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大集合(图)--美国篇(攻击型核潜艇)分解
美军攻击型核潜艇关岛触礁内幕

其 中 “ 杉 矶 ” 级 攻 击 型 核 潜 艇 就 是 洛
美 海 军 的 “ 锋 ” 那 么 ,关 岛 何 以 前 。
7 日下 午 1 6时 ) ,美 海 军 “ 杉 洛
级 攻 击 型 核 潜 艇 “ 金 山 ” 号 旧
成 为美 军 在 亚 太 地 区的 一 粒 重 要 “ 棋
太 平 洋 的 必 经 之 地 ,素 有 “ 上 长 城 海
的心 脏 ” 之 称 。 以此 为基 地 ,美 空 军
亚 为 母 港 的 核 潜 艇 不 需 要 长 途 跋 涉 到 达 西 太 平 洋 战 区 ,使 西 太 平 洋 战 区 的
.
15. 0
维普资讯
: 送中心。 力投
为 何 选 中 关 岛 进入 2 1世纪 后 , 关 岛 的 战 略 地 益 凸 显 。 美 国 海 、空 军 的 尖 端 武
构 成 一 线 基 地 网 ,是 美 国 与远 东 、东 南 亚 之 间 的 海空 交 通 和 通 信 枢 纽 ,又
是美海军舰艇尤其是 航母编队进 出西
地理位置。 关 岛 是 美 国 的 海 外 领 地 , 位 于 北纬 1 3度 2 6分 、 东 经 14度 4 4 3分
的 西太 平 洋 ,是 马 里 亚 纳 群 岛 中 最 大 和 最 南 端 的 岛 屿 ,地 处西 太 平 洋 的 中 心 ,呈 东 北 一 南 走 向 ,南 北 长 约 4 西 8
关 岛 正 逐 步 成 为 美 军 在亚 太 地 区
艇 的可 行 性 ,其 目的 是 减 少 潜 艇 在 美 国本 土 与 太 平 洋 以及 其 他 战 区 之 间 的
跨 越 时 间 , 提 高 潜 艇 部 队 的 使 用 效 率 。20 0 1年 1月 ,美 海 军 向 国 会 通 报 ,拟 以关 岛 为 母 港 部 署 2艘 攻 击 型 核 潜 艇 ,使 原 先 以 夏 威 夷 或 加 利福 尼
美国海军潜艇大事记

美国海军潜艇百年大事记1776年9月7日由34岁的耶鲁大学研究生戴维·布施奈尔制造的单人潜艇"海龟"号,试图将鱼雷系在停泊于纽约港附近海域的英国军舰“鹰”的船体上,但未获成功。
1801年7月3日罗伯特·福尔顿制造的"鹦鹉螺"号潜艇潜入水下25英尺,并停留了一个多小时。
1864年2月17日"同盟"级“亨利”(H.L.Hunley)是在战斗中将敌舰击沉的第一艘潜艇。
它当时用梁式鱼雷猛击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附近海域的联邦螺旋单桅帆船——"豪瑟托尼克"号(USS Housatonic)。
"亨利"本身被震波击沉。
1888年舰艇建造与维修局通过设计竞争,授予发明家约翰·P·豪兰制造"潜水者"合同。
1897年8月7日"潜水者"是蒸气驱动潜艇,下水了,但未通过验收试验。
1900年4月11日通过在弗吉尼亚州芒特弗农附近海域的演示试验后,约翰·P·豪兰以160,000美元的价格将他的内燃汽油驱动潜艇"豪兰"VI 卖给了美国海军,从而标志着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正式诞生。
1900年10月12日"豪兰"级潜艇(USS Holland,代号SS-1,前称"豪兰"VI)服役。
1903年原"豪兰"A级潜艇的第7艘、也是最后一艘--"鲨鱼"(USS Shark,SS-8)在美国海军服役。
1909年美国海军仿造法国潜艇"白鹭"(Aigrette)的柴油机推进系统,当时电船公司已开始在福尔河船厂制造F 级(SS-20至23)和E级潜艇(SS-24至25)。
1912年3月5日海军部长宣布成立“大西洋潜艇小舰队”,由海军上尉切斯特·W·尼米兹指挥。
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627A型)(645型)

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627A型)(645型)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有2级,即627型和627A型的N级和645型。
1)N级,627型。
这是苏联的第一型核潜艇。
研制的目的是解决核动力装置装备潜艇的问题。
1954年4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美国的“鹦鹉螺”号服役。
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苏联只要研制成功核动力潜艇,那怕携带的只是常规潜艇的武器,也是巨大的成就。
但是N级还提出一个更为困难的任务,就是要把一种长24米,口径1550毫米的T—15型鱼雷发射装置装在627型上。
由于鱼雷的研制并不成功,最后不得不放弃。
纵观N级的设计,除核动力装置外,艇上的其他设备,能用常规潜艇现成的就不研制新的。
集中力量解决核动力装置装艇问题,这已经是够复杂的了。
可以简单概括地说:N级就是将柴电动力装置的鱼雷攻击潜艇换了个核动力装置。
