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资源配置的4种导向
科技创新理论

科技创新的理论:1945年的《布什报告》(报告全名为《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商业应用的线性模式.传统上,我们把科学研究分为两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根据比较流行的说法,基础研究的目的是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增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研究问题的提出更多地来自于科学家自己的兴趣或者好奇心。
其关键的一点,是现阶段看不到研究成果的商业价值。
比如,对生命现象的探索,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对粒子结构的研究,天文观测,等等。
而应用研究则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所开展的科学研究。
虽然它的结果也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但应用研究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
比如生物医药类的许多研究、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等等。
在布什理论的指导下,美国的科技政策遵循哈佛大学著名科技政策专家Branscomb (Branscomb, L.M. (ed.). Empowering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3)总结了二战以来美国的科技政策所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评述。
第一,基础研究成果是公共产品。
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将会导致最终新技术、新产业的产生。
尽管基础研究如此重要,但由于科学研究的高度专业化特点,政府无法做到有效指导科学家们的科研活动。
事实上,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是通过政府与科学家之间的一种社会契约来体现的。
其主要特点是:政府提供资金,而科学家们决定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质量)。
这一条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原则的主要精神,在1945年发表的那份著名的布什报告《科学——无止境的前沿》(Vannevar Bush: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里面,都有详细的论述。
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布什报告奠定了战后美国科技体制的理论基础,也不为过。
据我所知,布什报告至少已经有两个中译本,在此向读者推荐一读;愿意读英文版的,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
科技创新要以需求为导向

科技创新要以需求为导向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5年第16期《民生周刊》记者王丽8月5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并同大家座谈。
为期6天的休假共有54位专家参加,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领域。
在座谈会上,谈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国化工与生物技术交叉领域学科代表人,南京工业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有关“问题导向助推科技创新”的观点引起多位专家共鸣。
近日,欧阳平凯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专访,再次强调科技创新应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
民生周刊:在科技界,问题导向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欧阳平凯:创新要从国家的重大需求、企业的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发展。
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工业体系下缺乏大型跨国公司研发力量主导。
造成的结果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到科技创新向产品转化,再到市场相互割裂,没有形成链条。
在美国,70%的研发力量来自企业。
它之所以强大,实际上就是跨国公司的研发与市场结合的能力非常强大,他们善于从实践中体验,到实践中研究。
民生周刊:您是指中西方理念不同导致科技创新差异?欧阳平凯:纠正一下,这不是理念问题,是国情。
中国过去几千年就有“重文轻武”的问题,现在科技界也面临“重文轻武”问题,即重理轻工。
多数人认为工是武,理科是文,比如化学包括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高分子化学,再加上化工。
五大理科加上一个工科,化学就占了5/6,化工则只占1/6。
现在,只要一谈到科技创新,就是指抓基础研究、理论研究。
国家科研经费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基金,另一个是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由企业牵头来做,而基金基本都给了高校,高校普遍以撰写学术论文为主。
现在我国发表文章世界第二,而科技竞争力却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
民生周刊: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的转化似乎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研究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果和成效。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成为了各个领域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目标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的目标是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我们应当追求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目标:1.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要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通过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可以提高创新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2.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也要关注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通过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创新团队的协同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3.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要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因此,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生产力。
二、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研究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科学决策: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应该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各种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资源配置的短板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2.市场导向: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调整研发方向和重点,提高科技创新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3.协同创新: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优化应该注重协同创新的促进。
要通过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和机制,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提升创新团队的整体优势和创新能力。
时政热点:科技创新应把握四个导向

时政热点:科技创新应把握四个导向科学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但是,科技创新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新时代,我们应当把握好独立自主、面向社会、人才为先、强化统筹的导向,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而牢牢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坚持独立自主。
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血液里流淌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基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踏踏实实地做好科学技术储备,不下大力气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就容易被别人“下绊子”“卡脖子”。
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而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坚持面向社会。
科技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来开展。
为此,我们必须避免陷入科研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脱节的误区,下大力气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美国、日本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经验分析及借鉴

