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及讲解(附专辑封面图片)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刘汉盛榜单100详解2

刘汉盛榜单100详解2

刘汉盛榜单100详解2莱哈尔:The Land of Smiles莱哈尔:微笑的⼤地理查德德·博宁吉((Richard Bonynge)指挥英国室内管弦乐团及21、莱哈尔:⼀些歌⼿Telarc CD-80419-专测歌剧之⼆。

⼊选原因:雷哈尔这位作曲家⽣于前匈⽛利(现今斯洛伐克共和国),⼤家都知道他有⼀⾸很有名的圆舞曲「⾦与银」;也知道他的轻歌剧「风流寡妇」很好听。

可是,⼤部分的⼈却不知道他还有很多好听的轻歌剧。

这些轻歌剧在今天听起来就像是⾳乐剧般,「The Land of Smiles」就是其中⼀出。

Decca以前的当家歌剧、芭蕾舞曲指挥Richard Bonynge竟然替Telarc录⾳了,⽽且是在伦敦Abbey Road录⾳室中录的。

有趣的是,该录⾳室所⽤的鉴听喇叭是B&W 801Ⅲ,⽽扩⼤机是Chord SPA-100。

这样的组合汇集了指挥演奏与录⾳的专家,⾃然造就了这张⽰范级的歌剧录⾳。

男⼥演员嗓⾳清亮圆润,纯度很⾼。

管弦乐柔软细致、⽓势庞⼤。

更妙的是⾳乐本⾝⾮常好听,保证⽐「孤星泪」还精彩。

22、The Anniversary Concert Edita Gruberova Nightingale Classics NC 090560-2-专测⼥⾼⾳。

⼊选原因:像夜莺⼀般美的花腔⼥⾼⾳,像夜莺⼀般擅歌的Gruberova,观众屏息聆听,只闻空间中空⽓流动的空间感以及全场热烈⿎掌的⽓氛。

⽆疑,这是⼀张杰出的CD。

在⽇本东京Suntory Hall举办的Gruberova登台演唱25周年⾳乐会,不仅为乐迷带来⼀场印象深刻的⾳乐会;也为⾳响迷留下⼥⾼⾳录⾳与演唱的典范。

光是第⼀⾸⽆词歌的「夜莺与玫瑰」与第⼆⾸「夜莺」就已绕梁三⽇、荡⽓回肠,令⼈回味不已。

这绝对是⼀张值得珍藏的CD。

23、Great Sporanos of Our Time Scotto, Schwarzkopf, Sutherland, Gruberova, De Los Angeles, Freni, Callas, Cotrubas, Caballe EMI 7234 4 78914 2 7-伟⼤的⼥⾼⾳。

[烧友必读]音响二十要--刘汉盛

[烧友必读]音响二十要--刘汉盛

台湾资深烧友刘汉盛先生的大作,值得仔细阅读,汇集刘先生几十年发烧经验表述精确,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体会。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写「音响二十要」了。

第一次在「音响论坛」第40期,隔了不久又写了一次算是补述的材料。

这次为了第七届音响大展我们自己编的手册,我又写了一次。

前后三次写「音响二十要」,时间隔了五年多。

五年后检视我所写过的二篇「音响二十要」,几乎已经没有多少补充或更改的必要。

不过,为了让读者们不必分篇去找,并且也藉此机会重新整理「音响二十要」的思绪,我还是决定再写一次。

或者说再编一次:将前后二次的「音响二十要」融合起来。

所以,如果有论坛的老读者发现这篇「音响二十要」几乎都是旧材料,请不必生气,它本来就已经无可更改。

至于新读者,我诚挚的希望这篇「音响二十要」能够在您的心里建构出一套听音响的中心思想。

为什么要写「音响二十要」自台湾有人开始写音响器材的评论以来,有关音响器材表现的各种名词、形容词就一直处于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而且,许多名词或形容词也一直被评论员或读者们误解、误用,以致于产生许多不应该有的迷惑与矛盾。

究其原因,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也是原因之一;最后,评论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

因此,许多评论甚至可说是玩弄文字游戏,灌水填充版面之劣作。

说得直接一点,许多评论文章距离应该有的精确、紮实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多年以前,我因深受上述事项所苦,曾经写了一篇「音响十要」的短文,当时只是简单说明我评论器材的方向。

