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岩型矿床

合集下载

浅谈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

浅谈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

浅谈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作者:吕同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9期[摘要]矽卡岩矿床与岩浆分异冷凝、围岩性质、接触带构造以及交代作用强度的关系密切,由于矽卡岩型矿床是岩浆气水热液交代围岩的结果,所以岩浆岩的成分、形成深度、形态、规模等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研究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对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矽卡岩岩浆围岩构造交代中图分类号:P58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115-01一、概述中酸性侵入体和碳酸盐类等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由含矿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热液矿床称为接触交代矿床。

在接触交代矿床中一般都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而且矿床在成因和空间上都与矽卡岩存在密切的关系。

因此,这类矿床又称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是一套蚀变岩组合、具有粗粒结构、主要由多种硅酸盐矿物和部分氧化物矿物组成的岩石,从世界范围看,这类矿床是世界钨的最主要来源,是铜、铁、钼、锌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钴、金、银、铅、铋、锡、铍、稀土、硼等相对次要的来源。

二、矽卡岩矿床的特征(一)矿体的产状、形态与规模由于矿床的形成明显地受岩浆分异冷凝、围岩性质、接触带构造以及交代作用强度的影响,故矿体的产状、形态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

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巢状、柱状、脉状、复杂树枝状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

(二)矿石特征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金属矿物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如磁铁矿、赤铁矿、锡石、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毒砂等;由于矿物成分复杂,形成的温度范围也广,所以矿石的结构构造也多种多样,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晶洞构造等。

又由于成矿温度较高,有挥发性组分的参与,因而矿石一般多为粗粒结构和各种交代结构等。

(三)矿床的分带性矽卡岩型矿床常具分带性,尤其是矽卡岩的矿物种类繁多,往往呈不同的矿物组合产出,在空间上常具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侵入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尤为明显。

合工大《矿床学》矽卡岩矿床手标本鉴定-17标本

合工大《矿床学》矽卡岩矿床手标本鉴定-17标本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床学》矽卡岩矿床-岩矿石手标本鉴定安徽铜官山矽卡岩矿床手标本描述(17标本)1、标本编号:31012、岩石定名:含黄铜矿闪长岩3、岩石颜色:灰色。

4、岩石的结构构造:自形-半自形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矿物组成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少量石英。

斜长石呈白色,,半自形粒状,粒径大小在1-5mm之间,含量为60%(标本中未见有其它矿物)。

角闪石呈黑色,自形-半自形,放射状,稠密浸染状分布,含量约为30%。

石英为白色,油脂光泽,呈他形分布在斜长石颗粒之间,粒径小于1mm,含量为5%,岩石较新鲜,发生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

1、标本编号:31022、矿石定名:黄铜矿磁黄铁矿矿石3、矿石颜色:褐红色4、矿石的结构构造:自形-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的矿石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铜矿和少量磁铁矿。

磁黄铁矿,棕色,自形-半自形中粒结构,粒径1-5mm之间,含量约为75%。

黄铜矿,呈铜黄色,呈他形粒状分布在磁黄铁矿之间,浸染状分布,含量约为20%。

磁铁矿,呈钢灰色,条痕黑色,半自形结构,粒径0.5-2mm,含量为5%。

1、标本编号:31032、岩石定名:黄铜矿磁铁矿矿石3、岩石颜色:灰黑色4、岩石的结构构造:自形-半自形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组成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

磁铁矿,呈钢灰色,条痕黑色,自形-半自形中粒结构,强磁性,粒径1-5mm,含量约为80%。

黄铜矿,呈铜黄色,分为两种,一种为浸染状分布在磁铁矿之间,他形粒状结构,1-2mm;另一种呈脉状,分布在磁铁矿之中,脉宽大约10mm,含量为20%。

1、标本编号:31042、岩石定名:含黄铜矿石榴子石矽卡岩3、岩石颜色:棕褐色4、岩石的结构构造:自形-半自形中粗结构、块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组成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铜黄色,自形-半自形中粗粒结构,粒径0.5-3mm,呈黄铜矿细脉产出,脉宽为0.5mm,含量约为20%。

