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正常变异及容易误诊的异常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1)【可修改文字】

➢肝癌鉴别诊断: 应与肝血管瘤、肝腺瘤、早期肝脓肿以及转称性肝癌
相鉴别(转移性肝癌有“牛依原发灶不同,其在肝内转移灶的声像图可有相同特征
(1)乳癌:肝内可沉单个或多个结节,呈“牛眼征”或 “声晕样”
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体重减轻、低热。肝功能减退, 低白蛋白血症、浮肿、腹水、贫血、出血倾向。可出现黄疸、 肝掌、蜘蛛痣。
声像图特征,早期肝硬化,无特异性。 5、诊断标准
肝大小变化:包膜粗、可呈锯齿状,形态可失常,边缘角变 钝或不规则,正常肝脏呈楔形,矢状切面不呈三角形, 似椭圆形,内部回声增粗增强、肝内外血管粗细不均, 可呈小节节或血管纹理紊乱,肝动脉代偿性扩大。
(本图声束指向肝门)
显示门脉及其右肝内的分支。主门脉及其左支和右 支呈一条粗管状结构。
门脉右支向右上斜行,分成右前叶门静脉(Pva) 和右后叶门静脉(Pvp);门脉左支经过横部、 矢状部到达囊部,它与其分支构成“工”字形。
还可显示右门脉的腹侧,可见左右胆管及其汇 合点,代表肝总管近端。
右肋缘下斜图ⅠⅡ(第二肝门) 肋缘下探头位向横膈方向(头端)倾斜,显示 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即“第二肝门”
第三节 局灶性肝病(肝占位性病变) P207页
局灶性肝病(肝占位性病变)
可探及0.3厘米的液性病灶,0.5厘米的实性 病灶。诊断准确率在95-98%。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35-50岁间,男女比例为 2.6:1。
肝癌分4型:1、弥漫型;2、块状型;3、 结节型;4、小肝癌。
临床表现:1、症状:肝痛、腹胀、食欲减
肝动脉
由于肝A在肝内的分支较细,常规超声检 查显示困难,为此超声常利用声像图PV在 肝人的分布图型寻找与之伴行的肝A。
肝脏及肝病基础知识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2
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急性乙 型肝炎
慢性乙 型肝炎
肝硬化
携带者
携带者 1,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三次以上,血清ALT、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血清HBV DNA阳性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 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3次随访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HAI)<4.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HBV-M),俗称“两对半”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2
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HBV DNA检测 血清HBV DNA是病毒复制、传染的直接标志。对于血清HBV DNA检测,目前实验室多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其敏感范围为103~109拷贝/毫升,≤103拷贝/毫升为阴性,大于103拷贝/毫升为阳性,≥107拷贝为病毒高载量。 意义:1,直接反应HBV复制水平,用于乙肝早期诊断、传染判断、抗病毒治疗的选择标准和疗效考核。 2,能提示有HBV的基因变异,尤其是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2
HBV感染发病机制:HBV在肝细胞内复制和表达病毒抗原,其本身不会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而是机体对病毒抗原产生识别、激活攻击带有病毒的肝细胞造成免疫性肝损伤。
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识别)
T细胞识别
HBV
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特异T淋巴细胞
IL-12
IL-12
清除HBV
肝脏正常ct、mri断层解剖

肝移植后的监测和评估。
对脂肪肝和铁过载的诊断 和评估。
CT与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01
02
03
CT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 应用
肝癌的放疗和化疗计划 的制定。
肝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如栓塞、支架置入等
。
CT与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肝外伤手术前的评估和计划制定。 肝脓肿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前的定位。 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在MRI平扫中呈现为高信号,而门静 脉则呈现为中等信号强度。
在平扫中,肝脏的信号强度通常与周围组织相近,呈中 低信号强度。
肝脏的边缘轮廓在MRI平扫中清晰可见,有助于判断肝 脏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