事隔多年,我发现「音响十要」早已经无法满足「精确」的要求,而且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评论文章仍然会因偷懒而写得不够周全。

因此脑中就蕴酿着要重新为如何写、看器材评论文章下个较详细的分项。

让我自己、「音响论坛」的评论员、以及读者们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引。

唯有这样,文字的传达才能达到最低失真;也唯有如此,器材评论的文章才能更紮实、精链,且言之有物。

刘汉盛《好声歌》 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及讲解

刘汉盛《好声歌》 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及讲解

刘汉盛《好声歌》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及讲解刘氏好声歌--刘汉盛喇叭八法摆,好位绝对有;空间分三段,前硬中吸后扩散。

器材重搭配,阴阳要调和;电源弄干净,清静透明有层次。

接头勤拂拭,线头要锁紧;沙发买真皮,好坐好声又耐用。

薄板钉不得,伤财又伤声。

家具正常摆,扩散吸收自然来。

听音响听了那么多年,办杂志也办了那么多年,我所累积的音响经验其实已经不少。

而这些经验我也一再的透过各种方式讲了那么多年。

有意思的是:很多读者、朋友、音响迷的老问题也重复问了那么多年。

许多我认为音响迷们应该会知道的一些基本常识,有时候很多人竟然不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音响是那么难以了解的大学问吗?要设计、制造音响当然不容易。

不过,我们只是要用音响器材而已,要让自己家里的音响听起来入耳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啊!音响空间的学问当然大。

不过,我们并不是要设计音乐厅。

我们只是想让声音听起来平衡而已。

而这些基本的要求竟然是那么难以做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了再想,理出一个答案:以前一定一次写太多、讲太多了,所以读者们没有办法吸收。

这就好像在学校上课一般,讲台上老师讲得口沫横飞,讲台下学生倒了一大片。

一篇文章五千字,读者们看过记得起来的恐怕不会超过五百字。

那么,如果我把一些音响的基本知识写成像唐诗那么短呢?大家从小到大都「念念」不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我能够编一首歌,将我所认为最基础的常识溶入歌中,读者们是否会印象深刻呢?在这种想法之下,我编了这首歌。

这首歌总共88个字,虽然比五言绝句还多,不过我想应该不难朗朗上口才对。

当然,为了让读者们了解这些歌词的真意,以下我还是要费些篇幅来解释。

喇叭八法摆,好位绝对有我们在摆喇叭时,千万不要认为喇叭只是一个与空间不相干的个体而已。

事实上,喇叭所发出来的声音绝对与空间脱离不了关系。

我可以这么说:喇叭怎么摆,声音就会怎么样。

我的意思是:喇叭摆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声音表现。

而更重要的是:每个空间中至少会有一个地方能够让喇叭发出好听的声音。

刘汉盛榜单100碟(个人整理版)

刘汉盛榜单100碟(个人整理版)

刘汉盛榜单100碟[APE](附简介)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第一部分(1-18):音响二十要1 Crossover Cello金弦天碟GSCD 025-音响二十要之“音质”2 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RCA 09026-61503-2-音响二十要之“音色”3 Flight of the Cosmic Hippo宇宙河马Ba Fleck&The Flecktones Warner Bros. 7599一26562一2-音响二十要之“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4 布里顿:Noye's Fludde诺亚方舟布里顿亲自指挥 London 436 397一2-音响二十要之“音场表现”5 金属制品Metal lica金属制品合唱团 Vertigo 510 022一2-音响二十要之“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6 伊莎贝尔•安蒂娜:巴黎的忧郁De L'amour et des Hommes Les Disque du Cruscule VDP一15004-音响二十要之“透明感”7 Hovhaness: Celestial Gate天国之门Rudolf Werthen 指挥 Fiamminghi Telarc CD一80392-音响二十要之“层次感”8 奇科•弗里曼(Chico Freeman):爵士使者(The Emissary) Clarity CCD一1015-音响二十要之“定位感”9 For Duke Bill Berry and his Ellington All一Stars Realtime RT1001-音响二十要之“活生感”10 Michel Jonasz: La Fabuleuse Bistoire de Mister Swing WEA 2282一42338一2-音响二十要之“结像力与形体感”11 竖琴世界(低频解析力) Marisa Rolbles,HarpDecca 433 869一2-音响二十要之“解析力”12 刘星: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刘星中阮雨果HRP 737一2-音响二十要之“速度感与暂态反应”13 马勒:第六交响曲,悼亡儿之歌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托马斯‘汉普森男中音DG 427 697一2-音响二十要之“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14 DuetsRob Wasserman与Aron Neville, Rickie Lee Jones Bobby McFerrin,Lou Reed, Jenifer Warner, Dan Hicks, Cheryl Bentyne, 5tephane Grappelli等八位合奏。

