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根治妙方10方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各有各的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如软饭、面条、蔬菜、水果等 ,避免油腻、辛辣、坚硬等不
易消化的食物。
规律饮食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
适量饮水
保持适当的饮水量,有助于消 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 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放松心情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 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 音乐、做瑜伽等方式放
松心情。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胃 部环境,缓解消化不良
症状。
02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 法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具有健 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 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选用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如 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等,方便 患者服用。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 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 内关等。
多样化食物
摄入多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避免单一食物摄入 过多,影响消化功能。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辛辣、油腻、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 刺激肠胃,引发不适。
适当的运动锻炼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 善消化功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状。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坚持锻炼
保持长期、规律的锻炼习惯,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功能性消化不 良。
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异常症 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情绪变化,保持良好的心 态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遵循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好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或反复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如上腹胀闷、腹痛、恶心、呕吐、饱胀等,并伴有消化功能异常。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通过辨别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和调理方法。
一、中医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型:主要特点是脾胃气虚,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舌淡苔白等。
治疗时应益气健脾、健胃消食,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温补药物。
2.气滞型:主要特点是气机不畅,消化功能受阻。
患者多表现为腹胀闷、烧心、口苦、口干等。
治疗时应理气行滞,可选用枳壳、香附、陈皮等理气药物。
3.肝胆郁结型:主要特点是肝气郁结,症状多见于精神抑郁、烦躁易怒等。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嗳气等。
治疗时应疏肝行气、和胃消食,可选用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药物。
4.阳虚型:主要特点是阳气不足,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肢冷、畏寒、腹痛等。
治疗时应温阳健脾、健胃消食,可选用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阳药物。
5.阴虚型:主要特点是阴液亏虚,消化功能减退。
患者多表现为口干口渴、消瘦、盗汗等。
治疗时应滋阴养胃、健脾消食,可选用熟地、枸杞子、麦冬等滋阴药物。
6.胃湿型:主要特点是湿气郁滞,消化功能减弱。
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口黏腻、恶心呕吐等。
治疗时应健脾健胃、祛湿消食,可选用茯苓、半夏、草果等祛湿药物。
二、常用中药治疗:1.半夏泻心汤:适用于脾胃气虚、食滞胸口闷滞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半夏、黄连、干姜等。
2.保和丸:适用于气滞胃脘痞闷、饮食停滞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枳壳、乌梅、牡蛎等。
3.柴胡疏肝汤:适用于肝胆郁结、胃气不舒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柴胡、黄芩、干姜等。
4.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久泻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等。
5.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久泻等病症,方剂主要包括党参、白术、陈皮等。
补脾胃虚弱的名方有哪些药物

补脾胃虚弱的名方有哪些药物补脾胃虚弱是常见的一种身体不适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色黄瘦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中药等传统的药物来改善体质,并配合合理的食谱和偏方,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那么,接下来我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带大家了解一下补脾胃虚弱的名方以及相关的养生建议。
一、补脾胃虚弱的名方1.四君子汤:方剂成分为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
