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药物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

青蒿素基本概述姓名:张帅学号:201181704002英文名称:Artemisinin主要来源:青篙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 分子式为C15H22O5,1976年通过化学反应、光谱数据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证明其为一种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菇内醋。
参考文献:《青蒿素提取研究进展》主要作用:1.抗疟作用:青蒿素类药均有抗疟活性, 对各种疟疾有效。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新型抗疟药, 具有高效、快速、低毒、安全等特点。
参考文献:《青蒿素研究进展》2.抗肿瘤作用:大量研究证实了青蒿素类药物对白血病、结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均有杀伤作用。
尤其最近几年,有关青蒿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日渐深入。
参考文献《青蒿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3.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肺动脉高压(PAH)最直接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肺动脉压的升高,降低肺动脉压无疑是治疗首要靶标。
国内李鸿珠等首先发现青蒿素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研究结果认为青蒿素的舒张血管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及受体操纵性钙通道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青蒿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4.抗血吸虫作用5.抗孕作用6.对心血管的作用:青蒿素能减慢心率, 抗心律失常, 抑制心肌收缩力。
价值评价:青蒿素是从我国中草药宝库中通过化学提炼开发出的有价值的药物成分。
青蒿素以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突出的生物活性,不仅对药学,而且对植物化学、生源合成、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等都有重要价值。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青蒿素是我国唯一获得国际认可的抗疟新药,曾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理想药物。
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参考文献《正确评价青蒿素发现的科学价值》。
有关青蒿素近年研究综述

有关青蒿素近年研究综述【摘要】:青蒿素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得到国际承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疟新药。
因此在我国的研究领域占有很特别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青蒿素的发现,国内外的各个研究组织分别对其及其衍生物,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与实验。
本文便是对有关青蒿素的分离提取,合成制备,作用用途等方面的研究作简要说明。
【关键词】:青蒿素,提取,制备。
【正文】青蒿素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得到国际承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疟新药。
因此在我国的研究领域占有很特别的地位。
青蒿入药最先现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方书》上,大约是在公元前168年左右。
后发现在《神农本草经》、《大观本草》、《本草纲目》等均有记录。
青蒿素最先是于1972年在研究青蒿治疗疟疾等病特性时从青蒿中分离出来的活性物资。
近些年,随着青蒿素的发现,国内外的各个研究组织分别对其及其衍生物,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与实验。
现便对有关青蒿素的分离提取,合成制备,作用用途等方面的研究作简要说明。
1、青蒿素的理化性质简要介绍青蒿素的分子式是C5H22O5,有7个手性中心,分子量为282.34,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S)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并二塞平-10-酮。
它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熔点为156~157`C。
它是一种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菇内酯。
所以由于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其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它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
2、青蒿素的分离提取与合成制备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从各个方面萌生出了各种制备青蒿素的方法,以下简要介绍一下获得青蒿素的传统与新型方法。
2.1分离提取方法2.2.1传统提取方法所谓提取对象主要是针对天然药用成分比如青蒿等植物。
一般是用试剂以浸渍,渗滤,煎煮等方法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抽提。
疟疾课件 ppt

部分疟疾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通过X光、CT等影像 学检查辅助诊断。
治疗原则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疟疾,应尽早开始治疗,以缩短病程和 降低并发症风险。
联合用药
采用多种抗疟药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耐 药性。
全程治疗
确保患者完成整个疗程,以彻底治愈疟疾并预防 复发。
治疗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争等。
医疗设施不足