这有效地提高了潜艇的水下航速和水下续航力,使其不受携带燃料量的限制,而只取决于艇员的体力承受能力和所携带的粮食储备。
N级开创了苏联核动力潜艇的历史,从而627型以立下历史功勋苏联的第一艘核潜艇而载入史册。
N级的首艇K-3艇1958年12月17日交付海军,其后续艇均按627A型建造。
627A型只是对627型作了有限的修改。
2)645型645型仅造1艘,虽交付海军服役,但一直处于后备役。
645型的命运就没有627型那么好了。
627型采用的是压水堆,而645型采用的则是用液态金属(铅—铋合金)作冷却剂的反应堆。
对645型没有提新的战术任务书,设计工作直接从技术设计阶段开始,可见当时的主攻目标就是使这种类型的核动力装置尽快装上潜艇,设想其能发挥比压水堆更大的优点。
在627型的基础上,645型的设计只作了不大的修改。
在627型首艇还未交付海军的1957年11月就发出了645型的施工图,可见当时苏联的急切心情。
645型1958年6月开工,1962年4月下水,1963年10月交付海军。
645型上有2座BT—1型反应堆。
图解军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上“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海军于1976年开始建造的第四代核动力潜艇。
本级艇是美国海军最大的核潜艇,也是全球弹道导弹核潜艇导弹搭载数量最多的。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采用先进的静音科技,是现役战略核潜艇中比较“安静”的一级。
带垂直安定面的水平尾舵
通过平缓地增加一层结构,使整体线条比较流畅,在保证安装导弹发射管的前提下,减少了阻力以及噪声
救生舱出口,该艇从前到后布置了三处救生舱,在遇到事故时可以将艇员安全撤出潜艇
主推进动力机组,通过转换机构,把核反应堆的能量转化为核潜艇的航行动力
核反应堆是核潜艇的动力核心,有专门的防辐射外壳保护
螺旋桨推进器海
点
将
台
战略核潜艇最主要的武器就是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俄亥俄”级携带了24枚三叉戟系列弹道导弹,可打击全球战略目标
艇员生活舱室安排有餐厅、住舱以及超市等设施,方便艇员的日指挥控制舱室是核潜艇的“大脑”,负责作战指挥、信息管控及潜艇操作等;鱼雷及发射管是潜艇的自卫武器
尽管因美苏条约限制,“俄亥俄”级只建造了18艘,但其仍然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略核潜艇战队
围壳水平舵 主耐压壳体保护着核潜艇的主要生活和工作空间
上点将台
海。
核潜艇介绍

核潜艇图片
核潜艇图片
核潜艇图片
核潜艇图片
核潜艇图片
结束语
• 核武器的发展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核武器的 核武器的发展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产生并不是为了战争, 产生并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 不受外来侵略者的欺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和平。 不受外来侵略者的欺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和平。 • 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请对战争说不! 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请对战争说不! • 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石 • 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的拌脚石
中国的核潜艇
• 中国首先发展的是核动力攻击潜艇,首艘 中国首先发展的是核动力攻击潜艇, 下水于70 70年 当时的名称为“长征一号” 下水于70年,当时的名称为“长征一号”, 在成功建造长征一号‘ 在成功建造长征一号‘汉’级攻击型核潜 的基础上, 艇 的基础上,中国又成功 建造了首 艘战略导弹核潜 艇。
核潜艇的结构
• 潜水艇受到鱼的启发,根据浮力的原理来 潜水艇受到鱼的启发, 制造的。外部敷设消声瓦, 制造的。外部敷设消声瓦,以减小噪音和 阻力。内部有驾驶室、导弹仓、 阻力。内部有驾驶室、导弹仓、艇员休息 室。
核潜艇的作用
• 核潜艇具有功率高、速度快、续航力大、 核潜艇具有功率高、速度快、续航力大、 配备武器多、 配备武器多、可长期在水下活动等众多优 点,具有比常规潜艇更优越的作战性能和 更广阔的活动范围。 更广阔的活动范围。
谢 谢 大 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核潜艇的介绍
什么是核潜艇? 什么是核潜艇?