它是一种具有传统养生作用的名方,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具体用法: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分别取适量,用开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建议使用时每次1-2克左右。
2.四逆散:方剂成分为干姜、炙甘草、附子和制川乌。
它是一种可以温中补气的名方,对于脾胃虚弱引发的体寒、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用法:将四逆散中的干姜、炙甘草、附子和制川乌取适量磨成细末,然后服用,建议在饭前30分钟使用,每次服用3克-6克。
3.偏方:生姜汤是一种常用的偏方,主要成分为生姜和红枣。
生姜有温阳固表的功效,而红枣则对人体有滋补作用,二者结合起来能够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具体用法:将适量的生姜和红枣放入锅中,在旺火下煮沸,然后改为微火,继续煮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建议每天饭前或饭后饮用。
二、相关注意事项1.在使用四君子汤、四逆散等中药成分的名方时,最好先咨询医生建议,并按照医师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避免出现过量使用的情况。
2.在使用偏方时,最好按照食谱中的比例和调理方法进行操作,注意火候和温度的控制。
3.在使用中药成分的名方和偏方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头晕、口干、乏力等,这属于正常反应,一般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
如果症状持续,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三、相关的养生建议除了使用名方和偏方外,还有一些养生建议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1.多做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增强身体代谢功能。
2.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消化不良服哪些中药方剂

消化不良服哪些中药方剂消化不良服哪些中药方剂现代生活条件优越,且家中新生代数量少,家长们都非常舍得给宝宝供给最大量最优质的食物,但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和消化不良,下面介绍几种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草药给大家,可以适当煲水服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消化不良服哪些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到你。
消化不良服哪些中药方剂一、中医药方1.陈茶胡椒方陈茶叶一撮,胡椒10粒(捣烂),盐适量。
沸水冲服,每日1~2次。
可温中散寒,主治虚寒性消化不良。
2.干姜茱萸方干姜、吴茱萸各30克。
共研细末,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
主治消化不良,伤食吐酸水。
3.绿茶干橘方蜜橘1个,绿茶10克。
橘挖孔,塞入茶叶,晒干后食用。
成人每次1个,小儿酌减。
可理气解郁,主治肝气不舒所致的消化不良。
4.砂仁酒砂仁30克、黄酒500毫升。
砂仁研为细末,袋装泡酒中4日。
每次饮30~40毫升,每日3次。
可化湿行气,主治消化不良。
5.气丸处方:槟榔300g ,牵牛子(炒)400g ,陈皮100g ,木香75g,厚朴(姜制)100g ,三棱(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猪牙皂50g。
方解:本方由8味药组成。
方中以槟榔、厚朴消积化滞,行气利水为君药。
牵牛子泻下消积,逐水导滞;三棱、莪术行气消积止痛,共为臣药。
木香、陈皮理气和中;猪牙皂祛痰顺气,共为佐药。
诸药配伍,具有消积导滞,行气止痛之功效。
二、中医辩证诊断1. 肝气犯胃型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精神紧张,情志抑郁,易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受伤,受纳和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症见: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脘痞满,纳呆嗳气,喜叹息,烦躁易怒,或焦虑不寐,随情志因素而变化,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消化不良宜疏肝理气、化滞消痞。
2. 饮食停滞型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易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中焦气机阻塞,健运失司,腐熟无权。
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纳呆恶心,或呕吐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滑。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特效方和偏方(全)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特效方和偏方(全)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胃肠道中没有能够被充分消化吸收的情况,引起腹胀、胃痛、嗳气、恶心等不适感。
中医药中有许多特效方和偏方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剂和方法:方剂1. 保和丸:由黄柏、山梔子、莪术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胃气的作用,适用于胃热引起的消化不良。
保和丸:由黄柏、山梔子、莪术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胃气的作用,适用于胃热引起的消化不良。
2. 六君子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半夏、甘草、陈皮组成,具有健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六君子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半夏、甘草、陈皮组成,具有健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3. 制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连、黄芩、茯苓、甘草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泻心、寒凉降逆的作用,适用于胃火偏盛引起的消化不良。
制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连、黄芩、茯苓、甘草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泻心、寒凉降逆的作用,适用于胃火偏盛引起的消化不良。
