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分解
大师作品分析 隈研吾竹屋

1大师介绍: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他向来所秉持设计理念-------重人文,亲土地,为人着想,和环境互动,与自然调和。
利用环境特征,运用不同的材料,寻找建筑与环境的媒介。
他不希望材料属于一种从属地位,而是把不同的材料作为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载体,并随着环境特征变化而转变建筑形态,最终达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代表作品:那须博物馆,高柳社区中心,木佛博物馆,莲屋,和北京的“竹屋”和“瑜舍”等2 基本信息:长城脚下的公社是设计在北京北部山区水关长城脚下的当代建筑博物馆,是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和亚洲地区的12位著名建筑师合作建成的。
这个项目的宗旨是要激发和鼓励建筑师的创造性,并以此来影响亚洲新一代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而竹屋是其中的7号别墅。
建筑面积719.18平方米,两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钢结构3 场地条件:竹屋位于核桃沟,它的基地是一片斜坡,隈研吾并没有将他推平,而是保留的原有的斜坡,将分段的细长平面依地面高低放置上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体。
在视觉上山脉起伏很是壮观4 建筑外形:竹屋以竹为外形搭建,呈长条形,整个建筑面朝南,从东到西是缺了一个角的矩形体块,纯净的形式给人安定的感觉。
5 空间组织分析:(1)功能分区:建筑主入口在右后方,隐蔽而简朴,由侧坡而上通向二楼。
在未经修订的基地上放置阶梯,使建筑内部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个很好的过渡。
玄关两旁的竹子装饰将虚空间隔开,引导人从室外进入室内,同时将无关空间屏蔽。
建筑内部分为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两个部分,中间以半开敞客厅作为连接。
所有的内容均统一到一个完整的屋面之下。
实体墙将私密空间和交流空间两部分分开,穿插在建筑内部的竹隔栅将整体空间分割成不同小空间。
建筑主体分为两层,主要活动区(起居室,厨房,餐厅,卧室)都在二楼,一楼在斜坡底端,可用空间较小,比较隐蔽,设计了两间卧室以及工作人员办公室(2)空间的迂回和错层:隈研吾将这个建筑依照地形进行了有机形态的空间转换。
大师作品分析

B
63
参考书目:
1. 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2. 史密斯.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王贵祥译.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弗兰普顿.建构文化研究.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2007 4. 柯洪编著.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刘托译.北京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 罗杰•H •克拉克,迈克尔•波斯.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汤纪敏,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 2006 6. 路易斯 康的空间构成—图说20世纪的建筑大师 原口绣昭 著 徐苏宁 吕飞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B
19
柯布西埃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 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 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 分别为 86,113,183,226厘米。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 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 和113厘米。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 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 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 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 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美国,阿拉维纳曾为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圣爱德
华大学设计了学生宿舍(2008年)。
B
62
圣爱德华大学宿舍
作业任务书
以组为单位(4人/组),从现代主义或其后的建筑大师中选择一位大师在欧洲的建筑 作品进行分析:
(1)与周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区位、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外部空间、出入口、景观组织等,绘 制黑白图,归纳总图设计特点; (2)建筑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绘制功能分析图、平面与垂直交通空间组织的类型与特点、空间限 定的方式、家具布局分析,总结特点; (3)建筑形态与造型:建筑形体组合与构图、各立面的构图、轴测、开窗方式、建筑造型特点; (4)建筑结构与材料运用: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各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细部构 造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赖特流水别墅ppt课件

赖特主张设计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 把这个理念由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
建
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建筑之所以为建筑,其实质在于它的内 部空间.他倡导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进行设计,“有生于无”,屋顶、墙和
筑
门窗等实体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应服从所设想的空间效果.这就打破了过去着
.
.
.
功
交通分析
能 结构分析
分
析
光
线
分
析 形象分析
.
体量分析
材 料 分 析
.
原则四 平面的逻辑性
原则六 组成元素的一致性
流水别墅体现了赖特有机 建筑的原则,由基本构图可以 把其看成是若干矩形的组合 ,
.
原则二 以空间作为建筑的本体
流水别墅可以抽象成几个 长方体的覆叠、重合 、穿插 , 避免了传统建筑中用墙体围合成 方盒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用不 相连的片墙独立的支撑起空间, 并将其解放出来。
正是由于这种空间体量上 的关系 使得流水别墅在体量关 系上具有独特的美感
.
由于混凝土具有很好的 抗弯、抗压、抗剪等应力性 使得赖特在设计流水别墅时 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来作为 横墙支撑流水别墅奇特的构 造。
悬空的楼板铆固在 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主 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 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 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 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 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
一家成交图纸。 1936 工程师警告考夫曼不要造流水别墅,但他继续与赖特合作,5月里施工图
完成,六月开始施工,7月里沃尔特.霍尔当上了承建人。10月里,悬挑部分开 始出现裂缝。 1937 《建筑论坛》杂志提议发表赖特的新作;比尔 .赫德里奇在11月为流水别 墅拍了照片;考夫曼一家在12月入住流水别墅。 1938 流水别墅分别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论坛》、《时代》、《生活》以 及全球数百家报纸和期刊上亮相。 1955 E J.考夫曼去世。 1963 小埃德加.考夫曼把流水别墅捐给了西宾州环境自然资源保护部。 1997 工程师检测出悬挑结构出了问题,用钢筋支撑流水别墅。 2002 用后张法预应力构件修复了悬挑部分。
施罗德住宅案例分析