• 潜艇是核动力潜艇的简称,核潜艇的动 潜艇是核动力潜艇的简称, 力装置是核反应堆。 力装置是核反应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 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 1957年 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1957年1月17 日开始试航, 日开始试航,它宣告了核动力潜艇的诞 生。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 国家有6 分别为:美国、俄罗斯、 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 中国、英国、法国、印度。 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其中 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 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 • 。
潜 艇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 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 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 “船”。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 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 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 台
What the hell is this?!
没错!这就是第一艘投入实 战的潜艇——“海龟”号
耍我呢吧!
1776年9月,“海龟”号潜艇偷袭停泊在 纽约港的英国军舰“鹰”号,虽未获成功, 但开创了潜艇首次袭击军舰的尝试。
潜艇发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进的,因此限制了 潜艇的发展。而此时,蒸汽机已经发明并被应用到 了铁路运输和水面舰船上。蒸汽机在潜艇上的应用, 推动了潜艇动力装置的发展,再加上潜艇设计者的 不断努力,终于出现了以机械为动力的现代潜艇。
窝哒!
你特么敢 打我?!
同样德国和俄国 也在无意之中领 悟到潜艇可能将 成为一种实用性 武器而投入到建 造潜艇的热浪中。
而在两次世界大 战之中,表现最 为突出的就是德 国方面的潜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被用于 战斗。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 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 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
组成:柴油机, 推进电机,经济 航行电机,发电 机,蓄电池组, 轴系及起设备, 为柴油
潜艇的闭式循环发动机系统就是目前在世界上广为人 们所重视的AIP系统。从广义上来讲,潜艇的核动力 推进装置也属于AIP系统。 *Air Independance Power AIP是“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英文缩写,如今它 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日渐风靡各国海军并大有引领常 规潜艇发展之势。 现有的常规动力潜艇,在水面航行时,用柴油发动机作 动力,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在水下航行时用蓄电池提供 动力。潜艇因此要经常浮 出水面,不利于隐蔽。为了 克服这一缺点,现已研制成无需从空气中获取氧气的潜 艇常规动力装置,这就是所谓 不依赖空气的动力装置, 简称AIP系统。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是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继任者,在冷战末期1989年开始建造。
被认为是当时昂贵的核潜艇,预计单价达到十亿美金,同时也被认为是最安静的核潜艇。
最初美国海军打算在10年间以每年3艘的速度,建造29艘海狼级潜艇,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删减国防预算和部分的技术问题,造价过于高昂的海狼级建造计划被取消。
海狼级第三艘吉米卡特号造价高达32亿美元,高成本导致在1995年海狼级潜艇的订单全面被取消,美国海军只批准建造了三艘海狼级潜艇,其部分任务改由较小的NSSN百夫长级,也是后来的维吉尼亚级所取代。
-------华丽丽的分割线-------研发历史冷战时期,美国為对抗苏联的战略核潜舰,丝毫没有放松核动力潜舰的研发与量产,无论隐密性与攻击能力均较洛杉矶级明显提升的海狼级核动力潜舰于是应运而生,首艘海狼号(SSN-21)於1997年7月服役。
虽然海狼级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前进行的最后一个核动力攻击潜舰计画,但建军理想仍必须顺应世局变化。
当冷战走入歷史,美国海军的建军构想与作战需求也随之改变,鉴于海狼级的造价高昂,后续的量產计画也被迫取消,使得海狼级一共只有3艘被建造,分别是海狼号、康乃狄克号、吉米卡特号。
其中,吉米卡特号是以1977~1981年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命名,主要是因為卡特总统曾毕业於美国海军官校,也在美国海军潜舰部队服役过,也是唯一一位服役於潜舰的美国总统,以其命名极富意义。
性能特点海狼级潜艇比以往洛杉矶级潜艇更安静、更大和更快,共有8具660毫米口径鱼雷管发射管,这8具鱼雷管发射管都较过去的口径大,以便未来可安装新服役的武器,如当时在洛杉矶级潜舰曼菲斯号(Memphis SSN-691)所装设的实验性762毫米发射管。
