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观点综述

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观点综述
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观点综述

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观点综述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新趋势,是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流形式。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加深,有关绿色营销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有关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

张宏山认为,绿色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和拓展,既有一般市场营销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于传统营销来说,绿色营销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及良好的适应性,是一种积极的经营方式,渗透着道德经营哲学的理念,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崭新内容。第一,绿色营销的前提是消费者绿色意识的觉醒和绿色消费的出现,目标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绿色营销的运作特点在于企业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协调机制,在市场机制以及政府、社会共同努力下,追求与自然界的融合与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第三,绿色营销强调企业、消费者、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协调,并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注全球的环境。

陈磊指出,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

者日益提高的环境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周晓农认为,绿色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创新与发展,在追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三种目标的统一中更充分、更长远、更开放地追求社会利益,注重对社会的宏观贡献,充分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传统营销相比,就营销过程而言并无显著差异,但在理论基础、营销观念、经营目标和营销策略上则具有绿色的特点。这种差异并非是对原有市场营销的否定,而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是市场营销理念的又一创新和进步。首先,在理论基础上,绿色经济学和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为绿色营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绿色营销观念是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营销观。再次,绿色营销的经营目标是使经济发展目标同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目标相

协调,促进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在其策略上注重绿色因素,形成营销策略差异,具体体现在组合营销策略的基本要素上。

褚爱红认为,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消费者日益提高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

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和适应社会生态环境发展需要的一

种营销理念。因此,绿色营销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其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导向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二、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颜弘、王锋认为,我国的绿色营销是从开发绿色食品开

始的,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相继出现了一些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目前,我国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着营销观念的挑战。营销观念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它是否客观、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目前,生产经营者大多数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观念下进行生产经营,对眼前利益考虑得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寓环保意识于经营决策之中,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其结果不仅是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获得利润,而且还要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及时调整并转变营销观念,才能成为市场营销中的制胜者。

胡永认为,尽管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已取得良好的开端,但从整体而言,就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还不具备绿色营销意识。从本性上讲,企业追求的是一种盈利性和安全性,它认为能够使自己在特定市场环境中安全地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观念便是最好的观念,以至还用一些错误或落后的观念去指导营销。这说明了我国还需要大力推广绿色营销观念,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任重而道远。

马莉、侯娟娟指出,我国绿色营销的实施尚未得到政府的有效支持。虽然政府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政策及促进绿色营销开展的措施,但实施绿色营销会增加企业的

成本,导致绿色产品失去竞争能力。如对一个汽车厂商而言,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需要添置一些新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

设备,以生产出不污染或少污染环境的汽车,而这些都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继续沿用传统方法生产产品,则有可能因少支出环保经费而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对此,国外目前通常采用支持性或优惠性政策,如:税收方面的优惠、根据污染程度对汽车尾气的排污实行不同等级的收费,以纠正这种不合理现象,鼓励企业走清洁生产的道路。我国在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方面还未制定出完备的政策措施,当前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与政策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补偿。

彭攀等指出,我国企业的绿色化任重道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政府在促进绿色营销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体制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而阻碍了绿色营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缺乏对企业绿色营销进行激励、扶持和优惠的环境,如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及措施等。目前,虽然出台了一些环保法规,但不全面。现在我们仍可看到:由于资金的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无力顾及环保问题,造成污染也无力投入治理;一些绿色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因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而在研制开发及成果转换上出现问题;许多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环保产品推广缓慢,一些企业不得不从环保产业中退出;还有

些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而生产污染产品。政府如果不能通过有力的政策改变这种现状,绿色营销的推行速度将会受阻。另外,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限,绿色营销的实施缺乏技术支撑。我国企业普遍尚未成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且主体地位经常倒置,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扩散严重不足,生态工艺应用较少,特别是对一般中小型企业而言,低技术能力是绿色营销的主要障碍。

