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2. 血栓形成:胶体性血容量扩充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增加患者的血栓风险。

3. 水中毒:长期或过量使用渗透性血容量扩充剂,可能导致体内水分过多,引起水中毒症状。

结语血容量扩充剂在临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剂量。

第十二章 血浆容量扩充药

第十二章 血浆容量扩充药

1915
右旋糖配
1945
血定安
1965
706 代血浆
1970
海豚素
1972
羟乙基淀粉(HES 450/0. 7) 1974
贺斯(HAES-Steril)
1980
贺斯仿制品
1995
万纹(HES 130/0.4)
2000
研制者
B. Braun Chinese Hoechst
Fresenius Fresenius B. Braun, Abbott Fresenius
? ⑤性质稳定,在不同温度下可 长期保存。
血浆容量扩充药
? 1 、为非均匀体系,是由分子 量大小不等的成分组成,故每 种制剂的分子量为平均分子量 (MW) 。
? 2 、平均分子量的大小和分子 量的分布可影响其生物学效应。
血浆容量扩充药
? 3 、分子量较大者,不易从肾 脏排出,在血中存留时间较长, 扩容作用较持久;
? 4 、分子量较小者则扩容作用 较短暂,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较强。
血浆容量扩充药一般共有的 不良反应
? 1.类变态反应 ? 2.降低机体抵抗力 ? 3.凝血障碍 ? 4.热原反应 ? 5.肝功能损害 ? 6.水电解质紊乱和干扰实验室检
第二节 常用药物
? 1 、羟乙基淀粉 ? 2 、右旋糖酐 ? 3 、明胶 ? 4 、氟碳化合物
理想的血浆容量扩充药的要求:
? ①无毒性、无抗原性、无热原; ? ②输注后能在血管内适度存留,
起到有效的血容量替代作用; ? ③较易排出体外或被机体代谢,
不在体内过分持久蓄积;
理想的血浆容量扩充药的要求:
? ④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对血液 有形成分和凝血系统无明显干 扰,对主要脏器无明显损害, 对机体内环境稳态无明显的不 良影响;

扩血管药物ppt课件

扩血管药物ppt课件
4
理想的血管扩张药
1给药方便,效果确实可靠 2起效迅速恢复快,容易排出不蓄积 3作用可以预见 4能与麻醉药合用 5无毒性作用,其代谢产物也无不良反应 6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 7不易出现快速耐药性 8停药后不引起高血压反跳
扩血管药物
5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适应症 1.难治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泵衰,低心排量 3.心脏手术后心泵衰竭 4.与血管收缩药联合应用
扩血管药物
17
SNP易溶于水,但水溶液很不稳定,光照、高温或置放时间过长 即分解产生有毒性的氰化物。因此SNP溶液必需新鲜配制,使用 时一定要严格避光,一次配制液的滴注时间不宜超过6~12小时。 SNP应用5%葡萄糖液稀释,溶液中禁止加其它药物。
SNP的主要缺点是易产生快速耐药和高血压反跳。原因是SNP在 降压的同时也刺激肾素释放,使血管紧张素II增多从而使全身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发生快速耐药性而加大药量,就有导 致SNP过量和氰化物(CN)中毒的危险。CN中毒的特点是进行性 酸中毒和动脉氧含量降低。
扩血管药物
11
NTG扩张全身动脉和静脉,但扩张小静脉的作用强于扩张小动脉
,故优先降低前负荷。静滴NTG1~3分起效,停药后5~10分钟消 退。其主要优点是舒张压的下降较收缩压少,能增加冠脉血流, 降低心室容量和室壁张力。NTG能显著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及侧 枝血管,但对阻力血管的舒张作用微弱。冠心病人当冠状动脉因 粥样硬化或痉挛而发生狭窄时,缺血区的阻力血管因缺氧而处于 舒张状态。这样在NTG作用下,非缺血区的阻力比缺血区大,就迫 使血流从输送血管经开放的侧枝血管流向缺血区,从而改善了缺 血区的血流。故NTG不产生"冠状窃血",而SNP主要扩张阻力血管 ,则相反。