西藏更乃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及意义

西藏更乃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及意义

关键词 : L A — I C P — MS锆 石 测 年 ; 矽 卡 岩 型铁 多金 属 矿 床 ; 更乃矿床 ; 铟、 羟铟石 ; 西 藏
西 藏更 乃矿 床 位 于 那 曲地 区班 戈 县普 保 镇 , 北 距班 戈 县城 约 4 O k m处 , 大 地 构造 位 置 上 位 于班 公 湖一 怒 江成 矿带 中段 南 侧 。班 公 湖一 怒 江 成 矿带 隶 属 于特 提斯 一 喜马 拉雅 成矿 域 , 是东 特 提 斯构 造 域 中 晚 古生 代 以来 具有 独特 演化 历程 的_ 个 多 岛弧碰撞 造 山带 ( P a n e t a 1 . , 1 9 9 7 ) 。在该 成 矿 带及 其 附 近分 布 着许 多铜 金一 铜铁 一 铜铅 锌 钼 多 金属 矿 床 , 由西 向东 , 以材 玛 、 弗野 矽 卡岩 型 铁 矿 , 尕尔 穷 、 嘎拉 勒 矽 卡 岩 型铜 金铁 矿 , 多不 杂斑 岩 型铜 金矿 , 舍索 矽 卡岩 型铜
源 。似 斑 状 二 长 花 岗岩 Kz O/ N a z O为 1 . 3 8 ~1 . 7 3 , 显 示 富 钾 特 征 。铝 过 饱 和 指 数 ( A/ C NK) 变化 于 1 . 0 2 ~1 . 0 5之
间, 为 过 铝 质 系列 , 具 S型花 岗岩 特 征 。里 特 曼 指 数 ( 口 ) 为 2 . 1 5 ~2 . 3 1 , 属 钙 碱 性 岩 石 系 列 。 富 集 大 离 子 亲 石 元 素
铟、 铋 金 属 的 矿 化 是 在 同一 期 热 液 活 动 中 形 成 , 为 岩 浆 来 源 。锆 石 的 L A _ I CP _ MS定 年 结 果 表 明 , 岩 体 的 形 成 年 龄
为 7 8 . 7 ±1 . 7 Ma , 为 燕 山 晚 期 岩 浆 活 动 的产 物 。

矽卡岩型矿床中石榴石的特征

矽卡岩型矿床中石榴石的特征

来 ,并且 能够 保 留复 杂 的化 学成 分 环 带 ,其 中 包含 的流 体 包裹体 也 可 以记 录 当时 的 温压 条 件 等地 质 信 息 ,为 解释 石 榴 石 寄 主矿
石 所 经 历的 变质 演化 历 史提 供 重要 得 岩石 学 和地 球 化 学信 息 。
关 键词 :石 榴石 ;矽卡 岩 型矿 床
作 为矽 卡 岩的 重要 组成 矿物 ,石榴 石在 不 同类 型的矽 卡岩 型 金 属 矿 床 中 有 不 同 的 特 征 和 意 义 。在 国 内 外 有 关 于 矽 卡 岩 中 石 榴石 的研 究 中 ,试 图找 出石榴 石 的成分 变化 与不 同类 型的矿 化作 用之 间的联系 ,目前 主要存在 两种观点 ,一种 倾向于随着矿 化 作用 不 同 ,石榴石 成分 也随之发 生变 化 ,具 有一定 的规 律性 , 比如 ,矽卡岩 铁矿和矽 卡岩多金 属矿 多为钙铁 榴石 ,和钼和 铜钼 化相关 的石榴 石多为钙铝 系列 ’;另一 种则认为 ,由于矿 化环 境 矿 化 条 件 的 千 差 万 别 ,并 无 规 律 可 循 。本 文 将 选 取 几 个 有 代 表 性 的矽卡岩 型矿床 进行论述 。