台湾音响大师刘汉盛毕生精华《音响二十要》

台湾音响大师刘汉盛毕生精华《音响二十要》

台湾音响大师刘汉盛毕生精华《音响二十要》台湾音响大师刘汉盛毕生精华《音响二十要》音响二十要――音响的理性思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写「音响二十要」了。

第一次在「音响论坛」第40期,隔了不久又写了一次算是补述的材料。

这次为了第七届音响大展我们自己编的手册,我又写了一次。

前后三次写「音响二十要」,时间隔了五年多。

五年后检视我所写过的二篇「音响二十要」,几乎已经没有多少补充或更改的必要。

不过,为了让读者们不必分篇去找,并且也藉此机会重新整理「音响二十要」的思绪,我还是决定再写一次。

或者说再编一次:将前后二次的「音响二十要」融合起来。

所以,如果有论坛的老读者发现这篇「音响二十要」几乎都是旧材料,请不必生气,它本来就已经无可更改。

至于新读者,我诚挚的希望这篇「音响二十要」能够在您的心里建构出一套听音响的中心思想。

为什么要写「音响二十要」自台湾有人开始写音响器材的评论以来,有关音响器材表现的各种名词、形容词就一直处于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而且,许多名词或形容词也一直被评论员或读者们误解、误用,以致于产生许多不应该有的迷惑与矛盾。

究其原因,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也是原因之一;最后,评论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

因此,许多评论甚至可说是玩弄文字游戏,灌水填充版面之劣作。

说得直接一点,许多评论文章距离应该有的精确、��实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多年以前,我因深受上述事项所苦,曾经写了一篇「音响十要」的短文,当时只是简单说明我评论器材的方向。

事隔多年,我发现「音响十要」早已经无法满足「精确」的要求,而且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评论文章仍然会因偷懒而写得不够周全。

因此脑中就蕴酿着要重新为如何写、看器材评论文章下个较详细的分项。

音响第一要: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

什么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

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

刘汉盛榜单100碟(个人整理版)知识讲解

刘汉盛榜单100碟(个人整理版)知识讲解

刘汉盛榜单100碟(个人整理版)刘汉盛榜单100碟[APE](附简介)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第一部分(1-18):音响二十要1 Crossover Cello金弦天碟GSCD 025-音响二十要之“音质”2 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RCA 09026-61503-2-音响二十要之“音色”3 Flight of the Cosmic Hippo宇宙河马Ba Fleck&The Flecktones Warner Bros. 7599一26562一2-音响二十要之“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4 布里顿:Noye's Fludde诺亚方舟布里顿亲自指挥 London 436 397一2-音响二十要之“音场表现”5 金属制品Metal lica金属制品合唱团 Vertigo 510 022一2-音响二十要之“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6 伊莎贝尔•安蒂娜:巴黎的忧郁De L'amour et des Hommes Les Disque du Cruscule VDP一15004-音响二十要之“透明感”7 Hovhaness: Celestial Gate天国之门Rudolf Werthen 指挥 Fiamminghi Telarc CD一80392-音响二十要之“层次感”8 奇科•弗里曼(Chico Freeman):爵士使者(The Emissary) Clarity CCD一1015-音响二十要之“定位感”9 For Duke Bill Berry and his Ellington All一Stars Realtime RT1001-音响二十要之“活生感”10 Michel Jonasz: La Fabuleuse Bistoire de Mister Swing WEA 2282一42338一2-音响二十要之“结像力与形体感”11 竖琴世界(低频解析力) Marisa Rolbles,HarpDecca 433 869一2-音响二十要之“解析力”12 刘星: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刘星中阮雨果HRP 737一2-音响二十要之“速度感与暂态反应”13 马勒:第六交响曲,悼亡儿之歌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托马斯‘汉普森男中音DG 427 697一2-音响二十要之“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14 DuetsRob Wasserman与Aron Neville, Rickie Lee Jones Bobby McFerrin,Lou Reed,Jenifer Warner, Dan Hicks, Cheryl Bentyne, 5tephane Grappelli等八位合奏。