杨楠指出,由于中国现有市场的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我国的绿色营销客观上面临着不少问题和障碍,突出表现为:没有形成全社会绿色消费需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但由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至今了解并接受了绿色营销的仅是少数消费者,绝大多数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消费需求,甚至还不知道绿色消费、绿色产品和绿色营销的概念。许多企业对绿色消费导致的消费需求变化、绿色营销引起的企业竞争能力差异、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和挑战等认识不足,导致绿色营销只能在较低水平上徘徊,无法推动绿色营销的大发展。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刘广深、李汝英认为,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关键。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搞投资是无为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人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对企业来说,事先防治污染与事后处理污染的代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有些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当前及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要充分认识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必须确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寓环保意识于生产经营决策之中,努力谋求企业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外贸企业,必须认识到绿色营销已经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战术选择,而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的必备条件。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绿色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了环保理念。以绿色意识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各方面、全过程的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绿色教育与培训,努力使全体员工认识到环保事业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崇高事

业,以环保为己任,把环保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在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盈利。

颜弘、王锋指出,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绿色理念已成为各国企业追逐的热点和焦点。因此,作为我国企业的决策者必须正视我国企业发展绿色营销面临的挑战,通过学习、了解本国和它国有关法律规定及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环境协议的内容,以便对公司的发展项目和产品生产做出相应的调整;环境专家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环境技术以及设计废物处理装置和污染控制设备,重新设计工业过程,不断减少污染和污物产量;工程师和其它专业人员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知识和技能,从设计到制造方面减少生产与消费的污染。我国企业应明确树立并全面贯彻绿色营销的观念,改变和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营销模式,并通过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价格的制定、绿色促销活动的开展及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切实将绿色营销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胡永指出,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真正把开展绿色营销,保护环境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政府制度、建立管理机构、保证资金投入等来推动企业绿色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要在经营战略上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面利益统一和兼顾起来,在

产品开发、加工、运输、定价、促销分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注入环保因素,注重采用新的绿色策略。

徐建中、何玄鹤指出,健全和完善的绿色政策和法令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和保障。企业营销策略的成功有赖于企业产品及企业活动的合法性,只有充分发挥绿色法令的作用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才能把环境保护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促使企业自觉实施绿色营销。同时,国家应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对企业的绿色研发投入给予科研资助和奖励,每年在全国评选“绿色企业”,并做好宣传工作,增强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公众的绿色意识,拉动绿色需求。

胡金林等认为,目前,绿色营销在国际上已是风起云涌,在我国也正方兴未艾。但是对于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其经营思想仍处于以推销观念为主,开始向市场营销观念转变的阶段,企业常常为了获利而盲目采取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模式,患了“市场营销近视症”,太重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割裂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所以,要从理论上端正态度、澄清看法,重新审视发展绿色营销的重大意义。

李海娥认为,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国绿色营销的发展主要应由政府来推动。这是因为政府是公共资源的第一保护人,同时又掌握着公共权力和代表着公共利益,这正

是推动绿色营销发展所必需的,也恰好与绿色营销的发展目标相吻合。第一,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绿色营销的成效如何,政府的立法执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整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奖惩分明的制度体系,很好地解决诸如环境管理体制、绿色标准制定、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等问题。其次,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形成一个有权威性的统一的组织,具体执行相关法规,促使政府与企业的行为规范化、良性化。第二,注重引导,提高全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直接拉动力量。从目前来看,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引导和培养公众绿色消费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首要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合理有效地教育社会公众从“经济理性人”向“生态理性人”转变,提高绿色需求。一方面,正面引导公众建立绿色消费观,提高其识别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适时提供反映环境状况的数据,让公众了解生态环境的严峻性和脆弱性,自觉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加绿色消费。除了进行社会公众教育之外,政府也要注重培养绿色人才,为绿色营销的发展储备人才。第三,推动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组建和发展。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行为方式,鼓励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组建和发展。实践证明,在国外,环保非政府组织是推动绿色营销发展的中坚力量。针对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面

临的现状,政府首先要允许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其次要从行动上予以支持,具体包括:放宽非政府组织成立的条件,凡是经确认善意保护环境的团体都允许注册成为民间组织;简化审批的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建立环境保护基金,引导企业支持非政府组织,不断壮大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姚雪超、孙彩霞认为,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想,对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尽管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运动开展的措施,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强化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绿色法规,真正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绿色产业及绿色产品的行政管理机构,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完善绿色奖励政策。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发放“绿色标志”和实施绿色营销的管理,严厉打击绿色产品的假冒行为,保证绿色产品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秋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 格式阅读原文。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

