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技术发展史

合集下载

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研究性学习2010届高二(4)班指导教师:谢伟军课题组长:王世雪小组成员:杨梦杏周清清关于睿吴宏杰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电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要?这个恐怕从它在客厅和卧室中摆放的位置就能看出。

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 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第一次使文字、图像和声音能够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电视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诞生过很多经典的机型,这些产品也和它们曾经播放过的图像一样,历经岁月磨砺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1925年电视机雏形谈论到电视机的诞生,有一个英国人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约翰·洛奇·贝尔德,这位电视机之父曾经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加大电流电压到2000伏,自己却不小心碰到了连接线,差点触电身亡。

当然,贝尔德的努力在最终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1925年,贝尔德在英国展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视装置。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贝尔德展示的机械设备十分简陋。

这台电视机基本上是用废料制成的。

光学器材是一些自行车灯的透镜。

框架是用搪瓷盆作成的,而电线则是临时拼凑的乱糟糟的蜘蛛网般的东西。

最大的奇迹是这些质量很差的材料,一经他的安排,就能产生图像,而这也成了现代电视机的雏形。

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贝尔德发明了可以映射图像的电视装置之后,这项技术很快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39年美国也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4月30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纽约市弗拉辛广场发表纽约世博会开幕式演讲。

他的听众包括现场数万名来宾和纽约市区内其他一小部分人。

后者数量不足200,他们以一种现代人极为熟悉的方式倾听总统的声音——看电视直播。

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上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发表热情洋溢讲话的领袖,另一个是他对面50英尺外的电视摄影机。

在纽约世博会上,除了现场展现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之外,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主角。

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20世纪50年代,是电视机开始普及的年代,1953年,美国RCA公司设定了全美彩电标准,并于1954年推出第一台彩色电视,到1964年,有31%的美国家庭拥有了彩色电视机。

电视技术发展史

电视技术发展史

电视技术发展史引言: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不断创新的过程。

本文将从电视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历史,包括早期的机械电视、彩色电视的出现以及数字电视的兴起,以及未来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电视的起源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电子技术传输和显示图像。

1884年,德国的保罗·尼普科发明了一种早期的机械电视系统,他使用了一个旋转的光学盘来扫描并传输图像。

然而,这种机械电视的分辨率很低,图像质量较差。

二、电子电视的诞生20世纪20年代,电子电视的概念开始出现。

1927年,美国发明家菲洛·福伊尔成功展示了一套实验性的电子电视系统,他称之为“图像扫描电视”。

这套系统使用了一种称为“电子枪”的设备,通过扫描线的方式将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接收器上。

三、彩色电视的发展随着电子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1953年,美国发明家彼得·戴维森和埃德华·克雷恩成功发明了彩色电视系统。

这套系统在黑白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彩色光栅,通过叠加红、绿、蓝三原色来还原真实的彩色图像。

四、平板电视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平板电视开始兴起,取代了传统的显像管电视。

平板电视采用了液晶显示技术或等离子显示技术,具有更薄更轻的特点,并且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真实的色彩表现。

此外,平板电视还具备省电、环保等优点,成为当时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五、高清电视的普及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清电视开始普及。

高清电视的分辨率更高,图像更清晰,能够呈现更多的细节。

2006年,中国正式开始推广高清电视,标志着高清电视进入了大众家庭。

高清电视不仅提供了更好的视觉体验,还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输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可能性。

六、智能电视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电视开始崛起。

等离子技术历史回顾

等离子技术历史回顾

等离子技术历史回顾始于1927 等离子技术历史回顾作为在21世纪仍被广泛使用的主流平板显示技术之一,等离子技术其实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

全球第一台等离子显示设备诞生于1964年的美国。

如果再往前追溯,美国家诺贝尔奖得主,化学家Langmuir可谓是发现等离子这一物理现象的第一人。

他用18世纪捷克医学家JohannesPurkinje(1787-1869)发明的“PLASMA(中文译:血浆)”一词,来形容他在1927发现的离子化的气体。

而他发现等离子体也实属巧合,因为Langmuir的本意是为了寻找一项可以让灯丝工作寿命延长的技术。

装饰用的人造等离子球体Langmuir在无意中发现等离子体后,进一步完善了对这种物理现象的研究。

他发现如果对气体持续加热,使分子分解为原子并发生电离,就形成了由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等离子气体。

而我们今天在物理学界的“Langmuir waves”定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猎户座星云中包含的等离子云虽然Langmuir在无意中发现了等离子体,但其实在我们的自然界中,等离子体是一种早就客观存在的物体。

