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练习含答案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 下图为四个国家某年粮食作物生产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国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为()A.大牧场放牧业B.混合农业C.季风水田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2)与丙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国家是()A.中国B.澳大利亚C.乌克兰D.美国2. 读图回答(1)~(2)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A.①B.②C.③D.④3.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地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经济发达③地广人稀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M地为保证牧牛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①培育良种牛②禁止放牧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 油茶树主要生长在南方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油茶树提炼的茶油是一种高档食用油,目前占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份额不到1%。

同时我国食用油缺口巨大。

下图为我国油茶树分布和产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发展油茶产业会导致()A.与粮棉争地,不利于保护耕地资源B.保持水土,促进山区综合开发C.缓解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实现自给D.生产成本大,减少农民收入(2)发展油茶产业的措施()A.全面降价促销,打“价格战”B.扩大种植面积,宜林山地全部种植油茶树C.对茶油进行深加工,开发化妆品美容等领域D.加强宣传与营销,全部销往海外国际市场5. 有关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B.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C.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D.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6.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

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训练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训练题

农业地域类型训练题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黑粗实线为较大范围的大陆轮廓),据此回答1~3题。

1. 该农作物是()A. 油菜B. 水稻C. 亚麻D. 玉米2. 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科技水平高B. 水利工程量大C. 单产高D. 机械化水平低3. 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欧洲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C.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D.与我国东北地区的经营方式相同5、阴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中M地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经济发达③地广人稀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M地为保证牧牛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培育良种牛②禁止放牧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如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甲为( )A.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C.乳畜业 D.商品谷物农业9、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劳动力丰富③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④机械化水平低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10-11题。

10、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D.甲——城郊乳畜业11、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2~3题。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B.玉米C.稻米D.天然橡胶3.图示地区种植这种农作物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A.土地面积广阔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读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5.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C.市场和饲料是形成该农业类型的主要因素D.经营方式多为国有大型农场读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6~7题。

6.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7.传统稻米产区最需改进的是(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D.大规模企业化种植园,农业产品商品率高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

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纬度37°N~45°N42°N~46°N地形平原平原土壤有机质3%~6% 2%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无霜期/天160~200 130~145玉米面积比重50% 50%~60%玉米单产7 500千克/公顷 6 750千克/公顷(1)由材料一分析两个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3.3以畜牲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3.3以畜牲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牲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是(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草场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适宜发展畜牧业读我国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完成2~3题。

2.甲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A.地广人稀B.接近市场C.降水丰富D.劳动力充足3.乙、丙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有( )A.机械化程度高B.水利工程量大C.投入劳动力多D.受市场影响大读欧洲西部农业产值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X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混合农业D.种植园农业5.影响其产值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技B.地形C.气候D.市场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游牧业7.该农业地域类型在图示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8.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集约度指数在150以上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对应右图中的________。

(2)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试简要分析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

(3)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乳畜业发展,请你谈谈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

(4)试从草场、分布区、市场三个方面列表对比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D.丁地:季风水田农业——市场10.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制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区图1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2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训练: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训练: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训练: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B.季风水田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2.下列关于A区域所示农业地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市场广阔B.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劳动力丰富C.适宜发展花卉、蔬菜种植、乳畜业等D.投入的资金和技术较多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下表示意黑龙江省农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单位:104 hm2)。

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农垦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B.立体农业C.季风水田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6.该农垦区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B.以家庭农场为主,生产规模大C.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高于南方D.土地以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为主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季风水田农业B.自给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8.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A.英国B.加拿大C.马来西亚D.德国第聂伯河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粮产地之一。