在一些疟疾流行区,医疗设施不 足,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诊断 和治疗,从而加剧了疟疾的传播
。
03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发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 可初步诊断疟疾。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或骨髓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或抗原检测,可 确诊疟疾。
流行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 也可在温带地区流行。
02 疟疾的流行病学
分布与流行情况
全球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非洲、东 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以及部分欠发 达地区。
季节性流行
疟疾的流行与气温、降雨 量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在雨季和热季高发。
地区性流行
在某些地区,如非洲的某 些国家,疟疾已经成为地 方性流行病,对当地居民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1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杀死疟原虫。常用的青
蒿素类药物包括青蒿琥酯、蒿甲醚等。
奎宁类药物治疗
02
奎宁是传统的抗疟药,可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但奎
宁类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抗疟药
03
如甲氟喹、氯喹等,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新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

新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新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归纳了新喹诺酮类药物在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耐药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果新喹诺酮类药物较以往前三代,具有更强的抗菌谱、更强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动学特征及较低的不良反应。
结论新喹诺酮类药物以其良好的特性,现在以及将来都将在抗感染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新喹诺酮类药物;第四代;研究进展【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fluoroquinolone.Methods The role of action, pharmacokinetics, adverse drug reaction,tole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luoroquinolone were analyzed and concluded by reviewing domestic and abroad literature.Results New fluoroquinolone had stronger spectrum of antibacterial and better character of pharmacokinetics,lower ADR than previous fluoroquinolone.Conclusion New fluoroquinolone will play agood role in anti-infection by its good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New fluoroquinolone;The fourth generation; Progress of research1962年,人们在研究抗疟药氯喹诺酮类药物时,无意中发现了具有中等抗革兰阴性菌活性的中间产物——萘啶酸,至此,诞生了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1]。
疟疾诊断试剂盒的研究进展

研 制 试 剂 盒 进 行 诊 断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二 类 : 类 是 免 一 疫 学 方 法 , 括 免 疫 层 析 技 术 、 体 金 标 记 免 疫 法 及 Di t k 包 胶 pi sc 抗 原 捕 获 法 等 ; 一 类 是 分 子 生 物 学 方 法 ,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另 如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 健康 的主要疾病 之一 , 时准确 、 及 快
速 简便 的诊 断对 疟 疾 的 防治 有 重 要 意 义 , 这不 仅 可 以降 低 重 症 患者 和 死 亡 的发 生 , 善愈 后 , 可 用 于 疟 疾 的 流 行病 学调 查 、 改 还 监 控 疫 情 、 制 和 预 防 大规 模 暴 发 流 行 。传 统 的厚 薄 血 膜 涂 片 控 显 微 镜 检 查 法 耗 时费 力 , 要 专 业 人 员 , 着 免 疫 学 和 分 子 生 需 随
能 , 为检 测 试 剂 。 当样 本 溶 液 和 检 测 试 剂 通 过 捕 获 带 时 , 作 二
别 及 低 原 虫 血 症 2 方 面 。虫 种 的 鉴 别 目前 主 要 是 用 于 区 分 个
恶 性 疟 、 1疟 及 混 合 感 染 ; 原 虫 血 症 则 与 早期 诊 断 、 断 预 间 3 低 判 后 及 预 后 的监 测 有 关 。 1 免 疫 学 方 法
2云 南省 寄生 虫病 防治所) .
【 键 词 】 疟疾 ; 流 行 病 学 ; 试 剂 盒 关
中 图分 类号 : 4 6 R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9 5 (0 9 0—0 20 1 7 4 5 20 ) 10 4—4
Fe2+在青蒿素类药物药理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船 1 F e 述 在 青 蒿素 类药 物抗 疟疾 机制 中 的作用
●
●
青 蒿素 抗疟 疾机 制 的研究 一直 是一 个长 久未 决 的基础 性研 究 。部分 学者 通过 光学 和 电子显 微镜 技 术, 从形 态 学方 面观 察发 现 , 青 蒿 素可 以进入 疟原 虫 的膜 系结构 , 使 红 内期 的疟原 虫 的食 物 泡呈 螺纹 状 , 进 而 引起线 粒 体 、 内质 网 、 核 膜 等 改 变E J ] , 核 内染 色