台湾音响大师刘汉盛

台湾音响大师刘汉盛

台湾音响大师刘汉盛《音响二十要》转台湾音响大师刘汉盛《音响二十要》编者序:许多初涉发烧的朋友一定对各种声音的感知缺乏必须的理性认识,他们认为声音的音色是第一位的。

许多JS也利用发烧友意念上的模糊大作文章:“X万元的X牌世界名箱不过尔尔……,我自己做(或代理)的箱子如何松软、柔和,比他们好听多了!”那么衡量一个音响发烧产品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除了音色之外是否还有许多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台湾发烧宗师刘汉盛的《音响二十要》是解读这方面问题公认的权威。

也许看后您总是不能体会或不能完全体会,怎么办?不停地听、不停地对比、不停地领会“音响二十要”-----最起码,某些掘劣的“国内大师”的推销广告很难再欺骗您了。

音响二十要——音响的理性思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写「音响二十要」了。

第一次在「音响论坛」第40期,隔了不久又写了一次算是补述的材料。

这次为了第七届音响大展我们自己编的手册,我又写了一次。

前后三次写「音响二十要」,时间隔了五年多。

五年后检视我所写过的二篇「音响二十要」,几乎已经没有多少补充或更改的必要。

不过,为了让读者们不必分篇去找,并且也藉此机会重新整理「音响二十要」的思绪,我还是决定再写一次。

或者说再编一次:将前后二次的「音响二十要」融合起来。

所以,如果有论坛的老读者发现这篇「音响二十要」几乎都是旧材料,请不必生气,它本来就已经无可更改。

至于新读者,我诚挚的希望这篇「音响二十要」能够在您的心里建构出一套听音响的中心思想。

为什么要写「音响二十要」自台湾有人开始写音响器材的评论以来,有关音响器材表现的各种名词、形容词就一直处于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而且,许多名词或形容词也一直被评论员或读者们误解、误用,以致于产生许多不应该有的迷惑与矛盾。

究其原因,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也是原因之一;最后,评论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

因此,许多评论甚至可说是玩弄文字游戏,灌水填充版面之劣作。

碟鉴RCA·Best100,百年名厂不朽名盘

碟鉴RCA·Best100,百年名厂不朽名盘

碟鉴RCA·Best100,百年名厂不朽名盘碟鉴,每天一张至美古典名盘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发展至今已超过400余年,始于文艺复兴后的巴洛克时期,一路经历古典、浪漫、民族直到现代,其间天才辈出,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

在数码科技还未出现的年代,幸得有从18世纪开始逐渐普及的留声技术,作为后人的我们才得以听到这些险些被岁月湮没的珍贵佳音。

可以说,每一张古典音乐唱片都是西方古典音乐史的史料构成与重要见证。

由世界顶尖古典厂牌之一的RCA所推出的RED SEAL BEST100(百张不朽名盘系列)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可以听的西方古典音乐史”。

它收录了出自一众名家麾下的、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主义时期的古典音乐代表作录音。

且当中100张CD的排序,都是严格按照作曲家和作品创作的年代编排。

头几号都是以巴赫为代表的巴洛克作品,之后是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和贝多芬,接着是浪漫主义进程中的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再到现代主义时期的德彪西、西贝柳斯、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文、肖斯塔科维奇等大师作品。

因此从第1到第100张逐张聆听,可大致体会古典音乐各时期的音乐风格,有如浏览古典音乐的历史画卷。

既然可以将其称之为“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理应具备极高的权威性、艺术性和参考价值。

