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远离有毒物质》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5.3 远离有毒物质 教案

远离有毒物质
活动2.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阅读课本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蛋白质的性质:蛋白
质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
灼烧蛋白质,有气味。
活动3.讨论交流:
(1)怎样检验蛋白质?
(2)为什么可以用酒精或高温来杀菌消毒?
学习任务2:说出有毒物质的危害,归纳远离有毒物质的方法.
活动4.阅读课本,完成问题
(1)阅读课本《不吃变质食物》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食品变质的原因;
②误食变质食品的表现。
(2)阅读课本《拒绝烟草》、《远离毒品》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①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
②一氧化碳导致中毒的原理。
③尼古丁和焦油中毒机理。
组织学生进行实
验,并进行巡视指导。
教师适当进行点
拨。
展示霉变食品、香
烟及毒品的危害。
分组实
验,小组内
分工合作,
观察并做好
实验记录。
小组内
交流,班内
汇报。
交流霉
变食品、香
烟及毒品的
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
实验探究能力及
实验操作能力,从
而为高中进行有
机物的学习打下
基础。
培养学生理
论联系实际,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认识它们的
危害,不吃霉变食
品、拒绝烟草,远
离毒品,让学生从
思想上引起重视,
让自己及身边的
人能够健康的生
活。
2022年初中化学《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精彩导学案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学习目标】1.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重金属盐和毒品有损人体健康。
2.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3.初步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学习重点: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列出你所知道的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使人中毒的途径主要有:学习任务一:探究蛋白质的性质,知道无机盐中毒的机理。
活动1:自学交流后答复。
(1)什么是重金属盐?它为何会对人体造成危害?(2)重金属盐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所有的重金属盐都是有毒的吗?活动2: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完成教材P87-88“实验探究10-2〞及问题思考。
活动3:讨论交流。
〔1〕怎样检验蛋白质?〔2〕为什么可以用酒精或高温来杀菌消毒?学习任务二:说出有毒物质的危害,归纳远离有毒物质的方法。
1.阅读教材P89,完成以下问题。
食品变质的原因:。
表现:。
误食变质食品的表现:。
结论:。
2.阅读教材P89-90,完成以下问题。
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
⑴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一种,可与人体内的结合,使降低,导致人体中毒。
⑵尼古丁和焦油中毒机理: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的,使吸烟者对香烟产生一种;焦油可粘附于咽部和支气管内壁,诱发。
尼古丁和焦油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会降低肌体的和,诱发多种疾病和。
3.远离毒品。
⑴谈谈你对鸦片、吗啡等依法控制使用的物质认识:。
⑵毒品种类:。
二、合作构建⑴作为青少年,谈谈你对“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的理解。
⑵为什么要远离毒品?⑶吸毒会对身体、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血红蛋白也能与一氧化碳结合,结合力比氧气更强B.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其中就有一氧化碳D.长期吸烟的人,易患冠心病、肺气肿和肺癌等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医疗上常用生理盐水的体积分数为0.9%B.今年春季在很多地方发现了禽流感,为防止传染,应远离家禽的粪便C.甲醛是一种防腐剂,可用来处理鱼、虾等,保证食品不腐乱D.亚硝酸钠〔NaNO2〕容易被人误做食盐引起中毒3.食品卫生与健康密切相关。
化学《远离有毒物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重金属盐、甲醛、黄曲霉素、一氧化碳、毒品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对比、敢于质疑、参与实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关爱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物质的意识;认识到掌握化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1. 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的物质。
2. 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密切,是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课前准备:学生绘制“远离烟草” 手抄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拒绝毒品”的相关知识。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三、远离烟草。
过渡:在现今社会,吸烟的人非常多。
然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十几岁的学生也已经吸烟成瘾,让人无比痛惜。
你身边有没有吸烟的同学?吸烟有什么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一条新闻:【播放新闻】:法国举行的世界抽烟比赛。
观看新闻,认识吸烟的危害。
在法国曾举办了一次世界抽烟比赛。
一名男子在6小时43 分内连续抽掉126 根香烟而笑傲江湖。
可当他走到领奖台时,却猝然倒下,长辞人间!你知道他死组内展示手抄报。
小组合作,交流讨通过观看新闻和手抄亡的原因吗?论。
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吸烟【展示手抄报,交流合作】认识香烟中的有巨大危害,为了健康,远组内展示自己绘制的手抄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一下问题:1. 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害物质及其危害,了解被动吸烟的危害。
《推荐》鲁教版化学九年《远离有毒物质》同步学案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常用生理盐水的体积分数为0.9%
b.今年春季在很多地方发现了禽流感.为防止传染,应远离家禽的粪便
c.甲醛是一种防腐剂.可用来处理鱼、虾等,保证食品不腐乱
d.亚硝酸钠(NaNO2)容易被人误做食盐引起中毒
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
⑴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一种.可与人体内的结合.使降低.导致中毒。
⑵尼古丁和焦油中毒机理: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的.使吸烟者对香烟产生一种;焦油可粘附于咽部和支气管内壁.诱发。尼古丁和焦油共同作用的结果则会降低肌体的和.诱发多种疾病和。
3、远离毒品:
