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教材
合集下载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ppt课件

PMSM电机的FOC控制策略
4、坐标变换
(1)Clarke(3s/2s)变换
B
N 3iB
N 2 i
60
N3 :三相绕组每相绕组匝数 N 2 :两相绕组每相绕组匝数
A
60
O N 2 i
各相磁动势为有效匝数与电流 的乘积,其相关空间矢量均位 于有关相的坐标轴上。
C
N 3iC
PMSM电机的FOC控制策略
VFVFVF 1 2 3、VFVFVF 2 3 4、VFVFVF 3 4 5、VFVFVF 4 5 6、VFVFVF 5 6 1、VFVFVF 6 1 2、VFVFVF 1 2 3 ...
U1
H1 H2 H3
译 码 电 路
VF1
VF3
VF5
A B
C
VF4
VF6
VF2
Y联结三三通电方式的控制原理图
PMSM和BLDC电机的工作原理
vab
0
Vd
1 Vd 3
2
t
van
0
2 Vd 3
M
t
Y联结三三通电方式相电压和线电压波形
Tc 1 2导通时合成转矩 a) VF6VFVF 2
b) VFVF VF 导通是合成转矩
1 2 3
c)三三通电时合成转矩
Tb Ta 2 To 2 Ta Tb T Tc 2 T c b
Ta To Tc
转子
转子采用永磁体,目前主要以钕铁硼作
为永磁材料。 采用永磁体简化了电机的 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又没有转子铜耗, 提高电机的效率。
PMSM和BLDC电机的结构
PMSM按转子永磁体的结构可分为两种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ppt课件

g g
B
⊕
b
r
⊕C
⊙
X
PMSM和BLDC电机的结构
实物结构图
转子磁铁
定子绕组
霍尔传感器
PMSM和BLDC电机的结构
定子
定子绕组一般制成多相(三、四、五相不
等),通常为三相绕组。三相绕组沿定子
铁心对称分布,在空间互差120度电角度, 通入三相交流电时,产生旋转磁场。
PMSM和BLDC电机的结构
1 2 3 0 3 2 3 2
C2/ 3
1 2 1 2
PMSM电机的FOC控制策略
如果三相绕组是Y形联结不带零线,则有
iA iB iC 0
i i 3 2 1 2 0 i A iB 2
PMSM电机的FOC控制策略
4、坐标变换
(1)Clarke(3s/2s)变换
B
N 3iB
N 2 i
60
N3 :三相绕组每相绕组匝数 N 2 :两相绕组每相绕组匝数
A
60
O N 2 i
各相磁动势为有效匝数与电流 的乘积,其相关空间矢量均位 于有关相的坐标轴上。
C
N 3iC
PMSM电机的FOC控制策略
d、q :转子两相坐标系
PMSM和BLDC电机的工作原理
假设: 1)忽略电动机铁心的饱和;
2)不计电动机中的涡流和磁滞损耗; 3)转子无阻尼绕组。 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三相定子参考坐标系中的数学 模型可以表达如下:
d s 定子电压: us Rs is dt j 定子磁链: s Lsis f e
《永磁电机》PPT课件

5. 价格低廉
稀土材料: 退磁曲线即回复线,磁性能稳定!!
§24-2 永磁同步电机 永磁代替电励磁电枢结构不变。
N S
星型
径向
切向
结构特点
➢不消耗励磁 功率损耗小,效率高 ➢省去转子的滑环或电刷(电磁式同步电机) 结构简单
永磁铁的工作特点
➢永磁铁的提供磁通和磁势不是常数 永磁电机参数和运行的性
➢永磁的磁阻很大
第十八章 同步电机概述 复习交流电机一般问题(交流绕组、感应电势、 磁势),了解同步电机原理、结构、励磁方式、 技术指标、航空同步电机特色及发展状况。
*第十九章 三相同步发电机对称运行原理 重点介绍了同步电机电枢反应,推导出时空相量 图,本章另一个重点是同步发电机的电势方程及 相量图,这些是同步电机的基本理论,应当牢固 掌握,同时,对同步发电机的负载特性及电抗测 定方法应了解。
Hs H
1O1e004π0 A/ /m
79.577 8A 0A /m /m 磁滞回线
铁磁性材料的分类
➢软磁材料:矫顽力小于100A/m。用来组
成电机磁路,如定、转于冲片,以及其它导 磁部分。
➢半硬磁材料:矫顽力为100~1000A/m。
可用于制作磁滞电动机转子,故也称磁滞材
料。在工作过程中常处于交变磁化状态。
硅钢 纯铁
银 铜 真空 铝
物质的磁性
r
性质 相对导磁率
铁磁性
5000
铁磁性
7000
铁磁性
200000
反磁性 0.99983
反磁性 0.999983
反磁性
1.0
反磁性 1.00002
第一节 永磁材料的基本性能
一.磁性材料基本概念 二.永磁材料磁性能的主要参数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培训课件