读图回答9~10题。

9.第聂伯河流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地势平坦,便于耕作C.科技发达,精耕细作D.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10.第聂伯河流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读我国两区域相关信息示意图,回答11~12题。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二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二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练习(含答案)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A.乳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2.与长江三角洲分布面积最广的农业地域类型相符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图中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A. 农产品以水稻为主B.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C.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D. 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4.季风水田发展水稻种植业优势条件有( )A. 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 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土壤6.在甘肃省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地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的覆膜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产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拦截降水径流 B.减少水分蒸发 C.防止大风掀膜D.增强昼夜温差读下表,完成下列小题。

8.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9.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A.亚洲季风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地中海气候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10.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墨累—达令盆地11.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图中A、B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 A地以种植业为主,B地以畜牧业为主B. B地比A地农业集约化程度高C. A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气候,B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 A、B两地农业的商品率都很高13.关于A、B两地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A. 两地的地形类型相同B. 七月份,两地均高温多雨C. 两地所在区域的东部沿海均受暖流影响D. A地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地为热带草原带下图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练习]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层练习◆基础题一、单选题读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示看,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A.所有的沿海地区 B.大部分沿海平原地区C.多数低纬度丘陵地区 D.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上游2.为保证该农业地域类型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培育良种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改良土壤 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3~5题。

3.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区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但播种时间不同的是()A.①与② B.③与⑤C.②与④D.③与④4.②④⑤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A.终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B.便利的交通运输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5.若将④处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引入我国,最适合的地点是()A.三江平原B.辽河平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下面为四个国家季风水田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据表回答6~7题。

国家种植面积(万公顷)单产量(吨/公顷)总产量(万吨)甲 4 400 2.14 9 416.00乙 2 950 4.23 12 478.50丙 1 036 1.80 1 864.80丁168 4.36 732.48 6.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日本、印度、中国、泰国B.印度、中国、泰国、日本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泰国、日本、中国、印度7.以下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地块狭小,所以生产国的机械化水平都很低,水利工程投资较大B.虽然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因人口压力大,仍属于粗放型农业C.主要以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较低D.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匹配较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8~10题。

8.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地中海式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9.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国际市场广阔B.交通便利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技术装备好10.该产区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有()①机械化程度高②商品率高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⑤耗费能源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能力题一、单选题2014年10月10日,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对超级杂交稻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通过随机抽样测得平均亩产1 026.70千克,这标志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我国超级杂交稻第四期亩产千公斤(1公斤=1千克)攻关取得成功,也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再上新台阶,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积极意义。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练习: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练习: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含答案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1.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①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②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③地广人稀④有便利的交通运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A.园艺业B.游牧业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3.下列地区为该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区的是()A.恒河平原南部B.波德平原北部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4.阿根廷有农产品出口到埃及,最短的海上运输线经过()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D.莫桑比克海峡、苏伊士运河5.从农业经营方式来看()A.墨累—达令盆地主要是家庭农场经营B.美国的谷物农业主要由集体农庄经营C.阿根廷的牧牛业主要由国家经营D.亚洲的水稻种植主要由大农场经营读下图,判断回答6~8题。

6.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乳畜业7.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A.内蒙古草原B.珠江三角洲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D.东北平原9.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有利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势平坦,草原广阔B.地下水资源丰富C.冬季普遍温和湿润D.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10.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条件的有()A.种植业、林业B.畜牧业、渔业C.园艺业、乳畜业D.林业、渔业11.能使土壤肥力得到保持和提高的措施是()A.刀耕火种B.多施化肥、农药C.常施农家肥D.连续几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的四个国家均有典型的放牧业,其中以牧牛业为主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在国家③中,哪条铁路的修建改善了畜产品的外运()A.ⅠB.ⅡC.ⅢD.Ⅳ14.上述四国中,既有发达的大牧场放牧业又有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①B.②③C.①③D.①④某农业类型投入劳动力数量少但商品率较高,其种植业与畜牧业所占比重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地域类型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B.玉米
C.稻米D.天然橡胶
2.图示地区种植这种农作物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A.土地面积广阔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是中南半岛,其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属于季风水田农业。

