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发展。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课程设计紧紧围绕自我发展的目标,让学生进行愉悦性、创造性的学习。

一、对比欣赏讨论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我们的课本,这里展示的有几幅画,有的是摄影作品,一幅是罗中立的油画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

老师提问举手的同学。

生:我喜欢摄影作品,因为它的色彩很鲜艳,很真实,在蓝天白云下显得特别漂亮。生:我也喜欢那几幅摄影照片,因为它很逼真,而那幅油画作品看起来颜色很暗。

生:我喜欢罗中立的油画,他画的父亲很生动,不象照片那么呆板,它是画家投入感情画成的。所以,我很喜欢。

师:好,刚才有几个同学说出了对几幅作品各自不同的看法,下面,老师做个调查,赞成前两位同学意见或者是和他们意见一致的请举手( 50 人的班级,有近 35 人举手)。师:同意后面这位同学看法的请举手(有不到 10 人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发表了自己对这几幅作品不同的看法,说明你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标准。其实,原作品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笔触上,和现在书中的印刷品悬殊很大。

反思:课前已经考虑到这个结果,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同学倾向于照片。老师的想象太过于简单,以为同学们肯定会喜欢罗中立的作品(那是大家的名作),结果恰恰出乎老师的意外,同学们却喜欢写真照片,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知识面和理解分析能力,过高的估计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二、逐步引导感知发现

打开课本仔细观察《小女孩》,《童年》,《矿工子弟》《父亲》这几幅画

师: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看到这几幅画能否想到人物的不同性格?

同学们自由的进行讨论,气氛热烈而活跃。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进行了讨论,我提问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是凭知觉判断的。

生:我是自己估计的。

生:我是根据生活的实际经验判断的,也是据人物的五官进行判断的。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其实人们已经赋予了绘画不同的感情。

反思:该过程的设计,注重发现和引导,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教学过程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和探索,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肖像绘画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以及不同肖像画所赋予的不同感情。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开发创造潜能。但知识点有限,从点到面的拓展不够开放。

三、加深理解改变认识

师:我们现在再认真地观察一下课本上《小女孩》,看看它的脸型、五官有什么特点?

为了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观察,通过课件进行局部展示。

师:同学们已经认真地观察了作品,现在找同学回答作品中小女孩有什么特点?

生:我观察到小女孩的脸是鹅蛋型的,眼睛大,嘴巴小,一对长辫子。

师:你观察的真细致。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小女孩眼睛凝视前方,嘴唇紧闭。

师:,代表小女孩什么样的个性?

生:倔强的个性。

师:好极了。

四、仔细观察认真画画

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一幅肖像画,或自己的朋友、同学、老师。认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肖像画的脸型和发式。同学们画的很认真,有的还互相进行一下对比和讨论。

最后我让每组选出一张画的完整且比较好的作品在讲台上展示。同学们都热烈的发表了各自对这些作品的不同看法,并提出了改进之处。而且也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了。

反思:通过讲解、感知、探究、对比等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认识美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完全适应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自主性发展的教学理念,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还欠缺方法,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还没充分调动起来,个别同学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改变,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改进。

课后调查: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部分学生观点没得到转变,我在课后对个别同学进行了随机调查,多数同学都能较好的掌握肖像画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