偏方1. 姜汁红糖:将姜切成片,榨取姜汁后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
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一勺姜汁红糖,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姜汁红糖:将姜切成片,榨取姜汁后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
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一勺姜汁红糖,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2. 苹果醋:将苹果切成薄片,放入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醋,浸泡数天后饮用。
苹果醋可以增加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吸收。
苹果醋:将苹果切成薄片,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醋,浸泡数天后饮用。
苹果醋可以增加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吸收。
3. 山楂粥:将山楂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加入糯米,煮成粥状。
山楂具有消食化滞的作用,可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山楂粥:将山楂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加入糯米,煮成粥状。
山楂具有消食化滞的作用,可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以上方剂和偏方可以根据个体情况使用,但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医生的建议。
补脾胃的方子有哪些中药配方

补脾胃的方子有哪些中药配方作为一名在养生保健领域中备受尊重的高级养生师,补脾胃可以说是我们工作的内容之一。
由于我个人擅长中药调理,因此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补脾胃的中药配方、食谱和偏方,并对其用量和制作步骤进行说明。
同时,我也将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补脾胃以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一、中药配方1. 六君子汤合剂:由人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甘草(3克)组成,这份方子是治疗脾胃虚弱的最佳选择。
在中药店中可以购买到成分单独的中药,也可以购买到成分混合的中药包。
2. 保和丸:由人参(5克)、白术(5克)、茯苓(5克)、甘草(1克)组成,如食欲不振、纳差、胃脘胀满有风寒感者,选择这个方子最好。
3. 回复安宁汤:由甘草(3克)、干姜(6克)、黄苓(9克)、白术(6克)、茯苓(9克)、半夏(6克)、泽泻(9克)、陈皮(6克)、桂枝(3克)组成,这个方子主要是用来治疗脾胃虚寒,同时伴有心悸、失眠、脾胃虚弱等症状。
4. 枳壳丸:由枳实(15克)、陈皮(8克)、车厘子仁(15克)组成,这个方子主要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和腹胀,特别是在胸口胀满、呃逆和消化不良方面表现得最好。
二、食谱1. 开水葱姜汤:大葱、姜切成小块,加入水中煮开,然后煮15分钟即可。
具有益气暖胃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还能促进肠胃蠕动。
2. 红枣糯米粥:将糯米和红枣放入电压力锅中加水,按照锅的说明煮熟即可。
红枣糯米粥具有益气补身的作用,同时也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3. 红豆薏米汤:红豆、薏米、桂圆和水一起放入电压力锅中煮熟即可。
该汤具有润肤的作用,还可以补气养血,改善身体的精神状态。
三、偏方1. 醋泡大葱:将大葱切成小段后,放入醋中浸泡10天左右即可。
该偏方可以助消化、祛风散寒,还可以改善食欲不振、大便稀等症状。
2. 红枣核桃饼:将红枣和核桃一起捣成泥,然后用火蒸成饼状即可。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作为高级养生师,对于调理人体脾胃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中药配方,配合饮食调理及运动调养进行综合调理。
下面就介绍一些中药药方,对于文中提到的食谱或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也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四君子汤药材:人参15g,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0g。
制作方法:将4味药材洗净后加水煮沸,用小火煎煮片刻即可。
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是一种名剂,最初由宋代医家张仲景开发而成。
汤味苦涩微甘,具有益气健脾化湿的效果。
但是四君子汤具有一定的温热性质,对于体质寒凉的人群来说,应小心服用。
此外,中药汤水在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以免药性过度损失或者煮糊。
二、健脾消食汤药材:枸杞子10g,白术15g,陈皮10g,玉竹10g,山药10g,茯苓10g。
制作方法:将6味药材捣碎后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即可。
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健脾消食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的人群。
但是中药材多味,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服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此外,药材的制作方法也需要注意,过度煎煮会使药性损失,而过于浓缩则会产生副作用。
三、山楂粥材料:山楂50g,糯米100g,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山楂洗净去核,糯米泡水半小时后和山楂一起煮成粥,最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用量: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食用200g左右。
注意事项:山楂粥是一款非常传统的养生食谱,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但是由于山楂性微温,善行腐败物,所以不宜过量使用。
另外在制作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糯米煮烂后再加入山楂,以免山楂过早失去营养价值。
四、白术健脾汤材料:白术15g,阿胶6g,桂圆肉适量。
制作方法:将白术煎水,阿胶加入煮沸的白术水中熔化,加入桂圆肉炖煮即可。
用量:每日一剂。
注意事项:白术健脾汤配方较简单,但是要注意用量,过量的话有可能引起胸腹胀满等不适症状。