第2题,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旱季和雨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
4.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③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④乙、丙两地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在阶段Ⅰ,牛奶基地都在各个城市附近,主要是由于牛奶不宜运输和不宜储存,要求生产基地与市场靠近布局。

第4题,阶段Ⅱ,甲基地牛奶供应甲、乙、丙三城市,主要是甲地牛奶竞争力强,同时交通运输、冷藏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甲地区牛奶拓展市场。

(2015·北京海淀期末)下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

读图回答5~7题。

5.四个平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传统农业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6.关于四个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面积广阔,水源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草场茂密,光照不足
D.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7.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D.丁——市场适应性强
【答案】 5.A 6.B 7.D
【解析】第5题,甲图所示平原为恒河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为传统农业。

乙图平原主要为棉花带和亚热带作物带,丙图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丁图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三地均为商品农业。

第6题,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恒河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乙地为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丙地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光照充足;丁地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河流较少,无黑土分布。

第7题,季风水田农业为自给农业,粮食商品率低;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大牧场放牧业对灌溉水源的需求量并不大,水利工程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混合农业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确定种植小麦的面积和放牧牲畜的数量,市场适应性强。

二、综合题
8.读“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所在地区与图乙中B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大体一致,但自然景观却有很大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2)图甲中C所在区域主要分布哪种农业地域类型?试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

(3)图乙中D所在地区主要分布哪种农业地域类型?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

【答案】(1)A所在地区位于内陆,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形成热带荒漠景观;B所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2)混合农业。

①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③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3)季风水田农业。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且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水稻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便于精耕细作;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解析】第(1)题,在纬度、地势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有关。

第(2)题,C处在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为著名的混合农业区。

第(3)题,D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形成原因从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方面分析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
下面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季风水田农业和乳畜业的分别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2.②和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规模都很大,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
①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②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③地广人稀④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网可以确定,①图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③图为欧洲西部乳畜业分布图。

第2题,④图为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其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因此答案选D。

下图中阴影表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

读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区雨热同期,但气象灾害频繁②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③丙地区
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④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不足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4.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但商品率高②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③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丁地区经营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英国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 3.C 4.D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甲为亚洲季风区,乙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丙为美国中央大平原,丁为澳大利亚东南部。

第3题,结合各地区特点应选C项。

第4题,甲地区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商品率低。

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牛为主。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等。

下面为“世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完成5~7题。

5.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广人稀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D.劳动力充足
6.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高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D.受市场影响大
7.若在甲农业地域类型区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则可能引起(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D.土壤盐渍化
【答案】 5.A 6.D 7.B
【解析】图示地区甲为大牧场放牧业,乙为乳畜业,丙为商品谷物农业,丁为水果园艺业。

第5题,地广人稀,是甲、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

第6题,乙、丁两种地域类型均受市场影响较大。

第7题,甲为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如果盲目扩大生
产规模,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

二、综合题
8.读晋、陕、内蒙古地区略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草类茂盛,饲养良种牛,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高,已成为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材料二内蒙古草原面积居我国第一位,从东往西依次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内蒙古多天然草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威胁农牧业发展最主要的生态问题。

(2)在内蒙古牧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突出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可以借鉴阿根廷哪些先进经验?
(3)伊利集团最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厂,之后在北京、青岛、兰州等地建立分厂,分析其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1)A:水土流失;B: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2)天然草场面积大,草场类型多样,单位面积产草量高,草质好,接近东部市场集约化管理,培育优良畜种,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市场等。

(3)市场需求扩大,近原料产地,冷藏、保鲜技术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品牌效应。

【解析】第(1)题,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威胁农牧业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第(2)题,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有草场面积广大、草质好、接近市场等。

借鉴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先进经验,需要比较两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差异,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优势在于放牧良种牛、交通条件好等。

第(3)题,伊利集团在各地设厂,主要考虑能够更接近消费市场,同时这也是在冷藏、保鲜技术提高,交通条件改善等前提下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