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的故事
我与牦牛的故事作文

我与牦牛的故事作文
“哎呀,牦牛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记得那是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草原旅游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好多好多的牦牛。
那片草原可真美呀,绿油油的一片,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蓝天白云下,那些牦牛就像是点缀在地毯上的黑色宝石。
我们走近牦牛群,我兴奋极了,忍不住对它们喊:“嘿,牦牛们!”牦牛们有的在悠闲地吃草,有的在呆呆地看着我们,好像在想:“这些人是谁呀?”我看着它们那憨憨的样子,觉得特别好玩。
爸爸笑着说:“你可别小瞧这些牦牛,它们可厉害啦,是草原上的宝贝呢!”我好奇地问:“它们怎么厉害啦?”爸爸说:“牦牛能帮牧民们干活,还能给他们提供奶和肉呢。
”我瞪大了眼睛:“哇,这么棒呀!”
我慢慢地靠近一头牦牛,它也不躲,我就轻轻地摸了摸它的毛,哎呀,有点硬呢,但又感觉很温暖。
我对它说:“牦牛呀牦牛,你真可爱。
”它好像听懂了似的,“哞”地叫了一声,我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时,旁边有一头小牦牛跑了过来,它跑起来一颠一颠的,就像个小毛球在滚动。
我对它招招手:“小牦牛,快来呀!”小牦牛真的朝我跑了过来,在我身边蹭来蹭去的,我高兴得不得了,“哈哈,你太好玩啦!”
妈妈看着我和牦牛玩得这么开心,也笑着说:“牦牛和我们的孩子还挺有缘呢。
”我们在草原上和牦牛们玩了好久,我都舍不得离开了。
那一天,我和牦牛们度过了一段特别难忘的时光。
牦牛们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我交流着,让我感受到了动物和人之间那种奇妙的联系。
从那以后,每当我想起那些可爱的牦牛,我的心里就暖暖的,它们就像是我的好朋友一样。
牦牛,真的是太特别啦!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们!。
牦牛

1、关于牦牛的由来、传说、神话故事牦牛是以我国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特种动物,也是“世界屋脊”的著名景观牛种。
藏语叫雅克,牦牛的祖先—野牦牛起源于现在的青藏高原或喜马拉雅山北坡,远在更新世,野牦牛向北迁移,除分布于我国的北部地区外,向今天俄罗斯阿尔泰、外贝加尔、雅库特等地迁移,还跨越寒冷的白令海峡到美国阿拉斯加。
一般认为家牦牛是由野牦牛驯养而来。
我国青藏高原的古代人,把性情凶猛、力大易怒、成群结队、东奔西突的野牦牛,驯养为家牦牛,经过了多代人的努力,付出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甚至生命代价。
据报道,我国野牦牛驯化为家畜的这一成就,应归功于古代羌人。
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用多种方法捕捉野牦牛,有时也偶然捉到野牦牛犊牛饲养起来,终于成功地把野牦牛驯化为家畜。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221至公元220,我国西北、西南的牧区已把牦牛作为主要家畜进行繁育,生产肉、乳、毛等产品远销到中原地区。
在藏族的传说中,藏名为“踵”的野牦牛是高原的保护神。
藏族均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
这是藏族先民故事《斯巴宰牛歌》当中讲到:“斯巴最初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是大鹏”。
“斯巴牢小牛时,砍下牛头扔地上,便有了高高的山峰;割下牛尾扔道旁,便有了弯曲的大路;剥下牛皮铺地上,便有了平坦的原野”。
又说“斯巴宰小牛时,丢下一块鲜牛肉,公鸡偷2、《离天最近的生灵》--牦牛:一个雪域高原的故事文本解说词敢搏斗,在数百万年的冰霜雨雪中谱写了一首壮观的英雄史诗。
3、牦牛的生息地环境状况、牦牛的习性生活环境野牦牛栖息于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草甸、灌丛、荒漠等地,适应性强,耐风雪严寒,嗅觉较灵敏,多成群活动,喜晨昏觅食。
一般年末至次年年初发情交配,怀孕期约9个月,胎产1仔,幼仔2~3年性成熟。
野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