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 何志毅,于 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随着全球环保运动的发展,绿色营销在国外逐渐推广。本文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四力模型,从消 费者、企业、政府、环保非政府组织四个方面比较了国内外绿色营销的状况,分析了国内绿色营销的问题,并提 出了促进国内绿色营销的途径。本文认为国外绿色营销的主要力量是消费者的拉动力,而国内绿色营销应该 以部分“深绿色”企业为主要推动力。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消费者;绿色价格;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4)06-0085-09 收稿日期:2004-09-01 作者简介:何志毅(1956— ),男,福建省福州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 自7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它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若想达到合理的发展,则要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变消费习惯与结构,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生产废弃物。[1](P56)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关键的决定力量。尤其是企业,更是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一直以来,企业的行为都直接影响了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如何建立绿色观念,如何生产绿色产品,如何进行绿色营销对于环境保护有重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绿色营销于90年代初在全球范围内被提上日程。本文认为,在绿色营销中有四种力量起作用,分别是企业、消费者、政府和环保NGO (非政府组织)。企业是绿色营销的执行者,消费者是绿色营销的拉动者,政府和环保NGO 是绿色营销的推动者。下面我们分别就国内外消费者、企业、政府和环保NGO 四种力量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 一、国外绿色营销的发展状况 (一)绿色营销中的消费者 就绿色产品购买意愿而言,可以看出国外绿色消费者除了关注购买和消费过程,还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处置问题(如可回收等)。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日渐出现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渴望,人们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绿色产品。以降低消费品污染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消费观念代表了当今世界公众消费观念的新潮流。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同率相当高。以绿色食品为例,在英国,目前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本国生产能力潜力,每年进口量占该类食品消费总量的80%,德国则高达98%,这表明绿色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日本对家庭主妇的调查中, 第41卷第6期 2004年11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 .41,No .6Nov .2004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绿色营销趋势下企业绿色管理战略探析

绿色营销趋势下企业绿色管理战略探析

目录 1 绿色营销的现状及意义 1.1 我国绿色营销的现状 1.2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 2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2.2 企业外部存在的问题 3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问题分析 3.1 SWOT分析法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3.2 SWOT分析法分析企业外部存在的问题 4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发展战略的策略 4.1 绿色战略管理内容 4.2 企业绿色管理的战略选择 4.3 企业绿色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结论 参考文献

1 理论价值或现实价值 随着环境观念深入人心,以环保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开发绿色产品对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参与国际竞争,树立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之产生的绿色营销也逐渐成为国际营销新浪潮。绿色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相当重要的战略。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国际绿色产品市场交易额为42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增长,许多国家绿色产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为20%-30%,甚至有一些国家达到50%,实施绿色管理战略将是企业抢占绿色市场的最佳选择。因此,中国企业实行绿色战略管理发展呈必然趋势。同时,将环境纳入战略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环境与发展双赢的可能性成为企业强化环境管理的内在动力。 有远见的企业家通常会抓住机遇,引进绿色观念,推出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市场,推行绿色管理。绿色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绿色经营观念指导下,对企业进行绿色开发,实施绿色生产,开展绿色营销,培育绿色文化的总体规划。这一规划的实施有益于打破绿色壁垒,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有益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益于把生产经营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但是,当前我国企业绿色营销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消费者观念的转变;绿色产品的供给不足等。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现实价值。