施罗德住宅案例分析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乌特勒支市,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座住宅由著名建筑师格里特·里特费尔德设计,于1924年建成,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作之一。
施罗德住宅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简洁的几何形式和对空间的巧妙利用而闻名于世。
首先,施罗德住宅的设计体现了功能主义的原则。
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严格遵循其使用功能,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住宅的外墙采用了简单的直线和平面,内部空间则通过开放式的布局和可移动的隔断来实现灵活的划分。
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居住者的日常需求,也体现了现代建筑追求简洁和实用的美学观念。
其次,施罗德住宅在材料和色彩的使用上也颇具匠心。
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混凝土和钢材,这些材料在当时是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住宅的外墙涂以白色,内部则使用了原色的木材和玻璃,这些材料的自然质感与简洁的几何形式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
再者,施罗德住宅的空间布局极具创新性。
住宅的内部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房间分隔,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使得各个功能区域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
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性,也使得居住者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此外,施罗德住宅还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的引入和利用。
住宅的南侧设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同时,住宅的屋顶设计也巧妙地引入了光线,通过天窗和反射镜面,将光线引导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最后,施罗德住宅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典范,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思想和手法被后来的建筑师广泛借鉴和发扬,对20世纪的建筑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综上所述,施罗德住宅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新的空间布局和对材料的巧妙运用,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和价值。
这座住宅不仅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舒适、实用的居住环境,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建筑大师分析----道格拉斯住宅分析页PPT文档

主入口
住宅位于山坡上 周围树木环绕, 对面是密西西 比湖,主入口 在顶层楼上。
密西西比湖
公共区 私密区
公共区 私密区
公共区 私密区
主入口
楼梯
休闲区
卧室 卧室 洗手间 卧室
楼梯
主卧室
楼梯
洗手间
起居室
走廊
出口 佣人房 厨房
餐厅
室外平台
从公路望向住宅时,能够望见的仅仅是住宅顶楼部分和一座窄小斜坡通道,须着坡 度道的引导而进入屋内。此时,硕大的房子彷佛作一艘游艇,而建筑师刻意安排的 屋顶平台,也有如船上的甲板,令人有如遨游于密西根湖上的畅快。将视线转向屋 内,藉由起居室的挑空,而使整个视线也能在楼层之间游走。在顶楼的其它部分, 则是作为远眺风景的屋顶平台。而在三楼部分,则而是作为主要的卧室空间,而透 过卧房外的走廊平台,也可俯视那挑高两层的起居室。
法兰克福装饰艺术博物馆 1979~1984 德国 西门子总部大厦 1983~1988 德国 慕尼黑 Grotta住宅 1984~1989 新泽西州 会展大楼 1986~1993 德国 乌尔姆
(1971~1973)
位于美国密执安州的道格拉斯住宅是白
色派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室外的楼梯 和高耸的烟囱,还有横向的顶,透明的玻璃 窗,构成了它的所有。 室外平台面对着大
凯利在花园充分利用植 物塑造空间,绿篱是墙, 林荫道是自然的廊子, 整齐的树林是一座由许 多柱子支撑的敞厅。植 物的形态、色彩、枝叶 疏密、冠幅大小和季相 变化,都是他考虑的要 素。
由于凯利选择生活在森 林和农田之间(一个距 离城市很远的小村庄), 所以他可以不断的在大 自然中寻找灵感,亲自 去观察和感知周围协调 的形式和比例,这一点 在米勒花园中得到了充 分的展示。
赖特经典建筑作品分析