⑴谈谈你对鸦片、吗啡等依法控制使用的物质认识:
3、食品卫生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①用石灰水保存鲜蛋②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亚硝酸钠③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④为了让猪长得瘦.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生猪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每年的6月25日为“国际禁毒日”。主题是“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右图为“国际禁毒日”宣传画.结合宣传画谈谈你的认识。
完成实验报告册第22-23页《实验探究蛋白质的
(2)为什么可以用酒精或高温来杀菌消毒?
学习任务2:说出远离有毒物质的危害.归纳远离有毒物质的方法
1、阅读P59《二、不吃变质食品》完成下列问题
食品变质的原因:
表现:
误食变质食品的表现:
结论:
2、阅读《三、拒绝烟草;四远离毒品》完成下列问题
《推荐》鲁教版化学九年《远离有毒物质》同步学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2018鲁教版(五四)化学九年级11.3《远离有毒物质》word教案

5.3 远离有毒物质【学习目标】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4、关爱健康,珍惜生命,拒绝烟草,远离毒品远离霉变食品、香烟和毒品。
使自己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学习准备】:仪器:试管(或点滴板)、胶头滴管、烧杯、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多媒体演示台或电子白板药品:鸡蛋清、蒸馏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学习方法】1.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初中化学,本身就是生活中的化学。
提炼生活,升华化学知识,同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生活中应分清哪些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并主动远离有毒物质。
2.要结合所学,拓宽视野。
要通过书籍报刊、网络媒体、与家、朋友交流等多种途径,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3、结合物质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学习过程】创设情景通过中毒的图片引入,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丰富多彩,有的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可作为我们的食物,也有些物质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你说出人类生活中哪些有毒物质吗?活动一:预防无机盐中毒细读课文,了解无机盐中毒。
自学后给下列问题填空1.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无机盐常含有、、、、等元素。
2.除了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是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的无机盐。
这些无机盐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进入人体。
如果我们血液中的活性蛋白在加热的条件下,血液中蛋白质等凝固,造成人死亡!后果这么严重,那我们的问题就产生了,还有哪些物质能使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呢?如果我们想证明刚才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小组合作,建立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后进行实验操作。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学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学案鲁教版课标要求:1.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重金属盐、黄曲霉毒素、毒品等对人体生理活动造成的危害。
2.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互相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3.逐步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师生交谈法,图像信息法,课堂讨论法。
特别注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对生命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讲授外部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循序渐进的讲来。
对学生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建议:1.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应分清哪些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并远离有毒物质。
2.要结合所学,拓宽视野。
要通过书籍报刊、网上查询、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等多种途径,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3. 可结合一些警示性标语如“吸毒一口,掉进虎口”等来加深对吸毒危害的了解。
学习目标: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3. 关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霉变食品、香烟和毒品。
知识点(重点、难点):1.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2.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3. 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用品。
学习过程:板书设计: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一、重金属盐能否使人中毒?三、拒绝烟草猜想:方案设计:实验现象:结论:二、不吃变质食品四、远离毒品布置作业:以“关爱健康,珍惜生命”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向你的家人及朋友发出健康倡议。
(精品教案) 远离有毒物质