血容量扩充药

血容量扩充药
进入体内后由血清淀粉酶降解,高分子颗粒 不断分解,中分子颗粒维持胶渗压。肾阈与 右旋糖苷相似,(分子小于50000时)大部 分经肾排除,可改善肾灌注。少量从粪便排 出,只有极少量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由肺呼出。
慢速排出(30%):半衰期67小时
中速排出(17.1%):半衰期8.5小时
快速排出(18%):半衰期2小时
【体内过程】
分子量小,存留时间短。80%经肾小球滤过在48 小时内排出,10%经粪便排出,1%以二氧化碳呼 出
【应用】已成为创伤急救节约用血和血液保护技术 必不可少的药物
主要用于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体外循环预充、预 防和纠正硬膜外、腰麻的低血压
【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直接作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 化学介质。尿素明胶发生率0.146%,变性液体明 胶0.066%。长期应用快速输注可致过敏反应—— 与引起组胺释放有关:应用H1受体阻断药预防
706代血浆与贺斯(HANS-steril)比较
706代血浆
贺斯
分子量 2-4.5 20
706代血浆 时效 1h
贺斯 3-4h
取代级 0.770.99
浓度 6%
效价 50%
0.5
6抑制凝 稀释 血
变态反 高


推荐剂 <
33ml/k

1000/d g
【体内过程】
平均分子量大者,不易排泄,作用时间长;分子 量小则扩容作用短暂,而改善微循环作用强。 不良反应: 1、类变态反应 2、降低机体抵抗力 3、凝血障碍 4。热原反应 5、肝功能损害 6、电解质紊乱等
羟乙基淀粉(HES)20世纪70年代
【来源化学】
●以玉米淀粉中的支链淀粉为原料,经轻度酸化和糊 化,并在碱性条件下以环氧乙烷进行羟基化而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不良反应
• 类过敏反应 机制不清楚。抗原性很弱,血清抗体 滴度很低或无。
可能系羟乙基淀粉被代谢成不同大小 分子,其中高分子量颗粒直接激活补 体或激肽等而诱发变态反应
• 分子量较小者扩容作用较短暂,改善微循 环作用较强。
6
不良反应
• 血浆容量扩充药一般共有的不良反应 • 1.类变态反应
分子量均较大,具有一定的抗原性。 有些未能找出抗原-抗体的证据,故称类变态反应。 • 2.降低机体抵抗力 对机体来说均为异物,进入血液后迅速被单核巨噬细 胞和粒细胞吞噬→吞噬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抵抗力↓→诱发或加重感染和休克。
• HES具有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 正常输注1000ml后10min,血容量较输注前平均 增加900ml,至6h减至415ml,至24h还保持 285ml。
13
作用机• H制ES的效应取决于其平均分子量和取代级
(MS)
• 平均分子量:关系到扩容效果
• 取代级:与在血液循环中停留时间有关。
MS:支链淀粉上羟乙基与糖基结合的比 值,由于淀粉经羟乙基化后获得抗淀粉酶 的能力而减慢降解速度,它决定了HES的 半衰期。
7
• 3.凝血障碍
用量较大时→稀释血液→血小板、凝血因子浓度↓ 药物本身也影响凝血机制。 临床使用应适当剂量,以免创面渗血不止或出现自 发性出血。
• 4.热原反应
与制剂质量有关。 引起发冷、寒战、体温↑ 随着工艺德改进、质量↑→此反应已逐渐减少
8
• 5.肝功能损害
常用的血容量扩充药对肝脏无明显毒性,但均可引起转氨酶↑, 一般短期内完全恢复。
万纹(HES 130/0.4)
2000
Fresenius
4
理想条件
• ①无毒性、无抗原性、无热原质;
• ②输注后能在血管内适度存留,起到有效血容量 替代作用;
• ③较易排出体外或被机体代谢,不在体内过分持 久蓄积;
• ④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对血液有形成分和凝血系 统无明显干扰,对主要脏器无明显的损害,对机 体内环境平衡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 6.其他:
水电解质紊乱、干扰实验室检查。
9
第二节 常用药物
• 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或hetastarch,
HES)于20世纪70年代面世。 • 原料:玉米。将高分子量支链淀粉降解,在碱性条
件下以环氧乙烷进行羟基化,并经进一步加工处理 后制成。
10
第一代:高分子量、高取代级的羟乙基淀粉 第二代:中分子量、中取代级的羟乙基淀粉 第三代:中分子量、低取代级的羟乙基淀粉
11
体内过程
• 进入体内后,由血清α-淀粉酶不断降解,平均分 子量不断下降,溶液中高分子量颗粒不断降解, 补充中分子量颗粒。
• 中分子量颗粒有效发挥胶体渗透活性,维持胶体 渗透压。
• 颗粒分子量<50000时,很快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少量经粪便排出;极少量参与代谢,产生CO2由 肺呼出。
12
• HES从循环中消失可分为三个时相: 18%快速排出,半衰期2h;17%中速排出, 半衰期8.5h;30%慢速排出,半衰期67h。
• 葡萄糖、氯化钠等晶体液虽能补充血容量,但维 持时间短暂,且易引起组织水肿。
• 胶体液则无上述缺点,且可改善微循环,但除氟 碳化合物外均不能栽氧、递氧,也无营养、免疫 等功能,不能完全代替血液。
3
• 胶体液主要为人工合成品,目前有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 明胶和氟碳化合物四类。其发展历史如下:


