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动物喻人的文章
《朝花夕拾》要点总结+过关卷+答案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等,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各篇内容】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常考题型】一、填空题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著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具有回忆性质,共10篇文章,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中考名著复习《朝花夕拾》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名著复习《朝花夕拾》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练习1.《朝花夕拾》是一本____________散文集。
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____。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 。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
这组回忆性散文是______(作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______和______。
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性___ _(体裁)集,书中有鲁迅先生儿童时期在故乡生活的片段,也有离开家乡求学的一些经历。
在此书中我们了解到: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两位“名医”的草菅人命;为“我”购买《山海经》,善良淳朴又迷信唠叨的___ _。
在此书中,我们还了解到,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的___ _;在日本留学时,没有民族偏见严谨正直的___ _。
4.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会记录下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的样子:“生得黄胖而矮”的是①______;“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的是①_______;“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的则是①_______。
他们都在鲁迅的回忆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5.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①唐僧①长妈妈【示例】猪八戒——好吃懒做,常提出散伙回高老庄;但他憨厚忠实,当师徒受阻于流沙河时,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人们常把蜜蜂比作什么人写作文

人们常把蜜蜂比作什么人写作文假如我会变成一只小蜜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
比如,有的想变成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的魔力;有的想变成哪吒,拥有神通广大的力量。
而我,假如我会变,我就要变成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我会帮忙人类搞很多的好事。
比如说,协助工人叔叔酿蜜。
然后,给须要的人们喝。
我们酿的蜜可以美味了,总是受人们的赞扬!每当人们夸赞我们酿的蜜蛋黄时,我心里就可以美滋滋的。
因为那就是我们蜜蜂团辛勤劳动的成果,而且我们改采的蜜还能够协助人类治身很多的病。
它的主要功效存有:健脾、解热、润燥、消炎等等,还能够协助女孩子们美容呢!我还能帮助农作物、果树、蔬菜、药材、牧草等等植物传授花粉。
让它们能开出更加美丽,更加灿烂的花朵;让它们结出更多的果实和种子。
假如我会变小,我就要变为一只勤奋的小蜜蜂!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多的服务,为人类缔造更多的财富……写给蜜蜂说明文初中800字蜜蜂,你以勤劳博得人们的赞美,以酿造甜蜜赢得人们的喜爱。
你是勤劳的象征,甜蜜的替身。
一直以来,我认为世上最美的舞资莫过于你穿梭百花丛中上下飞舞,最动听的歌声唯有你飞舞时发出的鸣响。
美国两个科学家搞的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使我更加全面地重新认识了你。
你向往光明是你磊落的表现,飞向有光源的地方理所当然。
你可曾想过这是一个陷阱?多方位思考才是智者之风,何以认定有光源的地方就是出口?何必一条路走到黑?何不学学苍蝇也向暗处“走”一回。
也学学古代那个囚犯:国王要他抽写有“生”、“死”字的纸片,但有人要暗算他,将两个字都写成“死”。
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将计就计,随便拿了一张吞进肚子,结果狱卒打开剩下的纸条,那自然还是“死”字,因而他选的是“活”字自然被认定是“活”字了,于是他运用机智得到了国王的赦免。
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认死理,换个角度可能就会化险为夷。
你坚强,不畏艰险,耗尽力量冲出重围,这固然难能可贵,但你可以曾想要过其他途径的尝试没?学会尝试,就可以使你事半功倍。
《朝花夕拾》精读精练答案

《朝花夕拾》精读精练姓名一、文章解读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朝花夕拾考题及答案修订版

朝花夕拾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朝花夕拾》名着试题班级小组姓名一、填空题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最初是连续刊载在《莽原》上的,共10篇文章,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父亲的病?》;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琐记》和《藤野先生》。
4、《阿长与<</span>山海经>》中第一段最后一行说道:“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