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触怒了它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
【神话故事】白牦牛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白牦牛的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中,有一家贫穷的农夫,他生活的十分艰辛,每天为了维持生计都得辛勤劳作。
不过,他也有一样宝贝,那就是一头纯白色的牦牛。
这头白牦牛长得格外美丽,全身毛发洁白如雪,宛如从天上飘落下来的神仙兽。
人们都受到了它迷人的外表所吸引,并且都认为拥有这头白牦牛可以带来好运。
有一天,这位农夫忍不住了,他决定将白牦牛出售,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于是他把白牦牛带到村子的集市上,打算找个富有的人来买下它。
正当农夫准备出售白牦牛时,一位富有的商人看到了这头白牦牛,他对它一见钟情,并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买下它。
商人给农夫开出了一个高价,但农夫却犹豫不决,因为他舍不得这头他养了多年的白牦牛。
他琢磨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将白牦牛卖给了商人。
商人高高兴兴地将白牦牛带回了自己的庄园,每天都按时给它梳理毛发、喂食,对它可谓是一丝不苟。
白牦牛的外表也越发美艳动人,白得如同天上的明月。
周围的人们都对白牦牛赞叹不已。
这位商人贪婪自私,他并不是真心喜欢白牦牛,而是看中了它所代表的好运气。
他想要利用白牦牛来换取更多的利益。
于是,商人请来了一个画匠,要求他画下这头白牦牛的形象,并制成各种各样的饰品,然后出售给那些觉得白牦牛能带来好运的人。
商人的计划奏效了,白牦牛图案的饰品迅速地被人们购买一空,人们纷纷认为只要佩戴白牦牛的图案,就能招财进宝、生活富裕。
商人得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变得越来越贪婪。
他对白牦牛不再悉心照料,也不再关注它的感受。
白牦牛渐渐地感到了寂寞和无奈。
一天,白牦牛决定逃离商人的庄园,在它最美的年华里,它踏上了一条漫长的旅程。
它行走在山水之间,游历了无数的地方,见识到了世界的奇妙,也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白牦牛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地奔跑,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它的毛发更加洁白,它的身体更加强壮,它的眼睛里充满了活力和向往。
有一天,白牦牛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原,这里的草又葱绿又肥美,吸引着其他动物前来觅食。
写牛的民间故事-白牦牛的传说故事

写⽜的民间故事-⽩牦⽜的传说故事 ⽜⾃古就把⽜当为默默耕耘、俯⾸低头的勤恳动物,在农耕地区中,⽜是最重要的⽣产资料和家庭财富。
⽽在天祝⼀带的⽩牦⽜,他们还被奉献为稀世珍宝,它们还有⼀个神奇的传说故事,⼩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牦⽜的民间传说故事 物以稀为贵,天下牦⽜多为⿊⾊和杂⾊,⽽⽣存于天祝这块神奇⾼原的⽩牦⽜,就⾃然成为世界牦⽜珍稀畜种。
“天下⽩牦⽜,唯独天祝有”。
⽩牦⽜这⼀⼴告因⽽闻名于世。
成为天祝⾼原奉献给⼈类的⼀件稀世珍宝。
关于天祝(亦称华锐)⽩牦⽜,在民间曾有这样⼀个传说。
说是古时候,华锐⼈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遥远的巴颜喀拉⼤雪⼭下,⽜⽺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了。
华秀和哥哥阿秀商量,去寻找新的草场。
于是华秀告别哥哥,祈祷⼭神给他和部落指出⼀条路。
这时,⼀个⾝穿战袍,骑着⽩骏马的神灵出现在天空中,他在半空中随⼀朵五彩云向东⽅飘动。
华秀便告别故乡,带领部落的男⼥⽼少赶着⼤群⽜⽺向彩云飘去的⽅向出发。
当部落和⽜⽺快要⾛出⼀个⽯峡时,那些⿊⾊的牦⽜们,叫出了⼀阵阵⾮常痛苦悲切的声⾳,⼈们都知道这些牲畜和⼈⼀样,对故⼟难舍难分。
当时,整个⽜群叫成⼀⽚,谁也不愿前⾏。
牧民们见此情景,也禁不住泪流满⾯,放声⼤哭。
正在这时,从⾝后那巍峨的雪⼭深处出现了⼀头⽩牦⽜,它像雪⼀样洁⽩,⼗分漂亮、威武,就像⼀团洁⽩的云。
⽩牦⽜⼤吼着,向⽯峡⼝奔去。
说来也怪,看见了⽩牦⽜,其它⽜停⽌了哀叫,随着⽩牦⽜⼀齐向峡⼝奔去。
