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单元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29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2. 阿根廷畜牧业的下列做法,值得我国自然条件与之相似地 区借鉴的是( )
A.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B. 修建铁路,改善交通 C. 拓展海外市场 D. 改良品种,扩大规模
12/7/2021
1. C 【解析】 阿根廷是大牧场放牧业,亚热带季风性湿 润气候,草类繁茂,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靠近海洋,海运 便捷,牛肉大量销往海外。
D. 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12/7/2021
1. B 【解析】 图示为我国东北和俄罗斯、乌克兰的小麦 商品谷物种植业区。
2. B 【解析】 图示农业区位于平原地区,以黑土为主,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12/7/2021
考向三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2014·新课标Ⅱ卷)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 1—2题。
第2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2/7/2021
考点·出彩梳理
12/7/2021
考点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亚洲 季风区 。 (2)作物:以 水稻 为主 (3)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低平的平原,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充足的水 源。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饮食习惯(喜食大 米)。 (4)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 商品率 低;机械 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12/7/2021
考向二 商品谷物农业 (2013·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 回答1~2题。(双选)
12/7/2021
1. 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A. 热量更丰富
B.地形更平坦
C. 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
2. 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农业地域类型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
呈现
考点
解读
考情
分析
1.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 1.从现实问题出发,以分布图
学生用书P120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①亚洲季风区,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2)四大特点⎩⎪⎨⎪⎧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③商品率低
④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2)主要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3)区位条件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⑦大,商品率⑧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多为家庭农场经营,而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多为国营。
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均为商品农业,但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草场,离市场较远,交通便利;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靠近消费市场。
微探究大牧场放牧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条件和地域分布上存在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二者都是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都需要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学生用书P121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分析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受该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及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该区农业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
具体分析如下:。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9讲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件新人教版

5.乳畜业 (1)生产对象:_奶__牛___。 (2)区位因素:①饲料;②_市__场___。 (3)生产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 域类型。 (4)分布地区:北美___五__大__湖__周__围____地区,西欧、中欧以 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 ︿
板块二
[考法精讲] 考法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2016·全国卷Ⅰ,36;的特点及 济条件。
2016·全国卷Ⅱ,1~ 其形成条 2.明确世界上主要发
2;2017·海南卷,3~ 件 5
达农业区的发展经验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目录
板块一 板块二
︿ ︿
板块一
1.农业地域的基本概念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 然、_社__会___、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 产地区。 (1) 实 质 : 农 业 地 域 的 形 成 是 __因__地__制__宜____ 、 合 理 利 用 __农__业__土__地____的结果。 (2)共同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__经__营__方__式____、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④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 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
⑤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可垦荒地、肥 沃的黑土等。
(3)我国可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 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 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误区防错
经 地广人稀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济 机械化水平 条高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第2节 农业地域类型课件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考点研析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3.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
地少
生产规模
栏
单产高、商 品率低
精以耕自细 给作 为,主但农村人口,控制人口数量
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的牛奶以及乳制品。受新鲜牛奶
目 链
运输要求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 接
市较近的地方。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牧草,也需要
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场应利于种植饲料作物
(如玉米)。
学案导学
【想一想】
(1)大牧场放牧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条件和地域
目 链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接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
社 交通 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
会
的交通运输网
经
济 因
市场
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 国
素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 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 和农业的现代化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 社会化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节 农业地域类型
学案导学
基础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亚洲季风区
栏
水稻
目
中国
链
(2)特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讲义

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讲义第1课时 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 识 整 合]1.区位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深度思考]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
例如;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高 考 探 究]1.(2014·江苏地理,19~20)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
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 .洪泽湖周边地区 B .太湖周边地区 C .沿江地区 D .沿海地区(2)“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A .山地易排水 B .山地日照充足 C .山地风力大 D .山地云雾多解析 第(1)题,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是年均温15~25°C,年降水量1 000~2 000mm ,由四个选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B 、C 项正确。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课件鲁教版

