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yingwenban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样本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样本

思想政治教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的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素养;具备较高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专业知识素质,能在中档以上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诲、宣传等工作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有坚定对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有热爱人民教诲事业热情和思想;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办法论;有较强民主法制意识;有明确八荣八耻道德意识和良好职业道德习惯。

2.专业知识素质方面:能牢固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研究;有夯实、辽阔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科技知识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能纯熟地掌握社会调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多媒体专业技能;能纯熟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备用外语会话、写作初步能力。

3.教学和研究素质方面:具备较坚实教诲、教学理论基本,能纯熟地掌握从事中档教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及研究办法和技能。

4.身体心理素质方面:有一种强健身体和稳定健康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原则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最低毕业学分:157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教诲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构造比例七、专业基本课程阐明课程编号:108 课程名称: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时:68学时先行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内容:本书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引,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研究、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某些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协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理解实践经验,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建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重要内容以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三次历史性奔腾为主线,研究和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历史过程。

大学思政教案英语模板范文

大学思政教案英语模板范文

---Course Tit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PE)Course Code: [Enter Course Code]Department: [Enter Department Name]Instructor: [Enter Name]Semester: [Enter Semester]Class Schedule: [Enter Class Days and Times]Duration: [Enter Total Duration of the Course]---I. IntroductionA. Course Overview- Briefly introduce the course objectives, structure, and expectation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B. Course Objectiv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ivic duty.- To enhanc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To promo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values, culture, and political system.- To foster a sense of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national pride.C. Course Structure- Outline the major themes and topics to be covered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Include a schedule with specific readings, lectures, discussions, and assignments.---II. Teaching MethodsA. Lecture- Traditional lecture format with the instructor presenting key concepts and ideas.- Use multimedia tools to enhance engagement and understanding.B. Discussion- Facilitate group discussions to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peer learning.- Assign topics for discussion that are relevant to current events and societal issues.C. Case Studies- Analyze real-life case studies to illustrate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to practical situations.D. Guest Speakers- Invite experts or professionals to share their insights on specific topics.- Provide students with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real-world experiences.E. Field Trips- Organize field trips to relevant sites or events to provide a hands-on learning experience.-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III. Course ContentWeek 1: Introduc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PE.- Overview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and values.Week 2: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ivic Duty- The role of citizens in society.-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moral responsibilities.Week 3: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arguments.Week 4: Chinese Values and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odern society. - The role of culture in shaping political identity.Week 5: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Key institutions and their functions.Week 6: Social Issues and Challenges- Current social issu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issues.Week 7: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a.-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its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Week 8: The Role of Media in Society- The influence of media on public opinion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 media reporting.Week 9: Ethics and Leadership- The importance of ethical leadership.- Case studies of ethical dilemmas and leadership failures.Week 10: Conclusion and Reflection- Summarize key points from the course.-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learning and personal growth.---IV. AssessmentA. Assignments- Regular reading assignment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readings.- Short essays or papers on specific topics.B. Participatio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lass discussions and group activities.- Contribution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C. Midterm Exam- A comprehensive exam covering the main themes and topics discussed in the course.D. Final Exam- A final project or paper that demonstrates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material and ability to apply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E. Grading Criteria- Clear criteria for grading assignments, exams, and participation.- Provide feedback on student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course.---V. References- List of recommended textbooks, articles, and other resources.- Online resources and databases relevant to the course.---VI. ConclusionThis templat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tructure for designing a university-leve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The instructor should adapt and refine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to suit the specific needs and context of their students and institution.。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503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教育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党政机关、新闻传媒部门从事理论宣传与研究,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文化工作\文秘工作、的策划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并在公务员招考、教师公招、研究生教育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3、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具备较强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备外语、计算机操作、公文写作等基本技能;7、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56学分,其中公共教育课程33学分,学科基础课52分,专业课程71分,实践环节39分。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

核心知识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30404。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基础扎实、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党政军群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2.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具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和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政治学原理、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等。

其他主干课程: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含案例分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序号:030201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政治学、行政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熟悉现代政务和行政管理技能,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政策研究或宣传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学生应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和技术;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的有关法律、制度、方针、政策;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三、人才培养模式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采用“2+1+1+(1)”人才培养模式。

