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遗名录
山西非遗年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西非遗年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其中,山西非遗年俗作为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这些传统的年俗活动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山西人民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
山西非遗年俗包括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各自的特色活动。
例如,在春节期间,山西人民会腾笼放鸟、贴门神、挂灯笼、包饺子等,以表达对新年的喜悦和祝福。
而在元宵节时,人们则会放孔明灯、猜灯谜、舞狮子等,参与各种欢乐的活动。
山西非遗年俗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更是一种生动的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的方式。
通过这些年俗活动,人们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
同时,这些年俗活动也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它们成为山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山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山西非遗年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加剧,许多年俗活动逐渐式微,甚至濒临失传。
因此,保护和传承山西非遗年俗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
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发展。
总之,山西非遗年俗是山西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山西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山西非遗年俗,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山西非遗年俗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也是对中华文化宝库的负责和尊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山西非遗年俗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山西非遗年俗的介绍、意义以及传承与发展情况。
结论部分对山西非遗年俗的特点进行总结,并讨论了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展望。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包括:
1. 唐卡绘制技艺(藏族)
2. 宜兴紫砂陶瓷制作技艺(江苏)
3. 云南纳西木雕技艺(云南)
4. 嘉兴单弦龙舟技艺(浙江)
5. 苏州中国结制作技艺(江苏)
6. 石羊宫灯舞蹈传统技艺(四川)
7. 孔雀舞蹈传统技艺(云南)
8. 黑龙江腰鼓舞蹈(黑龙江)
9. 山西汾阳皮影戏(山西)
10. 贵州岔河苗族草帽织造技艺(贵州)
11. 河南宝丰熏鸡制作技艺(河南)
12. 台湾堀仓餐桌文化(台湾)
13. 内蒙古水陆大扁琴艺术(内蒙古)
14. 钓鱼舞(湖南)
15. 河南黄河木版年画制作技艺(河南)
16. 安徽博山剪纸技艺(安徽)
17. 赣南电梯秧歌(江西)
18. 龙焰火作坊(贵州)
19. 陕西灞桥地榆织造技艺(陕西)
20. 土家三年锣鼓队(湖南)
21. 湖北老河口大踏步(湖北)
22. 陕西韦曲剧(陕西)
23. 四川蜡染技艺(四川)
24. 哥哥妹妹石斛冷餐(湖南)
25. 漳州泥塑技艺(福建)
26. 蜡染技艺—布不根(云南)
27. 蓝田花边制作技艺(山西)
28. 河南天坛染织传统技艺(河南)
29. 胶东鲁画(山东)
30. 河南宋代铁鼎陶艺(河南)。
山西晋城非遗项目

山西晋城非遗项目在咱山西晋城这块宝地上,藏着不少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暖的非遗项目,今儿个我就带你溜溜这些老手艺,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文化味儿。
一提到晋城,不得不提的就是那“打铁花”的绝活儿。
夜幕降临,村头的空地上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瞪圆了眼珠子,就等着那火树银花的一刻。
打铁匠们光着膀子,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淌,手里的铁钳子夹着铁水,往半空中那么一挥,哗啦啦,铁水在空中散开,瞬间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就像是夜空里突然炸开的烟花,美得让人心肝儿颤。
这场景,用咱老百姓的话说,那就是“美得冒泡,亮瞎眼”!再来说说咱晋城的剪纸艺术,那可真是巧夺天工,细致入微。
大娘大婶们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剪刀和红纸,咔嚓咔嚓几下,喜鹊登梅、年年有余这些吉祥图案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这些剪纸不仅装饰了咱家的窗户,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看着这些红彤彤的剪纸,心里头那个暖啊,就像是冬日里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从头暖到脚。