请从《狗猫鼠》找出阿长是如何“谋死我那隐鼠的”: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5、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小学生粗糙的《儿童世界》与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提及了《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卧冰求鲤,尤其着重分析了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汉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蜉蝣借物喻人作文

蜉蝣借物喻人作文The metaphor of the mayfly borrowing from others represents the human tendency to rely on others for support and resources. 蜉蝣借物喻人所謂人類倚賴他人的傾向。
In both nature and society, it is common for individuals to depend on others for survival and success. 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個體依靠他人以求生存和成功是很常見的。
This can be seen in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such as financial support, emotional assistance, and even intellectual inspiration. 這可以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看到,比如經濟支援、情感幫助,甚至是智力靈感。
However, this reliance on others can also lead to issues of dependency, trust, and the potential for exploitation. 然而,對他人的依賴也可能導致依賴問題、信任問題,以及可能被利用的風險。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the metaphor of the mayfly borrowing from oth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impact it has on individual autonomy and collective society. 藉助蜉蝣借物的隱喻,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相互依賴所存在的複雜性,以及對個體自主性和社會整體的影響。
朝花夕拾狗猫鼠原文赏析

朝花夕拾狗猫鼠原文赏析文学赏析本文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写于1926年2月21日。
当时,围绕“女师大”学潮,鲁迅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他们“麒麟皮下露出马脚”。
在这种背景下写作的《朝花夕拾》,虽是重提旧事,却具有现实意义。
这篇散文表面上似在写猫、狗、鼠,实质上是托物喻人,借动物画出反动派及其奴才的嘴脸,抒发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闪现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文章的第一部分自“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写起,揭露了“现代评论派”说鲁迅“仇猫”因而诬蔑他是狗的恶毒用心,然后借查考狗猫成仇的“动机”,以覃哈特博士《自然史底国民童话》一书中狗猫结怨的解释,巧妙地将“现代评论派”的先生们和“没眼力”的狗等同起来,从而推翻了他们立论的根据。
接下去,鲁迅将“现代评论派”与动物相比,指出:“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侯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形象地揭露了这伙说假话、干坏事、搞阴谋诡计的伪君子禽兽不如的真面目,表达出对他们的厌憎。
第二部分谈到仇猫的原因,作者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是这种动物的性情与别的猛兽不同,“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是它有“一副媚态”。
文中用生动的语言,勾划出“猫”的嘴脸和灵魂,概括出“猫”的本质特征,使这一动物形象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自然属性,让人明确地领悟到它所包藏的社会内涵。
第三部分追述了仇猫的远因。
作者告诉我们其理由很简单:“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文中记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夏夜纳凉之时,祖母讲了关于猫与老虎的故事,猫曾是老虎的先生,当虎学到本领想杀掉猫的时侯,猫却因留有一手而幸免,这使幼年的鲁迅对猫的狡猾有了认识。
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篇章简介】1.《猫•狗•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动物喻人的文章借动物喻人的文章蜜蜂从出生起就不知道什么是悠闲,整个动物王国里,蜜蜂用自己一生表达着什么叫最忙碌的劳动者,获此殊荣理所当然。
提到蜂蜜,那可是香甜又健康的食品,蜂蜜麻花、蜂蜜牛奶、蜂蜜蛋糕更是美味无比。
不过蜜蜂制作蜂蜜那可是劳动的大学问,要先对花和地点进行侦查,只有盛开的鲜花才有最好的花蜜,为此蜜蜂经常长途跋涉去找合适的花朵,找到后,蜜蜂采集好花粉和花蜜,再把它们带回家做成蜂蜜。
在这个过程里,蜜蜂还兼职做了花粉的传播使者,有了蜜蜂的帮忙,花朵才会变成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果实。
歌颂了半天蜜蜂在工作中的勤劳表现,你可别以为蜜蜂就只在工作中勤劳,它们还是出了名的“勤劳父母”,它们照顾自己的小孩,尽心尽责。
喂幼蜂吃饭,维护家庭和谐,简直就是内外兼顾的劳动者!难怪文章《荔枝蜜》中要赞叹道:“多可爱的小生命啊!对人类无所求,给人类的却是极上等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小猪获得最有潜力的劳动者,实在是因为发展空间太大,动物王国里能出这么一位吃了睡、睡了吃的家伙,也算独树一帜啦。
经研究,在吃睡长肥方面,小猪堪称第一。
首先,小猪不挑食,虽然它更偏好甜食,但在食物上一直秉承着只要能吃,来者不拒的好习惯。