肝脏MRI增强扫描
01
肝脏MRI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通过注射对比剂来提高病变与正 常组织间的信号差异,从而更好地显示病变。
01
MRI的优点
02
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可以多平面成像,提供更多解剖信息。
03
CT与MRI在肝脏解剖中的优缺点比较
对肿瘤和血管的显示较好。
1
MRI的缺点
2
3
扫描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急诊和重症患者。
CT与MRI在肝脏解剖中的优缺点比较
对钙化和骨骼显示较差。
费用相对较高。
CT与MRI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
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正常肝实 质的密度均匀增高,而病变组织 的密度变化则会出现异常,有助
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肝脏CT增强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诊 断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等肝 脏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
据。
肝脏CT血管成像
獭尾肝——精选推荐

獭尾肝獭尾肝左肝叶向左后⽅的突起称为獭尾肝(beaverlliver),别名包围肝、象⿐肝是临床并不少见的肝脏正常变异。
发⽣机制出⽣前,肝脏营养靠脐静脉输送。
脐静脉在左叶间裂处向右⾃然弯曲与门静脉连接,同时营养左右肝叶。
出⽣后,肝脏营养靠肝动脉、门静脉输送,脐静脉闭合,肝内⾎管合并、退化,数⽬减少,门静脉主⼲与其左⽀的夹⾓成锐⾓,致使左肝供⾎、⽣长发育均不及右叶,左外叶后部肝组织逐渐退化,遗留的残迹称为肝纤维附件或肝纤维垂,其内可有少许肝组织和迷⾛肝管,若其内仍有完整肝组织,形成的肝叶就是獭尾肝,见于5%成⼈。
超声表现:①肝左外缘向左后⽅延长、弯曲,尖端超过腋中线,包绕部分脾脏;②延长部分肝组织与正常左外叶⾎管相连,与其余肝组织密度相同③左叶间裂位于椎体右缘右侧(提⽰獭尾肝只与左外叶有关,⽽不是整个左肝叶增⼤);④延长部分与左外叶连接处可相对狭窄。
上述4项诊断标准中,①,②,③项为必备条件,④为辅助条件。
鉴别诊断:①獭尾肝为正常变异,其肝组织含有正常的肝、胆管组织,同样可以发⽣肝硬化和各种肝占位。
肝硬化的左叶增⼤⼀般为⼀致性,没有相对狭窄段和向后弯曲,其肝缘圆钝,常有肝右叶相对萎缩、第⼀肝门向右后⽅移位、肝硬化结节等肝硬化其他表现,与獭尾肝不难鉴别。
②陈旧性脾包膜下⾎肿鉴别。
③与脾梗死鉴别。
獭尾肝图⽚男性,24岁,此⼈⽐较瘦低烧1周就诊脾脏包膜下探及新⽉形低回声区,低回声区与脾脏分界⽐较清晰,⽆明显彩⾊⾎流信号。
个⼈感觉这个⾸先考虑獭尾肝不排除其它当时没有仔细区分这个低回声与肝左外叶的关系咳纹肝 (粗⼤膈肌束压迫肝脏)定义咳纹肝粗⼤膈肌束对肝造成的压痕,属膈肌正常解剖变异,粗⼤的膈肌束由于紧贴并陷⼊肝脏表⾯,陷⼊肝表⾯的膈肌束在超声图像上可⾛⾏于肝实质内, 易被误诊为肝内病变.肝右叶的膈⾯因长期咳嗽或束腰等导致膈肌勒压的痕迹,称肝副裂(咳纹肝)。
应与主裂标志、肝内病理性结节相鉴别。
正常解剖解剖肝脏表⾯被覆的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成为肝被膜(也称为格⾥森被膜)。
肝脏占位性病变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囊肿
T1W I
T2WI
T2WI+SatFat
肝血管瘤
➢ 概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 般无临床症状,个别有发热、贫血、腹 痛等症状
➢ 病理:
1、大体病理:外观呈紫红色、质软无包膜、 切面为囊筛状似海绵而得名 2、镜下:由无数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 根据瘤壁的厚薄分为---
薄壁型(壁薄腔大)
厚壁型(壁厚腔小、个别呈裂隙状或完全闭塞)
MRI表现: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1.形态及边缘-类圆形、边缘清晰 2.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信号强度随TE时间延长(≤120ms)而增 高,称为灯泡征,一般瘤灶信号均匀,大的 病灶因血栓或纤维瘢痕而信号不均
3.增强扫描
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平扫及LAVA增强 准确扫描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
盲
动
片
脉
期门平源自静衡脉 期
期
动脉成像
门静脉成像
Reformat重建
MIP重建
肝静脉成像
门脉期及平衡期重建肝静脉,判断有无变异,尤其注意 有无右下肝静脉
肝脏常见疾病
恶性肿瘤
1、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2、转移性肝癌 3、淋巴瘤 4、肝肉瘤 5、胆管细胞囊腺癌
周边结节样或棉絮样强化,逐渐向中心 扩展,延迟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充填
MRI正常肝段划分1 MRI正常肝段划分1
MRI正常肝段划分2
1.尾状叶 Ⅰ段 Ⅰ 经肝圆韧带和肝 左静脉连线 2.左外叶上段 Ⅱ段 Ⅱ
经肝中静脉、下腔静脉和胆囊窝连 线 7.右后叶上段 Ⅶ段 Ⅶ 经肝中静
脉标志线 8.右前叶上段 Ⅷ段
3.左外叶下段 Ⅲ段 Ⅲ 经肝右静脉标 志线 5.右前叶下段 Ⅴ段 Ⅴ 经肝右叶 横裂标志线 6.右后叶下段 Ⅵ段 Ⅵ 经