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和偏方

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和偏方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偏方小孩因不能控制饮食,常常吃过多的糖果,饼干,青果,以致消化器官过度繁忙,而致消化不良。
治疗此症良方如下:(1)梅子茶半碗(梅干里面的种子)。
在下午二点喝下。
做法:梅干30粒剥去外皮,再将梅子下锅放下1碗半水,滚10分钟就好,掺下些白糖。
(2)梅干1粒,梅干有很多种,有甜的,有渗甘草的,有咸的,吃下渗甘草的比较有效,其次是咸的。
在晚上九点吃下。
说明:以上2方,按时配合使用。
吃木瓜可缓解消化不良木瓜中的木瓜酵素,可以帮助人体分解肉类蛋白质。
饭后吃少量的木瓜,可预防胃溃疡、肠胃炎、消化不良。
治疗消化不良方剂1、外感风寒内伤食积(医通无忧网整理)症状特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泄泻,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可选用中成药:午时茶颗粒。
2、食积不化症状特点: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厌食。
可选用中成药: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
3、外感暑湿内伤生冷症状特点:夏令宿食不化,胸闷厌食,腹痛泄泻,恶心呕吐,伴恶寒发热,头痛。
可选用中成药:六合定中丸。
4、湿阻气滞症状特点:纳呆嗳气,胸隔痞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腻。
可选用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5、脾虚气滞症状特点:食欲不振,不知饥饱,脘腹痞满胀闷,大便溏薄。
可选用中成药:香砂枳术丸。
6、脾胃不和症状特点:饮食不化,胃脘疼痛,胃酸偏多。
可选用中成药:胃得安片。
7、脾胃气虚症状特点:食少便溏,胃纳不佳,体倦乏力。
可选用中成药:参苓白术胶囊。
饭后百步走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它被当做老年人的健身格言。
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
因为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
若在这时步行,会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医通无忧网整理)此外,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饭后会增加一些身体的负荷,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的60分钟,血压会下降,而心率会上升15次/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根治妙方10 方
1,香砂枳术丸本品含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中药。
功能:健脾养胃。
用于治疗胃脘痛、泄泻等。
凡气滞、湿阻所导致的胃脘痞满而痛、肠鸣泄泻、大便稀溏等均可应用。
临床上常在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时选用此药。
口服每次10 克,每日2 次,温开水送服。
2,大山楂丸(咀嚼片、冲剂)由山楂、焦六曲、炒麦芽组成。
功能:开胃消食。
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服法:成人每次1〜2丸(每丸9克),每日2〜3次;小儿减半。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难于消化的食物,饮食宜清淡。
3,木香顺气丸(冲剂)由木香、枳壳、橘皮、香附、槟榔、苍术、砂仁、厚朴、青皮、甘草组成。
功能:顺气开胸,和胃消食。
适用于气滞不舒引起的胸膈痞满,两胁胀痛,饮食无味,宿食积滞等。
临床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
口服每次6〜9 克,每日2 次。
孕妇忌服。
, 4,小儿消食片主要成分含鸡内金、山楂、六神曲、麦芽、槟榔、陈皮等药。
功能:消食导滞,理脾和中。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症见腹部胀实,时有疼痛,大便秘结,夜寐不安。
规格:每片0.4克。
服法:1〜3岁每次2〜3片,3〜7岁每次3〜5
片。
5,健胃消食片由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等药组成。
功能:健胃补脾,消食化滞。
适用于因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吸收、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面黄肌瘦,毛发稀黄,食纳差、腹胀便溏。
规格:每片0.5 克。
服法:成人每次4〜
6 片,每日3 次。
7 岁以上儿童用量减半;3〜7 岁儿童服1/3 量。
, 6,启脾丸由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炒莲子、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泽泻等药组成。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胸脘痞满,腹胀便溏。
可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等。
服法:成人每次1 丸(每丸3 克),每日2〜3 次;小儿酌减。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食物。
7.小儿健胃糖浆药物组成为沙参、谷芽、白芍、玉竹、山楂、麦冬、炒麦芽、陈皮、荷叶、丹皮、山药等药物。
功能:健脾消食,清热养阴。
用于脾胃阴虚所致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口服每次10 毫升,每日3 次;婴幼儿酌减。
8,小儿喜食糖浆本品由炒六神曲、炒白术、炒谷芽、炒枳
壳、山楂、炒麦芽等中药制成。
功能:健脾,消食,化积。
用于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服法:1〜5
岁每次3〜5毫升;5岁以上每次10〜15毫升;周岁以内酌减。
均为每日3 次。
9,小儿胃宝丸(水丸、片剂)含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炒山药、蝉蜕(焙)等药物。
功能:消食,健脾,补钙。
可缓解小儿中脘满闷、嗳腐不食、腹部饱胀等。
可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婴儿手足搐搦症。
服法:水丸每次2〜3 粒(每丸5克),每日3 次,3 岁以上酌增;片剂每次2〜3 片,每日3 次,周岁以下酌减,3 岁以上酌增。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10,婴儿素本品含有炒扁豆、炒鸡内金、碳酸氢钠、炒白术、川贝母、炒木香、山药、牛黄等中药。
功能:健脾,消食,止泻。
用于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痛腹泻。
服法:冲剂每袋0.5 克,1〜3 岁每次1〜2袋;周岁以内每次半袋。
均为每日2 次。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