。t
矽卡岩型矿床 中石榴石的特征
王宇 威
(吉林 大学 地 球 科学 学 院 ,吉 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石 榴 石作 为 一 种 常 见的 变质矿 物 。由 于其 难 熔和 在 流 体 中 的低 溶 解 能 力的 特 点 ,通 常 可 以在 地质 变迁 中很 好 地 保存 下
以安徽铜 陵冬瓜 山矽卡 岩铜矿为例 ,冬瓜 山矽 卡岩 型铜矿床 位 于 我 国 长 江 中 下 游 多 金 属 成矿 带 铜 陵 矿 集 区 ,其 大 地 构 造 位 置 位 于 铜 陵 狮 子 山 矿 田 北 部 青 山 背 斜 核 部 和 包 村 后 山 一青 山 EW 向 构 造 带 之 间 的 构 造 复 合 交 汇 部 位 。矿 区 出露 地 层 主 要 为 中 下 三 叠统 ,主 要褶 皱 构造 为青 山背斜 ,断裂 构 造以 NS向为主 (邱 士 东等 ,2007)。野外 调查把石榴石 分为两期 ,第一期 石榴 石呈黄褐 色 ,环 带 发 育 ;第 二 期 颜 色 较 浅 ,为 浅 黄 一蜡 白色 ,呈 他 形 一半 自形 。经地球化学 分析可知 ,两期石榴石 均为钙铁 一钙 铝石榴石 系列 ,相比较 来看 ,第一 期石榴 石富铁 而第二 期石榴 石富铝 ,这 种变 化反应 了形 成环境的变 迁 ,前人 曾通过实验研 究表明 ,在 较 氧化环 境下生成 的石榴 石富钙铁榴石分 子 ,而还原条件下生 成的 石榴 石更富含钙铝 榴石组分 (Gustafson,1974;赵 斌等 ,1983)。

黑龙江省翠宏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温度分带及其意义

黑龙江省翠宏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温度分带及其意义

t r o ig l w c u d b s d t o a et e mi e b d e n k e d l e t n o r o isco et h e l r o is t e e y i u e z n n a o l eu e olc t h n o is a d ma e t ei ai foe b d e ls ot e r a eb d e .h rb m— h n o o p o e t e a c r c f h e o r e c lu ain, n ep g i et e mi i g At h a i h a a eu e o h h mi a p o — rv h c u a y o e r s u c ac l t t o a d h l ud h nn . e s met t me t e lw c n b s d frt e c e c r s l
p c i i e rh s ra e. e tngOl at u fc K e o ds:e yw r tmpe au e z nig; n r lc mbia in;o ai g o e o y;c e c lp o pe t r t r o n mi e a o n to lc tn r b d h mi a r s ci ng
正 常花 岗岩 体 折 侵 入 接触 带 , 是受 北 北 西 或 北 西 和 北 也
北 东 向断裂 构造控 制 。
组合 为磁 铁矿 、 闪锌 矿 , 次 为 黄 铜 矿 。产 于高 温 带 的 灰 其
上 述这 些大 致 在 同 一 时 代 、 映 同 一 种 应 力 作 用 方 反 式 的级 次不 同 的各 种 构造 形迹 的组 合 形 式 , 好 显 示 着 正 北北 东 向“ ” 多 字型 构造 体 系的 特征 。在 翠宏 山矿 区及 外