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面上项目基金资助(20180320230014)黄叶青 古玉梅 刁胜朋 刘爱群 洪铭范: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8000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黄叶青 古玉梅 刁胜朋 刘爱群 洪铭范 【摘 要】 目的 分析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的特点。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56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析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特点、血象、肝功能、腹部B超、颅脑磁共振、ATB7B基因变异特点。
结果 56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中发病年龄11~20岁34例(60 7%),病程1~3年35例(62 5%);临床表现以震颤起病16例(28 6%),构音障碍起病24例(42 8%),伴有精神、性格障碍者5例(8 9%);56例(100%)24h尿铜>100μg;45例(80 35%)血清铜蓝蛋白低于0 2g/L;眼科裂隙灯下可见角膜K-F环阳性56例(100%),血细胞减少5例(8 9%),转氨酶升高12例(21 4%),50例(89 2%)腹部彩超结果均有异常,41例(73 2%)头颅磁共振有异常;42例(75%)患者检测出致病变异位点,表现为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14例(25%)患者仅检测到单个突变位点。
所有致病变异中,Arg778Leu在本研究人群中等位频率最高,占25 9%(29/112),其中3例为纯合突变;其次为Ile1148Thr(15/112)、Gly943Asp(6/112)、2304dupC(5/112)、Pro992Leu(4/112),等位频率分别为13 4%、5 3%、4 5%、3 6%。
结论 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对于类似患者要完善铜蓝蛋白、24h尿铜、角膜K-F环、腹部彩超、颅脑磁共振等相关检查,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脑型;临床特点;基因突变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21.04.045Analysisof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genemutationof56patientswithcerebralwilsondiseaseHUANGYeqing,GUYumei,DIANShengpeng,LIUAiqun,HONGMingfan 【Abstract】 Objective ToanalyzetheclinicalfeaturesandgenemutationofpatientswithcerebralWilsondisease.Methods 56patientswithcerebralWilsondisease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0toMarch2020werecollected,andthecharacteristicsofageofonset,courseofdisease,clinicalfeatures,bloodimage,liverfunction,abdominalB ultrasound,brainmagneticresonance,ATB7Bgenevariationwereanalyzed.Results Amongthe56patients,34(60.7%)wereaged11 20,and35(62 5%)wereaged1 3.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weretremorin16patients(28 6%),articulationdisorderin24patients(42 8%),andmentalandpersonalitydisordersin5patients(8 9%).56cases(100%)24hurinarycopper>100ug;Theserumlevelofcoppercyaninwaslowerthan0 2g/Lin45cases(80.35%).Therewere56cases(100%)withpositivecornealK Fring,5cases(8 9%)withhemopenia,12cases(21 4%)withelevatedaminotransferase,50cases(89 2%)withabnormalabdominal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and41cases(73 2%)withabnormalcranialMAGNETICresonance.Pathogeneticmutationsitesweredetectedin42patients(75%),presentingascomplexheterozygousorhomozygousmutations,andonlyasinglemutationsitewasdetectedin14patients(25%).Amongallthepathogenicvariants,Arg778Leuhadthehighestmediumfrequencyinthestudypopulation,accountingfor25 9%(29/112),amongwhich3caseswerehomozy