17
• 万汶—新一代HES,平均分子量130 000,取代级 0.38~0.45(中分子量低取代级),浓度6%。初始 扩容作用可持续4h,血管内半衰期3h,长期应用 无蓄积,对肾功无影响,更安全,可用于婴幼儿的 容量替代治疗。
18
临床应用
• 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的低血容量休克 • 血栓性疾病 • 体外循环时的预充液 • 红分子量:
低分子量(40 000~70 000)
中分子量(130 000~200 000)
高分子量(400 000~700 000)
按取代级:
高取代级(MS>0.6)——半衰期长
低取代级(MS<0.5)——半衰期短
15
几种制剂
• 706代血浆(国产):含0.9%氯化钠的6%羟乙基 淀粉注射液,平均分子量:25000~45 000,MS: 0.77~0.99,属低分子量高取代级HES,功效与 低分子右旋糖酐类似。由于其在降解法制作后未 经提取——存在高过敏原问题;同时,用量稍大 →凝血机制↓,故剂量应控制在每日1000ml内, 加之扩容效力较低,临床难以广泛应用。
年 代 研制者
明胶
1915
右旋糖酐
1945
血定安
1965
B. Braun
706代血浆
1970
Chinese
海豚素
1972
Hoechst
羟乙基淀粉(HES 450/0. 7)
1974
Fresenius
贺斯(HAES-Steril)
1980
Fresenius
贺斯仿制品
1995
B. Braun, Abbott
16
• 目前常用的是6%HES制剂,属中分子低取代级 • 输入体内后其峰值血浆扩容效力为100%,此后维
持4h左右,6h后仍有72%的扩容效力,若应用 10% HES则效力更强。 • HES可显著增加病人的心脏指数和组织氧供,降低 全身血管阻力。其提高渗透压突出,强度及维持时 间长,对渗透压下降引起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和组织 水肿疗效好。
血容量扩充药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第一节 概 述
• 定义:是一类由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胶体溶液或被 制成乳剂,适当浓度时具有近似或高于生理值的 胶体渗透压,输入血管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乃至 增加血容量,故称为血容量扩充药。
• 包括:血液制品、晶体液、胶体液三类。
2
• 全血、血浆、清蛋白等血液制品扩溶持久,但价 格昂贵,来源有限、不易久贮,且可引起输血反 应,传染疾病等不良后果。
• ⑤性质稳定,在不同的温度下可长期保存。
• 目前尚没有一种制剂完全符合上述要求。
5
• 血容量扩充药为非均匀体系,由分子量大 小不等的成分组成,每种制剂的分子量为 平均分子量(MW)。
• 平均分子量的大小和分子量的分布影响生 物学效应。
• 分子量较大者不易从肾排出,在血中存留 时间较长,扩容作用较持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