正因为如此,小猪家族一直人丁兴旺,从不会出现濒临灭绝的危险。
小猪向大家有力地证明了:“不仅要活得好,还要活得肥!”这条“猪生”真理!其次,小猪家族是当之无愧的“和睦家庭”。
每次开饭的时候,猪爸猪妈,猪兄猪弟,猪姐猪妹,争先恐后地围拢在餐桌旁大快朵颐,虽然偶尔会因为争抢美食而引发混乱场面,可人家说了,食物就是要抢着吃才更香!大家一致认为,小猪能活得这么乐观滋润,想必劳动潜力十足,鉴于别人对小猪的嫉妒,动物王国今后决定一定好好培养小猪的劳动能力。
借植物喻人的文章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却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虽然不美丽,但却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切都是对生命的渴望而得来的力量!草,不管闪电雷击,不管狂风骤雨,不管严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惧。
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于是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我漫步在小路上,看着路旁那一棵棵嫩绿葱郁的小草,陷入了沉思……也许,有很多人都把小草当成是弱小、无能的象征,认为它们那矮小的身躯经不起一点儿风雨。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我眼里的小草,是那样的顽强,那样的富有生机,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和精神一到春天,小草们就睁开朦胧的双眼,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与人们一同分享春姑娘所带来的喜悦与温暖。
它们散满大地,为这块抚养它们的“母土”铺上了绿地毯……这千千万万的小草组合起来,才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当然,小草的可敬之处不单单是在这里,它们身上还闪耀着一个亮点——顽强不屈的精神。
小草虽然没有参天大树那样的高大挺拔,也没有花朵那样的鲜红美丽,但是,它们的精神足以盖过这一切,足以让人们重新去认识并惊叹它们。
暴风雨里,高大挺拔的大树被连根拔起,五颜六色的花朵已花残叶败,而小草呢,却以一种比物质的力量更加有力的力量赢得了胜利……梅花,是一种家喻户晓的花。
它高贵`典雅`气味芳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你是否知道。
在似柔情女子的梅花身上,又存在着什么让人不可小视的力量呢?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与推动力,它的花语是:坚强和高雅。
著名诗人王安石曾描述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那与生俱来的傲气质,坚韧不拔的品质是无与伦比的!时令所有花儿都望尘莫及的!梅花的这些优良品质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在战争中坚强不屈的人民英雄。
董存瑞`丘少云`刘胡兰......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难以忘怀的英雄,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感动,那些战士们宁死不屈`顽强抵抗的精神,给我们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这不就是梅花的精神吗?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它高贵的气质与坚强的气魄,永远是中国的象征,炎黄子孙的骄傲。
他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奋发学习,努力让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默默的躺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从来毫无怨言的被火烧化,不错,它就是蜡烛。
蜡烛,它没有台灯的耀眼和电灯的明亮,却也能为人们带来光明。
停电时,平时闪亮的台灯和电灯,哪一个还能闪闪发光呢?只有蜡烛,被主人兴奋地拿上来,点着,慢慢的,慢慢的融化掉了,留下了一滩硬硬的蜡油。
是啊,蜡烛平时躺在那么不起眼的角落里,谁注意过它呢?但是,蜡烛它却不以为然,人们平时不注意它,只有在停电的时候才使用它,而它还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
这样的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无私奉献。
在你安心睡觉的时候,脑海里可曾浮现过这样的情景?夜深了,老师疲惫的在桌前,批改着作业,那用尽的一瓶瓶钢笔水,就是最好的见证。
上课时,都是学生坐在椅子上,老师,您一定很累吧。
上课时,您从来不喝一口水,老师您一定很渴吧。
您生病时,再严重也给我们托病上课,老师,您一定很难受吧。
是啊,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老师,您虽平凡,但生的伟大。
您是学生在黑暗中的一盏灯,是学生迷路时的指路牌。
老师,我想说:您辛苦了!借物喻人抒情散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是息息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借物喻人的文章得到明显的证明。
当人们说到蜡烛、粉笔的时候脑海中的第一想法是老师。
是的,这就是写作中我们常说到的借物喻人,借某件事,某个物体来歌颂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们的可贵精神!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小编精选的10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文章吧。
散文一《粉笔》“吱吱……吱吱……”,粉笔在黑板上移动着,渐渐地,它变成了一个点,一个不算大的身躯没有了,代替它的是黑板上的一行行的文字。
这一行行的文字把我们带到神秘的知识世界里去遨游,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擦黑板时,粉笔默默无怨地站在旁边,任黑板擦轻轻地擦向黑板,擦去它用身体写下的那一行行字迹,无数细细的粉笔末儿徐徐飘落下来,像簌簌的玉屑;像纷纷的雪花……但我想这更像一种精神,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像那种高尚的人。
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着祖国花朵的教师们。