gousmutations.Ile1148Thr(15/112),Gly943Asp(6/112),2304dupC(5/112)andPro992Leu(4/112)werefollowedbyIle1148Thr,Gly943Asp(6/112),withtheallelicfrequenciesof13 4%,5 3%,4 5%and3 6%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rearevariousclinicalmanifestationsinpatientswithcerebralWilsondisease.Inclinicalpractice,itisnecessarytoimproverelatedexaminationssuchascoppercyanin,24hurinarycopper,cornealK Fring,abdominalcolordopplerultrasound,andbrai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orsimilarpatients.Genedetectionishelpfultoimprovetheearlydiagnosisrate. 【Keywords】 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CerebralCerebralWilsonDisease;ClinicalCharacteristics;GeneticMuta tions 【Author′saddress】 The1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do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8000,China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又称为WilsonDisease(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ATP7B基因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主要以肝硬化和基底核变性为主要表现。
肝脏灌注异常的影像表现

A:
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常见原因包括 Budd— Chiari 氏综合征、右心衰竭、缩窄性心 包等。肝静脉回流受阻,压力经肝窦传导到门 静脉, 门静脉血流减少, 肝动脉代偿增加, 出现HPD 表现。由于肝脏周围带接受门脉血供 相对较少, 肝动脉代偿能力强,Budd- Chiari 氏综合征时, HPD 常表现为肝脏外围动脉期明 显强化, 中央区呈相对低密度改变。右心衰竭、 缩窄性心包炎时, 肝脏循环减慢,动脉期或门 脉期形成弥漫斑片状异常强化区,平衡期逐渐 变为等密度。
1、肝动-门脉分流 2、肝内、外血管 阻塞 3、炎症充血 4、肿瘤盗血 5、解剖变异、迷 走血管供血 6、无明确原因
1、肝内动-
门脉瘘( arterioportalshunt,APS): APS 是引起肝内HPD 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常见 原因包括肝脏良、恶性肿瘤、肝脏外伤或介入 治疗穿刺后、肝硬化、先天畸形等。各种原因 形成肝动脉和门静脉直接交通,致使含有造影 剂的动脉血通过APS 进入压力较低的门静脉系 统, 出现HPD 现象。
2、肝内、外血管受挤压或阻塞
门静脉受压、梗阻,包括门静脉血栓、瘤栓、 肿瘤直接侵犯,肝外肿瘤压迫、肝硬化等。在 原发肝癌中,肝内、外门脉瘤栓常见,同时多 伴发动— 门脉瘘,易形成HPD。门静脉主干或 其分支受压或梗阻时,其远端门静脉血流减少 或停止,相应支配区的肝动脉血流通过肝窦、 脉管及胆管周围血管等途径代偿增加, 出现 HPD 表现。 包括为下面两种情况:
5
、 迷走血管供血 肝脏除接受肝动脉、门静脉供血外,常有小部 分肝组织接受第三方向血供,主要指一些迷走 引流静脉,如副胆囊静脉、迷走胃右静脉、包 膜静脉等。该血供进入肝窦比门静脉速度快, 从而导致该区肝组织出现HPD 。表现为动脉期 呈类圆形、长条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 门脉期呈等或稍高密度。 常见于胆囊床、镰状韧带周围、第一肝门旁或 肝包膜下等区域。
肝脏疾病超声检查

2)、肝静脉:
肝静脉管腔内充填均匀一致的色彩,蓝色层流,靠近IVC的 肝静脉在心脏舒张期末可见短暂红色反向血流(图示)。脉冲多 谱勒:频谱为三相波波型,其主要振幅为基线以下的点状波型, 即在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之后还可见一反向血流波形。收缩期峰 速度大于舒张期峰速度。受呼吸影响,呈“W”形。
3)、肝动脉: 肝动脉细小,在肝内几乎不显示,仅在肝门部PV前方可见 闪烁样点状回声,色彩鲜亮,血流方向与PV方向一致,为进肝 血流。肋间斜切时,管腔内充填均匀的红色层流。脉冲多谱勒: 呈连续性低阻型动脉血流频谱,收缩、舒张期均为正向血流, 肝固有动脉内径0.33±0.12cm,峰值速度<50cm/s,在PV高压 时,肝动脉可增粗,流速增高以代偿减少的PV血流。
4、左段间裂:位于左外叶内,其间有左肝静脉之段间支通过, 将左叶分为上、下二段段内分别有门脉左外叶上段支和左外叶下 段支走行。
5、右段间裂:位于右后叶内,呈水平位,由肝横裂的右端 向右行,且于肝右缘的中份,将右后叶分为上、下二段,段内有 门静脉右后上段支,下段支走行。裂中有肝静脉段间通过;
从以上肝裂将肝脏分为四叶、四段,加上横沟后方的肝尾叶, 总共为五叶、四段。从以上肝裂将肝脏分为四叶、四段,加上横 沟后方的肝尾叶,总共为五叶、四段。了解肝脏分叶的解剖基础, 对于肝脏的超声显像和在声像图中对病灶定位诊断有着非常重要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