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文化及建筑特征共56页

合集下载

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管窥

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管窥

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管窥作者:许崇强安静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7期摘要: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回族建筑结构和风格独具特点。

目前,回族建筑装饰艺术作为中西文化结晶,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

回族建筑装饰艺术能反应出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过程,研究价值极高。

本文从回族建筑及其装饰艺术特征和风格入手,逐一列举回族建筑实例特点,从而深层次地挖掘、呈现伊斯兰教文化。

关键词:回族;建筑;装饰;艺术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1-0189-01建筑装饰向人们呈现了一种人文历史,它不仅仅反映出自身文化形态,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社会独有的文化形态。

在世界建筑艺术长河中,伊斯兰教建筑及其装饰艺术已经成为一枝独秀,并成为当今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回族文化及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受中亚文化和伊斯兰教影响,加之,回族多与汉族杂居,因此,回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但回族文化呈现多元性,这些文化特点体现在建筑上面则表现为回族建筑以中亚建筑为基调,同时受汉族建筑的影响,特点鲜明。

本文回顾回族建筑及其装饰工艺,并列举不同时期回族建筑作为范例。

一、回族建筑基本特性年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差异使得伊斯兰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在这种较大的差异中寻求整齐归一的共性难度较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回族建筑风格和基本布局还是有很大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一)变化丰富的外观与世界上其他建筑群相比,伊斯兰建筑外形丰富多变,设计手法奇特。

哥特式建筑峻峭雄伟,却韵味不足;欧洲古典建筑端庄方正,却缺乏妙趣;印度建筑则仅仅体现宗教热情,与之相比,伊斯兰建筑庄重、变幻莫测、雄伟、雅致,千姿百态,独放异彩,引人注目。

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麦加禁寺、中国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等成为丰富多彩的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

(二)穹窿如今,世界各地散落着伊斯兰建筑,其中,以清真寺为代表,几乎所有的清真寺都是以高耸的穹窿作为伊斯兰建筑标识,将其与欧洲穹窿相比,其呈现出来的情趣、风貌等完全不同。

环艺设计中回族传统图饰纹样的运用

环艺设计中回族传统图饰纹样的运用

环艺设计中回族传统图饰纹样的运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装饰对于其生活的作用,而装饰由于具有艺术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深受不同领域、不同生活水平的人们所喜爱。

而文章主要对回族传统图饰纹样的类型和艺术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回族传统图饰纹样在环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便为人们更深入了解回族传统图饰纹样提供参考。

标签:环艺设计回族传统图饰纹样运用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且每个民族间信仰、文化与风俗习惯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

其中,回族是除汉族外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民族,其主体源于西亚与中亚的穆斯林,又随着现代这会的发展,其不断汲取了其他毗邻的民族的艺术文化特点,最终形成了一个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

与此同时,回族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无国界民族,分布范围十分广,并且我国的回族文化又融合了我国古典艺术文化,使得发展之后的回族文化兼具了异域情怀和古典艺术的精髓。

由于回族传统图饰纹样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较深,所以在图饰纹样中基本上都是具有抽象艺术的条纹并配以绚丽的色彩,运用到回族传统装饰物上,体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一、回族传统图饰纹样的主要分类和艺术特色元代末年,伊斯兰教的传入,使得回族人民开始大范围的信仰伊斯兰教,且杜绝其他任何形式的崇拜与信仰。

基于此种情况,回族在当时的衣食住行工艺设计阶段,根本无任何有关信仰、动物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形象或描绘。

但为避免衣物、住宿等方面过于枯燥单调,回族人民开始大量的将各种线条组合而成的花纹应用其中。

并且其所独有的文化艺术气息,给予了回族文化更高的魅力,也使其逐渐成为伊斯兰教重要的文化标识所被世人熟知。

(一)植物类型图饰纹样在回族文化中,植物纹样也是其作为图饰的一项重要的来源与依据。

其通过将树叶与花朵的各异的缠绕与交叉,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与纹样,并且因其缠绕与交叉的不同,所形成的图案也是不尽相同的。

