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期刊[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M[序号]著者•书名[1(•版本•译者,译•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1(〃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论文集[C][序号]作者•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名[C(〃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会议录[C][序号]作者•会议名称,会议地点,开会时间[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会议录中析出的文献[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名[C(〃会议录主要责任者.会议名称,会议地点,开会时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汇编[G][序号]作者•汇编书名[G(.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从汇编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论文题名[G(〃主要责任者.汇编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科技报告[R][序号]作者•题名,报告编号[R(•机构所在地:机构名称或代号,年.学位论文[D][序号]作者•题名[D(.机构所在地:机构名称,年.标准[S][序号]标准提出者•标准号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年.专利[0][序号]作者•专利名:国别,专利号丁(•年-月-日.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注:题名后内的英文字母为文献类型标志码:1(专著会议录),G#匚编)"(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0#专利$DB(数据库$C0(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载体及标志代码:磁带(1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0L$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双月刊1979年创刊)第41卷第2期(总第177期)2019年4月(Bimonthly Started in1979) Vol.41No.2Apr2019主管: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出版:《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编辑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275信箱65分箱,邮编:102413电话=(010)69358025E-mail:hehuaxue8025@网址:主编:沈兴海印刷:北京盛旺世纪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国内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国内订购:全国各地邮局邮发代号=82-162国外发行与订购: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市399信箱,邮政编码=100044)邮发代号:Q200Responsible Institution: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Sponsored by:Society of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Published by:XditorialBoardofZournalofNuclearandRadiochemistryChina Institute ff Atomic EnergyP.O.Box275(65),Beijing102413,China+el:(861069358025E-mail:hehuaxue8025@Website:Editor-in-Chief:SHEN Xing-haPrinted by:Beijing Shengwang Century Color Printing Co,Ltd, Distributed by:BeijingBureauforDistributionofNewspaperandZournals Subscription Handled by:Local Post Offices of ChinaPostal Issue No.82-162Distributed Abroad by: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PAOABox399,Beijing100044,China)Postal Issue No.Q200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0253-9950CN11-2045/TL2019年4月20日出版定价:每期15.00元,全年90.00元。
新版国家标准GB_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解读

解读新标准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对于一篇完整的论著,参考文献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审稿人和编辑评价论著的水平,有利于与读者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参考文献还有助于精练论著的文字篇幅,体现了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历史,是对他人著作权的尊重和保护。
作为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接触到文后参考文献,由于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不同,造成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不统一、不规范,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内容,按照规范的格式对文后参考文献进行编辑加工。
新版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根据参考文献发展的现状对旧版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GB/T7714—2005非等效采用ISO690《文献工作文后参考文献内容、形式与结构》和ISO690-2《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第2部分:电子文献部分》两项国际标准。
该标准在著录项目的设置、著录格式的确定、参考文献的著录以及参考文献表的组织等方面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以达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目的。
该标准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是专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在GB/T7714—2005中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一、增加了电子文献的著录规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比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以及各种网络资源。
GB/T7714—2005依据ISO690-2对GB/T7714—1987作了修改,增加了电子文献的著录规则。
在“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部分增加了“电子文献”,并为电子文献增设了“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这3项著录内容。
GB/T7714-2005对电子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是这样规定的:凡属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中的析出文献以及电子报刊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分别按专著、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和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中的有关规则处理。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随着社会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科学文献的编写和著录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确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提高科学文献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传播性和可分析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指未来学界进行编写、著录、校对以及其他形式的文献制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和原则,以保证所有共同参与科学文献的作者能够顺利进行学术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到学术社会和学术界中。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著录规则1、中文文献:《中文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对中文文献著录时,应当按照“作者-题目-出版物-出版社-出版日期”的顺序著录,以规范文献的著录格式。
2、英文文献:《英文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对英文文献著录时,应当按照“Author-Title-Publication-Publisher-Date of Publication”的顺序著录,以规范文献的著录格式。
二、文献的著录格式1、书籍的著录格式:【中文书籍】作者,题目(出版物),出版社,出版日期。
【英文书籍】Author,Title(Publication),Publisher,Date of Publication。
2、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中文期刊文章】作者,“题目”,期刊名,出版日期,卷号(期号),页码。
【英文期刊文章】Author,“Title”,Journal Name,Date of Publication,Volume (Number),Page Number。
三、文献的引用规则1、文献的引用通常应该放在文章的正文中,并用括号中的作者和日期来标记。
2、文献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出版日期)。
例:(张三,2018)3、如果涉及多个作者,将括号中的作者姓名用与号(&)连接,例:(张三&李四,2018)4、对于引用到的文献,应在文章末尾给出完整的文献著录,例如:【张三,2018,《标题》,出版社,出版日期】以上就是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简要介绍,只有恪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才能保证科学文献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传播性和可分析性,从而让更多人能够受益。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国家标准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文献起止页码。
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 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 D报告R标准S专利P文献类型标识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的标注和著录格式──兼谈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修订