成立于1904年的RCA作为立体声萌芽时期的三大发烧品牌之一,旗下艺术家众多,录音宝藏俯拾皆是,其出品绝对叫人放心。

而RCA的RED SEAL(红印鉴)系列更是顶级古典天碟的标志(*RCA的普通唱片以标准不同分为红,金,银印签系列:红印鉴,表示大师演艺,录音水平一流的最高规格;金印鉴;表示具有历史文献性的不朽录音;银印鉴,表示廉价唱片或再版唱片)。

这些唱片可谓大师和名演齐齐云集,多张获得《企鹅唱片指南》、《日本唱片艺术》、美国第一发烧天书《TAS》、HiFi音响杂志《CD 天书》、《音乐圣经》等国内外权威音响唱片杂志上榜评荐。

BEST 100则是从这一系列中精选出作品、演绎和录音都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集合成套,称得上是精品中的精品,是百年名厂RCA最强盛时期的扛鼎之作!以下10张皆是从中抽选的优秀唱片,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到这套BEST 100的“不朽”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及讲解(附专辑封面图片)刘汉盛榜单100碟曲目及讲解1、音质-- Crossover Cello 金弦天碟 GSCD 025(天碟代理)入选原因:音质美的CD不在少数,为什么我偏选这一张?何况,它只有大提琴、打击乐器以及一点钢琴、爵士套鼓以及贝司而已。

没错,它并不是整个乐团,但是,我认为它的音质美极了,包括打击乐器都美。

而且,我认为您只要认明大提琴,将它整治得音质非常美,其他的乐器自然也就没问题。

您知道这张的音质有多甜美吗?简直就像蛋糕上再淋蜂蜜般的甜美。

难关:大提琴会瘦吗?如果会,请想办法让它丰腴起来,这是最重要的。

大提琴的质感有出来吗?如果没有,也请让擦弦的质感显出来,否则,一切音质的美将无法表现。

打击乐器够甜美吗?不要怀疑,打击乐器的音质也会甜美。

如果不会,那也要想办法让它们甜美。

我甚至还认为这张CD里无所不再的堂音也会甜美哩!总之,这张CD里的一切乐器如果不香、不甜、不美,那就不对。

对了,第六首快要结束时大提琴的长音弱奏突然打个颤抖,好像录音座出了问题似的。

2、音色-- Stokowski: Rhapsodies RCA 09026-61503-2(BMG代理)入选原因:史托科夫斯基无疑是本世纪指挥中的音响魔术师,他所指挥的作品极尽音响效果之能事;也极尽乐器音色表现之能事。

听他的唱片,就好像为整套音响器材来个大专联考般,大概什么细节都考到了。

这张 CD收录了六首曲子,每首曲子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音色之美(当然,其他的美处也多得说不完),可说将管弦乐配器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特别选它来测“音色”。

难关:第一轨是非常狂暴的演出,所有的乐器质感与音色都达到了一个最鲜明的临界点。

正常的音响系统可以享受到所有乐器的音色质感之美,不正确的系统就会觉得声音太粗、太硬、太尖。

第二轨木管的音色真是太美了,如果您感受不到那如蜂蜜般色泽的音色,那就一定要检讨了。

第三轨“摩尔岛河”如果您听了会觉得噪耳,那就代表着您的高、中、低频段并不平衡。

第五轨木管、铜管、弦乐群的音色如果没有美得让您感叹再三,那也绝对有问题。

不过是您的系统有问题,而不是录音有问题。

第六轨庞大厚实的弦乐群肯定是录音史的典范,如果您感受不到的话那真的太惨了!3、高中低音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Flight of the Cosmic Hippo宇宙河马 Bela Fleck & The Flecktones Warner Bros. 7599-26562-2(飞碟代理)入选原因:钹的量感可以代表高频段,斑鸠琴与吉他可以代表中频段,脚踩大鼓与贝司可以代表低频段。

