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doc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附答案)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单选题藏纸,是一种传承千年、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手工艺品,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灯台树、杜鹃科的野茶花树为主要原料,经过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11道环节,根据原料品质的差异,制成各种不同用途和等级的藏纸。

公元7世纪中叶,文成公主进藏带来造纸术,但造纸术传入的前几年却在这雪域高原“水土不服”。

后经藏汉两族工匠探索实践,造纸术与藏区的狼毒草(西藏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毒性较大)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藏纸工艺。

据此完成下1-3小题。

1.藏纸是藏区重要经文抄写及印刷的主要用纸,主要考虑的是藏纸( )A.生产量大B.保存时间长C.生产工艺独特D.平整而美观2.来自中原的造纸术最开始在雪域高原“水土不服”的主要因素( )A.造纸缺乏原料B.用纸需求量小C.造纸技术门槛高D.藏汉文化迥异3.上世纪60年代起,受到现代造纸工业的冲击,从事和学习藏纸制造的人越来越少。

但在21世纪初,藏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其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不包括( )A.国家加大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B.藏纸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C.制作工艺复杂,产量低D.西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非洲北部突尼斯的软籽石榴是一种优质水果,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通常树高5-7米。

该水果喜光,较耐贫瘠和干旱,怕水涝,一般4-5月为花期,需水少,而生育季节需要水极多,9-10月成熟。

该水果于1986年引入我国,目前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水果。

下图示意突尼斯软籽石榴分布,图中阴影表示5月副热带高压位置。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石榴在图示月份正确的管理方式是( )A.注意排水B.拉网防鸟C.加强灌溉D.防止冻害5.相比于我国华北地区,突尼斯软籽石榴树种植的间距更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树冠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B.加强通风有利于降低温度C.使根系伸展便于吸收水分D.利于排水减少渍涝的威胁在阿拉伯地区虽满是沙漠但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挂满椰枣的枣椰树,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产量高、耐储存、含糖量高、口感沙糯的椰枣是他们穿越沙漠必备的粮食,是餐前不可缺少的甜点。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典型例题]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B、热量、光照、水分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D、气候、市场、交通解析: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C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解析: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并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进口,并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是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C、D。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

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要举出一个否定的特例,就可以判定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D[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A、光热B、水源C、地形D、土壤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3、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C、肥沃的冲积平原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B、地形C、土壤D、水分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A、运费少B、质量高C、科技含量高D、生产资料投入多6、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B、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7、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C、市场需求的变化D、流动人口的变化8、关于农业分类的提法,正确的是A、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区别是依据农业生产对象B、粗放农业属于畜牧业C、种植业都属于密集农业D、我国当前农业是以商品农业占优势9、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①劳动力②技术装备③生产技术④种植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③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种植④小麦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种植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习题(1)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习题(1)

农业地域类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示农业属于( )A.粗放农业与自给农业B.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C.粗放农业与商品农业 D.密集农业与自给农业读右图,回答2~3题2.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①技术要求低,生产过程简单②劳动强度大,投入的劳动力多③不适合使用机械化操作④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3.亚洲发展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有( )①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②人口稠密,经验丰富③雨热同期④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率高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4.右图所示农业应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C.粗放农业D.混合农业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回答5~6题。

5.根据右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 D.成都平原6.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回答7~9题。

7.该地区地域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C.混合农业D.水稻种植业8.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9.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读下表(①、②、③、④代表我国四个产粮基地),完成10~11题。

产粮基地①②③④粮食商品率(%) 45 27 19 29积温(℃)2500~3400 2000~4500 4000~4300 5000~6000 年降水量(mm)450~550 250~300 650~780 1000~1300A.东北、西北、华北、南方 B.南方、西北、华北、东北C.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D.华北、西北、东北、南方11.与①地相比,④地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A .自然条件差于①地B .粮食单产低于①地C .人均耕地少于①地D .复种指数低于①地 读右图,回答12~14题12.制约②地农业发展不利自然因素主要有( ) A .人均耕地面积少 B .农业投入少 C .土壤贫瘠 D .水旱灾害频发13.四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中,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与其它三地不同的是( ) A .①地以畜牧业为主,其它三地以种植业为主B .②地农产品以自给为主,其它三地农产品供应国际市场C .③地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其它三地以中小型为主D .④地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其它三地的水旱灾害较频繁 14.下列关于③地农业区位因素的不正确叙述是( ) A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 B .工业基础好C .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D .土壤肥力高 15.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右图(图中箭头的粗细表示量的大小)内容相符的是( )A .美国东北乳畜业B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迁移农业C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D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生长忌低温和台风。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课时作业(十)温馨提示对应课时作业19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的是()A.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B.从“小而全”到专业化C.从集中到分散D.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解析]除A、B、D项外,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也是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 C2.不同地区,插秧的时间不同,如农谚所言,广东是“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为“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则为“立夏浸种,芒种栽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水文C.地形D.植被[解析]气候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答案] A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

