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5篇

合集下载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贺兰山岩画。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历史背景、岩画特点以及岩画保护工作等内容。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贺兰山岩画的独特之处。

一、历史背景贺兰山岩画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贺兰山岩画分布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的贺兰山脚下,是中国甲骨文遗存的主要地区之一。

它们的绘制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岩画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工艺品、狩猎、舞蹈、祭祀等丰富的信息。

二、岩画特点1.种类繁多贺兰山岩画种类繁多,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人物岩画,可以看到人们的身姿、衣着和发型,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2.艺术风格独特贺兰山岩画的艺术风格独特,既展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又融入了当地人的民间艺术特色。

岩画中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

3.文化内涵丰富贺兰山岩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岩画中的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等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三、岩画保护工作贺兰山岩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贺兰山岩画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修复保护专业团队对破损、褪色和剥落的岩画进行修复保护,使其恢复原貌,延长岩画的寿命。

2.环境保护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保持山清水秀,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对岩画的损害,确保岩画的长期保存。

3.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类展览、讲座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贺兰山岩画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四、参观须知1.遵守规定请游客朋友们务必遵守参观规则,不要触摸和刻画岩画,不要乱丢垃圾,保持参观秩序。

2.注意安全参观时请留意山体状况,避免发生滑倒和摔伤等安全事故。

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山体更加湿滑,请务必小心行走。

3.文明出游在参观过程中,请保持良好的游客形象和文明行为,不喧哗、不吸烟,共同营造良好的游览氛围。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

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贺兰山岩画景区来游览观赏。

贺兰山岩画景区(贺兰口)距银川市约50千米。

贺兰山是古代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千米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各位游客朋友,贺兰山岩画是远古时期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主要分布在石嘴山、贺兰山、青铜峡、中卫和中宁等地区。

不同地区的岩画在内容与形式上也不同。

例如,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岩画以北山羊、岩羊和狼等形象为主;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

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贺兰口。

贺兰口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髙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贺兰口岩画的画面艺术造型粗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篇一】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载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

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

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散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普遍,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绘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跳舞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暴奔放,构图朴素,拥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其中数目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

许多人面形画面简略,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乏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奉有关。

还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有趣景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破人的轮廓,双臂曲折,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示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核心的造型形象,这种奇特的崇敬和敬佩,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假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度秀逸,楚楚动听,再现了多少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寻求。

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喜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国民在欢庆狩猎丰产时舞蹈的情景。

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驰的鹿,有双较凸起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飞禽,各个形象真切,栩栩如生。

据考据,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连续时光可能达20xx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接踵,独特实现了这一艺术画库。

岩画是他们抒发感情、欲望、信奉的“艺术心态录”。

岩画的创作,大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

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法表白他们的思维情感跟生涯风俗,展示了丰盛的设想力和无限的发明力。

现在,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可贵的艺术文明遗产。

最新的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最新的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最新的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范文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最新的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1 / 14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

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

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

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

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宁夏,今天我们要一同探寻的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这座雄伟的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它不仅是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更是一座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宝库。

而贺兰山岩画,就是这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

当我们走进贺兰山,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踏入了远古人类的精神世界。

这些岩画分布在贺兰山的不同山谷和峭壁之上,它们是古代先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贺兰山岩画的创作年代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西夏时期。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同时期的人们用简单而质朴的线条,记录下了他们的生活、信仰和对世界的认知。

这些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方方面面。

有各种动物的形象,比如羊、马、鹿、狼等等。

这些动物的形态栩栩如生,仿佛在石壁上跳跃奔跑。

古人通过刻画这些动物,不仅展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热爱,也可能与他们的狩猎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动物,还有人物的形象。

有的人物手持弓箭,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祭祀。

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宗教仪式。

从这些画面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远古时期人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气息。

另外,岩画中还有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图案,它们的含义至今仍然是个谜,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和探索。

也许它们是某种神秘的图腾,也许是某种特定的标记,每一种猜测都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贺兰山岩画的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