Te 0
,电机不转,
iq
is
0
e
id
当给电机定子通如图所示的is电流矢量时
id is cos(e ) iq is sin(e )
电磁转矩方程为: Te 1.5 pis sin(e )
于是通过转子的转动方向可以得出转子的初始位置信息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全有文档
一 控制方式 二 SVPWM产生原理 三 转子初始化定位
一 控制方式
它控式
由其它装置带动电机转动
自控式
由自身控制电机转动。永磁同步电机同步就是 指电流频率和转速是同步的,自控式就是控制电 流频率来实现控制转速。通常采取矢量控制
矢量控制原理图
坐标变换图
磁定位法可以精确实现转子的初始定位,但可能造成转子较大幅度的 转动,这在有些机械设备上是不容许的。
基于磁定位原理的摄动定位方法:给定子通以 id 0 iq is 方向为 e 的电流矢量,电动机在上述电流矢量的作用之下开始旋转,通过编码 器脉冲信号可得到电机的转动方向,一旦检测到编码器脉冲数有变化, 便立即封锁PWM输出,转子的位置改变很小,而根据电机转向和给 定的电流矢量就可以大致确定电机转子的位置。接着改变电流矢量方 e 向 ,使给定的电流矢量更接近电机转子的磁极,再检测电机的转 向,通过转向来实现对转子初始位置的定位。
(1)磁定位法即强制启动使转子转到一个已 知位置; (2)静止时通过特定的算法估算转子位置。
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方程
Te 1.5 p[iq ( Ld Lq )id iq ]
对于表面式PMSM, L Lq
d
于是电磁转矩方程为: Te 1.5 piq 。
,电机不转,
iq
is
0
e
id
当给电机定子通如图所示的is电流矢量时
id is cos(e ) iq is sin(e )
电磁转矩方程为: Te 1.5 pis sin(e )
于是通过转子的转动方向可以得出转子的初始位置信息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全有文档
一 控制方式 二 SVPWM产生原理 三 转子初始化定位
一 控制方式
它控式
由其它装置带动电机转动
自控式
由自身控制电机转动。永磁同步电机同步就是 指电流频率和转速是同步的,自控式就是控制电 流频率来实现控制转速。通常采取矢量控制
矢量控制原理图
坐标变换图
磁定位法可以精确实现转子的初始定位,但可能造成转子较大幅度的 转动,这在有些机械设备上是不容许的。
基于磁定位原理的摄动定位方法:给定子通以 id 0 iq is 方向为 e 的电流矢量,电动机在上述电流矢量的作用之下开始旋转,通过编码 器脉冲信号可得到电机的转动方向,一旦检测到编码器脉冲数有变化, 便立即封锁PWM输出,转子的位置改变很小,而根据电机转向和给 定的电流矢量就可以大致确定电机转子的位置。接着改变电流矢量方 e 向 ,使给定的电流矢量更接近电机转子的磁极,再检测电机的转 向,通过转向来实现对转子初始位置的定位。
(1)磁定位法即强制启动使转子转到一个已 知位置; (2)静止时通过特定的算法估算转子位置。
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方程
Te 1.5 p[iq ( Ld Lq )id iq ]
对于表面式PMSM, L Lq
d
于是电磁转矩方程为: Te 1.5 piq 。
永磁电机课件教材