素 参 与青蒿 素 的激 活 。 1 . 1 F e ” 参 与青 蒿素 的激 活 F e 介 导 了青 蒿 素 类 药 物 的抗 疟 疾 作 用 , 参 加
基金项 目: 四川 省 简 介 : 程琪 , 硕士研究生在读 , 研究 方向 : 结 核
点 是青 蒿素 中的过氧 桥通 过 F e 参 与还 原 , 裂 解并 产 生 氧 中心 自由基 , 这 些 不 稳定 的 氧 自由基进 一 步 重 排形 成碳 中 心 自由基 [ 6 ] , 另一种观点是 F e 抖 对
针状 晶体 , 其 衍生 物 主 要 有 青 蒿琥 酯 、 蒿甲醚、 蒿 乙 醚、 双氢青蒿素 等, 它 们 的药 效 具 有 高效 、 快速 、 低 毒、 安全 等特 点 。 自从 青蒿 素被 提取 出来 后 , 青 蒿 素
何在 青蒿 素类 药物 的药 理机 制 中发挥 作用 , 对 于进一 步 揭 示青 蒿 素类 药 物 的 药理 作 用 机制 及 寻 找
其可 能靶 点有 重要 意义 。
关键 词 : F e 计; 青 蒿素 类药 物 ; 疟疾 ; 肿瘤 ; 血 吸虫 ; 结核 ; 机制
中图分 类号 : R 9 6 文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5 5 7 1 . 2 0 1 4 . 0 1 . O 1 7
青蒿素类药物在非疟疾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Key words】 Antimalarials;Pharmacologic actionsnon;Review
青 蒿 又 名 黄 花 蒿, 是 一 种 菊 科 类 草 本 植 物, 在 古 代 常 用于治疗发热、黄疸和肝炎。国内研究者于 20 世纪 70 年代 率先将其提取合成一种含过氧化基团结构的倍半萜内酯化合 物——青蒿素,并逐步合成青蒿琥酯、青蒿醚和蒿甲醚等衍 生物,广泛应用于抗疟治疗[1]。屠呦呦因在抗疟上的突出贡 献而荣获 2015 年诺贝尔医学奖,使青蒿素再次成为研究焦点。 随着青蒿素抗疟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也具有 抗炎、抗病毒、抗寄生虫活性、抗真菌等多种药理作用[2]。 本文就青蒿素类药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 等非疟疾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 在为临床应用及科研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1 抗炎作用
【关键词】 青蒿素类;药理作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916.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8.00.103 李明,刘洪江,崔向军.青蒿素类药物在非疟疾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 1508-1512.[] LI M,LIU H J,CUI X J.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use of artemisinin in the treatment of non-malarial diseases[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8,21(12):1508-1512.
青蒿素的发现及青蒿素衍生物的作用

青蒿素的发现及青蒿素衍生物的作用摘要:青蒿素是在菊科植物黄花蒿和青蒿中发现的一种抗疟药,为白色针状结晶,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青蒿素及衍生物(包括青蒿琥酯、二氢青蒿素、蒿甲醚等)已有效地用于抗疟药物,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除抗疟作用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菌、解热、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关键词:青蒿素;衍生物;抗肿瘤;抗寄生虫;抗炎Abstract: artemisinin is found in compositae plant artemisia annua and ACTS an antimalarial drug, as the white needle crystal, had bee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lled \"the only effective malaria drugs in the world\". Artemisinin and its derivatives (including artesunate, dihydrogen artesunate and artemether, etc.) has been effectively used for antimalarial drugs, and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further research is also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antimalarial effect, also has immunomodulatory, antibacterial, antipyretic, antitumor,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Key words: artemisinin; Derivatives; Anti-tumor; Parasitic resistance; The anti-inflammatory1 .青蒿素的发现及来源1964 年, 越南战争爆发后,恶性疟疾肆虐,越南政府寻求帮助,由于恶性疟疾对奎宁及奎诺酮类抗疟药物普遍出现了耐药性, 寻找抗疟新药迫在眉睫,1967 年5 月23 日, 5•23 抗疟计划办公室正式成立, 统一领导《5•23 抗疟计划》的实施, 开始搜寻抗疟新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疟疾药物的研究进展 王瑞 制药工程 2011127108 摘要 2006年全球处于疟疾风险的33亿人群中,有2.47亿人患疟疾,其中将近100万人死亡,绝大多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2008年,有109个国家发生疟疾流行,其中45个是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的国家。在多数非洲国家,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使用率比2006年有所上升,但仍呈较低水平。 与 2000年相比,在108个疟疾流行国家中,三分之一以上国家(9个非洲国家和29个非洲以外国家)2008年疟疾病例下降了50%以上,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病例下降幅度最小。
关键词:抗疟药物 青蒿素 研究进展
