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生化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生物化学状况,从而辅助诊断疾病、评估病情、指导治疗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化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糖:血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供应物质,用于评估糖尿病、低血糖和其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

2.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用于评估肝功能的异常,如肝炎、肝硬化等。

4.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的异常,如肾炎、慢性肾脏病等。

5.电解质:包括钠、钾、钙、镁等,用于评估体内电解质平衡的情况,如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等。

6.乳酸和酮体:用于评估酸碱平衡的情况,如酸中毒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7.尿常规:包括尿蛋白、尿白细胞、尿红细胞等,用于评估泌尿系统炎症、肾损伤等情况。

8.炎症和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用于评估炎症和感染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9.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用于评估肿瘤的筛查、监测和治疗反应。

10.甲状腺功能指标:如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等。

11.骨代谢指标:如钙、磷、碱性磷酸酶、骨密度等,用于评估骨代谢紊乱的情况,如骨质疏松、骨折等。

12.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如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

13.电解质和酸碱指标:如电解质浓度、酸碱平衡指数等,用于评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异常的情况,如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等。

以上只是部分常见的生化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指标可以通过生化检验来评估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ADA得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ADA活性就是反映肝损伤得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得酶学改变。

血清中得ADA活性测定可用于: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

急性肝炎后期,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可作为慢性肝病得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

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得鉴别诊断、③有助于肝纤维得诊断④有助于黄疸得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得诊断与鉴别诊断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就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病得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得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得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得重要指标。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得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与疗效得常规检查项目;ADA就是高度特异得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与癌性胸膜炎得鉴别诊断、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3)糖尿病得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 A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得ADA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

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得意义。

(4)血液病得诊断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得临床分期与分型判断,白血病得鉴别诊断与慢粒或慢淋急变得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得一项生化指标。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讲义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讲义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讲义常用生化指标是指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用于评估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的生化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血液、尿液、唾液等体液样本的检测来获得。

通过对这些常用生化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作出相应的医疗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的讲义。

1.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感染、出血等疾病。

比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可以提示贫血的存在,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以提示感染的可能性。

2.生化指标: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如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BUN)、肌酐(Cr)等)、血糖、血脂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功能。

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肝脏疾病或损伤,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肾脏疾病或功能障碍。

3.电解质指标:电解质指标包括钠(Na)、钾(K)、钙(Ca)、镁(Mg)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体内电解质的平衡状态,以及肌肉和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例如,低钠血症可以与失水、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相关,高钾血症可以与肾功能障碍、酸中毒等疾病相关。

4.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机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例如,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以提示感染、炎症性疾病或组织损伤的存在。

5.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一类特异性存在于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可以用于肿瘤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

这些标志物的浓度升高可能与肿瘤相关。

以上是常用生化指标的一些临床意义的讲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理和疾病状态,从而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讲解医院常见的化验指标有很多,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疾病,并且监测病情的变化。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做一详细的讲解。

一、血常规指标1.血红蛋白(Hb):正常值男性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的正常值可以反映人体的贫血情况。

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失水或其他器官疾病的表现。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疾病的表现,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或是一些药物的副作用。

3.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和止血能力。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二、生化指标1.肝功能指标a)血清谷草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值为ALT<40U/L,AST<35U/L。

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b)白蛋白(ALB):正常值为35-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其正常值可以评估肝脏功能和营养状况。

白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营养不良、肝功能损害等。

2.肾功能指标a) 血清肌酐(Scr):正常值男性为80-115 μmol/L,女性为50-95 μmol/L。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肾脏对其进行排除。

血清肌酐值可用于评估肾功能,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或肾功能不全。

b) 尿素氮(BUN):正常值为2.9-8.2 mmol/L。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肾脏通过排泄来调节体内的尿素氮浓度。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常用生化指标是指在临床医学中常常使用的一些生化分析参数,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变化情况,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进行评估和判断。

下面我们将从常见的血液指标入手,详细介绍它们的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携带氧气。

通过血红蛋白水平的测量,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判断炎症、感染、出血等情况,并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主要的细胞成分,它们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通过红细胞计数的测量,可以评估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情况,帮助诊断贫血、骨髓功能异常和失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通过白细胞计数的测量,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和炎症程度,帮助诊断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

2.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个指标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标志物。