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醋酸铅能使蛋白质变性[来源:学科网]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0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向鸡蛋清中滴入儿滴甲醛产生白色沉淀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加热鸡蛋清产生白色沉淀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一种特殊气昧[结论]: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 遇到、、等化学物质时, 结构会被破坏, 生理活性消失 .[知识迁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a2 +, Ba2+, Ag +等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 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丧失生理功能 .因此, 这些可溶性重金属盐对人体有毒 .试根据上述知识答复:(1)在CuSO4、AgNO3、Ba(NO3)2、AgCl、BaSO4中无毒的是(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人, 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合作、分组、总结、交流了解可溶性的重金属盐才会中毒二、不吃变质食品1.霉菌毒素是一类, 化学性质, 其中的毒性较大 .2.[注意]⑴食品贮存时要在阴凉枯燥的环境中, 防止食物变质 .⑵不吃霉变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例3食用以下食品, 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B.用工业盐腌制的泡菜C.霉变的大米、花生 D.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自读了解食品变质的原因, 并归纳食品贮存和食用时考前须知三、拒绝|烟草[填空]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 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 而最|为有害的物质是、、和 . [引申] 吸烟有害物质, 是因为香烟中含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等有害物质 .以下关丁尼古丁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尼古丁中含有碳元素 .所以有害健康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C.尼古丁的相对分了质量为162D. 尼古丁不属于有机物细读课文, 了解烟草对人的毒害四、远离(毒|品)[问题]常见(毒|品)及危害性(1)常见的(毒|品)有、、、、、、等 .(2)(毒|品)对人有什么危害 ?(3)远离(毒|品)有什么意义 ? 可上网查询(毒|品)的种类、危害、例重庆某化工厂发生氯气(Cl2)泄漏的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后, 抢险队员立即疏散当地群众, 并用消防车对沉降在地面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喷洒碱液, 防止了氯气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之后不久, 在株洲市某游泳馆也发生类似的氯气少量泄漏事件, 现场工作人员迅速将正在泄漏的氯气罐推入游泳池的水中, 以降低氯气对环境的污染.事后测定, 该游泳池中的水显酸性.(1)从以上信息中, 你能够分析出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2)如果实验室制取氯气,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3)假设在离开现场的过程中, 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思路解析:"生命可贵, 平安第|一〞是工业生产的指导思想, 也是同学们通过化学学习应建立的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的根本观念.此题材料鲜活, 情景真实, 可谓警钟长鸣, 教训深刻.题目采用信息给予的方法, 联系实际, 考查同学们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信息:黄绿色氯气沉降地面;对氧气喷洒碱液;泄漏的氯气罐推入水池中;池中水显酸性 . 新知识: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氯气分别与碱液、水反响而被吸收.答案:(1)氯气与碱液发生化学反响, 与水发生化学反响.(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尾气可用碱液吸收.(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离开现场等.绿色通道:这类试题中给出的信息通常能与教材中的知识产生共鸣.解答的一般方法是:认真读题、提取新信息→由新信息感悟新知识→调用已学知识, 整合、分析、类比, 采用猜测、模仿、迁移、重组等方法创新解题.变式训练某地一辆载有液氯的槽罐车发生车祸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 造成数百人中毒.氯气(Cl2)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密度大于空气, 能溶于水, 易被碱性溶液吸收(它会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 .救援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以下处理方法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指挥人群向较高地势转移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碱性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将尚有残留液氯的槽罐移入附近水塘中, 并向水塘中参加生石灰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此题既考查了通过物质的物理化学现象来判断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又考查了对平安知识的了解.同学们通过化学学习应建立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生活的根本常识、根本平安问题.此题材料鲜活, 情景真实, 可谓警钟长鸣, 教训深刻.题目采用信息给予的方法, 联系实际, 考查同学们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D问题探究问题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 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 因此, 这种工业用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 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请你阅读下表有关资料, 并结合已有化学知识探究如何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应用化学知识进行物质鉴别, 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开放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具有多样性, 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解题时应从题目所给信息入手, 根据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实验.化学开放性试题"开放〞是有条件的开放, 条件明示或隐含在材料和设问中, 是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解决开放型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虽然思维的起点相同, 但思维的走向和思维的结果可能不同.开放性问题所引发的思维是发散思维,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案, 同一个同学也会从多角度想到多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的"多角度〞不是"任意角度〞, 一定要紧扣"符合题目要求"这一原那么.知识窗一、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繁多, 任何一种都能对人和动物造成巨大伤害 .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呼吸、进食、接触等方式使人中毒, 轻者可造成残疾, 重者可夺去人的生命 .现实生活中, 化工厂的生产事故、运输中的意外、恐怖活动、战争等都会造成有毒化学物质的泄漏 .二、预防有毒化学物质伤害的考前须知在发生有毒化学物质泄漏的情况下, 作为普通人很难迅速判断毒剂种类并采取紧急措施, 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防有毒化学物质伤害的主要措施有:1.不要在化工厂、化学品仓库等处玩耍、滞留 .2.不要被好奇心驱使, 围观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 .3.不要随意触摸、嗅闻、尝试不明化学品 .。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学案无答案鲁教版

