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2篇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贺兰山岩画。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历史背景、岩画特点以及岩画保护工作等内容。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贺兰山岩画的独特之处。
一、历史背景贺兰山岩画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贺兰山岩画分布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的贺兰山脚下,是中国甲骨文遗存的主要地区之一。
它们的绘制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岩画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工艺品、狩猎、舞蹈、祭祀等丰富的信息。
二、岩画特点1.种类繁多贺兰山岩画种类繁多,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人物岩画,可以看到人们的身姿、衣着和发型,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2.艺术风格独特贺兰山岩画的艺术风格独特,既展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又融入了当地人的民间艺术特色。
岩画中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
3.文化内涵丰富贺兰山岩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岩画中的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等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三、岩画保护工作贺兰山岩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贺兰山岩画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修复保护专业团队对破损、褪色和剥落的岩画进行修复保护,使其恢复原貌,延长岩画的寿命。
2.环境保护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保持山清水秀,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对岩画的损害,确保岩画的长期保存。
3.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类展览、讲座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贺兰山岩画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四、参观须知1.遵守规定请游客朋友们务必遵守参观规则,不要触摸和刻画岩画,不要乱丢垃圾,保持参观秩序。
2.注意安全参观时请留意山体状况,避免发生滑倒和摔伤等安全事故。
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山体更加湿滑,请务必小心行走。
3.文明出游在参观过程中,请保持良好的游客形象和文明行为,不喧哗、不吸烟,共同营造良好的游览氛围。
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文档2篇

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文档2篇Guide words on rock paintings of Helan Mountain in Ningxia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文档2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宁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文档2、篇章2: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文档篇章1: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文档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xx年国家首批20家之一),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2024年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2024年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贺兰山岩画。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
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岩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次讲解分为三个部分:一、贺兰山岩画概述;二、岩画的历史和文化;三、岩画艺术的精髓。
一、贺兰山岩画概述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绵延约300公里,也是宁夏最高峰。
而贺兰山岩画位于贺兰山支脉的峡谷之中,是中国岩画研究的重要遗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岩画,从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唐代、明代都有着丰富的内容。
贺兰山岩画以其内容丰富、图案独特、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二、岩画的历史和文化1、新石器时代的岩画贺兰山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年。
这些岩画以动物图案为主,如牛、马、鹿等,并有人物、太阳、月亮等丰富的图案。
这些岩画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观念,还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迁。
2、唐代的岩画唐代是中国岩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贺兰山岩画也有许多唐代的作品。
在唐代的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人物形象、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描绘。
这些岩画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多样性,也反映了佛教在当时的影响力。
3、明代的岩画明代的岩画在内容上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各种动物、人物形象,还有农耕场景、军事图案等。
这些岩画展示了明代社会的农耕文化、军事壮丽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同时,明代的岩画中还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如道教、佛教、儒教等。
三、岩画艺术的精髓贺兰山岩画之所以能够如此卓越,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首先是岩画的创作技巧,艺术家们通过碰撞、刻画、切割等方式,在岩石上创造出生动的形象。
其次是岩画的表现手法,艺术家们通过线条、色彩、造型等元素的运用,使岩画更加鲜活、传神。
此外,岩画还运用了立体造型和透视等技巧,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贺兰山岩画的艺术精髓还体现在它独特的艺术风格上。
岩画图案饱满,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明快。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宁夏贺兰山,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领略贺兰山岩画的独特魅力。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当我们走进贺兰山岩画景区,仿佛穿越了时空,踏入了远古先民的精神世界。
这里的岩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
从简单的线条到生动的形象,每一幅岩画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些描绘动物的岩画。
有奔驰的骏马、矫健的鹿群、凶猛的野狼等等。
这些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先民们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高超的刻画技巧。
通过这些岩画,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贺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动物,人物形象的岩画也不少。
有的人物高大威武,可能是部落的首领;有的则身形娇小,或许是妇女和儿童。
他们的姿态各异,有的在狩猎,有的在舞蹈,还有的在进行宗教仪式。
这些人物岩画让我们对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众多岩画中,还有一些神秘的符号和图案。
这些符号和图案有的像是星座,有的像是文字,但至今尚未被完全解读。
它们给贺兰山岩画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无数专家学者前来研究探索。
贺兰山岩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古代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岩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先民的宗教信仰、生产方式、战争与和平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比如,一些岩画中出现的太阳神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太阳的崇拜;而狩猎场景的岩画则表明了狩猎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外,贺兰山岩画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线条简洁流畅,造型生动夸张,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范文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范文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1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
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
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
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
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
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20__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
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宁夏,今天我们要一同去探寻贺兰山岩画的神秘魅力。
贺兰山,这座雄伟的山脉横亘在宁夏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不仅是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更是一部承载着远古文明的史书。
而贺兰山岩画,就像是这部史书上的神秘符号,等待着我们去解读。
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贺兰山那巍峨挺拔的身姿。
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约 3556 米,山上森林茂密,怪石嶙峋,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而就在这山壁之上,隐藏着无数珍贵的岩画。
这些岩画的创作年代跨度非常大,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西夏时期。
它们的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动物、狩猎、祭祀等等。
其中,人物形象有的高大威猛,有的小巧玲珑;动物形象则包括了羊、马、鹿、狼等各种草原和山林中的生灵。