关于数字化产品价格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因为企业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高质量原料和争取顾客支持等工作。企业要想取得产品差异,有时要放弃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因为它的排他性与高市场占有率是矛盾的[4]。 对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问题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垄断竞争问题的讨论。要完整地理解产品差异化,还必须明确产品的层次。菲利普·科特勒[5] (Philip Kotler 1999,Marketing Management)在产品三层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五层次模型,即核心产品(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它说明产品价值和利益的形成过程具有双向性,是营销者与顾客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由顾客起主导作用。而顾客不在满足单一的产品。 正如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李维特[6]所言,现代竞争并不在于各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他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些什么内容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等方面的差异化来增加产品价值,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因此,找到合适的差异化要素,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产品竞争就能顺利开展。 1.2.2服务差异化策略 服务差异化是指企业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异的服务。尤其是在难以突出有形产品的差别时,竞争成功的关键常常取决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服务差异化的研究是从制造业开始的。Houghton Pappas和Sheehan[7]认为,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发达国家经济的产业构成、产业内部活动以及产业间关联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服务”变得日益重要。当企业意识到可以通过不同的服务来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时,许多企业甚至开始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世纪的到来,绿色消费、绿色营销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绿色营销在中国的起步较晚,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面临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绝大部分的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仍未确立,生产管理方式滞后,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社会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政府措施不力的障碍,所以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宣传,努力使绿色营销成为本世纪中国营销的主流。 一、我国企业推行绿色营销的意义 (以下全文的第二、第三级标题的格式,如字体字号,对照例文再修改) (一)、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须认识到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顺应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获得良好的效益。 (二)、绿色企业形象是高素质企业的象征。以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企业形象的树立,是企业及其经营者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长远发展的高尚思想境界的体现。追求绿色形象的企业,其理念和行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是现代企业的楷模。 (三)、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和最难对付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产生了。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逐步向外向型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也以环保为名,构筑起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冲击。通过强化绿色观念,重视绿色设计,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绿色包装,积极争取ISO14000认证等措施来实施绿色营销,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是突破“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在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现状及特征 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绿色营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营销理念。绿色营销在可持续发展的观的要求下,企业从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长远的角度出发,在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 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922年.奎因坦斯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1924年,布利斯所写的一部管理会汁方面的著作《通过会汁进行经营管理》也问世了。这个时期管理会汁的特点是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点是在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巾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O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当时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未及时地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其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影响了他的实际应用。2008年陈建梅在《财务管理》中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是世纪年代初, 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7年潘飞,王悦,沈红波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二期中提出: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1982年第二期《会计研究》中,余绪缨提出“对象问题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一门学科的对象, 是其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是贯穿于该学科的始终的。从这个认识出发, 应如实地把现金流动( cash flow) 看作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1983 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体现余先生上述观点的《管理会计》教材。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高等财经院校统编教材。20世纪90年代之前,余先生的《管理会计》教材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许多人是通过该教材才了解、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知识, 从而对管理会计感兴趣。可以说, 该教材不仅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传播、普及与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也标志着余先生已经完成了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工作, 开始进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学科阶段。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示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 1987 年,美国管理大师卡普兰教授在其著作《相关性的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指出:今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改梁易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上,花大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探析绿色营销现状及发展

探析绿色营销现状及发展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展绿色营销,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对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我国实施绿色营销,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绿色营销现状发展分析 一、绿色营销产生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市场最具有生命力的五种营销方式分别是“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络营销,直复营销及特许经营。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是“以消费者需要为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我们说这一观念的产生相对于以往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而言是一次经营思想上的革命的话,那么,绿色营销观念将掀起经营管理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 人们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平衡,大气污染和生物灭种等环境危机,越来越认识到在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后遗症这些表象后面,隐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问题。今天,我们普遍感觉到正是那种过度掠夺式的消费方式和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这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危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行为缺乏生态观念,那种对自然资源釆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法,以追求一已的、一时的高效益、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由单纯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双重目标转变,资源配置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和发展会议制定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绿色革命为带来了勃勃生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已成为21世纪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创造了新的机遇。绿色营销观念认为,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 二、绿色营销的特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绿色营销活动。这种营销活动的主要特征是:

宁波大型超市绿色营销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宁波大型超市绿色营销对策研究 魏明侠,司林胜(2005)指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不仅要求实现宏观、中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实现围观基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施绿色营销。 孙玲(2003)说绿色是当今世界的时尚,绿色消费是当今世界性的消费主旋律。每个企业,每个经营者必须树立强烈的绿色营销意识,坚持从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消费全过程至始至终保持着绿色状态。 刘敏(2004)认为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对消费观念与营销观念进行真正的再认识,才能自觉参与和促进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活动。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绿色消费时消费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安全与健康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了一份渴望。 甘碧群(2005)认为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 张和艳(2002)指出一个有魅力的超市,不但是一个“质量信得过的企业”,还必须是一个“环保信得过的企业”。纵观零售业的基本态势,以由浅层次的商品竞争演变到深层次的服务竞争,然而服务竞争的一个核心点是,从满足顾客购物需求一般层面上升到关注和保护顾客身心健康的最高境界。 刘致良,冼锋(2007)指出餐饮企业的绿色营销管理,就是要改变餐饮存在的发展模式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烹饪方式欠科学等问题,将绿色营销的理念贯穿于餐饮企业的设计、消费、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找出潜在的危害安全、影响营养健康、破坏环境的因素,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实现餐饮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万后芬(2006)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关键词: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简介: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内容: 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1,(08):81-82. [2]徐璟。依托校企合作重构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好家长,2021,(51):48-49. [3]包纯玉,张新华。ERP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1,(10):90+92. [4]裴畅。关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建设工作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1,