海狼级没有垂直发射系统,这也体现了它海战优势的设计思想。
本潜艇设计深海作战优势,为了猎杀当时苏联海军先进弹道飞弹潜艇,如台风级,以及阿库拉级核潜艇。
美国海军现役舰艇大汇总(1)

美国海军现役舰艇大汇总美国海军(United States Navy,简称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军的一个分支,负责管理所有与海军有关的事务。
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
美国海军目前有近32万现役和11万预备役军人。
286艘现役舰艇和超过3700架飞机。
海军共有七支舰队—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十舰队(海军网络司令部),都由三星中将指挥,除了第四舰队由两星少将指挥。
其他六支舰队由区域司令部指挥分成大西洋舰队、太平洋舰队、欧洲舰队、中央指挥部(只指挥第四舰队,等于第四舰队有两层重复指挥),等任务编组;这四位任务性指挥官全是四星上将。
其中第一舰队的编号早在1947年二战后已经存在,但是1973左右改编成现在的第三舰队。
在2008年,海军第四舰队开始加强在美国南方海域活动以保护船队,并将中南美控制力加以强化。
2010年美国海军复编第十舰队,统合指挥网络战争指挥部及其他海军电子作战部门,成为现役第七支舰队及海军网战中枢首脑,属于没有配置任何战斗船舰的特殊舰队编制。
本文章就美国海军现役舰艇作一个总结。
有部分大数量的舰艇(如巡逻艇,登陆艇)没有进行详细阐述。
“俄亥俄”级核潜艇Ohio class submarine“俄亥俄”级核潜艇当代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潜艇,它是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现今,共有18艘俄亥俄级潜艇在美国海军中服役,其中14艘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均装备有24枚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故这些潜艇也被称为“三叉戟”级潜艇,提供美国贯彻“核三位一体”思想的战略核武器库的海基力量。
另外4艘为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均能够携带多达154枚常规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
“俄亥俄”级核潜艇当代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潜艇,它是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现今,共有18艘俄亥俄级潜艇在美国海军中服役,其中14艘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均装备有24枚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故这些潜艇也被称为“三叉戟”级潜艇,提供美国贯彻“核三位一体”思想的战略核武器库的海基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诞生核潜艇的国家!!!571鹦鹉螺号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鹦鹉螺号,也是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
该舰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鹦鹉螺号是一艘实验艇,水下排水量2800吨,1952年6月开工制造,1954年1月下水。
从1955年1月开始试航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有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航行11万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
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
从此之后美国不再建造常规动力潜艇了。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一)攻击型核潜艇鳐鱼级攻击型核潜艇鳐鱼级是美国海军继鹦鹉螺号之后发展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首艇1955年开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生产的核潜艇。
查看原图↓鳐鱼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81.4米,宽7.6米,吃水6.7米。
排水量:水下2860吨。
航速:水下21节。
潜深:220米。
人员编制:83至97人。
动力装置:采用S3W压水反应堆和2座蒸汽涡轮机,双轴,功率6600马力。
S3W压水反应堆采用蒸汽透平减速齿轮推进方式,噪声较小。
但由于追求小型化,而降低了航速。
武器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2具)。
电子设备:一套BQS-4声纳系统。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查看原图↓鲣鱼级属于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潜艇。
该级舰在1955至1961年间共建成服役6艘,除蝎子号1968年5月22日因事故沉没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其余5艘于1986年至1991年相继退役。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鲣鱼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76.7米,宽9.6米,吃水8.9米。