高频不会飙得抓不住、中频坚实而不会吵、低频既低速度又快又清楚等这三种表现就是控制力。

从各方面来看,“宇宙河马”都符合了各种测试要件,加上它录音的音质很好,因此特别选它来测各频段量感与控制力。

整张表现得最惊人的就是电贝司,它可是从高音阶弹到低音阶的,而且从结实弹到松软,无论是技巧或音质音色的表现都很多变而丰富。

难关:斑鸠与吉他要清脆又甜美,还必须具有弹奏的质感。

在此同时,电贝司与脚踩大鼓同时踩、弹下去的厚重结实低频要很迷人。

无论何时何地,即使各种乐器弹得再快再复杂都不能觉得会吵。

如果会吵就代表控制力不佳。

在第四轨时,假若低频没有松软兼凝聚而且一直往下钻的效果,那就是低频段的功夫还未到家。

小鼓打在鼓面的声音如果缺乏结实的鼓面振动质感、而且感到会吵,那也代表中高频段控制力不佳。

4、音场表现-- Britten: Noye's Fludde 诺亚方舟 Britten亲自指挥 London 436 397-2(福茂代理)入选原因:本来我不想选这张CD入榜,因为这张CD已经介绍过许多次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它好。

可是,选了再选,我还是觉得没有一张能够比得上“诺亚方舟”的音场表现。

不得已,还是将它选入榜中。

当然,它的好是全部都好,不是只好在音场而已,只不过我将音场凸显而已。

“诺亚方舟”的音场有多大呢?就像现场一样大,假若您的喇叭越大,就越能体会我这句话的意思。

它的声势有多惊人呢?雄厚的低频段滚滚而来。

它的音场深浅高低呢?上帝高高在上,舞台上还有几种不同层次的高度。

难关:一开始弦乐群的录音就好得不得了,音质音色与质感都非常正确。

假若您没有感受到低频段特别的雄厚饱满,那也就不会感受到上帝与一些角色歌声的饱满。

此时,音场的气势也就消风失重了。

小孩的声音非常甜美而且形体不大,如果比例不对也完了。

演员在舞台上走动跑动的脚步振动与现场感非常好,如果低频的振动只有薄薄的,那也不对。

第五轨鼓声够雄壮吗?音场够深够高吗?终归一句:如果您不觉得这张CD的录音具有非比寻常的雄壮饱满、非比寻常的乐器质感、以及非比寻常的音质与音色,那么,一切都错了。

5、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金属制品合唱团 Vertigo 510 022-2(宝丽金代理)入选原因:我很少能够听到非常暴力的录音同时又兼有很好的音质者,而这张CD正是罕见者之一。

这是我舍弃许多同样非常暴力、可以表现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的CD而选它的原因。

您可以听听它的吉他与钹声,那种音质多美!您可以听听它的鼓声(例如第一首),它的音质多美!当然,整张中死命暴力的演奏所呈现出超强的“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更是我要选它的原因。

以前MBL老板在福华饭店展示时也曾秀出这张CD。

请注意,这张的封面是全黑的,因此您看到的漆黑一片封面印刷是正确的。

难关:第一轨一开始的吉他声与钹声如果不细致甜美,那就不必听下去了。

第三轨如果没有狂风暴雨的感觉就不对;小鼓打在鼓皮上的质感几乎就像是打在您的皮肤上;脚踩大鼓既猛又烈,压得人喘不过气。

第四轨脚踩大鼓与贝司一起演奏出来的低频噗噗声非常迷人,您感受到吗?那噗噗声要有QQ的震撼力才对。

第五轨的空间感非常好,小鼓、钹、脚踩大鼓的所有优点也都集中在此。

第八轨又出现那美绝的吉他声,赶快感动一下吧!第九轨那超强的暴力又出现了,实在太过瘾了!如果您High不起来,那绝对是错的。

第十二轨一开始的小鼓像排山倒海般涌过来,如果小鼓声变杂了就不对。

配合着大鼓QQ震撼力的低频,这段说多迷人就有多迷人。

总之,听这张如果您没有血脉贲张就是错的!6、透明感-- 伊莎贝儿安恬娜:巴黎的忧郁 De L'amour et des Hommes Les Disque du Crepuscule VDP-15004(滚石代里)入选原因:透明是一种很难形容的东西,而且很容易引起误解。

在此,我可以举二种透明感的例子。

第一种是在音乐厅中,您会感受到厅内灯火辉煌的气氛,那种透明感就像您眼睛所见,是温柔、晕黄、清楚的透明感。

第二种是在室外。

当天气非常好、空气品质也很好时,您会觉得台北市周遭的山好像都拉近了,连山上小建筑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爽朗明亮的透明感。