1、疟疾是全球一种最严重的传染病 疟疾是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其病原体为疟原虫。疟原虫子孢子通过疟蚊叮咬进入人体,经在肝脏发育繁殖,产生大量裂殖子释放入血,并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疟原虫致病主要是由红内期原虫裂体增殖引起肝、脾、脑及肾脏等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对无疟疾免疫力的人群,感染疟疾后可因并发脑型疟疾而在几小时内发生死亡,也可因并发严重贫血或肾衰而死亡。若不及时治疗,20% 恶性疟疾患者会死亡。疟疾主要流行地区是在非洲中部 南亚东南亚和南美洲北部地区,其中非洲的疫情最为严重。 2、药物分类 2.1病因性预防类药物 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乙胺嘧啶可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因而干扰疟原虫的叶酸正常代射,对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效,常用作病因性预防药。此外,也能抑制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故可阻断传播。临床上用于预防疟疾。 2.2控制症状类药物 2.2.1、喹啉类抗疟疾药物 2.1.1.1奎宁(Quinine):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有金鸡纳反应,心肌抑制作用,特异质反应,子宫兴奋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疾的救治。 2.2.2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2.2.2.1青蒿素类化合物作用机制 青蒿素类化合物抗疟作用属于氧化性机制,与疟原虫体内的铁有重要关系。当青蒿素被疟原虫体内的铁催化,其结构中的过氧基团环分裂产生有破坏生理作用的氧化性自由基。氧化性自由基与疟原虫蛋白络合形成共价键,使疟原虫蛋白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虫体死亡。近年来,又有很多学者在基因水平上研究,认为青蒿素可能通过阻断疟原虫的PfATP6酶活性而产生抗疟作用。PfATP6酶原本通过将钙离子排出细胞,来调节人体钙平衡。当它停止工作时,细胞内钙水平升高,细胞随之凋亡,继而达到抗疟效果。Eckstein—Ludwig等通过荧光实验证明青蒿素通过阻断疟原虫所在细胞PfATP6酶的活动,引起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2.2.2.2单一类青蒿素药物 青蒿素能快速杀死各种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用药安全范围大,在临床上被作为抗疟的首选药。但是存在诸多问题。故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复方制剂来治疗疟疾。现有的复方制剂主要为青蒿素或其衍生物与其他抗疟药物联合用药 2.2.2.3青蒿素类联合用药 1 .青蒿素和伯氨喹联合用药 青蒿素具有吸收迅速、起效快、分布广、排泄快的特点,能快速有效地杀灭各种红细胞内期疟原虫。但由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较短,杀灭疟原虫不彻底,治疗疟疾的复发率高。伯氨喹属于氨基喹啉类衍生物,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与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为阻止复发、中断传播的有效药物。两者联用,即可降低青蒿素的复燃率,又可以弥补伯氨喹对红内期虫体的作用很弱的不足。两者合用可以根治间日疟疾。 2.青蒿素和哌喹联合用药 哌喹主要对于抗氯喹性恶性疟有根治作用,但作用缓慢,而青蒿素起效快,两者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提高抗疟的效果,降低了青蒿素的复燃率,也降低了治疗成本,还延缓了疟原虫对哌喹的耐药性,这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Brioni R.Moore等发现哌喹和青蒿素联合用药时,抗寄生虫血症作用显著,感染疟疾的鼠生存时间比单用两药明显延长。 3.蒿甲醚和苯芴醇联合用药 蒿甲醚为一高效、速效的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杀灭剂。用于抗氯喹恶性疟及凶险型疟疾的治疗,显效迅速,近期疗效好。但它的半衰期短,疔程较长,使用不方便,而且不能阻止其复发。相反苯芴醇的半衰期长,作用时间持久,可有效地防止其复发,但杀虫的速度和控制临床症状比较缓慢,因而两者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互补性使其合用比各自单用的效果要好。两药合理配方制成片剂具有协同抗疟作用,不仅杀虫速度快,而且治愈率高,并将疗程缩短至3天(蒿甲醚5~7天,苯芴醇4天),并减少了两药使用的剂量,降低了治疗费用。有研究表明:蒿甲醚一苯芴醇片适用于现场应用,治疗简单易行,对急性元并发症抗药恶性疟疾的治疗是有效安全可靠的。 4.蒿甲醚和伯氨喹联合应用 蒿甲醚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症状和杀灭疟原虫,其临床治愈率可达90% 一100%[2]。蒿甲醚对恶性疟疾有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小,但其对恶性虐配子体无效,近年来对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开始下降,故其复燃率较高[3]。伯氨喹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阻止疟疾的传播,是阻止疟疾复发和传播的主要药物。它与蒿甲醚联用对恶性疟疾的疗效较好,能有效地降低恶性疟疾的复发率。李津等[4]
在研究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时发现,蒿甲醚和伯氨喹联合用药时,其复燃率明显下降。 5.青蒿琥酯和伯氨喹联合应用 伯氨喹对各型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和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而可用于控制恶性疟疾的再燃,也用于疟疾的传播,被作为防止疟疾再燃和传播的首选药物。青蒿琥酯单用与青蒿琥酯和伯氨喹合用作比较时,两者退热时间,临床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用比单用的再燃率低(P<0.05)[5]。 6.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联合应用 阿莫地喹为一种有效的裂殖体杀灭剂,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其特点是不良反应较氯奎少,对肝病患者也可用,对儿童应用更为适宜,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疟疾症状。作用较持久,可以使复发推迟。对恶性疟疾有根治效果,但近年来发现有某些疟疾对本品产生抗药性,使疗效降低,因而需改用其他抗疟药或采用联合用药。青蒿琥酯为速效抗疟药,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较短,治疗疟疾的复发率高。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合用,可以延缓阿莫地喹的耐药性,降低青蒿琥酯治疗后的复燃率,又可发挥各自抗疟的特点,起到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了抗疟效果。