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咱晋城的八音会了。
这八音会啊,就像是村里的音乐会,吹拉弹唱样样俱全。
一到逢年过节,或者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八音会的乐手们就会穿上大红的衣裳,吹起唢呐,打起锣鼓,那乐声震天响,热闹非凡。
听着这乐声,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乐声飘散了。
这八音会啊,就像是咱晋城人的灵魂乐章,唱出了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当然啦,还有那些个传统美食,也是咱晋城非遗项目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说那阳城的烧肝吧,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香。
还有那高平的十大碗,碗碗都是硬菜,有肉有菜有汤有饭,吃上一顿,那叫一个满足。
这些美食啊,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咱晋城人对家的思念和牵挂。
走在晋城的大街小巷里,你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些非遗项目的影子。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晋城这片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些老手艺、老传统不仅丰富了咱的生活还传承了咱的文化让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归属感。
山西省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流传于介休市及晋中的民间习俗,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是 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 季仪式。存续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有重大的历史学、民俗学 价值。主要活动有:禁烟火、吃冷食、祭祀、扫墓、插柳、踏春、踢蹴鞠、 荡秋千、放风筝、斗鸡、赏花、咏诗,发黑豆芽、采柳芽、蒸面塑、戴柳 圈、扫房顶、挂红兰兰纸、唱大戏等。
独辕四景车赛会是山西平顺县的民俗活动。2011年5月,山西省平顺 县申报的“独辕四景车赛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 布,平顺县人民文化馆获得“独辕四景车赛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独辕四景车赛会现场四景车产生与当地的九天圣母庙庙会却颇有渊源。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黄河两岸三省的民众纷纷赶到河曲会合,共同 参加河灯会活动。活动开始,首先以隆重的仪式祭奠大禹,随后由僧人诵 经,与会民众将做好的河灯摆供于神龛前,祈求神禹保佑风调雨顺,消灾 免难。晚间,河路社、渡口社、炭船社等河运组织出面举办大规模的放河 灯活动,追悼亡灵,祈祷平安。整个活动持续三天,每晚除放河灯外,还 有戏乐助兴。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 布,洛阳关林管理处、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获得“关公信俗”保护 单位资格。
1、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信仰,关公信俗文化的地域和群众基础 的广泛性。关羽戎马一生,征战南北,其传奇故事从关公故里传播到各个 角落。“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 ”,就是关公信俗地域广泛 的最好写照,近代随着华侨的飘洋过海,他们也把信仰关公的习俗带到了 全球各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就有对关公的信
山西省非遗

山西省非遗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古老省份。
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人们生活、旅行和文化活动。
此外,山西省还拥有众多的非遗传统文化,被认为是最古老、最具文化底蕴的省份之一。
山西省的非遗文化也被认为是我国华夏民族的灵魂,其中包括民间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传统的艺术形式,以及传统的生活习俗、民俗等。
山西省的非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了上千年,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文化熏陶和精神家园。
山西省的非遗传统有很多,其中包括晋剧、灵运、窑墙、古物尤里斯、绣花、古泉、山西木雕等,这些传统文化在山西省都有很高的文化地位。
晋剧是山西省传统戏剧艺术形式,在晋地区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服饰等特点,使人们充分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彩之处,也使晋剧成为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之一。