而其所构成的纹样常以一个图案的形式开始无限循环,然后使回族人民在其衣食住行或其他寺庙中所进行装饰的图案超脱了单调性,虽然复杂却能够第一时间吸引住观赏者的眼睛,给予其视觉上的冲击感。

宁夏古建筑宣传册

宁夏古建筑宣传册

宁夏古建筑宣传册概述宁夏,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这片土地上有许多独特而美丽的古建筑,展现了宁夏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本宣传册将介绍宁夏的古建筑,带您领略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

一、沙湖回族自治县沙湖回族自治县位于宁夏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许多精美的古建筑。

1. 银川清真大寺银川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银川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该寺始建于明代,规模庞大,风格独特。

其主体建筑群由经堂、礼拜堂、教学楼等组成,气势恢弘。

2.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郊区,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西夏帝国皇陵群。

这些陵墓建于1038年至1227年间,是西夏文化的重要遗址。

王陵群由12座陵墓组成,每座陵墓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

3. 中卫回族自治县中卫回族自治县是宁夏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值得一游。

3.1. 中卫城楼中卫城楼是明代的一处古建筑,位于中卫市区中心。

这座城楼高大雄伟,是当时中卫城防御体系的核心部分。

登上城楼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美景。

3.2. 沙坡头风景区沙坡头风景区位于沙坡头镇北部,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和祠堂。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

在沙坡头风景区漫步,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4. 固原市固原市是宁夏东部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值得一看。

4.1. 西夏文化园西夏文化园位于固原市郊区,是一座展示西夏文化的主题公园。

这里有许多复原的古建筑,包括宫殿、寺庙、民居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西夏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4.2. 青铜峡大峡谷青铜峡大峡谷位于固原市西北部,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景色,并参观到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寺庙和祠堂。

二、贺兰山脚下贺兰山脚下是宁夏北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许多古建筑。

1. 石嘴山市石嘴山市是宁夏北部一个重要城市,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值得一游。

《民族融合之建筑》课件

《民族融合之建筑》课件

建筑与文化的融合
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是指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使建筑成为 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这种融合可以增强建筑的认同感和文化价值。
在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如汉族的庙宇文化、苗族的吊脚楼文化等。这 些文化元素在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和传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同时,现代建筑也 在不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建筑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03
民族融合在建筑中的体现
建筑风格的融合
建筑风格的融合是指不同民族或地区的建筑风格在交流与融 合过程中形成新的建筑风格。这种融合可以体现在建筑的外 观、结构和装饰等方面。
在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建筑风格相互借鉴,形成了丰富 多彩的建筑风格,如汉式、满式、藏式等。这些建筑风格在 融合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各自的特点,还产生了新的元素和 形式。
丰富建筑的文化内涵
民族融合使得建筑成为不同文化交融的载体,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在建筑中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建筑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外观和形式上,还涉及到空间布局、装饰细节和历史背 景等多个方面。
提高建筑的实用性
民族融合促进了不同地区建筑 经验和智慧的交流,使得建筑 在功能和使用上更加完善和实 用。
民族融合的意义
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
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增进 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民族团 结与和谐。
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
民族融合是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途 径,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 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建筑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
承载历史记忆
推动经济发展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建筑可以追 溯不同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促进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令人震撼的银川穆斯林金色大殿(绝品收藏)

令人震撼的银川穆斯林金色大殿(绝品收藏)

令人震撼的银川穆斯林金色大殿(绝品收藏)
令人震撼的银川穆斯林金色大殿(绝品收藏)
本文关键词:银川,把我,大殿,回乡,实拍,金色,震撼,摄影时间:2012-12-27 06:33
令人震撼的银川穆斯林金色大殿(绝品收藏)
金色礼仪大殿面积8000多平方米,中央圆形穹顶高32米,四角邦克楼高45米,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穆斯林礼拜殿,其建筑和装饰风格填补了我区同类建筑空白。

金色礼仪大殿是系统展示中国回族宗教礼仪文化和清真寺文化的
一处游览景观,礼仪大殿建筑风格在吸收阿拉伯古典建筑造型的基础上,依照中国回族清真寺礼拜殿的布局设计,大殿外观雄宏素雅,殿内肃穆安详,彰显了伊斯兰建筑文化特色和回族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