整个部落便⼜开始前⾏。
当⼈们尾随着⽜群⾛出峡⼝时,眼前却⼀⽚惨景。
其他的牦⽜全倒下了,那头⽩牦⽜正和⼀条⿊⾊巨怪⾓⽃,⽃得⼤地沙⽯飞扬,天昏地暗。
⼈们⾮常惊恐和紧张,都在为⽩牦⽜担⼼。
突然,⿊⾊巨怪惨叫⼀声,不知去向。
⽩牦⽜⽤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战胜了巨怪。
⼀头受伤的⼩⽜不停地哀叫,⽩牦⽜看见了,⾛过去⽤⾆头,⼀下⼜⼀下舔着那可怜的⼩⽜,舔着舔着,⿊⾊的⼩⽜突然变得通⾝雪⽩。
【神话故事】白牦牛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白牦牛的传说故事从前,有一只白色的牦牛,它的皮毛雪白如玉,眼睛清澈明亮,角上还闪着银光。
它生活在一片美丽的草原上,每天自由自在地吃着青草,喝着清澈的溪水,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这只白牦牛的名字叫做“白云”,它是草原上的一位神兽,被人们奉为草原的守护神。
在人们心中,白云是善良、聪明、勇敢的象征,它保护着草原上的万物,也让人们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和感激。
有一天,草原上突然来了一位名叫“克里斯”的年轻人,他是一名勇敢的猎人,拥有着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勇敢的心。
克里斯来到草原上,看到了白云,立刻被它的美丽和神态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跟踪了上去。
克里斯准备捕捉白云,把它当做珍贵的兽皮来卖,以换取金钱和财富。
他把自己潜藏起来,等待着白云离开大草原,独自一个时刻。
可是,白云一直没有离开,它在草原上游荡,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克里斯心中暗暗沮丧,但依然不愿意放弃。
有一天,白云看到了一只小羊掉进了深深的河谷里,它立刻冲了下去,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羊救了出来。
克里斯看到了这一幕,惊讶地目瞪口呆,不禁称赞白云是一只善良的神兽。
克里斯的心中顿时燃起了一股敬畏和敬重之情,他决定不再捕捉白云,而是尊重这位神兽,同时也学习它的善良和勇敢。
从此,克里斯成了白云的好朋友,他们在草原上相依为命,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一天,草原上突然来了一群凶恶的豺狼,它们来到草原上吃草原上的动物,让人们感到恐慌和不安。
白云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对豺狼发起了强烈的抵抗。
克里斯看到白云的身影,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战斗。
在白云和克里斯的努力下,他们成功地击退了豺狼的进攻,也保护了草原上的动物们。
从此,白云成了草原上的英雄,人们对它更加敬仰和崇拜。
白云也感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更加坚定了守护草原的信念。
白云和克里斯成了最好的朋友,他们在草原上生活得很愉快,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他们一起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起守护着草原上的动植物,一起迎接着新的挑战和冒险。
草原上的白牦牛白云,以其善良和英勇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成了永恒的传说。
【民间故事】白牦牛的传说

【民间故事】白牦牛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白色的牦牛,它的身上一直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和强烈的气息,因此被人们称为“白牦牛”。
相传,这只白牦牛是由上天赐予的神兽,它身上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和清贵,可是因为
它身上散发的气息过于强大,所以被天神送到人间,让它在人间游历,与人们相处。
于是,在这个善良的世界里,白牦牛遇到了很多人和动物,与它们一起生活和玩耍,
也帮助他们抵抗各种灾难和危险。