灵运是山西省的传统文化,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朝山西地区,由山西地区的居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利用动物的力量来运输粮食、物资以及人们的衣物等,而这种传统文化一直在山西省流传至今。
窑墙是山西省一种非常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源于中国古代的砖石建筑,其材料来源极其丰富,从最古老的石块到精美的釉面砖,窑墙充分体现了山西传统文化的美丽和智慧。
古物尤里斯也是山西省的一种传统文化,古物尤里斯的传播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它是一种道德讲故故事,用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古物尤里斯被称为“中国道德经”,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传统文化。
绣花也是山西省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遗文化。
绣花是在布料上绣出图案,吸取自然界的美丽景象而创作出来的,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自然界的美丽,也使人们能够通过绣花的艺术来体验传统文化。
古泉是山西省的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古泉的分布贯穿了山西省,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古泉,不仅是古代山西居民的水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山西木雕是山西省的一种古老的雕刻艺术,自唐代以来,山西木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将古老的中国文化和历史极其完美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也为大家带来了诸多风趣的木雕作品。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童谣

以下是一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童谣:
1. 《打盹儿》:流行于山西省运城市一带,用来哄孩子入睡的童谣。
2. 《火儿上城楼》:流行于辽宁省大连市,用来玩耍和唱跳的童谣。
3. 《娃娃起排排坐》:流行于江西省南昌市,用来唱跳的童谣。
4. 《拐磨儿》:流行于四川省遂宁市,用来唱儿歌和玩游戏的童谣。
5. 《打卦儿》:流行于山西省吕梁市,用来玩耍和娱乐的童谣。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童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童谣,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
1.董永传说(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
2.西施传说(浙江省诸暨市)
3.济公传说(浙江省天台县)
4.满族说部(吉林省)
5.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藁城市)
6.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
8.古渔雁民间故事(辽宁省大洼县)
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10.谭振山民间故事(辽宁省新民市)
1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
12.四季生产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3.玛纳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以上只是列举的部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其他的非遗项目。
山西非遗保护现状与传承发展刍议

家 跨 国公 司 和销 售 中心 , 周 边 更 是 吸引 了 1 5 0 0 多 家世 界 大 企业 的 川 自由经 济 区形成 一个 稳 固发 展 的“ 铁 三角 ” 。 此外, 仁川 自由经 济
0 3 1 1 0 0)
要: 笔 者 首先 就 山西非 遗保 护 的现 状进行 简要 的分析 , 其 次从 山西文 化 的保 护、 传承、 发展 这 三个 方 面进 行 积极 分析 , 并最 终将
随 着社 会 的 不 断发 展进 步 , 人 们 已经 能 较 为清 楚 的 明 白非 物 主要 指 的是 采 取 的一 定 的 措施 , 对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 确认 、 立档 、 质 文化 保 护 的重 要 性 , 并 在 传 承 与发 展 方 面也 都进 行 了 积极 的 尝 研究 、 保存、 保护、 宣传 、 弘扬 、 承传 、 振兴 ” , 以此来 保证非物质 试 与探 索 。 山西 有着 悠久 的历 史 , 深厚 的文 化底 蕴 和种类 繁 多 的物 文化 遗产的生命力得到不断延续与发展 , 并将其在人们 的文化
购物餐饮融为一体 。 再加上航空港区的樟宜商业园、 物流园、 新加坡
白沙芯 片 园 、 展 览 中心 , 将 整 个樟 宜航 空港 区形 成集 工业 、 商业、 物
五、 韩 国仁 川 空 港 区
仁川空港自由经济 区除发展航空物流外, 大力开发休闲、 旅游