我们先来看看这幅描绘狩猎场景的岩画。
画面中,猎人手持弓箭,紧紧盯着前方的猎物,那种紧张和专注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
旁边的猎物则惊慌失措,试图逃窜。
从这幅岩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远古人类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而展现出的勇敢和智慧。
再看这幅表现祭祀活动的岩画。
众多的人物围绕着一个巨大的神灵形象,他们有的跪地祈祷,有的双手高举,表情虔诚。
这让我们对远古人类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些窥探。
贺兰山岩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这些岩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组织形式。
比如说,从大量的狩猎岩画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的人们主要以狩猎为生,动物是他们重要的食物来源。
而那些描绘畜牧场景的岩画,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掌握了畜牧技术,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岩画中的一些符号和图案,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它们可能是某种原始的文字,或者是具有特定意义的象征。
虽然我们至今还无法完全解读它们的含义,但每一次的研究和探索都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步。
在欣赏岩画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好奇,远古人类是如何在这坚硬的山壁上留下这些作品的呢?据推测,他们可能使用了石器等简单的工具,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刻画,才创造出了这些令人惊叹的艺术。
5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doc

5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编制:______________版本:______________修订: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5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一)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
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
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贺兰山,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贺兰山岩画的神秘与魅力。
贺兰山,这座雄伟的山脉不仅是宁夏的重要地理标志,更是一座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宝库。
而贺兰山岩画,就是这座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
在开始我们的岩画之旅之前,我想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贺兰山。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南北长约 220 公里,东西宽 20 至 40 公里。
它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守护着宁夏平原的富饶与安宁。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贺兰山岩画上。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贺兰山东麓众多的沟谷之中,据专家考证,这些岩画创作时间跨度非常大,从远古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夏时期。
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岩画,它们的创作手法虽然简单质朴,但却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有的岩画描绘了狩猎的场景,猎人手持弓箭,追逐着猎物,那紧张的气氛仿佛就在眼前;有的岩画展示了放牧的情景,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然自得;还有的岩画表现了祭祀活动,人们虔诚地祈祷,祈求神灵的庇佑。
大家看这边,这幅岩画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独特,他们的身体线条简洁流畅,却充满了力量感。
再看那边,那些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从石头上跃然而出。
这些岩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古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那么,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创作这些岩画呢?有一种说法是,岩画是当时人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他们通过在石头上刻画图像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岩画与宗教祭祀有关,是人们向神灵表达敬意和祈求福祉的方式。
贺兰山岩画的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有的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有力;有的则细腻婉约,注重细节的刻画。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部落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在欣赏岩画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发现,有些岩画已经模糊不清,这是由于长期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所致。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岩画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1 页 共 29 页 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2篇 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ck paintings of Helan Mountain in Ningxia
编订:JinTai College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2 页 共 29 页 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2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宁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 2、篇章2:2020年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文档
篇章1: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3 页 共 29 页 5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一)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4 页 共 29 页 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5 页 共 29 页 5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宏伟陡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跑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限。山脉呈南北走向连绵250余公里,货色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自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均匀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纵目长空高插天”,就是夸奖最顶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处所。他是贺兰山高峰的标记。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做作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绩。它岂但是我国河流外流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6 页 共 29 页 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天气和非季风尚候的分界线。山势的拦阻,既减弱了西北高冷气流的东袭,禁止了湿润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象差别颇大。贺兰山仍是我国草原与荒凉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因为地舆地位的特别性,从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徙非常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主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商业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刻画了剧烈的战斗局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鼓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疆场,报效国度!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硕。动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品种,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掩护的野活泼物。蓝马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7 页 共 29 页 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造势头工艺品的宝贵原资料。
贺兰山历史长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很多令人着迷的景致旅行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存在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能够从中纵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天然、历史和人文的风度之美,必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备“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5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三) 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贺兰山岩画位于银川市境内贺兰山东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岩画遗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91年和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8 页 共 29 页 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贺兰山岩画包括石嘴山市岩画、平罗县、贺兰县、青铜峡市、中卫县岩画几部分: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9 页 共 29 页 5篇介绍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四)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