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的标注和著录格式──兼谈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修订随着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论文和著作中对同一文献的多次引用已成为常态。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和保证标注的准确性,需要在文中进行相应的标注和著录。
在标注方面,可以采用“作者(或姓氏)+出版年份+页码”的方式,如“(Smith,2001, p. 23)”。
如果出版物没有指定页码,可以用“n. pag.”代替,如“(Smith,2001, n. pag.)”。
在著录方面,根据GB 7714-2015的要求,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第一次注释应包含完整的文献信息,后续注释则只需标注著者姓氏和出版年份即可,其它信息可省略。
例如:第一次引用:Smith, John. 2001. Book Title. Beijing: Publisher.后续引用:Smith(2001)。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内有多部作品被引用,需要在出版年份后面添加小写字母进行区分。
例如:(Smith,2001a)和(Smith,2001b)。
此外,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还需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中,以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作者的所有作品,并按照篇名的首字母大小写规则进行标注。
例如:Smith, John. 2001a. Book Title A. Beijing: Publisher.Smith, John. 2001b. Book Title B. Beijing: Publisher.综上所述,对于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标注和著录,我们需要在文中进行标注,以及在参考文献列表中进行字母顺序排列和标注篇名。
通过遵循规范的标注和著录方式,能够提高论文和著作的可读性和可信度,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查阅服务。
医学论文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A.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B.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C.会议论文集[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E.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F.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G.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I.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J.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一、期刊发表论文的标准格式为: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 字 [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1] [2] [3]…… (有的期刊还要求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一、书写格式1.论文的结构论文题目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字样)一、(正文)二、(正文)三、(正文)论文的结语部分(接上文另起段落,不需空行,不需写“结语”字样)参考文献2.字体字号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文献起止页码。
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 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 D报告R标准S专利P文献类型标识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例说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例说董中锋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是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一个重要辅文。
我国从1987年起便制订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GB/T7714—1987),2005年又进行了修订(GB/T7714—2005),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新修订的标准,更符合实际,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为了方便、快速地掌握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规则,笔者曾于1999年对198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进行了例说。
随着修订的国家标准的出台,需要对修订版的著录规则予以例说,故择其重点,结合实际作一些说明和示例。
一、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在著录项目中,有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的内容,目的是方便读者利用文后参考文献查找原文献。
标准中列出的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如下: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文献类型均标在文献之后。
例:何皓.论出版学高等教育[J].出版科学,2005(6).二、著录用的符号1. 著录用的符号为前置符参考文献中的第一个著录项目前不使用任何标志符号,但按顺序编码制组织的参考文献表中的各篇文献可用方括号标序号,如[1]、[2]、[3]、[4]等。
2. 规定的标志符号. 用于题名项、析出文献题名项、题名、其他责任者、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标志”项、出版项、出处项、专利文献的“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项、获取和访问路径以及“著者-出版年”制中的出版年前。
每一条参考文献的结尾可用“.”号。
: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引文页码、析出文献的页码、专利国别前。
,用于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等”或“译”字样、出版年、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年或卷号、专利号、科技报告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
文献类型标志参考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如下表:
文献类型 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数据库 DB
计算机程序 CP
电子公告 EB
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示例如下:
1 普通图书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Institutions. Names of persons:
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 [M].3rd ed. London: IFLA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 1977.
2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1] 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
[2] 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7):527.
[3] 亚洲地质图编目组. 亚洲地层与地质历史概述[J].地质学报,1978,3:104-208.
GB/T 7714-2005
[4] DES MARAIS D J, STRAUSS H ,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 [J].Nature ,1992,359:605-609.
3 论文集、会议录
[1]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祥],1990.
[2] ROSENTHALL E 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3.
4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1] 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GB/T 2659-1986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S]献工作国家标
准汇编: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92.
[2] 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3] FOURNEY M E. 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 [C]New York:ASME,c1971:17-38.
[4] MARTIN G. Contro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Australia[M]Electronic resources:
selection and bibliographic control. New York : The Haworth Press,1966:85-96.
5 学位论文
[1] 张志祥. 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
院,1998.
[2] CALMS 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 Berkeley: Univ.of
California ,1965.
6 专利文献
[1] 刘加林. 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2[P].1993,04,14.
[2] 河北绿洲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荒漠化地区生态植被综合培育种植方法:中
国,[P/OL].2001-10-24[2002-05-28].& leixin.
[3] KOSEKI A ,MOMOSE H, KAWAHITO M, et al .Compiler :US,828402[P/OL].
2002-05-25[2002-02-28]. & u =netahtml/PTO/ & r = 5 & f=G& l = 50& col = AND & d =PG01
& sl =IBM .AS. & 0S =AN/IBM & RS =AN/IBM.
7 科技报告
[1]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 PB 91-194001[R]. Springfield: .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 WHO, 1970.
8 报纸中析出文献
[1]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 ,11,20(15).
[2] 张田勤. 罪犯DNA库与生命伦理学计划[N].大众科技报,2000,11,12(7).
9 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1]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 1999,
18(2):4[2000-01-18].
[2]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 [EB/OL]. (2001,12,19)[2002,04,15].
[3] METCALF S W. The Tort Hall air emission study[C/OL]
[4] TURCOTTE D L.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M/OL]. M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1998,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