项 目来源 :湖北省 高等学校优 秀中青年科技创 新团队计划项 目(2 11) T 029 ;桂林 理工大学博 士科研启 动费资助项 目( WS R K
2 10 0 。 0 3 ) 1
作者简介:杨传喜(9 7 ) 男 , 17 一 ,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 农业科技资源管理。
果转化快捷等特点。实力强大且组织完善 的国家农业科研机构体系 、政府对农业科技 的高度重 视 、私人部门对农业科技的热情参与等 因素 ,是美国农业科技投入资金充足 、农业科技实力总体 水平 国际领先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的有力保障。
在美 国,资本与生产 的集 中和垄断带来技术的垄断。因此许多经济部门的研究和技术改 良工
摘
要 :农 业科技 资源优 化 配置是 转 变农 业发展 方 式 、提 高农业 经 济增 长质 量 的重要
方面。美国、 日 本等农业创新型国家的农业科技 资源配置经验值得我 国借鉴 ,在分析 美
国、 日本 农 业科技 资 源配置 的基础 上提 出合 理布局 农 业科研 能 力、构 建 多元化 的农 业科技 投入 机制 、重视 农 业科技 的社会 需 求等优化 农业科 技 资 源配置 的建议 。 关键 词 :农 业科技 资源 ;农 业科研 机构 ;农 业科技 投入
且也高于国内非农业部门科技投入的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美 国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高度重视 、完
善的农业科技体制以及对私人农业科技投资的有效诱导 ( 彭宇文等 , 07 。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研 20)
究 、教育和推广的投入 比例一直 比较稳定 ,研究投入 占农业部总预算 的2 %,这一投入高于世 % 4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作者:时钰,扬舟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6年第27期时钰1杨舟2科技资源就是用于支撑科技活动的所有资源的总称。
在当前国家科技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探索建立一种科技资源统筹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资源投入的重复浪费,缓解科研机构之间的不良竞争,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大幅度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成为事关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
本文因此针对国内外关于剥技资源配置研究做—个综述,以找出进—步研究的方向。
一、国内研究动态我国学者对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一定突破。
目前,他们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资源配置概念与内涵国内学者对科技资源配置概念和内涵的研究颇多,理解的视角也各不相同。
周寄中(1999)把科技资源配置定义为“科技资源在不同时空上的分配和使用”,包括配置规模、配置结构和配置方式三部分。
师萍、李垣等(2000)首次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了制度和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影响。
研究认为,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可划分为科学技术核心、专业技能系统、制度界面、技术市场四个组成部分,而制度和市场则是系统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索。
丁厚德(2001)认为科技资源配置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创新为目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战略性。
孙宝凤(200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科技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刘玲利(2007)运用系统演化理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科技资源配置理论分析框架;此外,她还从效率的概念出发,对科技资源配置系统的结构及其特征、运行机制以及配置环境进行了分析。
2.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主要是从定陛和定量两方面展开。
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科技创新:美国工业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科技创新,并将科技推动工业发展。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在电力、化学、钢铁、汽车和航空等领域进行了重大的科技创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这个特点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应该在工业发展中注重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转化力度,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2.市场导向:美国工业化过程中,市场导向的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市场的需求和竞争驱动了工业化进程,市场机制也促使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一特点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市场化力度,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3.制度保障:美国工业化得到了一系列制度保障,如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这些制度保障有助于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司法公正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4.资本和金融支持:美国工业化过程中,资本和金融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资本的积累和合理配置促进了工业的发展,金融体系提供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融资和信贷支持。
这一特点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应该注重积累和合理配置资本,完善金融体系,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灵活的融资渠道。
5.教育培训:美国工业化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教育培训。
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美国大力投资于教育培训,培养出大量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
这一特点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体制,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培养适应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有效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6.环境可持续发展:美国工业化的后期,人们开始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了工业可持续发展。
这一特点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控制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美国人才战略

1、结合美国的国情,分析美国政府人才战略有哪些特点?美国政府的人才战略,既涵盖宏观层面的人才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构建、市场机制建设和发展环境打造,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作用发挥等,其中比较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才立国的战略定位使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美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为了赶超欧洲列强,独立后的美国始终把人才开发利用作为谋求国家发展的首要战略。
第二、产学研一体化的制度体系为人才与资本的结合提供丰沛土壤。
美国是产学研合作的发源地,也是当前世界上产学研结合最紧密、发展成效最明显的国家。
第三、市场化导向的运行机制使人才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美国有着全球最为发达的人才市场,全世界最有实力的人才中介公司及猎头公司近80%集中在美国,各种类型的人才中介及职业介绍公司2万余家。
在美国,人才资源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用人单位和人才个体都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各类人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任意迁移或频繁更换工作,也可以在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及政府间频繁流动,选择最适合自己、最有发展的职业和岗位。
相对自由的人才流动环境,不但为各领域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保证了美国经济体系的活跃性。
第四、美国社会推崇的个人价值观为人才集聚营造良好软环境。
美国把培养人才作为人才战略的基石,把引进人才作为人才战略的重点,大规模吸纳外籍优秀人才。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
几十年来,美国采取多种手段从别国引进大批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1、不断修订的移民法。
能使真正有本领、对美有用的人留在美国。
2、将留学生作为人才的后备力量。
3、“绿卡”政策为外籍人才提供方便。
美国吸引人才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授予非美国籍专业工作人士在美永久居留权,俗称“绿卡”。
4、打造优越的社会环境留住人才。
首先,让“高薪”充当最具诱惑力的诱饵;其次,为科研活动提供充足经费。
最后,设立各类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科技资源配置的4种导向
美国是战后利用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最成功的国家典范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种现象主要归功於民间蓬勃的创新能力及企业家精神的运用。
美国既没有明确的综合性的中长期科技政策规划,也没有如中国由科技部来统筹运作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资源的配置,而是根据科技资源配置的实际需求和政策的目标导向进行分类设计。
从政策的目标导向看,美国政府常用的科技政策大致可分为四类:政府规划导向(Engineering)、市场导向(Market)、公共利益导向(Public Interest)及社会基础变革导向(Transformational)。
这一分类主要根据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政府涉入民间科技创新的准则、政府的特殊使命和组织能力、最适合政府涉入科技的型式、政府最佳政策工具,以及政府政策的优先级等条件来加以分类。
(1)政府规划导向:政府主导科技政策的制订和规划组织能为社会大众带来积极影响的科技创新活动,其精神在于鼓励政
府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引导社会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2)市场导向:由于政府对民间产业的了解程度不如企业经营者,政府应站在辅助立场,以健全市场功能为最大政策目标。
制订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公共利益导向:政府为了实施兼顾社会大众利益的公共政策,有限度地利用公共利益原则来引导科技创新,任何违反
社会利益,如环保问题等,都加以限制或禁止。
同时,政府
将决策系统透明化,以便接受社会团体的公正评估与质询。
(4)社会基础变革导向:科技创新可能会对社会安定有负面的影响,政府的计划应该引导有利于人类的科技创新活动及产业的发展,以健全社会的基础结构,如教育等。
健全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基础结构,有利于社会的科技创新自然水到渠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