在与人们相处的过程中,白牦牛深深地感受到人们对于世界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因此它也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有一次,一场大旱袭击了这个人间,人们的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于是,白牦牛决定为
人们出一份力,它开始每天往往山里奔跑,寻找水源,最后成功地带回了大量的水。
人们感激不已,心中对白牦牛充满了感激和尊敬。
从那时起,白牦牛成为了人们心中
最重要的神兽之一,人们经常在家中供奉白牦牛,祈求它能够保佑他们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也许是因为白牦牛的出现和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善良,人们也更加珍惜自
己的生命和与自然的联系。
而白牦牛在人们心中,成为了一位英勇善良的传说,它的故事
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流传至今。
【民间故事】白牦牛的传说

【民间故事】白牦牛的传说白牦牛是西藏地区的一种神圣动物,被认为是西藏高原上的守护者。
关于白牦牛的传说在西藏民间广为流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白牦牛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西藏高原上有一位善良的年轻人叫阿尼,他和家人一起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
阿尼非常勤奋,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悉心照料家人,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一场大雪,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许多房屋都被压垮了,村民们非常担心。
阿尼不顾自己的安危,带着几匹牦牛,冒着风雪出去寻找帮助。
他们艰难地跋涉在冰雪覆盖的山路上,一步一步地向远方的山间进发。
终于,他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神秘山谷。
这里是冰雪消融的地方,风景如画,空气清新。
在山谷的深处,阿尼看到了一群闪闪发光的白牦牛。
这些白牦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背上还背着一些奇异的器物,非常神秘。
当阿尼向他们询问是否能帮助村庄时,这些白牦牛给了他一个晶莹剔透的晶石,并告诉他这是神秘的“白牦牛之眼”,有着强大的魔法力量,可以化解一切灾难。
他们还告诉阿尼,只有当村民们齐心协力,用心感激所有自然万物的美好,才能解开晶石的魔力。
阿尼接过晶石,鞠躬表示谢意,然后急忙回到村庄。
阿尼将晶石带回小村庄,向村民们讲述了自己在神秘山谷的经历。
村民们听了都感到非常惊奇,纷纷表示要齐心协力,感激万物,希望能够解开晶石的魔力。
随着村民们的用心感激,晶石开始发出微光,然后变得越来越明亮。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晶石终于化解了大雪,村庄变得一片光明。
从此以后,白牦牛成为了村庄的守护神,每当村庄面临困难的时候,白牦牛之眼都会发挥神奇的魔力,化解一切灾难,保护着村民们的安全和幸福。
后来,西藏高原上尊敬白牦牛成为了一种风俗,人们在牛年吃面时,都会献上一碗特制的白牦牛奶面,以表达对这位神圣守护者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白牦牛的传说就像一束璀璨的光芒,照亮了西藏高原上的千家万户。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善良勇敢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得到神明的庇护。
【神话故事】白牦牛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白牦牛的传说故事在古老的时代里,有一只美丽而神秘的白牦牛。
它娇媚动人的外表,让所有看见它的人都为之倾倒。
白牦牛温柔的眼神仿佛能够穿透人们的心灵,给予人们一种宁静和安慰。
白牦牛很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神圣的动物”。
有一天,一位善良的牧民从远方来到了这个地方,他听闻了关于白牦牛的神话传说。
牧民心生敬意,他决定寻找白牦牛,以向它祈福并表达自己的敬意。
于是,牧民提前准备好了食物和供品,开始了他的旅途。
他沿着山脉向前行走,穿过了茂密的森林,跋涉在险峻的山路上。
虽然路途艰辛,但牧民始终坚定地前行,因为他心中对白牦牛的敬意和渴望。