产业 , 在机 场 四周 建 设 了梦 幻 主题 公 园 、 水上 运 动公 园 、 航 空 城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1 董永传说
I-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I-3 广武传说
I-4 赵氏孤儿传说
I-5 万荣笑话
I-6 司马光传说
I-7 牛郎织女传说
I-8 傅山传说
I-9 晋祠水母娘娘传说
I-10 尧王故里传说
I-11 乔阁老传说
I-12 宋Ⅱ子故事
民间音乐
Folk 11 Music
Ⅱ-l 左权开花调六
Ⅱ-2 河曲民歌六
Ⅱ-3 五台山佛乐
Ⅱ-4 晋南威风锣鼓
Ⅱ-5 绛州鼓乐六
Ⅱ-6上党八音会火
Ⅱ-7 文水呱子呔
Ⅱ-8 太原锣鼓
Ⅱ-9 晋北鼓吹(忻州市、大同市)
Ⅱ-10 恒山道乐
Ⅱ-1l上党乐户班社
Ⅱ-12 临县大唢呐
Ⅱ-13 九大套
Ⅱ-14 保德民歌
Ⅱ-15 壶关迓鼓
Ⅱ-16 柳林弹唱
民间舞蹈
Folk dance
Ⅲ-1 天塔狮舞
Ⅲ-2 走兽高跷
Ⅲ-3 翼城花鼓
Ⅲ-4 临县伞头秧歌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Ⅲ-6 踢鼓秧歌
Ⅲ-7 平定武迓鼓
Ⅲ-8 寿阳爱社
Ⅲ-9 汾阳地秧歌
Ⅲ-10 州喜乐
Ⅲ-11 背铁棍
(清徐背铁棍、祁县背铁棍、万荣抬阁、代县峨口挠阁)
Ⅲ-12 原平凤秧歌
Ⅲ-13 榆社霸王鞭
Ⅲ-14 武乡顶灯
Ⅲ-15 五鬼盘叉
Ⅲ-16 高平九莲灯
Ⅲ-17 绛县龙舞
传统戏剧
Traditional drama
IV-1 晋剧女
Ⅳ-2 蒲州梆子女
Ⅳ-3 北路梆子六
Ⅳ-4 卜党梆子六
Ⅳ-5 雁北耍孩儿女
Ⅳ-6 灵丘罗罗腔六
Ⅳ-7 秧歌戏
(朔州秧歌戏六、繁峙秧歌戏六、襄武秧歌戏、壶关秧歌戏) Ⅳ-8 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六、临县道情戏六、神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 Ⅳ-9 二人台六
Ⅳ-10 锣鼓杂戏六
Ⅳ-11 皮影戏六
Ⅳ-12 碗碗腔六
Ⅳ-13 祁太秧歌
Ⅳ-14 晋南眉户
Ⅳ-15 上党落子(潞城市、黎城县)
Ⅳ-16 线腔
Ⅳ-17 孝义木偶戏
Ⅳ-18 碓臼沟秧歌
Ⅳ-19 赛戏
Ⅳ-20 上党二簧
Ⅳ-21 怀梆戏
曲艺
Folk art forms
V-1 潞安大鼓
V-2 太原莲花落
V-3 襄垣鼓书
V-4 阳泉评说
V-5 晋东南说唱道情
V-6 河东说唱道情(盐湖区、永济市)
V-7 沁州三弦书
杂技与竞技
Acrobatics and athletics
Ⅵ-1 挠羊赛
Ⅵ-2 心(形)意拳
Ⅵ-3 晋阳风火流星
Ⅵ-4 洗髓经健身法
Ⅵ-5 盂县武术社火
民间美术
Folk fine arts
Ⅶ-1 中阳剪纸六
Ⅷ-2 平阳木版画
Ⅶ-3 山西面塑艺术(定襄县、阳城县、运城巾) Ⅶ-4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Ⅷ-5 黎侯虎
Ⅶ-6 广灵染色剪纸
Ⅶ-7 襄垣炕围画
Ⅶ-8 高平刺绣
传统手工艺
Traditional craft sk订l
Ⅷ-1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六
Ⅷ-2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六
Ⅷ-3 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六
Ⅷ-4 山西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
Ⅷ-5 山西面食
Ⅷ-6 云雕制作技艺
Ⅷ-7 地窨院建筑技艺
Ⅷ-8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Ⅷ-9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
Ⅷ-11 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
Ⅷ-12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Ⅷ-13 山西东湖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
Ⅷ-14 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
Ⅷ-15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
Ⅷ-16 上党堆锦艺术
Ⅷ-17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
Ⅷ-18 冠云牌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技艺
Ⅷ-19 六味斋酱肉传统生产技艺
Ⅷ-20 山西传统琉璃制作工艺
Ⅷ-2l 大阳手工制针技艺
Ⅷ-22 交城滩羊皮鞣制工艺
Ⅷ-23 稷山麻花传统制作工艺
Ⅷ-24 五步产盐法
Ⅷ-25 福同惠南式细点制作工艺
Ⅷ-26 保德石窑建造技艺
传统医药
Traditional medicine
Ⅸ-1 傅山养生健身药膳——八珍汤
Ⅸ-2 《傅青主女科》
Ⅸ-3 龟龄集药酒传统制作工艺民俗
Folk custom
x-1 民间社火六
x-2 尧王传统祭祀文化
X-3 舜王传统祭祀文化
x-4 禹王传统祭祀文化
x-5 关公文化
x-6 河东盐池文化
x-7 寒食节
x-8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X-9 后土文化
x-10 骡驮轿
x-11 晋祠庙会
X-12 走亲习俗
x-13 河曲河灯会
X-14 背冰
x-15 任庄扇鼓傩戏
x-16 柳林盘子会
x-17 孝义贾家庄婚俗
x-18 裴氏谱系文化
x-19 小店牺汤习俗
x-20 柳氏家族人生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