7.双氢青蒿素和磷酸咯萘啶联合应用 双氢青蒿素是短效抗疟药,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特点。但要5—7天疗程才能获得高治愈率,治疗疗程较长。磷酸咯萘啶为苯并萘啶的衍生物,对问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裂殖体均有杀灭作用。陈晓松等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片和磷酸咯萘啶针剂联用,则优势互补,综合效果远优于单方用药,使病程缩短,疗效提高,尤适合用于各类凶险重症恶性疟疾的治疗。 8.双氢青蒿素和磷酸哌喹联合应用 磷酸哌喹与氯喹同属4一氨基喹啉类药,但其效价优于氯喹而毒性低于氯喹,是一类长效抗疟药,3天疗程治愈率可达90% 以上,不足之处是单药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在全球多重抗药性蔓延形势下,哌喹的使用受到限制。双氢青蒿素和磷酸哌喹联合应用既克服了哌喹起效慢的特点,又弥补了双氢青蒿素疗程长的不足。王善青等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一磷酸哌喹治疗海南岛元并发症恶性疟疾效果好,控制症状快,治愈率高。青蒿素类药物作为一种全新抗疟药,以其优良的疗效和低毒性而成为全世界最常用的抗疟药。但其抗疟机制不十分明确,需要我们对这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使该类药在抗疟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为了延长青蒿素类药物使用寿命和减缓耐药性,青蒿素类药物应和其他抗疟药联用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2.3抗复发药物 伯氨喹的药理作用:伯氨喹属氨基喹啉类衍生物,对红外期与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为阻止复发、中断传播的有效药物。伯氨喹抗疟作用原理可能是其代谢产物具有氧化性质,干扰疟原虫红外期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的还原过程,影响疟原虫的能量代谢和呼吸而导致死
3.单一青蒿素类药物存在的问题 青蒿素不可单独使用,如单独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6]。在塞内加尔和法属圭亚那采集的患者血样,疟原虫已开始表现出逃避青蒿素攻击的迹象,出现了抗药性的突变基因。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可能与疟原虫pfmdrl、pfcrt、pfatp6、tctp和cgl0等基因突变有关[7]。要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必须与别的抗疟药物组成复方,进行联合治疗。
4.青蒿素类药物发展前景 青蒿素来源主要是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或提取黄花蒿中含景较高的青蒿酸,然 后半合成得到。而全合成的工艺复杂,成本太高;组织培养则因技术和实际应用投入产出比等原因尚不成熟。青蒿虽然系世界广布品种,但青蒿素含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中国重庆东部(酉阳)、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无利用价值。目前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资源。而中国出口占世界80%。 青蒿素类药物在抗氯喹原虫耐药株恶性疟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热带传染病机构负责人戈达所说,青蒿素衍生物是当前治疗疟疾的换代新药。专家预铡,该类药物将会以极快的速度取代奎宁、氯喹等传统抗疟药而跃升为未来的主流药物,在世界抗疟药领域占领3~5成市场。青蒿素产业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产业。作为特殊行业,医药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长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尤其是产品的市场引入期。一般一个全新药物的上市,引入期需要5~10年时间。我国青蒿素正处于市场引入期。尚未进入快速成长期。
参考文献 1、颜光美.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WTO/CID/DMP/TDR,沈大康摘译.青蒿索及其衍生物在抗疟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寄生虫分册,1999,11(26):203—207. 3、李津,肖海,王万明.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5):736—737. 4、王玉水,帕斯卡尔.青蒿琥酯与伯氨喹联合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学杂志,2008,34(8):538— 538. 5、陈晓松,王世佑.磷酸咯萘啶与双氢蒿素联合治疗非洲重症恶性疟疾的疗效观察[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9,18(2):160—161. 6、Valderramos SG,Scanfeld D,Uhlemann AC,et a1.Investigations into the role of the plasmodium falciparum SERCA(pfATP 6) L236E mutation in artemisinin action and resistance[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0,54(9):3842—3852. 7、、Beec D,Sanchez CP,Stein WD,et a1.Genetic predisposition fa—vors the acquisition of stable artemisinin resistance in malaria parasite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1 55: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