宁夏回族生态建筑研究

宁夏回族生态建筑研究

宁夏回族生态建筑研究作者:康婧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6年第12期康婧(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宁夏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黄土覆盖厚达100 多米,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域特征,建造了冬暖夏凉的生态建筑———崖窑。

即使当地居民迁山区入居川区,人们仍然传承这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创造出“箍窑”。

这种建筑形式与发达国家的“绿色居住”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对此建筑的生态性研究,为即将消失的宁夏民居建筑的改造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崖窑;箍窑;生态性中图分类号:TU-0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5-58-20 引言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位于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

其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黄土覆盖厚达100 多米,由南向北厚度渐减。

受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南北部的回族建筑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新中国成立前,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人民多居住在窑洞,住房的使用较少且简陋,有句俗语:“回回的房没有梁”。

现今多是以崖窑、土坯砌墙、单坡覆瓦或双坡覆瓦的形式存在。

崖窑作为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被宁夏海原、西吉西部的这些土层较厚的山区回族人民所喜爱,且因当地山大沟深,林木少,经济基础薄弱,节能环保,故崖窑被宁夏南部的回族居民推广使用。

为利用空间,或因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制约,在部分山区和地势平坦的川区,用土坯和黄草泥垒砌窑洞,创造出宁夏回族居住建筑的另一道风景“箍窑”。

直到现在,在南部山区回族聚居的村落中仍保留这种窑洞式的民居建筑,而在山区的汉族民居中,这种极具地域特点的民居建筑则早已消失殆尽,荡然无存。

“箍窑”技术已为宁夏回族专有。

1 崖窑的空间布局回族居民的“崖窑”是充分利用天然的黄土资源,在黄土崖上先铲出一个断面,挖窑洞做居室。

断面有大有小,大则能掘五六孔窑,小则能掘三四孔。

居于回族窑洞中间的一孔常被称为主窑或客窑,主窑边上的为火窑,进入火窑的左侧或右侧布置火炕,火炕和锅台相连接,供做饭和居住用。

维吾尔建筑文化

维吾尔建筑文化

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的特征研究新疆东部地区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特征分析——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的自然环境吐鲁番是位于新疆东部天山脚下海拔最低的地方,距乌鲁木齐市 180 公里左右,占地面积 69700 平方公里。

吐鲁番的整个地区呈盆地形,那里由我国地势最低的艾丁湖,它的北边是天山,南边是大量的沙漠和少量的绿洲,它既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北部游牧民族穿越天山至塔里木盆地的必经之地,可见吐鲁番所处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吐鲁番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了极端的气候特征,它属于典型的干旱炎热的大陆性气候,盆地远离海洋北边又被天山阻断了北方的湿冷气流,常年干旱少雨形成了日照较长、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及风力较强的气候特点。

而四季变化的特点则是夏季漫长而炎热、冬季严寒少雪、春秋两季时间极短。

在吐鲁番地区,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全年的日照时长为 3100 小时左右,这比别的地区多 1000小时左右;夏季的极端温度达到 42 摄氏度,地表温度平均在 70 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极低,仅为 16.4 毫米而蒸发量则达到 3000 毫米。

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民居的建筑综述吐鲁番地区是维吾尔族建立起的第二个王朝是高昌回鹘王国的所在地,在那个时期新疆的经济状况开始逐渐好转,生产方式逐步从游牧转变成了以务农为主,畜牧为辅的经济形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给维吾尔族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居住的房屋形式;他们半定居或非定居的生活方式过度到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可见,在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居民们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英国学者罗杰·斯克鲁登曾这样说过“建筑更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区域性。

文学、音乐和绘画艺术等作品都不受场合的限制,它们可以通过表演或流动展出,甚至在少数情况下,通过复制,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为人们所认识。

但是也有少数例外,如壁画和纪念性雕塑,其位置的变化需要注意在美学特征上的不变。

建筑可不是这样。

建筑物构成它们自己环境的重要特征,就如它们的环境就是它们的重要特征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