前者的透明感适用在音乐厅录音,后者的透明感则适用在录音室中录音。

这张CD就是属于后者的典范。

它爽朗明亮,但是绝对不会刺耳刺眼,听起来就像晨曦洒满室内,既明亮又舒服。

难关:如果您听到的是颜色太白、会刺耳的透明感,那就错得离谱。

若是每样乐器的质感不够清脆清楚爽朗,那也不对。

贝司的声音有弹性吗?没有弹性就糟了。

贝司与鼓加起来的效果浑浑闷闷吗?如果是这样那也糟糕。

钹的声音既结实又清亮,而且还有一点甜味,如果您听不到这样的钹,那就太可惜了。

当然,我们的女主角嗓音甜蜜慵懒中还带有纯洁的味道,这就是日本人的最爱。

7、层次感-- Hovhaness: Celestial Gate天国之门 Rudolf Werthen指挥 I Fiamminghi Telarc CD-80392 (上扬代理)入选原因:这是一张非常难过关的CD,同时也是一张非常感人的CD。

先说感人的地方,先看第一首“天国之门”这个标题,您就可以想像音乐的型态。

绵绵密密细细致致的弦乐就好像天国飘来的音乐般,是那么的轻飘,是那么的柔美,是那么的纯洁,是那么的无邪。

而接下来的曲子也都是那么美的弦乐,比利时这个乐团的水准真是惊人。

再来说到难过关,这也与弦乐群有关。

想想看,那么绵密细致的弦乐群,其层层叠叠的层次感该有多难表现。

可恨的是录音师把整个层次录得非常好,您一定要表现得出来才能过关。

附带告诉您:听这张CD时不要心急,请放松心情躺在椅子上慢慢欣赏,您一定会被那么优美的音乐所感动的。

难关:这张CD其实没有哪里是特别的难关,因为它到处都是难关。

如果您的层次感不好,整体弦乐群听起来就混成一团。

如果表现得好,那一层层细致绵密的弦乐实在美极了。

如果您硬要找个段落考一考,那么我建议您从第八分钟开始注意,那里有二段从极小声到大声,乍听之下极纷乱像噪音,实则是很高超的演奏技巧。

如果这二段听得很美很有层次感,那就过关了。

还有,如果您听这张觉得不甜美、声音一点力道也没有,那也不对。

8、定位感-- 奇克.富立曼(Chico Freeman):爵士使者(The Emissary) Clarity CCD-1015(响韵代理)入选原因:要测定位感,一定要找二支麦克风所录下的音乐才行。

为什么?因为多支麦克风的录音在收音时就会有很复杂的相位问题。

再加上多支麦克风一定要进入混音台去混音,相位问题又再多一曾,因此其定位就会受影响。

如果只以二支麦克风悬挂在演奏者前面上方,让音乐直接经过麦克风就进入录音座,这样所录出来的声音必然是最无音染、最无相位问题的。

不过,这种录音方式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找到最适当的麦克风位置。

如果位置找错了,录音也就泡汤了。

Clarity的录音就是用二支麦克风直接进入录音座的,而且我相信这张CD的麦克风位置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录音效果非常好,乐器的质感非常清楚直接。

当然,定位也非常好。

难关:您所听到的每件乐器位置应该要非常清楚,不会模糊,不会飘移,就像被钉住一样。

如果您听来有飘移现象,有不能确定的感觉,那就是定位不佳。

再来,您所听到的乐器质感都要非常鲜明,而且该软的软,该硬的硬,不能有软趴趴的感觉。

当然,更不能有尖锐的声音。

最后,每件乐器的形体都相当大,那是很健康的大。

如果瘦瘦的那也不对。

9、活生感-- For Duke Bill Berry and his Ellington All-Stars Realtime RT 1001(恺锐代理)入选原因:Realtime 的唱片在LP时代就很出名,可是曾有许多人嫌他家的录音太软没有活力,所以我特别挑它来测活生感。

我自己从LP时代就有这张For Duke,一直听到CD,我一直认为这张是录得非常好的作品,它根本也不会太软,也不会太死,而是恰恰好。

如果您会觉得太软太死,这纯粹是器材活生感不足所至。

而活生感不足几乎就是暂态反应不好、强弱对比不佳、动态范围受压缩、速度感不够的综合病情。

为此,我特别选这张CD做活生感的试金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