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申报表

合集下载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国家示范,分级创建。

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国家示范,分级创建。

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编辑︱李菲菲︱E-mail:zhiyezazhi@管理LEADERSHIP领导艺术OCCUPATION2008 10一、构建教学创新团队的意义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创新团队是以教学和实训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国家级、省级或学校各类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引,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等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的核心队伍。

创建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模式,有利于形成和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落实促进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任务,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广阔平台,更是凝聚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

二、 成功教学创新团队应具有的特征1.合理的教学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是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条件,团队应该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梯次合理的队伍;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相对优化;团队中既有教学、科研骨干,又有操作技能高手,还有相应的学科依托和支撑。

高水平的教学带头人是教学创新团队的关键要素之一,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及组织管理经验,能引领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治学严谨,勇于开拓,胸襟宽广,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不存门户之见,能够着眼大局,与人合作,甘于奉献。

2.明确的发展目标共同的意愿和获得成功的志向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前提。

教学创新团队应当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紧盯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成功和成才为目标,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设定明确、可行的教学改革目标,有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方向,工作有新思路、新措施,设计合理、实施有效。

3.鲜明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不和谐和不公正的现象,同时能够给予那些诚心、无私的奉献者以适当的回报。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教育信息化精准推送,打造东西部共享平台
张晓蕾
21
东西协作帮扶平台建设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东西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平台建设与创新机制研究
聂伟进
22
团队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双会双元”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产业导师队伍研究
姬中英
23
团队产业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彭振博
8
建筑信息模型制作与应用1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需求导向的团队共同体破界跨区域协同合作机制研究
杨转运
9
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新能源汽车)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新能源汽车)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
苏顺亭
10
张红
3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1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团队共同体“科教协同、团组协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温贻芳
4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2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
邓三鹏
5
航空装备技术与应用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
同济大学
基于产业资源的模块化教学课程转化及教学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蔡跃
27
教师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机制研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机制研究
桂海进
28
团队建设评价标准研究
陕西科技大学
全国职教教师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标准研究

2020年度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一览表

2020年度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一览表
吴洪贵
54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薛永三
55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载体与方法创新研究
王永琦
56
现代物流管理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载体与方法创新研究
姬中英
57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试点探索与实践应用
陈良
13
化工与制药技术1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朱善元
14
化工与制药技术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化工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孙向东
15
新能源与环保技术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62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1+X证书制度”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试点的探索与实践
陈茵
63
幼儿保育与学前教育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育人的实践创新研究
方东玲
64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载体与实施路径创新研究
颜晓燕
65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张超
8
汽车运用与维修
(含新能源汽车)1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尹万建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国家示范,分级创建。

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申报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书

【申报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书

一、专业群概况专业群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专业群代码:630502面向职业岗位(群):电子通关报关、电商运营、智慧运输仓储、网络销售、国际会展策划等岗位群专业群包含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二、专业群建设方案综述(一)建设背景(专业群面向的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500字以内。

)1.数字贸易产业发展现状2019年全球智库(CCG),《数字革命》报告指出,数字贸易在中国创造了高达3.2万亿元的经济效益。

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31.63万亿元。

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世界现代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2019年广东省委《广州市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提出,要着力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高质量数字贸易。

2.数字贸易产业发展趋势数字贸易产业到2030年在中国将猛增至37万亿元的经济效益年,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价值预计将增长207%,达到5万亿元。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是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数字贸易产业(链)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电子通关,跨境销售,跨境物流服务,网上营销,国际会展策划等不同岗位的人才。

3.华立职院对接数字贸易发展要求华立职院紧跟中央部署,贯彻“职教二十条”,对接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人才需要,积极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高水平专业群,面向数字贸易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电子通关、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国际会展等岗位(群)人才需求。

(二)组群逻辑(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群内专业的逻辑性等,800字以内。

)1.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华立职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5个专业。

本专业群各专业共享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课程,并在各专业嵌入报关实务与单证,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网络营销,国际会展英语等操作性技能课程,培养电子通关,跨境销售,跨境物流服务,网上营销﹐国际会展策划等不同岗位的人才,从而对应数字贸易产业链的跨境电商、跨境物流服务、自贸区通关、国际物流枢纽、国际展贸五个数字贸易产业(群),打通国际新零售渠道,培养数字贸易人才。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国家示范,分级创建。

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1
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申报表
团队名 称
团 队带头人
所 属 院 校
主 管 部 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
200 年 月 日
一、团队的基本情况
专业情况
团队名称
是否为骨干特色
专业
是( )
否( )
专业规模
目前在校生:
上年招生数:
开始招生年份





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民族
专业技术职务及评定时间
行政职务
政治
面貌
本院校工作时间
毕业院校及
学历/学位
从事专业及时间
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与等级
主要学术与
社会兼职
团队核心成员情况
姓 名
性 别
出生日期
学历/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及等级
专业研究
方向
从事本专业时间
团队建设起止时间
申请金额
(万元)
二、团队的教学科研情况
团队带头人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奖励或科研资助情况等。
团队工作思路及预期目标(可另附页)
团队在我市同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拟发挥的作用
四、经费预算
预算科目、金额、依据和说明(分年度进行预算,并进行成果预期)
五、所在院校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字: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六、院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级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七、专 家 组评审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八、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团队成员近五年来主要教学、科研及开展企业实践情况等
团队成员合作成果
成果名称
完成时间
成果
级别
获奖或发表情况
合作者名单
三、团队的建设情况
简述团队形成的背景、工作基础、工作优势、合作经验等(可另附页)
近五年在专业上取得的创新成果及产生的重要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我市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等(可另附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