缅甸板瓦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浅析

缅甸板瓦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浅析
砂 等。
3 3构造条件 .
本 区处于 滇西经 向构造 带与青 藏川滇 歹字型 构造 的复
合 部 位 , 构 造 极 发 育 , 怒 江 深 大 断 裂 成 为 本 区 的 导 矿 构
4 4硫 化物阶段 .
此 阶 段 是 板 瓦 铅 、 锌 矿 区 的 重 要 矿 化 阶 段 。 以硫 的 聚
上 述 各成 矿 阶段 , 由于 板 瓦矿 区 围岩 为 碳 酸盐 类 岩 石 ,碱性 强 。因此 ,闪锌 矿 、方 铅矿 的沉淀和 富集往往 同 含矿溶 液偏 碱性有关 。 5 找矿 方向
根 据 本 区 成 矿 条 件 分 析 ,寻 找 同类 矽 卡 岩 型 铅 、锌 矿 床 可 以 从 以下 几 个 步 骤 入 手 : ( )寻 找 地 层 为碳 酸 岩 、 碳 1
裂所构成 。
研 究 区内岩浆 活动和矿 化 是次一级 的北 西 向构造 ,矿
区 西 北 侧 出 露 古 生 代 的沉 积 岩 层 ,而 区 内则 分 布 厚达 上 千 米 的三 叠 系 地 层 , 主 要 是 碳 酸 盐 岩 层 。 燕 山 晚 期 及 喜 山早 期 中酸 性 岩 浆 岩 呈 岩 株 侵 入 其 中 。在 岩 体 接 触 带 或 其 附 近 为 矿 床 赋 存 的 有 利 部 位 , 接 触 带 北 西 西 走 向 ,长 度 约 5m k。 已揭 露 铁 矿 体 五 个 , 铅 、 锌 矿 体 四 个 ( 图 1 见 )。
中 国西 部科 技 2 1 年1 月 ( 0 1 0 上旬 )第1 卷 第2 期总 第2 1 0 8 6 期
及找矿方向浅析
练 光 春
( 福建省 1 1 质 大队 ,福建 龙岩 5 4 2 ) 2地 6 0 1 摘 要 : 本文介绍 了缅 甸板 瓦矿 区矿 床地质 背景 、矿床地 质特征 ,分析 了矿床 的形成 条件及成矿作 用,并指 明 了该 区找

涞源百石沟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

涞源百石沟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

烈 , 过工 作 目前 共 发 现 有 N个 矿体 。文 中论 述 了 铁 及 铜 多金 属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 矿 环 境 和 成 矿 控 制 因 素 。 通 成
关 键 词 拆 离 滑脱 构 造 矽 卡 岩 型 铁 矿 围岩 蚀 变 控 矿 因 素
矿 区位于太 行 山造 山带北 段 的 白石 山东部 。大
石英 、 正长石 、 黑云母 、 闪石等 组成 。岩石表 面风化 角 较 强烈 。片 麻 理走 向 8 ~ 10, 向 S - S , 角 O 1 。倾 E W 倾
3 。 0。斜长角闪岩呈灰黑色 , 0~5。 柱粒状 变 晶结 构 , 块
浆 活动强 烈频繁 , 大规 模 的 岩 浆侵 入 形 成 了北 东 向
黄 旗一 乌龙 沟深 断 裂带 在 矿 区东 部通 过 , 延 长远 其
涉及 范 围广 。另在 矿 区西北部 分布 有大 湾一 白石 口
拆离 滑脱带 构造 。上述 构造对 本 区岩浆 岩及成 矿均
起 到 重要 的控制作 用 。
收 稿 日期 : 0 00 — 1 修 订 日期 : 0 00 — 3 编 辑 : 2 1—31 ; 2 1 —4 1 ; 张丽 疆
运 移 伸 展 形 成滑 脱 构 造 。 中酸 性 岩浆 沿利 条 件 。 花 岗闪 长 岩 、 粒 为 细 闪长 岩 与 长 城 纪 高 于庄 组 和 蓟 县 纪 雾 迷 山 组碳 酸盐 交 代 形 成 矽 卡 岩 型 铁 矿 。在 二 长 花 岗 岩 与 寒 武 系碳 酸 盐 接 触 带 形 成 矽 卡 岩型 铜 矿 , 远 离 接 触 带 的 炒 米 店 组 和 冶里 组 地 层 中形 成 热 液 型 多 金 属 矿 。沿 接 触 带 蚀 变 矿 化 相 当 强 在