老师,他们付出自己血汗,辛勤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
他们呕心沥血,从春到秋,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拿着微薄的工资,却从无半句怨言;任学生踏着自己的肩头登上成功的宝座;接受鲜花、掌声和奖杯,却从不居功自傲。
这不正像粉笔那种无私的精神吗?我赞美粉笔,更赞美具有粉笔精神的人——因为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名得利,而为社会无私献出自己!散文二《路灯》路灯,栖在高处,稳重而坚定,用硕大无朋的双翼庇佑着大地的筋络。
路灯,抑扬顿挫,向天轮四季阐述着铁与火的哲学;素缟轻拂,风雨无阻地擦拭着夜的眼睛。
你遥远的、坎坷的、炽热的足迹,尘封在鹰的巢里:凝固为钻木取火的化石;茅草老屋里的火油灯盏;青铜烛台下的滴滴清泪。
从木犁和锄头的废墟中、撂荒的田地里聚集而起的街市那头走来,没有疲惫,熠熠的眸子里闪烁着浪漫与激情。
仍然在轻缦的寂静中,躺在月亮的臂弯里,放飞火热的希冀。
路灯,剖开钢铁的胸膛,捧出燃烧的心,勇敢地、准确地、一如既往地向黑暗讨还债务,那怕遥遥无期。
在人们向晨曦献上欢呼时,悄然离去,无怨于冷落,面对白日的缤纷与繁华,一丝留恋,一丝遗憾,默默地铸进了钢铁的神经。
路灯,彻夜无眠,彻夜无言,以真诚的视线关注着四周,将夜的纹理清晰地剖开,对脚下人们四顾的眼睛一个详尽的交待。
于是,城市的夜如星河般流动。
散文三《小草》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
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却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虽然不美丽,但却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切都是对生命的渴望而得来的力量!草,不管闪电雷击,不管狂风骤雨,不管严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惧。
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于是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我漫步在小路上,看着路旁那一棵棵嫩绿葱郁的小草,陷入了沉思……也许,有很多人都把小草当成是弱小、无能的象征,认为它们那矮小的身躯经不起一点儿风雨。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我眼里的小草,是那样的顽强,那样的富有生机,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和精神。
一到春天,小草们就睁开朦胧的双眼,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与人们一同分享春姑娘所带来的喜悦与温暖。
它们散满大地,为这块抚养它们的“母土”铺上了绿地毯……这千千万万的小草组合起来,才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散文四《蜡烛》一天夜晚,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爸妈正在上网。
突然,房间里的灯闪了几下,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里的灯全部暗了下来。
啊,停电了。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心里有点害怕。
这时,房门旁出现一个亮光,原来是妈妈给我拿来了一根点燃的。
妈妈把蜡烛放在了我的书桌上。
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了作业。
终于,我把作业写好了。
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燃烧得只剩下半截了。
我又坐了下来,目不转睛盯着蜡烛,看着它一点一点地燃烧。
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了。
它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了光亮。
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请保留此标记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
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着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
可以这么说,第九作文网。
原创作文它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
这就是蜡烛的精神。
突然,家里的灯又亮了起来。
原来是来电了。
可是,摆在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完了,化为了灰烬。
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
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格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要做一个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散文五《仙人掌》盆栽的仙人掌,它百折不挠的性格十分让人吃惊,有水、无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
它翠绿的身体长着一块块长满硬刺的掌状茎,它么没不断向上生长,像叠罗汉似的。
一片“绿色的手掌”里又长出一片“绿色的小手长”,使人产生不少遐思。
它生长在什么地方都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
在炎热久旱的夏天里,其它盆栽都已经垂下了头,而仙人掌像勇士一样抬着头,眺望那蓝蓝的天空;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别的盆栽早已被主人捧回室内,可是仙人掌坏顶着风霜,不惧周围的环境。
它从来不讲究,它一扎下根,就好像在说:“这地方真好,就在这里生长吧!”仙人长浑身是硬刺,什么野兽见到它都马上止步。
害虫想啮食它,身子总被扎得千疮百孔。
一快绿色的仙人掌折断到地面,大家都以为它枯死了,不,如果你这样任为就错了,它用身体的养份生出根,又培养出一棵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这是真正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