• 在山溪旁的一个峭壁的延伸,生存空间靠 着几层平台而凌空在溪水之上——一位珍
爱着这个地方的人就在这平台上,他沉浸 于瀑布的响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内部空 间设计
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 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 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 属空间, 建筑内的壁炉是 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 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 联系.
• 赖特非常重视室内家具的设计,罗宾别墅中的家具及图案 都由他亲自设计。 • 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是木材,人们都愿意亲近木 材,触摸它和欣赏它。
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是建筑设 计师赖特为卡夫曼家 族设计的别墅,在瀑 布之上,赖特实现了 “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 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 的和自然山石中。
如果要去造一座建筑,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坦率真诚的 心 ——Anna
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柯 布西耶
建筑特色
石 的 水 平 性 与 支 柱 的 直 性 , 产 生 一 种 明 的 对 抗
给这所住宅取流水别墅这一名 字是要描述建筑与用地之间的 统一和动态的联系。 强调流水 别墅在自然中的隐居所的角色 使得人们将它和别墅建筑及风 景如画般设计的悠久传统相联 系。
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 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 台以及台阶。
王奕扬 145178116
梁话梁 145178111
分析提纲
简介 草原式住宅 赖特 有机建筑 流水别墅 内部空间分析 罗宾别墅
设计背景
建筑特色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FRANK LLOYD.WRIGHT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1867年6月8日生于美国 威斯康星州 .他享有92岁 高龄,1959年方去世,是现 代建筑家中少有的高龄大 师,得以亲自经历了美国 的”工艺美术”运动,”新 艺术”运动,并且亲眼看 到战后的”国际主义”建 筑运动和密斯的”少就是 多”原则兴盛.毕生设计 了大量的住宅建筑和少量 的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 提出了"有机建筑”理论 和草原式美国住宅模式.
范斯沃斯住宅分析

现代建筑大师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的奠基 者之一,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 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密斯·凡德罗
他被誉为玻璃幕墙的缔造者。密斯在处理手法 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 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他通过对 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 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他于1928年提出了著名的“少就是多”理念, 集中反映出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荷载的集中分布造 成轻盈感
钢结构全部漆以白 色,避免了钢铁的 本性,而将结构抽
象化
地形
这块沿着福克斯河 边的低洼地,定期 地被河水淹没,因 此这住宅不得不造 高到平均水位以上。
钢与玻璃的艺术
钢架构反映现代主义建筑中 大量应用钢材料的趋势玻璃 墙面体现密斯精简一切形式 的极简主义思想,成为建筑 与环境出色结合的主要原因。
钢与玻璃的完美结合
形状上——线与面的对比
材料上——实与虚的对比
这两种强烈对比的材料经建筑师的手有机结合,力量的集中与舒缓、 空间的限制与扩展得到完美的表达。 同时,玻璃与钢的平直维持了建筑的统一性。
1 私密性 2 取是以标示着石灰岩地板分格的水平网格来设计的,每个格子的尺寸是 0.61m x 0.76m,整个房子的长度是23.5m,宽度是8.5m。附属平台长度为 16.8m,宽度为6.7m。住宅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1.5m,平台地面高出室外地 面0.61m,住宅的净高是2.9m。在两个长边上的4根支柱柱距为6.7m,地板和 屋面在最后两根支柱两端各挑出1.7m。
凡斯沃斯住宅
•范斯沃斯住宅是现代建筑大师密斯 ·范德罗 1945年为美国单身女医师范 斯沃斯设计的一栋住宅,于1950年落 成。住宅坐落在帕拉诺南部的福克斯 河右岸,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 夹杂着丛生茂密的树林。范斯沃斯住 宅真正采用了简极主义设计。它的结 构简单且完全袒露于外部,并以大片 的玻璃完全取代了阻隔视线的墙面。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范例 之一,并以其极端和纯粹性,成为充 满争议和浪漫色彩的不朽之作。
建筑大师 彼得·卒姆托 作品分析

人物介绍:隐居在阿尔卑斯山的建筑大师
Peter Zumthor 就像一位隐士,居住工作于瑞士的山村地区,很 多作品也是建在边进的山村,他对外界的信息洪流幵不十分关注, 如同传统的工匠一般将自己对建筑的思考凝聚到严格执行充满诗 意的作品之中,与其说是质朴或者自然,他更像一个向内探索设 计的典范。 Zumthor的作品类型包括住宅、浴场、教堂、博物馆等,多位于 瑞士阿尔卑斯山附近。他的作品低调且打动人心,被业界称作是 “唤起感觉的建筑”。
巨石上有唯一的三角形入口,是可以 开启的金属门。
作品欣赏
… Bruder Klaus Kapelle(克劳斯兄弟小教堂)
用110根木头搭建成了一个帐篷的形状, 在外表增加模板,通过钢管与帐篷结构 固定起来,之后一层层地注入混凝土, 每层大概是半米高,就是这样建造出了 教堂的巨石模样。
感悟与认知
…Peter zumthor
建筑材料与细部构造
片麻岩的运用
…Thermal Baths Vals
◎片麻岩----是一种经过了温度和压 力的变化产生出来的变质岩。它属于 特坚石,紧固系数达到14~16。而片麻 岩的屋面不仅牢固,还防水防火。 ◎承重材料----建筑以片麻岩构成的 矩形的墩子作基本承重材料,石墩的大 小不同,不均匀地布置在基地上,通过 占据空间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
Art Museum Bregenz简洁地利用玻璃的接合 方式及混凝土的质感丰富地表达了低调但空间 氛围丰富的室内空间及立面造形,成功地转化 光线于其展示空间之中。
作品欣赏
… Bruder Klaus Kapelle(克劳斯兄弟小教堂)
Bruder Klaus Kapelle与大教堂华丼的 哥特风格不同,它非常朴素,就是一乡 野小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