有的是用石器敲凿而成,有的是用金属工具刻画,还有的是用颜料涂抹。

这些不同的制作方法,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人类的工具使用和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这些岩画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风吹雨打,却依然顽强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要归功于贺兰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同时,也离不开后人的保护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了对岩画区域的巡查和监管,防止人为的破坏和盗窃。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最新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最新

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范文最新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贺兰山岩画,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岩画遗址。

宁夏贺兰山岩画,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贺兰山脚下,在中华民族岩画艺术和文化遗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岩画艺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一、范围与特点贺兰山岩画群分布于贺兰山主峰及南麓,总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包含各类图像8000多幅,是我国岩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些岩画时代跨度较大,早期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晚至隋唐时期,丰富的内容反映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岩画内容主要以人物、动物、植物、装饰性纹饰等为主,展示出丰富的自然与社会图景。

二、岩画类型与特色贺兰山岩画主要分为山壁画与洞窟壁画两大类。

1.山壁画:这类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的断崖和山腰之上,包括人物群像、奔驰的野兽、狩猎、农耕、舞蹈、战争等多种内容。

尤其是贺兰山北坡瑶池谷的“武者画”,形象生动、气势恢宏,是我国石器时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2.洞窟壁画:这类岩画多位于贺兰山麓的峡谷、山洞、溶洞之中,包括祭祀仪式、佛教史话、仙人画、装饰性纹饰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莫石山洞壁画,它以佛教题材为主,包括菩萨、罗汉、著名的莫公穿鼓等,形象逼真,内涵丰富,是我国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

三、岩画背后的文化内涵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古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史实。

岩画图像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在这些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人类的狩猎、农耕、社会交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生动画面,也能够领略到古代人类思想、社会制度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变迁与演进。

同时,岩画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起源、进化和发展的奥秘。

四、参观须知与建议1.参观时间:建议游客选择在春季和秋季来贺兰山岩画参观,气候比较宜人,旅游效果最佳。

2.交通:贺兰山岩画距离贺兰县城约20公里,可乘坐出租车或包车前往。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1各位游客: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宏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自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有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

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

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

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势的阻挡,既减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挡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

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别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非常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众多的谷口平常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

”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

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非常丰富。

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2篇)

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2篇)

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贺兰山岩画的旅游景区。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贺兰山岩画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一、贺兰山岩画的历史贺兰山是我国著名的岩画艺术宝库,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岩画资源,是中国石器时代岩画的重要遗址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贺兰山岩画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明代。

二、贺兰山岩画的特点贺兰山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图案内容而闻名于世。

首先,贺兰山岩画的图案种类繁多,内容涵盖了人物、动物、植物、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

这些图案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贺兰山岩画的造型生动逼真,绘制精细,显示了古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最后,贺兰山岩画的用色大胆鲜艳,色彩饱满,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贺兰山岩画的意义贺兰山岩画不仅是中国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它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追求。

同时,贺兰山岩画还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贺兰山岩画的独特价值,宁夏自治区政府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了对岩画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同时,通过举办贺兰山岩画文化节、岩画艺术展览等活动,推广和传承贺兰山岩画的文化遗产,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在结束导游词之前,我想再次强调贺兰山岩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希望大家能够尊重、呵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贺兰山岩画的宝贵财富。

谢谢大家!关于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导游词(二)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我是您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这里的壮丽景色和珍贵的岩画文化。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岩画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东方现存最早绘画”的奇迹,是国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13928 第 1 页 共 16 页 最新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5篇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5篇(一)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13928 第 2 页 共 16 页 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13928 第 3 页 共 16 页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其他景点:宁夏概况导游词 ·西夏王陵导游词 ·沙湖导游词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13928 第 4 页 共 16 页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13928 第 5 页 共 16 页 时间可能达2000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5篇(二)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13928 第 6 页 共 16 页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13928 第 7 页 共 16 页 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实用文档系列 文档编号:YL-SY-13928 第 8 页 共 16 页 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5篇(三)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在贺兰山全长250余公里、从北到南的十多个山口中。在贺兰山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门沟、双龙山、黄羊山、苦井沟,发现岩画群20多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