BLDC电机
模拟结构图
A
⊕
⊙
Y
Z
⊙
b
r
g g
B
⊕
b
r
⊕C
⊙
X
BLDC电机
定子
定子绕组一般制成多相(三、四、五相不
等),通常为三相绕组。三相绕组沿定子
铁心对称分布,在空间互差120度电角度, 通入三相交流电时,产生旋转磁场。
BLDC电机 电机工作原理
• 共有6种电流流动方向; 于是电机就能换相,并运行。
F 即: B= IL
B:均匀磁场的磁感强度(T) F:通电导体受到的电磁力(N) 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A) L:导体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m)
7
3、一匝匝数为N的线圈在磁场中,若与线圈交 链的磁通Φ发生变化,则线圈上会感应出电动势e,
称为电磁感应,
e的正方向与Φ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E=-N△φ/△t
直流无刷电机 基本原理
BLDC电机
在了解永磁电机之前,为便于理解永磁电机 工作的基本原理,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电磁感应 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及我们比较熟悉的普通三相 异步电动机和单相异步电动机与直流电机的基本 工作原理。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快速的掌 握永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首先,来了解一下 电磁感应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
BLDC电机
电机运转时的波形
BLDC电机
转子
转子采用永磁体,目前主要以钕铁硼作
为永磁材料。 采用永磁体简化了电机的 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又没有转子铜耗, 提高电机的效率。
BLDC电机
常用磁铁材料:稀土磁铁和铁氧体磁铁
钕铁硼,简单来讲是一种磁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磁铁所不同的是,其优异
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和方法课件

电流方程
电流方程描述了PMSM的定子 电流与转子位置之间的关系。
电流方程通常表示为:I = Iq×sin(θr) + Id×cos(θr),其中 I是电流矢量,Iq是定子电流矢 量,Id是直轴电流矢量,θr是转
子位置角。
该方程反映了随着转子位置的变 化,定子电流矢量的变化情况。
磁链方程
磁链方程通常表示为:Ψ = L0×I + L1×(θr),其中Ψ 是磁通链数,L0和L1是与电机结构有关的常数,θr 是转子位置角。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总结词
详细描述了PMSM的数学模型和等效电路模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和实
验结果。
02 03
详细描述
本文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等效电路模型,通过仿真和实验 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该文还对PMSM的控制器设计进行了详 细讨论,为PMSM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结词
磁链方程描述了PMSM的磁通链数与转子位置角之间 的关系。
该方程反映了随着转子位置的变化,磁通链数的变化 情况。
转矩方程
转矩方程描述了PMSM的输出转矩与定子电流之间的关系。
转矩方程通常表示为:T = (P/2π)×(θr×Iq),其中T是输出转矩,P是电机极对数,θr是转 子位置角,Iq是定子电流矢量中的直交分量。
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将朝着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小体积和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也将成为未来的发 展趋势。
挑战
尽管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许多优点,但在高温、高湿、高海拔等恶劣环境下运行时,仍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高温会导致永磁材料性能下降,高湿会使电机腐蚀生锈,高海拔会使电机功率下降等。因此, 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环境适应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永磁同步电动机》课件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成本问题
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价格的上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成本 也随之增加。解决方案包括采用替代性材料、优化设计等 降低成本。
控制精度问题
在某些高精度应用场景中,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精度仍 需提高。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提高控制精度。
可靠性问题
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可靠性可 能会受到影响。解决方案包括加强散热设计、提高材料耐 久性等提高可靠性。
总结词
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 高效、可靠、低噪音等优点。
详细描述
风力发电系统需要能够在风能不稳定的情况 下高效、可靠运行的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 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其高效、可靠、低噪音 的特性使得风力发电系统在能源利用效率和
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THANKS
感谢观看
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动机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机电流,使电机转子与定子磁场保持同步, 从而实现电机的运转。其工作原理基于磁场定向控制和矢量控制技术。
种类与特点
种类
永磁同步电动机根据结构可分为 表面贴装式、内置式和无铁心式 等类型。
特点
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效率高、节 能效果好、运行稳定、维护方便 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 、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
05
CATALOGUE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发展趋势
高效能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效率和性能不断提升, 能够满足更多高效率、高负载的应用需求。
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智能化水平 不断提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功能。
紧凑化
为了适应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尺寸和重量不断 减小,同时保持高性能。
第14章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PPT课件