高水平的ALT和AST通常表示肝脏损伤,例如肝炎、肝硬化等。

同时,AST/ALT比值也常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肝病。

-白蛋白(ALB):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它是体内最主要的蛋白质之一、白蛋白水平的测量可反映肝功能、营养状态和肾功能等。

低白蛋白水平通常表示肝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和肌酐(Cr):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尿素氮主要由肝脏代谢产生,肌酐主要来自骨骼肌的代谢产物。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这两个指标通常会升高,可以帮助评估肾功能不全、肾炎等疾病。

-尿酸(UA):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水平受肾脏排泄的调节。

高尿酸水平可导致痛风等疾病的发生。

4.综合指标:-血糖(GLU):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关键指标,用于诊断和监测糖尿病。

高血糖可能表示胰岛功能减退或者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两个指标用于评估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领导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重要的儿童杀手,包括IL-6在内的细胞因子的 过量表达可能与病程的严重性有关。PCT作为脓毒症和感染诊断的生物标 志物,临床应用广泛,对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抗菌药物管理具有指导意 义。然而一些局灶性细菌感染,如细菌性肺炎中血清PCT不一定都升高, 约50%的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0.05 ng/mL,因此血清PCT正常或轻 度升高不能排除社区获得性肺炎;无法给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早期诊断。
• 对于移植排异,SAA 检测是一个相当灵敏的指标。在对一项肾移植受者的研究中, 97% 的发生排异的检查是依据 SAA 的升高。有文献报道,在不可逆转的移植排异 检测中,其平均浓度达 690 ± 29 mg/L,而可逆排异发作病例的相关水平为 271 ± 31 mg/L。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临床意义:
• 5、动态观察感染状况和治疗效果及预后
• IL-6可用于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当 IL-6 > 1 000 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动 态观察IL-6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
白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
• 6、避免PCT漏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等局灶性细菌感染,减少漏诊
C-反应蛋白(CRP)
•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受 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通 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 (其实超敏 CRP 就是 CRP, 只是常规 CRP 检测下限较高,当 CRP 低于 10 mg/L 时,仪器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值,直接出一个 < 10 mg/L。这样就会出 现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因为当结果 < 10 mg/L,我们可能会以为就是正常 的,而实际上却不然。< 10 mg/L 其实很多是异常的,只是我们需要更灵敏 的检测手段而已,那就是超敏 CRP。)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常见化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009-05-10 19:41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简写RBC)1.正常值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

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

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1.正常值:男性:12~16克(120—160g/L)女性:11~15克 ( 110—150g/L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简写WBC)1.正常值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2.临床意义:(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

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有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ADA的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血清中的ADA活性测定可用于: 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 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 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 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③有助于肝纤维的诊断 ④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 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的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常规检查项目;ADA是高度特异的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 (3)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A 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的ADA 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的意义。 (4)血液病的诊断 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和分型判断,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慢粒或慢淋急变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的一项生化指标。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 . 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的ADA活性也均升高。 (5)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病情评价 SLE患者血清ADA 活性明显增高, 且其增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监测SLE 患者血清ADA 活性对评价病情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唾液酸(SA)检测及临床意义 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辅助诊断 1.1肠恶性肿瘤辅助诊断 1.2肝癌的辅助诊断 2、肺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 在肺癌患者中,SA阳性率为80.4%,诊断正确率为87.3% 3、白血病辅助诊断 白血病患者SA阳性率达70-80% 4、头颈部肿瘤 5、Ⅱ型糖尿病 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清SA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果 5'-核苷酸酶(5-NT)检测的临床意义 ⒈ 5-NT活性增高常见于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胆道癌、胰腺癌、胆道阻塞、胆管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其活性增高可达2~6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 ⒉ 5-NT是诊断肝肿瘤非常灵敏的酶学指标。在病变早期,当肝功能、肝扫描和有关肝病检查阴性时本酶活性已明显增高。对于AFP阴性病例,其与AFP互补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4%。 ⒊ 特异性高,能协助判断碱性磷酸酶(ALP)增设是肝胆系统疾病,还是骨髓系统疾病(如骨癌、骨肉瘤、骨转移癌、佝偻病等)。ALP在肝胆系统疾病和骨骼系统疾病时均可增高。除5-NT除肝胆系统疾病增高外,骨骼系统疾病一般均不升高。 ⒋ 有助于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后者5-NT明显高于前者。 ⒌ 5-NT已作为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查进入临床,将能使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肝脏情况,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胱抑素 C(Cys-c)测定的临床意义 1. 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血胱抑素 C 是较 Scr 更为敏感的诊断指标。 胱抑素 C 能够比肌酐更敏感的反映 GFR 的降低和移植肾功能延迟。 2. 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通过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可及时发现 GFR 改变。 .