当地1月平均气温为3℃。

完成3~4题。

3.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解析]由当地1月平均气温为3℃和1985年大量种植水稻和油菜,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选项可以确定当地为太湖平原。

[答案] B4.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解析]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归根结底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作物由以水稻和油菜为主逐步转化为以花卉和蔬菜为主,说明了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

[答案] A(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完成5~6题。

5.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解析]本题考查了不同生产措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山坡地的坡度较大,因此易发生水土流失,增施肥料后,大部分的肥料可能会随着径流而流失,因此导致农作物增产的效果微弱。

[答案] C6.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解析]本题考查了工程措施改变山坡地坡度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习题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习题

第三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一、选择题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2.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C.市场D.政策3.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A.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种植柑橘、香蕉等水果B.在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大规模开垦梯田C.在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D.在华北平原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据报道,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

据此回答4-5题。

4.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交通D.市场5.与世界主要花卉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A.劳动力B.科技C.交通D.市场6.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A.经营理念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土地租金7.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城市周围建乳畜厂—技术B.美国一个农场只需一个农业工人—机械C.阿根廷的牛肉出口到欧洲—交通运输和冷藏技术D.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交通我国某城市的年降水量近1 400毫米,年均温约16℃。

该城市中心区有我国南宋皇帝“躬耕”以示“劝农”的籍田遗址。

近期该城市在城区仿建了八卦农田,农田占地约150亩。

读图,回答8~9题。

8.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9.该城市为 ( )A.西安B.开封C.北京D.杭州10.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①平原地形为主②雨热同期的气候③城市市场需求量大④农业技术的推广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1.符合由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业B.阿根廷的牧牛业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D.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为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农业科学家首创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严格设计栽培技术,使水稻亩产量提高到1 287千克。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精编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精编练习(含答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一、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15道,共60分)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油菜开花早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热量D.土壤2.图中M地地处沙漠边缘,仍可以种植油菜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完成3~5题。

3.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5.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读下图,完成6~8题。

6.M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7.关于图中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M和P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P和Q都是主要的糖料作物生产基地④Q地区的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8.N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①丰富的光热条件②肥沃的土壤条件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④先进的保鲜技术A.①③B.②④C.①② D.③④图1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2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读图完成9~10题。

9.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③B.③④ C.①④ D.②④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B.市场 C.土壤D.机械化下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我国某地区近年来不同阶段农业产值构成图。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

第1 页共4 页第二节农业区位要素与农业地区种类[ 典型例题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要素是A、劳动力、自然条件、天气资源B、热量、光照、水分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D、天气、市场、交通分析:农业与自然条件亲密有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遇到生产力水平易社会经济规律的限制。

所以,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要素。

它们在不一样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 C2、以下对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区种类的表达,正确的有:A、季民风候区都是水田农业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C、热带栽种园农业主要散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D、粗放畜牧业散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分析: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其实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入口,其实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栽种园农业主假如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散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正确选项为 C、D。

此题有必定的难度和划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散布有一个全面认识和掌握。

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需举出一个否认的特例,就能够判断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 CD[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1、农作物种类的散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亲密的自然条件是A、光热B、水源C、地形D、土壤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要素是A、天气B、水源C、地形D、土壤3、从土壤条件来剖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A、宽泛散布红壤的地区B、宽泛散布盐碱土的地区C、肥饶的冲积平原D、黑土散布宽泛的温带草原4、我国东南丘陵适合栽种茶树,主要区位要素是A、市场B、地形 C 、土壤 D 、水分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A、运费少B、质量高C、科技含量高D、生产资料投入多6、对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要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要素是最稳固的要素B、由于自然要素能够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栽种业C、城市四周农业生产的要点主假如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7、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A、气平易降水的变化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C、市场需求的变化D、流感人口的变化8、对于农业分类的提法,正确的选项是A、栽种业和畜牧业的差别是依照农业生产对象B、粗放农业属于畜牧业C、栽种业都属于密集农业D、我国目前农业是以商品农业占优势9、农业技术经济要素包含①劳动力②技术装备③生产技术④栽种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不一样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③水稻栽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栽种④小麦栽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栽种A、①③B、①④ C 、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试题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试题