终于,在一个清晨,当牧民爬上山顶时,他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景象。
在那片开阔的草原上,有一头宛如白玉般美丽的白牦牛,站在那里悠然自得。
牧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他忍不住堕入了对白牦牛的深深景仰之中。
慢慢地,牧民走向白牦牛,他轻轻地跪在牛面前,展示出他带来的食物和供品。
他诚挚地祈求白牦牛的祝福,希望白牦牛能给予他智慧和勇气。
就在这时,白牦牛突然开口说话了。
它的声音柔和而动听,让牧民不禁陶醉其中。
“善良的牧民,你的诚意打动了我。
我愿意帮助你实现你的心愿。
”白牦牛说道。
牧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感激,他迫不及待地向白牦牛倾诉自己的愿望。
他希望能帮助部落摆脱贫穷和困苦,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白牦牛倾听着牧民的诉求,然后微笑着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牧民得到了白牦牛的指引和帮助。
他在努力工作之余,帮助他人,关心弱者,传播善良和友爱。
渐渐地,身边的人们也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变得更加团结和和谐,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
在白牦牛的帮助下,牧民成功地带领部落走出了困境。
他们过上了富足和幸福的生活,人们对白牦牛的崇拜和敬意也达到了高潮。
就在部落风调雨顺、平静祥和的时刻,白牦牛突然消失了。
人们悲痛欲绝,他们不知道白牦牛究竟去了哪里,为何会突然离开。
事实上,白牦牛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它来到人间是为了帮助牧民和部落,让他们摆脱贫穷和困苦,找到幸福和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牦牛的故事
我在家乡动物园里见过牦牛,但它们各个都无精打采,毛焦臁吊,懒怏怏的很不象样子,牦牛们知道,这个狭小的天地不是自己的故乡,它们不适合在这里居住。
第四纪冰川蔓延时代,野牦牛的祖先分布在华北、内蒙古及欧亚北部一带,世界变暖以后,其后裔开始在寒冷的青藏高原栖息,直至今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牦牛大部分生活在青藏高原。
所以只有在岗巴县我才有可能亲密接触牦牛,也只有在这里我才真正知道一些关于牦牛的故事。
在山峦起伏的高原牧场上,一头发了威的公牦牛站在高高的山颠上,四蹄蹬开,体毛倒乍,尾巴直指天空,奋力的挺起胸,高高的扬起头,屏住全身之力一声长啸。
这啸声震撼了山峦,在壑谷里回荡。
这里有高山,有平原,有河流,有湖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还有飘动的白云,飞翔的鹰以及
耀眼的太阳,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故乡,它们在这里可以肆无忌惮的生活。
牦牛全身呈黑褐色,身体两侧、胸、腹、尾毛密长,四肢短粗强健,身躯高大,心肺发达,牙齿尖利,眼园有神,筋骨结实,有灵活的唇和舌。
野牦牛被驯化后,一直是人类的朋友,千百年来牦牛为青高原上生活的人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它们是海拔最高地区的哺乳动物,人们称之为“高原之舟”。
牦牛的力气很大,善于攀缘,并有识途的本领,善走沼泽,在海拔6400米的冰川上仍然可以自如行走,牦牛是藏族群众须臾不可离开的交通运输工具。
六、七十年代岗巴县交通十分落后,全县没有一条公路,即便是到日喀则地区,岗巴至卡拉段也是近百公里的便道。
在这种情况下,牦牛就成了主要的运输工具。
这个县粮食不能自给,每年群众都要进行粮牧交换。
同时国家还不给农牧民供应食盐,他们每年还要进行一次盐牧交换。
每次交换大约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两次交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这是
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祖祖辈辈都不得已而为之。
如此重要的运输任务无可争议的落在了被称为“驮牛”的牦牛身上了。
牦牛们每天在主人的驱赶下,背负着重物,冒着严寒,迎着狂风,毫无怨言的奋力前行。