. 3. 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临床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水平,可以及时 发现高血压病所导致的早期肾功能损伤,为开展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创造条件。 4. 在心衰中的应用 血胱抑素 C 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的 预测要高于胆钠素 BNP 和肌钙蛋白 T 等指标,是反映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 APO-A临床意义 血清ApoAⅠ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HDL-C反映HDL运载脂质的代谢状态,而ApoAⅠ则反映HDL颗粒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同时测定ApoAⅠ与HDL-C对病理发生状态的分析更有帮助。 冠心病患者、脑血管患者ApoAⅠ偏低。 家族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Ⅰ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危险;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ApoAⅠ与HDL-C却会轻度下降,冠心病危险性高。 ApoAⅠ缺乏症(如:Tangier病是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Ⅰ与HDL-C极低。 此外未控制的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可以引起ApoAⅠ降低。

APO-B临床意义: (1)“高ApoB脂蛋白血症”,反映B型LDL增多。 . . 当高TG血症时(VLDL极高),B型LDL增高,B型LDL与A型LDL相比,ApoB较多而胆固醇(chol)较少,故可出现LDL-C虽然不高,但血清ApoB增高的情况,所以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 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ApoB增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Apo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发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对一些遗传性脂蛋白异常血症,如无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等,Apo B有诊断意义。 (2)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ApoB都可能升高; (3)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都可能降低。 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 游离脂肪酸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高浓度NEFA能引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粘度升高,血管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壁纤维蛋白原沉积,对肝素有拮抗作用。高纤维蛋白原常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凝集,纤溶活性降低,使动脉向着粥样硬化方向发展,原有的粥样硬化加重。 2.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明显增加,并可动员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使血浆游. . 离Ca2+浓度降低,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诱发心率失常。 3.与缺血心肌收缩力的关系 高浓度NEFA可加重缺血心脏泵功能的损害。有氧条件下NEFA不改变心肌的收缩功能,而在低氧、缺氧条件下则可降低其收缩力,增加其静息张力,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还会引起心肌挛缩。

二、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也称X综合征(X Syndrome)、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IRS),它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NEFA是人体最活跃的代谢脂质,半衰期仅2~3分钟,是一项能比TG、LDL、HDL和APOA1/B更早、更灵敏反应血脂代谢紊乱的指标。

三、游离脂肪酸与Ⅱ型糖尿病 血清中的NEFA在生理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有加强作用,但是长期的NEFA浓度升高有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和转运、抑制糖原的合成、促进糖异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信号转导、影响β细胞的凋亡等作用。目前监测、控制NEFA浓度已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新的途径。

四、游离脂肪酸与肝脏疾病 . . 高浓度的NEFA作用于肝细胞可致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浸润。即使极低浓度的NEFA也可改变粘膜的通透性,导致粘膜受损,损伤内皮细胞。因此,血清或肝脏中NEFA浓度略有增加即可损伤肝细胞。 脂肪肝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时,脂肪分解NEFA加快使血中NEFA含量增加;当肝细胞摄取过多的NEFA,超过了线粒体对NEFA的氧化能力,促使其合成TG增加,当肝细胞内TG合成的速度过快,并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脂肪肝。

五、游离脂肪酸与抗精神病药品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APS),易导致代谢紊乱综合征,某精神病福利院对长期住院的308名患者进行检测统计,其中体重增加或肥胖患者比例高达40.91%,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占24.35%;2型糖尿病患者占13.64%。因此,长期使用APS时应密切关注控制血清NEFA浓度,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1-06-23 20:41 发表者:常树建 2573人已访问 β2—微球蛋白(β2—MG)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标志物,如慢淋、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肿瘤(如胆管癌、多发性肝癌、 胃癌等)及非肿瘤疾病(如肾脏疾病、肝炎、肝硬化等)也可升高。 B 2-MG与浆细胞瘤数量成正比,并与骨髓瘤分期相关。在多发性骨髓瘤,β2—MG可用于判断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