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推进工学结合模式,除了要处理好观念更新、制度保障和校企结合等宏观层面的关系外,在专业建设等中观层面也应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合作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在“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这里蕴藏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的重大变革。

一、工学结合课程的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要想实现就业导向,就意味着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工作,即有能力完成企业要求的实际工作任务。不同层次(如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毕业生完成的工作任务的难度不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有机会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一些难度不同的工作任务,从而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工”与“学”的结合,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本质属性。这里的工作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反映出的工作对象、内容和要求。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载体是工作任务。最近一段时间,任务引领(驱动)式的课程和教学已经基本获得了大家的认同。然而从目前教学实际来看,尽管许多院校开发了数量可观的学习任务,但这些学习任务的随意性却比较大。如有的院校将一些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学习环节冠以“学习任务”的名称,如“基本电路图识读”和“水准仪使用”等,这是不可能达到培养“学会工作”这一课程改革的较高目标的。从严格意义上讲,工学结合课程的工作任务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任务”,是学生用来学习的工作任务,它准确地确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即: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点状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某一职业(或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能力的、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由某一职业中可以传授的、

相互联系的综合能力决定的,它不但描述了该职业的基本工作内涵,而且能够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例如,“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是汽车机电维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主要内容是:“依据维修前台接待提供的维修工单,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在汽车机电维修工位,按专业要求完成待维修车辆发动机机械方面的维护、小修或大修工作,并在发动机机械维修过程中发现维修工单所没能记录到的而又应该进行的维修项目”。

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它不是具体的工作环节(如水准仪使用),而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检查评价等步骤;其次,反映该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形式;第三,在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个企业的工作(或经营)流程里具有重要的功能;第四,完成该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通常,一个专业(职业)大约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载体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在人的职业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不一定是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具体任务、环节或步骤的忠实再现。如“更换轮胎”是汽车修理企业最常见的实际任务,但不是“汽车修理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而“发动机维修”(特别是高级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在现代汽车修理业中出现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对汽车修理工的职业发展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是汽车修理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反映的是整体化的工作,其内容包括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这里包含着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自然也包括一些学科性的知识。如上述例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的工作对象包括需完成的维修合同或维修工单,与维修接待员、车间主任和质检员的业务沟通,符合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维修和高效率的生产,待维修车辆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拆卸、检查、安装与维护;而工作要求则包括组内成员间、各组成员间、员工与任务涉及其他部门间进行专业沟通,从经济、安全、环保及满足顾客的需求来确定维修作业计划,检查、拆卸、安装、调整和检测维护等工作标准规范,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要求等,详情参见广州市教研室等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工作页。

在确定课程的学习内容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工作对象是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对象。它不仅是一个特定的事物(如机床),而且具有特定的功能(如机床操作或机床维修),不同的功能决定了学习内容的不同。如机床操作工的任务是操作机床部件,安装工具并进行简单维修,他对机床结构无须了解太多;而机床维修工则必须分析机床的故障原因,了解无故障运行的细节知识。

二是劳动组织方式对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劳动组织方式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有很大不同,也导致了人们在工作中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和创造力的不同。

三是应当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对工作的要求。有时不同方面的要求会一致,但更多情况是存在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如技术人员一般希望采用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这常常需要更高的成本,与企业的要求是对立的。理解这些复杂的工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可见,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技术,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基于DACUM课程开发方法(将一个职业化分成若干个职责和单项任务并确定其所需能力点)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因为:

其一,能力是抽象的,存在于具体的工作中,人们无法脱离具体工作(任务、对象和要求等)对能力点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培养。

其二,针对具体岗位的能力分析和培养,可能满足岗位培训的需要,但无法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

其三,职业能力中很大部分是隐性能力,无法具体说出来。

其四,人们还没有科学的方法将具体的能力点组合成综合的课程。

由此开发出的课程一般适合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但在以系统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现代职业学校教育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应当建立在整体化的、过程导向的职业分析基础之上,将职业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和教学分析设计等结合在一起。这需要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等一系列特定的方法来获得过程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而不仅仅是一些独立的能力点或者技能点,具体方法见欧盟Asia-Link项目课题编写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

二、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工学结合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工作。学生只有亲自完成过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后才有可能学会工作,用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术语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对于多数实践性职业来说,工作过程是由工作的组织方式、工作内容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外部对工作过程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在课程实施中,让学生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结构要完整,二是工作要涉及工作过程的所有要素。

(一)工作过程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