据统计,世界上每10头奶牛中就有6头属于荷兰的荷斯坦奶牛,荷兰奶酪产量 高居世界第一。下图为“荷兰北部某家庭牧场生产联系示意图”。据此完成6~7 题。
6.该家庭牧场( )
A.市场适应性强
B.专业化程度高
C.机械化程度低
D.加工能力强大
7.导致荷兰乳制品产量高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讲 农业地域类型
栏 目 导 航
01 双基落实·技能提升 02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03 专项专攻·素能培优
01 双基落实·技能提升
……………………………………………………………………………………………………………◎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A南亚、B东南 亚、C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 2.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历 史悠久。
撑)
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 提高了农产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拓展延伸] 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既有相似区位条件也有不同 之处。
相似 之处
不同 之处
借鉴 之处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 化耕作
3.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 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商品谷物农业 形成的区位条件及主要影响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区位因素分析
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央平原)
自 然
气候温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水源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8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2讲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课件)(49张PPT)
目录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________。(4分)
(1)商品率高低——区域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商品
率低;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高);市场(市场距离的远近影响农业生产的
商品经营)、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区域,
促进农业的商品经营)等。
(2)机械化程度——地形平坦,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如美国的小麦区、玉米带。地势起伏大,地块小,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 平低。
10 目录
2.高分:技法点拨
11
目录
考点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典题感悟
(2018·西宁模拟)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 (2)题。
解析 我国东北玉米 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 处较高纬度 ,热量条 件相对较差 ,而地广 人稀不是自然条件。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 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 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2)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业区借鉴。
(3)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15
目录
3.高考:命题调研
16
目录
考点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法一
水稻种植农业的特点与分析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8.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新人教版
【微点·巧思妙记】 【点拨】 1.土地价格和土地面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土地价格的影响。 乳肉、禽蛋、蔬菜、花卉等的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高 的城郊,粮食、水果等的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低的地 区。
(2)土地面积的影响。 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适宜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 畜牧业。人均土地面积影响农业的生产规模,如东南亚人 多地少,农业的生产规模小。
(2)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 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3)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 结构、经营 方式、_发__展__方__向__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微点·巧思妙记】
【辨析】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畜牧业、
2.农业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包括:_气__候__、地形、土壤、 水源等。 (2)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市__场__、劳动力、 交通运输、政策、科技、产业基础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以_改__造__。 (2)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_快__,影响很大。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典题细研磨】
(2016·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
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 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
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 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 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综合思维:考查农业
区位的选择及不同 区域地理环境的差 异、地形条件对农
区域图和文字 材料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课时29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课时29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目的定位] 1.掌握并剖析农业消费的区位要素,了解区位要素对农业消费的影响。
2.掌握中国、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散布。
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依据,结合详细农业区剖析影响农业消费的主导要素、限制性要素等。
一、农业区位要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消费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相对区位)。
(2)农业与天文环境各要素的②__________(相对区位)。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要素(1)主要的区位要素自然要素:包括气候、③______、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要素:包括④________、休息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明、⑤______等。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⑥____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构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⑦________和一定的⑧________开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明和⑨________等条件的综协作用下,构成的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消费条件、结构、运营方式、开展方向等具有相反的特征。
3.成因:农业地域的构成,是⑪____________开展农业、合理应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差异:由于动植物的地域散布不同,以及自然条件、⑫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差异,世界上构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5.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散布地域:西北部和西南部。
(2)区位要素:地势⑬____________、灌溉条件较好、气候暖和、⑭__________、机械化水平高。
(3)消费形式:〝土—草—畜—市场〞。
(4)措施:自然草场改良为⑮____________;收获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
【效果思索】1.想一想:影响以下农业消费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以区域图、柱状图或农业典型材学生用书P114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微探究1 海南岛的西瓜卖到山东,是否说明海南岛发展西瓜生产的区位条件优于山东?答案不是。
在冬季,低纬度的海南岛仍适于西瓜生长,可以说,这时海南岛发展西瓜生产的气候条件优于山东。
但在春、夏季,山东本地西瓜上市,海南岛由于距离山东市场远,运输成本高,其生产的西瓜只好退出山东市场。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基本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⑧自然、⑨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⑩农业生产地区。
2.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⑪条件、结构、⑫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⑬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⑭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形⑮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⑯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混合农业的判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业部门相结合,且比重较大,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最常见的是把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微探究2 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不是混合农业?为什么?答案不是。
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只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不上规模,故不能与种植业结合成混合农业。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用书P115考点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易错排查】辨别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方法技巧】农业生产特点的分析方法(1)商品率高低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9 农业的区位选择[目标定位] 1.掌握并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掌握中国、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
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依据,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绝对区位)。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②__________(相对区位)。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主要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③______、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④________、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⑤______等。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⑥____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⑦________和一定的⑧________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⑨________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⑪____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差别:由于动植物的地域分布不同,以及自然条件、⑫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5.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分布地区:东南部和西南部。
(2)区位因素:地势⑬____________、灌溉条件较好、气候温暖、⑭__________、机械化程度高。
(3)生产模式:“土—草—畜—市场”。
(4)措施:天然草场改良为⑮____________;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
【问题思考】1.想一想: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农业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阅读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山东省寿光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
这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下水源丰富,土质肥沃,蔬菜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寿光市交通发达: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青羊铁路纵贯南北,羊口港可直达日本、韩国、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世纪80年代,寿光市率先解决了用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全国越冬菜生产技术革命。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寿光市引种了美国微型黄瓜、荷兰甘蓝、日本大叶菠菜和以色列西葫芦等新品种。
近年来,寿光市投巨资筹建寿光蔬菜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系统,使其由全国性的蔬菜集散地向国际性蔬菜产地市场迈进。
(1)试分析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主要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使寿光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南岛与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归纳】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
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因素。
自然因素:如______、地形、______、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________、交通、政策、________、劳动力等。
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________的因素,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的分布。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______________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________,因此______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______因素。
如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能够进行粮棉生产,________就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地__________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探究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甲国每年出口鲜切花价值超过30亿美元,被誉为世界著名的“鲜花王国”、“郁金香王国”。
读图,完成问题。
(1)试评价甲国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相对于乙国等花卉出口国,甲国发展花卉产业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花卉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花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归纳】1.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__、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__________的结果。
一、选择题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
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
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 )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2.该村最可能位于 (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回答3~5题。
3.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5.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海南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6~7题。
6.图中P处农业区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交通便利④地下水丰富⑤市场广阔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7.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则P处发展番茄种植与华北地区农业区相比其优势条件是( )A.热量 B.光照 C.水源 D.市场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8~9题。
8.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B.有灌溉水源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9.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制约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 ( ) A.灌溉水源不足 B.地形起伏大C.气温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10.(2010·江苏地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二、综合题11.(2010·大纲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必须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加强“北粮南运”,协调新疆棉花外运,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
材料二北京大白菜的丰收给菜农带来的是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