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PPT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7张PPT)

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7张PPT)

作者介绍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 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 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著有 《变幻多彩的地球》《谈天说地》 《时间的脚印》等。
基础知识
字音字形 踪迹(zōnɡ) 烘烤(hōnɡ) 腐蚀(shí) 孔隙(xì) 刨刮(páo) 沙砾(lì) 山麓(lù) 沟壑(hè) 龟裂(jūn) 吹拂(fú) 浑浊(zhuó) 掸(dǎn) 湖泊(pō) 粗糙(cāo) 楔形文字(xiē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 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 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 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③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 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 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 大致的概念。
(“胶结”能不能替换为“黏合”?为什么?)
不能。“胶结”指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 变硬黏结在一起,准确地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而“黏合”指黏性的东西使两个或几个物体粘 在一起,用“黏合”与实际情况不符,语言表达 不准确。
③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 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大约”能不能去掉?)
第二部分 (5-29)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 (30、31)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问题探究
精读课文
1.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小诗有什么作用?
它是文章的题记,引出话题;它将时间 拟人化,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岩石运动的过程:
岩石
大自然的作用 人的作用
碎石、 泥沙等
重点词语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 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31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31张PPT)
现在我们保持十秒安静,大家分 别用什么来计时?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 了时间的脚步。在这些漫长不知道什么时 候才能结束的“蜗居”生活中,你的时间 是用什么丈量的呢?
快速浏览文章前四段,看看作者还提到了那些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
再读课文:借助独立成段的单句,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
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 启下文,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大约”表示推测
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 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很可能”表示猜测,并不肯定
说话留有余地
说明文语言: 生动性、形象性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赏析句子
环节三 讲述时间的脚印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 大桥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布置作业
1.请大家收集整理有关时间的名言、诗句、谚语等。
2.绘制全文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把全文缩写成 200字以内的短文。
材料二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
兵团“十三五”重点项目, 大桥建设难度大、技术 要求高。自2016年5月开建以来,针对北疆气候严寒、 伊犁河沙砾土复杂土质等不利因素,采用地表铺钢 板分散着力点、大放坡开挖配合井点防水、挂篮悬 臂方式浇筑节段等先进技术,突破重重技术难关, 相关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成为兵团桥梁建设史上又 一座里程碑。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PPT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PPT
学习目标
1. 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 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重点)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 有趣的语言。(难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 识和科学精神。(重点)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作者简介:
【解析】 C项,无时无刻:没有哪一时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 时刻刻都……”,此处根据语境,应在其后加“不”字。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4.[2019·衡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 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 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 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 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 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添加标题内容 please add the title here
基础闯关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渗.透(shèn) 龟.裂(guī)
踪迹
腐蚀
B.浑浊.(zhuó) 琥珀.(pò)
维幕
覆盖
C.山麓.(lù)
沉淀.(diàn) 低洼
沟壑
D.粗糙.(zào)
沙砾.(lì)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 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 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 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完美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完美版)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可将“石碑上的刻文”改为“刻文的 石碑”;C项,搭配不当及语序不当,应将“成立”改为“形 成”,并将“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D项,成分残缺,应删掉“自”或在“因”前加上“它”。
B 5.[2019·无锡]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 》课件(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 》课件(32张PPT)
在大自然中,也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躺在山野 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 课文要点的能力。(重点)
2.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 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重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科学精神。
问题2:
本文的语言不只有说明文语言的
,还有生动形
象、幽默含蓄的特点。这些生动形象、幽默含蓄的语句,
生动科学地
,使文章读起来
。请
同学们在文中圈画三处,进行批注。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 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批注: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刮风沙对岩石的破坏, 比喻成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科学准确地 说明了刮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之大,语言生动形象,拉近和读者之 间的距离。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问题2: 阅读第30—31段,思考: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 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 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 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zōng
zhì zhuó lù jūn
踪迹 装置 浑浊 山麓 龟裂
xiē
lì wéi

楔形文字 沙砾 帷幕 海枯石烂
腐shí( 蚀 ) 粗cāo( 糙 )
1.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2.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
的时间。 3.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使

《时间的脚印》课件 (共33张PPT)

《时间的脚印》课件  (共33张PPT)

巩固提升
1、给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给拼音写出 汉字。 山麓( ) 掸( )掉 犀牛( ) 琥珀( ) 粗cāo( ) jūn裂( ) 孔xì( ) 沟hè( )
(lù dǎn xī pò 糙 龟 隙 壑)
巩固提升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综迹呢? (2)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失去的时间。 (3)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涯也已经有了裂缝。 (4)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沙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 溜溜的 (5)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烁、泥土。 (6)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殚去身上的尘土
深层探究
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 么意思?
“时间的脚印”是指从岩石上,我们 可以看到时间在这块岩石上留下的印迹, 即岩石产生时间的长短、在这块岩石产 生到现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过的事情。
深层探究
2、文章开头《时间伯伯》这首小诗,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紧扣题目,并且把时间拟人 化,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的实际生 活,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首小诗也引 出了后文的“岩石可以记录时间”这一说明对象。
课堂小结
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 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 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 藏。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 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我们要将这些 写脚印
岩石:因阳光、严寒、
风雨、人类、动植物
等因素变成沙粒。
语言探究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 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时间的脚印》优秀PPT课件(共26页)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时间的脚印》优秀PPT课件(共26页)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26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4、本文语言或准确具体或生动有趣,请找出 几例分析。 (1)准确性、严密性。 如“据计算,大约 3000 -
10000 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 掉“据计算”、“大约”,就不武断,而人类读懂岩石的 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 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26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26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②比喻形象贴切。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 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 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 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 大。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八年级语文部 编版下 册《时 间的脚 印》优 秀PPT课 件(共 26页) -ppt优 质说课 稿
(2)、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一:读第20—22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 运动等方 面去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1、本文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开头为什么不 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引用高士其的话?
2、 石头是如何“石烂”到“新生”的?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 来判断时间的?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人类是怎样根据 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完整版)《时间的脚印》ppt示范课件

(完整版)《时间的脚印》ppt示范课件
项目主题
以“时间的应用与探索”为主题,设计一个跨学科的综合实践项目。
项目目标
通过实践项目,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项目内容
可以包括研究不同文化中的时间观念、调查人们的时间利用情况、设 计一款时间管理应用等。
项目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施,包括制定计划、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 分析等步骤,最终完成项目报告并展示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各时期特点
太古代时期地壳薄,地震频繁;元古代时期藻类植物繁盛 ;古生代时期寒武纪爆发,生物大发展;中生代时期恐龙 繁盛;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和人类出现。
地层形成过程与原理
地层定义
地层是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 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地层形成原理
地壳运动使得岩石发生变形、变 质和重新排列,同时地表受到风 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作用,
风力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风成地貌,如风蚀蘑菇 、沙丘等。
冰川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冰川地貌,如冰斗、角 峰等。
海浪作用
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形成海成地貌,如海蚀崖、
海滩等。
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演变规律总结
内外力共同作用
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导地貌的 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地貌形态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地貌演变阶段性
地貌的演变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地貌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随 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形态将不断发生变化。
地貌演变规律性
地貌的演变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外力作用的均衡 性等。这些规律为我们预测和解释地貌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