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2021·广东佛山质检)长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天天的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17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白天短(少于12小时,但许多于8小时)夜间长。

完成第1题。

1.小麦、亚麻、油菜等属于长日照植物,棉花、玉米、谷子等属于短日照植物,关于两类农作物的分布地区,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长日照植物适合中、低纬度地区B.短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C.长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D.短日照植物适合高、低纬度地区解析:植物生长的季节是在当地的夏半年。

而夏半年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

即日照时刻越长。

因此长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地区,而短日照植物适合中、低纬地区。

答案:C(2021·辽宁沈阳检测)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马铃薯产业。

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要紧来源。

完成2~3题。

2.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A.河谷农业B.浇灌农业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3.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粹,香甜爽口。

其品质优良的自然缘故是()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浇灌水源充足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⑤解析:青海省位于青躲高原,海拔高,热量缺乏,种植业要紧分布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湟水谷地。

尽管热量缺乏,但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淀粉的积存,且温度低,农作物的病虫害较少。

答案:(2021·济南模拟)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进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

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农田提供粪胖,森林能维持水土,河流能润泽草木。

据此答复4~6题。

4.那个农场的农业是()A.能量密集型农业B.生态农业C.外向型农业D.传统的自然农业解析:由农业生产的相辅相成、互为利用能够判定,该农业为生态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4页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典型例题 ]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解析: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
规律的制约。

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 C
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并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
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进口,并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是热带地
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 C、D。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

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要举出一个否定的特例,就可以判定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 CD
[ 基础练习 ]
一、选择题
1、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
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
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
C、肥沃的冲积平原
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
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 、土壤 D 、水分
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
6、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B、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
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
业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
7、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
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流动人口的变化
8、关于农业分类的提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区别是依据农业生产对象
B、粗放农业属于畜牧业
C、种植业都属于密集农业
D、我国当前农业是以商品农业占优势
9、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
①劳动力②技术装备③生产技术④种植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③水稻种植的
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种植④小麦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种植
A、①③
B、①④ C 、②④D、③④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其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来精耕
细作。

同时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

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
少,种植水稻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业还有自己的特点,如要大幅
度提高产量,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 1)水稻种植业按生产对象分属于业,按投入状况分属于农业,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产
品用途分属于农业,今后提高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应是加大投入。

( 2)分析我国水稻的分布规律:。

世界上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3)中国历史上,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扩大耕地面积,今天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你认
为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什么?。

( 4)我国时期的(人名)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强调农作物必须,应当抓紧进行耕作,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农业生产的性和性。

12、将下列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与其相应的农业分类用箭头连起来
种植业

①巴西热带迁移农业
②马来西亚热带作物种植园


③加拿大商品谷物农业

④中国三江平原国营农场种植业
⑤亚洲水稻种植业
⑥混合农业

⑦丹麦乳肉畜业

⑧蒙古游牧业

业⑨澳大利亚大牧场畜牧业
畜牧业
13、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回答问题:
C 劳力
D 数量
质量
气候社会经济因素

A 然因
农产品素
农业生产
加工厂水源
B 废渣, 废水(1)将下列选项填入图中适当方框内:①土壤②地形③政策④市场⑤交通运输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E
( 2)如对 A、B 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3)C、 D、E 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
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基础练习 ]
1、 A
2、B
3、C
4、C
5、A
6、D
7、C
8、A
9、 A10、 A
11、( 1)种植集约型自给科技(2)水稻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秦岭——淮
河以北有零星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3)不可行,因为我国可垦耕地面积有限。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办法是运用生物技术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6)南北朝贾思勰因地种植农时地域季节
13、(1)B A C E D(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3) E( 4)地形、气候(热量)、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