课题: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课标要求:1.明白一氧化碳、甲醛、重金属盐、黄曲霉毒素、毒品等对人体生理活动造成的危害。
2.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相互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3.慢慢形成关切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熟悉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依照学生的心理进展规律运用师生交谈法,图像信息法,课堂讨论法。
专门注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部,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内容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对生命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教学外部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循序渐进的讲来。
对学生的养成良好的生活适应是超级必要的。
学习建议:1.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应分清哪些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并远离有毒物质。
2.要结合所学,拓宽视野。
要通过书籍报刊、网上查询、与家长、同窗、老师交流等多种途径,拓宽视野、增加见地。
3. 可结合一些警示性口号如“吸毒一口,掉进虎口”等来加深对吸毒危害的了解。
学习目标: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物、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学会通过实验探讨蛋白质的变性。
3. 关爱健康,珍爱生命,远离霉变食物、香烟和毒品。
知识点(重点、难点):1.了解咱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式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2.有关香烟、毒品等今世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是最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核心,因此应普遍摄取知识,丰硕自己,拓宽知识面。
3. 通过实验探讨蛋白质的变性课前预备:多媒体;实验用品。
学习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植物奶油事件2、像这样由不安全食品引发的相关事件,大家还知道多少?交流自己看法和见解,各抒己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生活走进化学,初步了解人类生命健康与化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共1课时)
第1课时自学-诊断
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
1.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重金属盐、毒品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
2.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3.初步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
二、问题导学:
1.预防无机盐中毒
(1)含有等元素的无机盐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它们可以通过直接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间接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大气中的进入人体。
(2)蛋白质的变性:破坏蛋白质的,使其变质,失去。
①物理方法:、紫外线照射等;
②化学方法:遇到浓硝酸、(Ba2+、Hg2+、Cu2+、Ag+等)、甲醛等;
2.不吃变质食品
变质食品中含有有毒的,其中的毒性较大。
3.拒绝烟草
(1)一氧化碳:可与人体血液中的结合,使红细胞的输氧能力。
(2)尼古丁和焦油:使吸烟者对香烟产生并诱发疾病。
4.远离毒品
能作用于人的系统,具有镇静、止痛和兴奋作用,吸毒可使人产生抗药性和对毒品的,对社会、家庭、个人都具有极大地。
三、学情诊断:
【诊断1】极少数青少年误认为吸烟是成熟的表现,这是很愚昧的认识,也是不健康、不理性的行为。
香烟的主要成份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没有错误
....的是()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3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中共有26个原子 D.尼古丁中C:H:N的质量比为10:14:2
【诊断2】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
C.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D.一个对苯二胺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第1课时问题-探究
四、探究重点:蛋白质的性质
五、问题记录:
六、论证演练:
第1课时觉悟-发展
七、水平过关:
1.下列做法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用三聚氰胺假冒牛奶中的蛋白质
C.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D.用霉变花生制成的花生油烹调食品
2.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某品牌肉制品中含有毒物质瘦肉精。
某种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0H19C13N2O,下列有关该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瘦肉精由1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该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C.该瘦肉精由碳、氢、氯、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D.该瘦肉精是有机物
3.食品安全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做菜时用铁强化酱油调味 B.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C.食用面条时放人少量食醋 D.在煲好的鸡汤中放人适量加碘食盐
4.下列属于有毒物质的是()
A.淀粉 B.一氧化碳 C.氯化钠D.蒸馏水
5.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震后灾区饮用水应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
B.日常生活中应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不挑食、不偏食
C.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喝汽水
D.香烟的过滤嘴可滤除一些有害物质,故吸烟对人体无害
6. “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
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尼古丁
D.焦油
7.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鸡蛋清中含有蛋白质,用鸡蛋清
八、节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