“2+1+1”是指前两学年完成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军事训练军事理论与训练是学校统一组织。

辽宁师范大学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辽宁师范大学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辽宁师范大学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School of Marxism)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030503)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rmal Program)一、专业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隶属于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先后获辽宁省示范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始终坚持以学科优势为先导,促进学术研究与教学建设良性互动,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求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

现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企业文化等工作的理论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是:一是为中等教育输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二是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三是培养具有较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有志于从事学术事业,愿意继续深造的硕士或博士候选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具有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文化学、美学、宗教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相融通的知识结构,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3.具备中学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学教育理论和方法,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组织多种教育教学形式,熟练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帮助中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素养,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技能,以及从事思想政策宣传和社会文化工作的素质;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奠定初步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6.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一、专业代码030503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凸显“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1、培养规格(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专业素质:具有较为系统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反思能力,能适应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3)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4)身心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体要求(1)知识结构掌握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

(2)能力结构具有独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具有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3)职业能力要求取得教师资格证书;鼓励取得其他类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学制、学分及学位要求学制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7年。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47.5学分、2836学时方能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20学分(516学时)(必修课13学分,选修课2学分,公共选修课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5学分(必修课39学分,选修课36学分);应用能力培养课程6.5学分(必修课2.5学分,选修课4学分)。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25学分(不含实验),素质拓展项目6学分。

大学思政教案英语模板(3篇)

大学思政教案英语模板(3篇)

第1篇教学对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具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4级对应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及语用知识,能够依据语境恰当的使用英语。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以及翻译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3. 情感(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综合运用。

2. 难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简短的英语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英语的意义和目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三、课堂讲解1.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词汇、语法和句型。

2.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短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口语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情况。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真实、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系,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

1994年更名为法商学院,1997年更名为政法学院,2004年9月原政法学院和马列课部合并组建成新的政法学院,2012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

目前,学院由当初的单一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政治学(非师范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国际政治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办学层次也由过去单一招收本科生向招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9人。

现可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政治学(非师范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国际政治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12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和一个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同时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另外学院还招生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农村文化方向)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各1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省级重点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全国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编号:401
专业代码:030503
一、专业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前身是1949年12月5日成立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政治系,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国际关系专家陶军是第一任系主任。

1951年8月中原大学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制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10月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10月20日又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此时正式设立政治教育系,由过去主要办短训班、专修班转为招收本科生,开始了为中等学校正规化培养政治课教师的学历教育。

1994年实行学院制,院名几经更迭,2012年正式定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院内始终坚持招生的主要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7年被教育部批准首批招收研究生,1990年首批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与武汉大学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成功,2000年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独立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独立招生。

张耀灿教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1996年受聘为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张耀灿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体系研究”成果,教育部社科司于2013年安排在全国高校试用推广。

二、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政策理论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具备进一步进行教育硕士等后续深造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6.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

四、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法学概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七、课程计划表
通识课程平

八、实践实验教学环节
九、社群教育平台
校级奖认定2学分,省级奖认定4学分,国家级奖认定5学分。

各奖项认定学分可以加和,但最高不超5学分。

其它奖项以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发表等具体情节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认定、解释。

十、说明
1、本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非师范生)专业、哲学专业、国际政治专业基础课程在前5个学期互通互选,不同专业可分别标注必选课程。

2.本专业学生在扎实本专业基础之上,可根据个人兴趣重点选修哲学、政治学、党史与国史方向课程。

3.通识教育选修课要重点关注政治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可选修自然科学、人文学科课程。

4.学生修读学分,要打出余量尽量多修,以免因理解、核算失误造成学分不够,影响毕业。

5.本专业注重社会调研、社会实践、培养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各项集体活动、学术活动纳入学生毕业考评。

6.本专业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课程学分达到97学分,获得社群教育平台5学分,完成所有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外语考试成绩等符合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

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7.未能完成社群教育平台5学分学生,必须修满107学分,符合学校其他毕业规定要求,方可毕业获取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