主人没有为它们准备草料和水,饿了边走边吃,渴了见到有水的地方停下来就喝,在岗巴只有马才可以吃到精料,如此辛苦的“驮牛”是没有资格吃上一口。
如果路上碰到瘟疫那可就太危险了,说不定还会感染上。
两个多月过去了,牦牛们完成了任务总算回到家乡,此时它们个个都已筋疲力尽,狼狈不堪了,更有身体差的,到了家就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牦牛的体力非常好,持久力也很强,每年开春农牧民都要用牦牛来犁地。
岗巴县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粮食只能种植单一的青稞,还可以种植一小部分油菜。
广种薄收是这里原始落后农业的基本特征。
这里没有电,没有机械化作业,也没有比较先进的耕作工具,犁地全靠二牛抬杠。
人们笑谈,说改革前西藏的上层建筑是两个和尚,经济
基础是二牛抬杠。
二牛抬杠是唯一的犁地工具。
顾名思义,两头牦牛用脖子抬一条木杠,在主人的吆喝声中用力拉动犁头,使地表土翻转过来。
它们每天都要日出干到日落,一干就是几十天。
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只有牦牛才能胜任,其他任何家畜都无法替代[牦牛和黄牛的后代称犏牛,犏牛体型高大,健壮,体力非常好,耐粗饲,可以胜任重体力劳动,但不能繁育后代。
在这里还有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那就是秋后的“踏场”。
收获的青稞晾干以后,铺到场院里,把牦牛集中到场院上,四周站满了人,人们奋力的敲打着罗、盆和其他物件,挥动着手中的鞭子,驱赶着牦牛沿着场院不停的奔跑,以此来为青稞脱粒,起到打场的目的。
尽管烟尘四起,疲惫比堪,牦牛们还是尽量忠于职守,按时完成任务。
但是时间长了牛们实在太辛苦了,也会变得焦燥不安起来,有时也会发生事故。
牦牛产乳期为150—180天,产乳期内可产乳450—600公斤,干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其质量优于羊奶,但藏族群众却很
少喝牦牛奶,牦牛奶主要是用来提炼黄酥油的。
凌晨三、四点钟,牧场的妇女们顶着星星在晨风里开始忙碌起来,她们把牛奶倒入叫“雪董”的园形木桶内,用带杆的活塞来回搅拌,边用力搅拌边高声唱着歌,这些自编自唱的歌曲在晨幕的掩映下飘荡在空旷的高山牧场之上,那么嘹亮,那么悦耳。
当她们从一唱到一百时,手中的活塞也上下搅动了一百次,奶里的脂肪和水分就分离开来,上面漂浮着一层黄色的东西,舀出来就是黄酥油了。
黄酥油是制作酥油茶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用来抓糌粑,当时每斤售价1.50元。
奶中所剩干物质晾干后制成“却拉”[奶渣],是妇女、孩子们非常喜爱的食品。
所剩水分称为酸水,一般用来喂狗。
牦牛身上全是宝,就连牛粪也不例外。
岗巴没有森林,没有煤,当时还不知道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草炭资源,所以牛粪就是主要的生活燃料。
那时,我们每天都要用牛粪作饭,烧水,取暖,甚至用牛粪火烤馒头,吃起来也很香,机关每月只能分给每名职工一袋牛粪,大家用的十分仔细,一点也不敢浪
费。
有一年岗巴发生大雪灾,老百姓根本拣不到牛粪,机关做饭也成了问题,吃不用点火的糌粑成了家常饭。
我们自己也只有用废报纸烧水喝。
再说谁也看不起眼的牛角其实也有很大用处。
1966年我从格尔木调到拉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很大的庄园的外墙修建的那么平整,那么光滑,别具一格,十分漂亮。
近前一看,原来是用牦牛角累起的。
原来,牦牛角还可以做建筑材料。
同时牦牛角还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有人甚至用牦牛角代替犀牛角治病。
至于肉,皮,毛等用途就更大了,人人都很清楚。
牦牛肉是牛肉中之上品,《吕氏春秋》中记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
今天港澳市场仍把牦牛肉誉为“牛肉之冠”。
其皮坚韧,光亮耐磨,是革制品的好材料。
其毛光泽耐用,可做绳和帐篷。
其绒柔软,保暖性好,是织做服装之上品,内地十分畅销。
甚至连尾巴也有用途,很多人用它手工制作拂尘,漂亮耐用,很受欢迎,尤以白色为佳。
牦牛从生下来以后就为藏族人民作着巨大的奉献,自至死后。
而且这种奉献是不讲条件的,是无私的,它们非常耐粗饲,不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也默默的忍受着,从不计较。
无私奉献和克己忍耐是牦牛的基本精神,几千年来,因为有牦牛做伴,藏族人民才能有效的抗击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