矿床学课件——第六章 热液矿床的类型及特征

矿床学课件——第六章    热液矿床的类型及特征
(3)地层条件
2.围岩蚀变及分带
蚀变围绕侵入体中心呈同心圆状产出,自岩体中 心向外依次出现四个蚀变带:
(1)钾质蚀变带 (2)石英-绢云母化带 (3)泥质蚀变带 (4)青盘岩化带
3.其实就是矿化了的蚀变围岩,有一定的矿化分带。 工业矿化位于(1)、(2)带。
4.矿床成因 (二)富金斑岩型矿床
(三)围岩条件
为碳酸盐类岩石。
矽卡岩按成分可分为钙矽卡岩和镁矽卡岩 (四)构造条件 (1)接触带构造 A:整合型 B:不整合型 (2)围岩层理和层间破碎带 (3)断裂和裂隙 (4)褶皱构造 (5)围岩捕掳体
二.矽卡岩矿床的地质特征
(一)矿体的形态、产状与规模
矿床产于中酸性岩浆岩和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 多产于外接触带.距接触面100-200m以内. 矿体形态复杂、连续性差,多数矿床为中小型。 (二)矿石特征
云英岩化 3.矿体地质特征
(1)大脉型矿体 (2)中-薄脉带型矿体 (3)网脉型矿体
黑钨矿-石英脉“五层楼”分布规律,矿脉自下而 上分为5个带: (1)微脉带 (2)细脉带 (3)中脉带 (4)大脉带 (5)稀疏大脉带 4.矿石特点 5.矿床成因 代表矿床:江西省西华山钨矿床
(二)钠长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 二.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成矿温度在300-200之间,受断裂控制。 矿体产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围岩蚀变发育,为中温热液蚀变组合 金的重要来源 (一)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1.太古宙脉状矿体 2.中国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具有又老又新的特点,分为石英脉型(含金硫化物石英脉,矿化
矽卡岩矿物组合,成分复杂、结构构造多样,矿 石有块状构造、浸染构造,矿石多为带:交代岩浆岩形成的矽卡岩带。主要为高温矿 物。
内带:交代碳酸盐围岩形成的矽卡岩带。主要为中 温矿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矽卡岩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karns
主要成矿元素 - Fe, Cu, Pb-Zn, Au, W, Sn, Mo Magnetite is abundant in many types: 大量磁铁矿存在于多种矽卡岩中 - Cu, Au, Sn … Pb-Zn skarns mostly polymetallic (e.g., with Ag) 铅锌矿多含多种金属(+ 银 等)
+
+
在上述5类构造中,接触带构造最为重要,它有 时可以起到矿质的运移搬迁的通道作用,又充当了 矿质沉淀富集的合适场所,因此在找矿过程中接触
带构造应当尤为重要。
4. 热力学条件
温度范围: 矽卡岩矿物:800300 ℃; 金属氧化物 600-400 ℃; 金属硫化物: 500200 ℃; 深度: 1—5公里; 压力: 3×107 - 3×108 Pa;
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辉长
闪长岩、辉长岩等,有时碱性系列的花岗正长岩、正长 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岩等。 侵 入 岩 的 侵 位 深 度 5—15km , 岩 体 直 径 不 大 于 50km2,且岩浆岩富钾、钠、硅质,贫钙、镁、锰等。
矽卡岩矿床的成矿专属性,显示了岩浆岩类型与成矿关系:
方解石 + 二氧化硅(溶液) = 硅灰石 + 二氧化碳(气体)
灰质粉砂岩
黑云母角岩
断裂 Courtesy of Larry Meinert
C + O2 = CO2
W: 硅灰石; P: 辉石; G: 石榴石
3.构造条件:
作为一类气水热液矿床,既要有有利的通道为其含
矿热液的流动提供运输迁移条件,也要有合适的空间与 场所为其矿质的沉淀堆积准备储存条件,因此区域上的 以及矿区的构造条件则是最重要的地质因素: ⑴ 区域性:
第四章 接触交代矿床 (矽卡岩矿床)
一、概念:
是指在中酸性 -中基性侵入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 由于含矿气水热液发生复杂的交代作用而形成接触交代岩(矽 卡岩)及矿床,这种矿床被称为接触交代矿床,或称为矽卡岩 ( skarn )矿床。 最早是 Tornebohm (1875) 首次提出了“矽卡岩”的概 念,意指与某些矿石伴生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和透闪 石等蚀变矿物组合构成的杂色岩石。 后又多经改变。Park的书 中记叙了赫斯 Hess 在 1919 年时采用了“接触岩” (Tactite) , 强调在“接触带”上。现在用“Skarn”和“Tactite”都可通 用于在二者变质晕中因交代形成具有复杂矿物组合的硅酸盐类 岩石的统称。
+ 矽卡岩型锡矿床模式 A b (据赵一鸣(1995)原图微加修改) + +
-钠长石化花岗岩;⑤-云英岩或云英岩化花岗岩,可伴有铍、锡、钨、钼、铌、钽、铪矿化;⑥-钙矽卡岩型铜、锡、(钨、铋、 3 + + 金)矿体;⑦-镁矽卡岩型铜锡(钨)矿体;⑧ 产于石英萤石-磷酸盐岩中的锡铜铅锌(银)矿体;⑨ -层间交代(锡、铜、铅、 4 -+ 2 锌)矿体;⑩-脉状交代(锡、铜、铅、锌)矿体;⑾-电气石锡脉带型锡(钨、铍、锂、铜)交代矿床;⑿-砂锡矿 + + + + 1
类辉石 A12+B14+O3
铁辉石 FeSiO3 Pyromangite 三斜锰辉石 Bustmite 锰硅灰石
蔷薇辉石 MnSiO3 硅灰石 CaSiO3
Epidote
Epidote Clinozoisite
绿帘石 A22+B33+C34+O12(OH)2
绿帘石 Ca2FeAl2Si3O12(OH) 斜黝帘石 Ca2Al3Si3O12(OH)
4
围岩的影响
Composition 成份
Carbonaceous 高碳的 Oxidized (hm, bleached) 氧化性的(白色,含赤铁矿)
Porosity, composition 孔隙度,成份
易反应 的岩性
W
钙硅酸盐角岩
辉石角岩
含石 榴石
W
W 灰岩
CaCO3 + SiO2(aq) = CaSiO3 + CO2
矽卡岩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karns
Ca-skarn: 钙矽卡岩 - Garnet, pyroxene, vesuvianite, epidote, chlorite … - 石榴石,辉石,符山石,绿帘石,绿泥石 … Mg-skarn: 镁矽卡岩 - Olivine, humite, phlogopite, chlorite, serpentine, talc - 橄榄石,硅镁石,金云母,绿泥石,蛇纹石,滑石等 Mn-skarn: 锰矽卡岩 - Johannsenite, Spessartine, rhodonite, pyromangite, …
岩体凹部—多形成不规则矿体
③.断裂和裂隙构造 断裂构造,与接触带重合及相交的断裂有利成矿。
④.围岩层间破碎带及层理; ⑤.褶皱构造;
1 2 1 1
1 0 W 2 9
9 1 0 W 2
6
7
5 W1-白云质灰岩;W2-灰岩;①-斑状黑云母花岗岩;②-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③-钾长石交代岩,伴有白钨矿(锡石)矿化;④
Spessartine 锰铝榴石 Almandine 铁铝榴石 Pyrope 镁铝榴石
Subcalcic garnet
Pyroxene
辉石
A12+B12+C24+O6
CaMgSi2O6 CaFe Si2O6 CaMnSi2O6
Diopside 透辉石 Hedenbergite 钙铁辉石 Johannsenite 钙锰辉石
则与 铜、钼矿床有关,如湖北铜山口铜矿,安徽月山及凤凰
山铜矿。
成矿岩浆成分的影响
多为钙碱性;拉斑玄武质和 碱性不常见 与矽卡岩铁矿和金矿有关的 岩体演化程度较低;与矽卡