(20):78-79. [5]钟燕,唐金玉。浅谈中职班级的特色管理--寓企业财务哲学于班级管理中[J].现代职业教育,2021,(20):174-175. [6]谢小春。高职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68-69. [7]郭建立。浅议会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76. [8]严水荷。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28-30. [9]张巧英。论如何实现中职学校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154. [10]张燕。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4):31. [11]方乐。地市电大“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60-161. [12]徐筱朦。浅析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21,(34):121. [13]杨健文。管理会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236. [14]李乐言。关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236. [15]何志明。基于DEA的高职专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39):83-84. [16]何雪锋张鑫。“阿米巴”模式的管理会计体系[N].财会信报,2021-09-04(B07)。[17]何雪锋张鑫。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的新助手[N].财会信报,2021-09-11(B07)。[18]高思源。经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旅游管理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多彩,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我国民俗旅游1983年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民俗旅游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民俗旅游已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雷俊霞 1983年,山东潍坊“石家庄千里民俗旅游线”开启了中国民俗旅游最具重要意义的一年,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新形式,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迄今为止,中国民俗旅游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民俗旅游经历了起步阶段、快发展阶段和深化成熟阶段等发展阶段。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今民俗旅游已经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中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其参与型和体验性成为新时期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的重要卖点。中国民俗旅游业出现了诸多新的领域和热点,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升民俗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其长久发展。 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为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求新、奇异、求奇,注重参与型与体验性,民俗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民俗旅游的发展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改革开发以来至1989年,这一时期,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逐渐得到推广,作为风光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在

旅游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少、规模小、范围窄。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1995年我国的民俗旅游逐渐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很多著名的民俗旅游景点出现,如深圳的锦绣中华。这个阶段,我国的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多样化,从单一的观赏发展到多样的参与。 深化成熟阶段。1996年至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不断成熟,与自然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我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局面。同时,这些年也出现了中国的民俗旅游亮点活动,如从2002年—2011年我国各地陆续推出的民俗旅游主题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使我国的民俗旅游开发走向深入与成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印象刘三姐等大型民俗项目的出现即是其典型的标志。 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民俗旅游30过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我国旅游界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的开发,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开发中最具潜力的方面。同时,民俗旅游的发展也迎合了国内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多元需求。国家旅游局也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民俗主题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和主打项目,都凸显了民俗旅游额独特魅力。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我国的传统节假日,都是民俗旅游的高潮期,清明踏青游、端午近郊游、中秋赏月之旅、春节庙会游,使得民俗旅游热闹非凡。民俗旅游发展促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对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保存与弘扬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民俗旅游发展中业态逐渐多元化 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初期是作为自然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民俗

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要点

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绿色营销已成为营销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营销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企业;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营销的涵义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 二、绿色营销的特征 (一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 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二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 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三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

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四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 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三、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营销经营理念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多数企业生产经营仍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微观利益,对环境保护和社会民远利益考虑不够。很多企业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引起的消费需求变化缺乏认识,对绿色问题带来的竞争能力的差异很少考虑,对环境问题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更是缺乏应有的认识。这些经营理念使得国内企业追求短期的高效益,奉行经济的高速增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缺乏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采和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这些生产经营者的心目中,是否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取决于它带来的利润能否超过普通产品,绿色价值观还只是表现在绿色产品所能带来的利润上,企业很少或是根本没有考虑环保价值因素,缺乏绿色营销理念。 (二营销策略的不适宜性 受经营理念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因此,在营销策略方而仍局限于传统的营销方式,使得绿色营销手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