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简答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毒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

1、试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

(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

(2)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和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3)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2、简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进展。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

(1)体外试验: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谢研究);

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的毒性和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谢和中毒机理的探讨);

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谢);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内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单、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学效应。

2)体内试验:

急性毒性实验(指一次染毒或24h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亚急性毒性实验(或称为亚慢性毒性实验一般认为1~3个月为宜,但具体实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

异)

慢性毒性实验(一般指六个月以上到终身染毒的毒性实验)。

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章

3、简述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是将细胞、细胞器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的一层半渗透性薄膜

质膜是包围在细胞外的膜

生物膜主要由液晶态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能保持细胞核细胞器内部理化性质的稳定,可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透过以便吸收和排出一些物质,能传递信

息,膜上的酶对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起催化作用,生物膜在物质转运、能量转换、物质代谢、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等过程起重要作用

4、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并详述影响简单扩散的主要因素。

(1)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膜两侧的化学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化学物并不与膜起反应,不消耗能量。

滤过:化学物通过细胞膜的亲水性孔道的过程

(2)特殊转运(被转运的化学物必需与生物膜组成成分发生可逆性结合,并形成复合物)

主动转运: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转运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其特点是需要通过蛋白质载体作用,载体可逆浓度梯度,是化学物通过细胞膜,因此需要消耗能量。

易化扩散:不易溶于脂质的化学物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膜上

蛋白质载体特异性地与某种化学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构型变化而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通道而进入细胞。易化扩散只能按照顺浓度梯度方向转运,因为不需要消耗能量。

3)膜动转运(颗粒物和大分子物质的转运常伴随有膜的运动)吞噬作用:由于生物膜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因此,对颗粒状物质(如大气中的烟尘)和液粒,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的变形移动和收缩,把它们包围起来最后摄入细胞内。

胞吐:某些大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方式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

影响简单扩散的主要因素:

(1)生物膜两则浓度梯度。

(2)外源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即外源化合物在脂相中的浓度与在水相中浓度的比值(脂相中的浓度/ 水相中的浓度)。

(3)外来化合物的电离或离解状态。

5、试阐述主动转运及其特点

主动转运: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转运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其特

点是需要通过蛋白质载体作用,载体可逆浓度梯度,是化学物通过细胞膜,因此需要消耗能量。

6、试述人体对环境化学物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途径:环境化学物主要通过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影响:

(1)经消化管吸收

①消化管中的多种酶类和菌从,可使某些化学物转化成新的化学物而改变其毒性。

②胃肠道内容物的种类和数量、排空时间及蠕动状态都会影响消化管对环境化学物的吸收。

③环境化学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也是影响吸收的因素。

(2)经呼吸道吸收

①分压差和血/ 气分配系数:俺扩散规律,气体从高分压(浓度)处向低分压(浓度)处通透,肺泡气和血液中该气态物质的分压差越大,吸收越快。

②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非脂溶性的物质通过亲水性孔道而被吸收,其吸收速率主要受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影响,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学物吸收较慢。

③肺的通气量和血流量的比值: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值称通气/ 血液

比值

(3)经皮肤吸收

①化学物透过角质层的速率与化学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脂/ 水分配系数及角质层厚度有关。

②不同种属的动物表皮通透性不同,可能与其角质层的厚度不同有关。

③高温促进皮肤血液和间质液流动,使化学物较易被皮肤吸收。

④角质层损伤因子。

7、生物转化的概念、主要反应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概念:

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主要反应类型: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影响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其实质在于这些因素能对催化生物转化过程的各种酶类的功能和活力产生影响,使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途径和速率发生变化,导致其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和机体对该化学物的反应等发生改变。因此,研究代谢酶的变化是研究各种因素对生物转化影响的关键所在。

第三章

8、毒物与非毒物的概念、区别。

毒物:毒物(poiso n, toxica n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生物体后,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并导致生物体器官组织功能和 (或)形态结构损害性变化的化学物。

毒物与非毒物没有绝对的界限, 只是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讲, 世界上没有绝对有毒和绝对无毒的物质。任何外源化学物只要剂量足够,均可成为毒物。

9、毒理学常用的剂量概念有哪些解释之。

(1) 致死剂量

致死剂量指以机体死亡为观察指标而确定的外源化学物的剂量。按照可引起机体死亡率不同而有以下几种致死剂量:绝对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

量、最大耐受剂量

(2)半数效应剂量

半数效应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某项生物学效应发生50%改变所需要的

剂量。

(3)最小有作用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