排水量:水上3075吨,水下3513吨。
航速:水上16节,水下大于30节。
自持力:最多达到了70天水下连续航行。
潜深:200米。
人员编制:128人(其中11名军官)。
动力装置:采用1座威斯汀豪斯公司的S5W压水堆和2台蒸汽轮机,单轴推进,最大功率15000马力。
S5W 压水反应堆由S3W型和S4W型发展而来,因效率更高,整体体积变小。
武器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使用MK48型鱼雷。
电子设备:SQS-4型和BQR-2B型声呐,分别布置在鱼雷发射管的上方和下部;MKll2型鱼雷火控系统;2部潜望镜,并排位于指挥台围壳内,可升降;1部SS-2型雷达升降桅杆,位于潜望镜之后;1部电子对抗升降装置,位于雷达升降桅杆之后。
长尾鲨级攻击型核潜艇(又称大鲹鱼级)查看原图↓长尾鲨级属于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1958年至1967年间共建造14艘。
长尾鲨级的首艇长尾鲨号于1961年服役,1963年4月10日大深度潜航试验时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沉没。
查看原图↓长尾鲨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84.9米,宽9.6米,吃水7.6米。
排水量:水上3750吨,水下4310吨。
航速:水上20节,水下25节以上。
潜深:300-400米。
人员编制:127人。
动力装置:采用S5W压水堆,单轴,15000轴马力,采用2台蒸汽平透传动方式。
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鱼雷和“沙布洛克”火箭助推鱼雷。
电子设备:AN/BQQ-2型高效率综合声纳。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鲟鱼级是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于1961年至1975年共建成服役37艘。
该级潜艇采用先进的水滴形艇型,但艇体比以往的攻击型潜艇大,指挥台围壳较高,围壳舵的位置较低,这样可提高潜艇在潜望镜深度的操纵性能。
鲟鱼级潜艇可在北极冰下活动,装有一部探冰声纳。
为了有利于上浮时破冰,艇围壳结构进行了加强,围壳舵可转动90度。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该级潜艇服役后陆续进行了一些改装,有些艇正在装消声瓦;有些艇装载了深潜救生艇;还有些艇因装上了蛙人运输艇,而具有两栖攻击的辅助作战能力。
虽然鲟鱼级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但随着美海军的战略调整,估计会有一些艇提前退役。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鲟鱼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92.1米,宽9.7米,吃水8.8米。
排水量:水下4780吨。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6节。
潜深:400米(极限潜深可达500米)。
人员编制:107人。
动力装置:1座S5W压水堆和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为1.5万马力。
武器装备:4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型鱼雷、鱼叉潜射反舰导弹以及战斧对陆攻击型和反舰型巡航导弹,总数为23枚,除此之外,鱼雷管还可装MK67或MK60水雷,鲟鱼级原本装有沙布洛克反潜导弹,后由于该导弹的逐步被淘汰,而换装了战斧导弹。
电子设备:BQQ-2型声纳(后有9艘改为BQQ-5型,使艇长增加了3米),AN/BQQ2多用途综合声呐、AN/BQS8水下导航声呐、MK117鱼雷射击指挥系统、惯性导航设备和“奥米加”导航设备等。
一角鲸级攻击型核潜艇在美国海军现役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中,有一名特殊成员,它就是在1969年建成服役的、仅此一艘的一角鲸级。
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艘降噪研究艇,主要用于研究自然循环核反应堆等的降噪效果。
一角鲸级艇上装备了一座当时新研制的S5G型压水反应堆,它采用对被加压加热的一回路冷却剂进行自然循环的方式。
一回路冷却剂吸收了反应堆活性区内因核裂变所产生的原子间摩擦热后,就获得了高温,经过热交换器时加热了二回路冷却剂,本身就又失掉了热量,降低了温度,又回到反应堆活性区内。
这种自然循环方式,克服了以前核潜艇中反应堆需要用循环泵来驱使一回路冷却剂在管系中流动的缺点,从而避免了由循环泵引起的噪声,达到了显着降低噪音的目的。
同时也提高了反应堆方面有关设备和机械的可靠性,简化了反应堆的配套设备。
该艇于1999年1月退役。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一角鲸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95.9米,宽11.5米,吃水8.2米。
排水量:水下5830吨。
航速:水上20节,水下25节。
潜深:300米。
动力装置:S5G型压水反应堆。
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原来主要发射鱼雷和“沙布洛克”反潜导弹,“沙布洛克”淘汰后,可发射4枚“鱼叉”潜舰导弹,经改装后,潜艇可携载8枚对地攻击型“战斧”巡航导弹。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是美国第五代攻击型核潜艇,也是当前美国攻击核潜艇的中坚力量。
洛杉矶级潜艇自1976年首艇服役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是美国海军技术上最成功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也是目前在役数量最多的。
该级艇共有62艘服役。