对于每种类型转子结构,永磁体的形状和转子的结构形式,根据永磁材料的 类别和设计要求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的选择,可采取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案。
但有一基本原则,即除了考虑成本、制造和可靠运行外,应尽量产生正弦分 布的励磁磁场。
4
图 14-4 和图 14-5 分别是二极面装式和插入式 PMSM 的结构简图。图中,标出 了每相绕组电压和电流的正方向,并取两者正方向一致(电动机原则),电压和电流 可为任意波形和任意瞬时值;将正向电流流经一相绕组产生的正弦波磁动势的轴线 定义为相绕组的轴线,并将 A 轴作为 ABC 轴系的空间参考坐标,同样可以将三相绕 组表示为位于 ABC 轴上的线圈;假定相绕组中感应电动势的正方向与电流的正方向 相反(电动机原则);取逆时针方向为转速和电磁转矩的正方向,负载转矩正方向与此 相反。
子磁场不是由转子励磁绕组产生的,而是由永磁体提供的。
式(14-19)中,当 ψf 和 is 幅值恒定时, 电磁转矩就仅与 角有关,将此时的 te - 关系曲线称为矩-角特性,如图 14-11 所示, 为转矩角。图 14-11 所示特性曲线与图
8-40 所示的三相隐极同步电动机矩-角特 性完全相同。
用于矢量控制的 PMSM,要求其永磁励磁磁场波形是正弦的,这也是 PMSM 的一个基本特征。
3
PMSM 的转子结构,按永磁体安装形式分类,有面装式、插入式和内装式三 种,如图 14-1、图 14-2 和图 14-3 所示。
图 14-1 面装式转子结构 图 14-2 插入式转子结构 图 14-3 内装式转子结构
图 14-6b 中,将永磁励磁磁场轴线定义为 d 轴,q 轴顺着旋转方向 超前 d 轴 90°电角度。 fs 和 is 分别是定子三相绕组产生的磁动势矢量和 定子电流矢量,产生 is ( fs ) 的等效单轴线圈位于 is ( fs ) 轴上,其有效匝数
但有一基本原则,即除了考虑成本、制造和可靠运行外,应尽量产生正弦分 布的励磁磁场。
4
图 14-4 和图 14-5 分别是二极面装式和插入式 PMSM 的结构简图。图中,标出 了每相绕组电压和电流的正方向,并取两者正方向一致(电动机原则),电压和电流 可为任意波形和任意瞬时值;将正向电流流经一相绕组产生的正弦波磁动势的轴线 定义为相绕组的轴线,并将 A 轴作为 ABC 轴系的空间参考坐标,同样可以将三相绕 组表示为位于 ABC 轴上的线圈;假定相绕组中感应电动势的正方向与电流的正方向 相反(电动机原则);取逆时针方向为转速和电磁转矩的正方向,负载转矩正方向与此 相反。
子磁场不是由转子励磁绕组产生的,而是由永磁体提供的。
式(14-19)中,当 ψf 和 is 幅值恒定时, 电磁转矩就仅与 角有关,将此时的 te - 关系曲线称为矩-角特性,如图 14-11 所示, 为转矩角。图 14-11 所示特性曲线与图
8-40 所示的三相隐极同步电动机矩-角特 性完全相同。
用于矢量控制的 PMSM,要求其永磁励磁磁场波形是正弦的,这也是 PMSM 的一个基本特征。
3
PMSM 的转子结构,按永磁体安装形式分类,有面装式、插入式和内装式三 种,如图 14-1、图 14-2 和图 14-3 所示。
图 14-1 面装式转子结构 图 14-2 插入式转子结构 图 14-3 内装式转子结构
图 14-6b 中,将永磁励磁磁场轴线定义为 d 轴,q 轴顺着旋转方向 超前 d 轴 90°电角度。 fs 和 is 分别是定子三相绕组产生的磁动势矢量和 定子电流矢量,产生 is ( fs ) 的等效单轴线圈位于 is ( fs ) 轴上,其有效匝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