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备管理运行体系推动设备高效运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06月中国设备工程

优化设备管理运行体系推动设备高效运行

王保绪,郑晓明

(胜利油田胜南社区管理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机制、技术以及管理创新,促进企业设备管理上水平,使设备的功能、状态、精度不断满足生产的需求,优化设备管理运行体系,达到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关键词:优化;设备管理;运行体系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711(2009)06-0021-02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机制、技术以及管理创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需要,促进企业设备管理上水平,应不断优化设备管理运行体系,创新管理模式,使设备的功能、状态、精度不断满足生产的需求,达到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标准,提升设备管理执行力

在机构设置上,企业要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始终把设备作为生产经营、创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建立健全适合自己企业管理与发展的机构体系,实行分级管理。以主要领导为主管,设备管理部门为中心,配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每年都制定设备管理目标和专业指标,纳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并层层分解,定期考核,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

在制度建设上,完善设备全过程管理制度,从设备的计划、选型、订货、采购、入场验收、移交试运、使用维护、检修、技术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等方面进行规范,促进设备管理的有序、可控、在控。同时,完善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完好标准、检修作业标准等,坚持靠制度抓管理,靠管理增效益,使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并真正做到按章办事,以推动设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管理,提升设备管理的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设备前期管理,优化设备检修工作

搞好设备管理必须把设备运行维护同前期设计和投资控制等结合起来,应用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从设备的产品

质量、售后服务质量以及设备的一生管理成本方面加以考虑。

企业要从全局出发,抓好生产组织和设备管理的总体预见性和计划超前性,全面分析研究各单位设备总体运行状况及关键设备、关键配件技术性能,分析老系统设备检修运行特点和新投用设备运行特点,合理编排出每年设备总体检修框架。认真分析检修类别、检修项目、资金计划和工期计划,合理编排,将其作为企业每年设备检修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检修工作。

三、强化重点关键设备管理,为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在关键设备管理上,企业要按照特护规定落实完善“机、电、仪、管、操”五位一体包机制,成立关键设备特护小组,从问题发现、原因分析、故障处理、预防措施制定到效果评估和现场验证等方面健全事故和故障台帐,完善管理制度。每年制订特种设备检验计划,明确项目责任人及完成时间。同时加大关键容器、重点管道、油罐、原料和成品储罐的安全监控力度及对安全附件和其他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注重工业炉的热效率及监控,使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等特种设备的定检率、取证率、建档率保持100%,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四、改进检修模式,力求检修效益最大化

随着生产总量的增加,设备开动时间明显上升。为此设备管理人员经常进行针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专项检查,加强设备工作的考核,推进设备自主管理,有效减少人为设备停台,提高设备利用率。

维修与管理

21

中国设备工程2009年06月

进行系统优化,统一平衡安排设备检修,实现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统一。通过使用实用的点检、巡检卡,使其内容简单有效,标准具体实用,操作规范可行。同时将操作运行人员按岗定时点检的横向点检体系与机械、电气、仪表维护人员定时定位点检的纵向点检体系相结合,使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要素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通过点检,使设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有效降低故障停机率,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改进检修模式,严控检修前、中、后各个环节。检修前必须完成资金、项目、配件及材料、方案和工期网络、质量、安全措施“六落实”,以确保检修受控。检修中明确主线和重点,并对施工难点进行剖析,按小时编排网络计划。变检修为抢修,确保进度提前,实现“工期前移”。实行设备、配件、材料等物资和工序结束后的交接质量签字认可制。建立可追溯的质量保证制度,确保检修后设备一次达产达效。坚持逢修必改,变恢复性检修为提高性检修,检修中通过消除制约设备潜能发挥的瓶颈,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挖掘设备潜能,使工艺装备水平和检修效益最大化。

五、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推进设备管理进步

据统计,约75%的设备事故或隐患是由操作者的违规操作造成的。加强培训,提高操作者的素质,构建学习型企业,倡导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对设备预测预控和自主管理非常必要。

不断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坚持用信息技术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通过设备管理系统的建立、特种设备档案数据管理、运转数据管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对比分析、设备维修费用分析预测、设备事故分析以及自动预警等功能的使用,使设备随时都处于可控状态,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高设备技术性能,为企业发展不断创造经济效益。

六、建立完善设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管理制度和目标列为约束机制,把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设备完好率、设备故障停机率与奖金挂钩,按月考核、季兑现原则,奖优罚差,使职工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每年进行红旗设备评比,表彰和奖励优秀人员作为激励机制,并不断完善和创新,推进设备管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09-04-16

输气管道压气站设备完整性管理

尹广增,伍

焱,黄显中

(中国石油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青海

海西817100)

要:在对输气管道压气站中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设备的现场管理、设备完好性

综合评定、技术文件资料和辅助支撑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为设备现场完整性管理提供了管理方法。

关键词:输气管道;压气站;设备;完整性中图分类号:TE8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711(2009)06-0022-02

一、压气站设备链组成

以采用燃压机组的压气站为例。核心设备:压缩机和燃气轮机;附属设备:空压机(为场站气动控制阀门提供动力气源)、发电机(场站备用电源或直供电源)、过滤分离器(天然气过滤除尘除液装置)、调压设备(

将天然气调至适当压力并分配给不同用气管路、滑油冷却器(冷却燃气轮机润滑油)、后冷却器(冷却增压后的天然气)等。

核心设备和附属设备构成了压气站设备链,附属设备为核心设备提供了运行保障。任何设备出现问题,均会影响燃压机组的正常运行,导致压气站的运行失效。

维修与管理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