该级艇外形细长,有较长的平行舯体,指挥台围壳高大并靠近艏部,艇尾是头瘦的纺锤形。
为了降低噪音,该艇从艇体外形到机械设备均采取了相应降噪措施,并从SSN751号艇开始加装消声瓦,目前仍在安静性方面进行改进。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洛杉矶级是一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可执行反潜、反舰、护航、布雷、侦察、救援等多种任务,装备战斧巡航导弹后还可执行对地纵深打击的任务。
1986年,从第三十二艘起在舶部耐压壳的外部加装了12具战斧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并装备有反舰型和对地攻击型战斧巡航导弹。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有9艘洛杉矶级潜艇参加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其中两艘首次发射了战斧导弹。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洛杉矶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109.7米,宽10.1米,吃水9.9米。
排水量:水上6080吨,水下6927吨。
航速:水下32节。
潜深:450米。
人员编制:133人。
动力装置:1座S6G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寿命10年;2台蒸汽轮机,功率3.5万马力。
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战斧8枚,鱼叉4枚,鱼雷14枚。
此外,该级艇还可布放MK67和MK60水雷。
SNN719之后各舰加装12具MK36战斧巡弋导弹垂直发射管。
电子设备:AN/BQQ-A(V)综合声纳站及拖曳声纳基阵,MK-17鱼雷火控系统、CCSMK1综合作战系统及BSY作战指挥系统。
海狼级SSN-21攻击型核潜艇美国海军为在21世纪保持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优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替代洛杉矶级的SSN-21型海狼级新式攻击型潜艇。
海狼级潜艇于1989年开始首艇建造,1998年开始装备美海军。
该级艇原计划建造30艘,总开支达360亿美元,用于对付苏联的大洋深水潜艇的威胁。
然而由于冷战的结束,近年美海军新战略的出台,促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原计划,确定只建了3艘深海型海狼级潜艇,转而研制适于在沿岸浅海水域作战的、可用于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对付地区性冲突的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海狼级潜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
首艇海狼号于1997年7月服役;第二艘艇康涅狄格号1998年12月服役;三号艇吉米·卡特号将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改进,以更好的完成特种作战、战术侦察和水雷战等使命,服役时间从原定的2001年12月推迟到2004年6月。
该级潜艇应用现代最新技术,在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探测器材等设备方面,堪称世界一流。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海狼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99.4米,宽12.9米,吃水10.9米。
排水量:水上7460吨,水下9150吨。
航速:水下35节以上。
潜深:600米。
人员编制:133人(其中12名军官)。
动力装置:1座S6W大功率高性能压水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功率38.8MW,约52000马力,单轴,泵喷推进器。
武器装备:8具660毫米大口径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和MK48-ADCAP 重型鱼雷,总备弹量达50枚。
电子设备:AN/BQQ-5D型主/被动综合声呐,TB-16被动拖曳声呐、TB-23细线基阵拖曳声呐、被动保角阵声呐、探雷声呐等。
AN/BSY-2型综合作战指挥系统。
弗吉尼亚级SSN-774攻击型核潜艇随着美国海军实行“由海到陆,前沿部署”的战略,SSN-21在新形势下显得过于庞大、奢侈了。
因此海军希望研制一型比“海狼”级潜艇排水量小,既经济,性能又好,用途广泛,可以在近海海区作战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以便在下个世纪替换将要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
“新型攻击型核潜艇”(SSN774)便应运而生,它的设计体现了最佳效费比原则,是一种高性能、低价位的潜艇,它能够对付来自敌方的各种威胁,既能实施传统的远洋反潜、反舰作战,又可以用于浅水作战环境中的多种作战行动,包括攻击式/防御式布雷、扫雷、特种部队投送/回撤(美国先进蛙人输送系统规划)、支援航母作战编队、情报收集与监视、对陆攻击等。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1991年,美海军开始SSN774潜艇的论证和设计工作,1996年签订合同,由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研制,研制费7.45亿美元。
首艇“弗吉尼亚”号于1998年开工建造,预计2004年建成服役,随后准备陆续建造30艘,与计划2003年全部建成的6艘SSN-21一起组成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