岩钼矿和锡矿有关的岩体演
化程度较高和/或受地壳混 染程度高
Meinert, 1995
与矽卡岩锡矿有关的岩体为过铝质
Meinert, 1995
② 矿区范围构造:矿区范围的构造对矿体的就位,产状,
形状,具体的富集地段,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些构
造又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① .接触带构造: ——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
控制矿体的构造——接触带构造
接触带形状复杂,矿体形状也复杂
②.捕虏体构造:
火成岩中的捕虏体, 或岩浆侵入时顶盖的残 留体),往往可以形成 相当规模的矿体。因为 这些捕虏体与岩浆成分 相差极大,易发生强烈 的交代作用矿和物 质的交换反应,它们在岩浆侵入挤压改造下,构造裂隙十分发 育,因此这些捕虏体常常有利于矿床的形成,有时在捕虏体的 边部,有时整个捕虏体都被交代成矿。
Salite
石榴石和辉石成分的图示 Garnet and pyroxene composition diagrams
Courtesy of Larry Meinert
矽卡岩矿物 Skarn mineralogy
Pyroxenoid
Ferrosilite Rhodonite Wollastonite
深度(km)+源自2+3
矽卡岩型铜矿床模式图(据翟裕生(1995)原图稍加修改)
1-矽卡岩型矿体;2-可能伴生的斑岩型矿床;3-可能伴生的爆破角砾岩型矿 体;4-脉型矿体;5-可能伴生的层控(沉积-改造)型矿体;6-砂岩及粉砂岩; 7-碳酸盐岩;8-泥质岩及页岩;9-石英闪长岩;10-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
与矽卡岩锡矿和金矿有关的岩体还原性较高;与矽 卡岩铜、锌和钼矿有关的岩体氧化性较高
Meinert, 1995
2.地层围岩条件
形成矽卡岩矿床的有 利围岩,主要是各类碳酸
0
盐岩石或含碳酸盐的岩石, 其中最主要的有石灰岩 1 (或大理岩)、白云质灰 岩、白云岩、泥灰岩和钙 质页岩等,其次有火山岩 如安山岩、英安岩、凝灰 岩等。特别是当火山岩系 中夹有灰岩的夹层时往往 更有利于矽卡岩矿床的形 成。
矽卡岩矿物 Skarn mineralogy
Garnet
Grossular Andradite
石榴石
钙铝榴石 钙铁榴石
A32+B23+C34+O12
Ca3Al2(SiO4)3 Ca3Fe2(SiO4)3 Mn3Al2(SiO4)3 Fe3Al2(SiO4)3 Mg3Al2(SiO4)3
Grandite
4.矽卡岩与成矿的关系
• 矿化多发生在矽卡岩内或其附近,但有矽卡岩不一定有矿化; • 矽卡岩多由碳酸盐岩形成,因为碳酸盐岩石从其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都有利于矽卡岩矿床的形成。 • 矽卡岩岩石性脆,常因构造应力破坏容易破裂产生裂隙,有 利于矿液的渗滤通过,因此为成矿溶液的流动和矿质的沉淀聚
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及有利的空间。
• 另外,由于这类岩石化学性质活泼,因此其组分如CO2可参 与交代反应,或是供给部分成矿物质(如Ca.Mg.S,有机质、 盐类…)、挥发份(如CO2),或是改变成矿溶液的化学性 质如PH值,Eh值等。
三、矽卡岩矿床形成的条件
1.岩浆岩条件:
与矿床形成有关的岩浆岩种类很多,但主要的是中酸 性、酸性及中基性的钙碱系列的花岗岩类岩石:花岗岩、
矽卡岩矿物及 组合
显微 镜下 的各 类矽 卡岩 矿物
二、矽卡岩形成背景、成因和类型
1. 形成背景
2. 形成作用 ⑴ 反应矽卡岩 (双交代)-变质作用
通过扩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
B
A

反应矽卡岩 (渗滤交代)
通过渗滤作 用实现钙、 镁、铁、硅 等元素的迁 移而形成的 矽卡岩,规 模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