目前观测到的宇宙物质中,99%都是等离子体,只是分布的范围很稀薄罢了。

此外,像电焊时产生的高温电弧,电弧灯中的电弧、火箭喷出的气体、闪电、极光、太阳风、星云等等都属于广义上的等离子体。

极光等离子体和普通气体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是一种电离气体。

由于存在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有很高的电导率,和电磁场的耦合作用也极强。

带电粒子可以同电场耦合,带电粒子流可以和磁场耦合。

描述等离子体要用到电动力学,并因此发展起来一门叫做磁流体动力学的理论。

在Langmuir提出明确的理论基础后,等离子技术在五大科学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它们分别是:广播、天体物理、核武器、太空技术和大功率激光武器领域。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等离子显示技术也是一种非常高端的科技。

史海回眸第一代PDP的诞生故事1964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Donald Bitzer教授、Gene Slottow教授和学生Robert Willson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首个等离子显示装置。

发展战略-平板电脑技术发展介绍(PPT39页)

发展战略-平板电脑技术发展介绍(PPT39页)

网页浏览
电子书
视频
游戏和黄金分割
平板电脑产品的设计关键点
平板电脑的产品要求 • 1, 便携性:要求设计的产品要有轻薄的外观 • 2,娱乐性: 产品硬件性能要好,有长时间的续航能力 • 3,方便实用:要求产品支持多种应用(GPS,WIFI,CMMB等等) • 4,移动互联:支持常用的各种接入互联网以及无线连接方式 平板电脑的设计难点 • 平台功能增加以及形态对电池容量要求,长时间的续航能力要求的冲

商管和机信
器卸


店理摄


恢世

复界
浏览器使用的频次和每次平均使用的时间都非常长,远高于其他应用。 很多用户直接用浏览器从网页上在线看视频、玩flash游戏、发微博/博客。
时 钟
视频和电子书虽然使用的频次不算很高,但每次使用的平均时间长。
记事本等则是高频率短时间的应用。(音乐经常后台运行,监控程序仅记录前台程序时间)
KEY TRENDS --- ANDROID演进
2009
2010
2011
Feb
Apr
Sep
Oct
Jan
May
Q4
Q1/Q2
Q2/Q3
• GB&HC之后, Android系统逐渐成熟, Android系统的创新(新增Feature)主要通过新增服务 来体现
• Android每隔半年会进行一次主要的版本升级, Phone和Pad版本会在IceCream融合 – 不同的两个版本支持Smartphone和PAD – 在分辨率设置为800×480时,Honeycomb会变成传统Phone的界面(HTC在开发HC 的手机)
系统增强
客户端安全

现代电视技术发展历程概述

现代电视技术发展历程概述

现代电视技术发展历程概述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扮演着传递信息、娱乐观赏的角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推动,电视技术不断发展演进,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如今的高清智能电视,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观看体验。

本文将从电视技术的起源开始,对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

一、电视技术的起源电视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那时,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开始研究如何通过电信号传输图像,将远程的场景引入人们的家庭。

1895年,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范特谢伦 (Constantin Fante Chen)首次提出了电视术这一概念,他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早期的电视技术20世纪初期,电视技术慢慢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

早期的电视机使用机械扫描技术,通过一个机械装置进行图像的扫描和传输。

1920年代,英国工程师约翰·洛贝 (John Logie Baird) 和美国工程师菲洛·福尼斯(Philo Farnsworth)分别独立研发了机械电视系统和电子电视系统,成功地实现了通过电信号传输图像的目标。

三、彩色电视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彩色电视技术的研发成果逐渐出现。

美国工程师理查德·伍尔卡特(Richard Wolcott) 发明了一种彩色电视信号编码系统,该系统成为后来电视广播标准的基础。

1954年,美国广播公司(NBC)首次以彩色电视的形式进行正式广播,彩色电视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平板液晶电视的革命平板液晶电视(LCD)的出现是电视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革命。

与传统的电视技术相比,LCD电视具有更薄、更轻、更省电的特点。

1997年,索尼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LCD电视,此后LCD电视逐渐普及,并成为人们家庭的主流选择。

五、高清智能电视的崛起21世纪初期,高清晰度(HD)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电视观赏的质量。

高清电视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鲜艳的色彩和更清晰的画面,使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影像的细节。

电视技术发展史

电视技术发展史

电视技术发展史一、引言电视技术是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本文将从电视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平板电视以及高清电视等阶段。

二、电视的起源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将图像通过电信号传输的可能性。

1897年,英国人亚瑟·肖尔斯发明了机械扫描电视系统,实现了黑白图像的传输。

随后,电视技术开始逐渐发展。

三、黑白电视时代20世纪20年代,电视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

1925年,美国发明家弗里茨·洛伊德·洛夫提出了电子扫描电视系统的设计方案,这奠定了电视发展的基础。

不久之后,美国的两个独立研究团队分别由弗拉纳根和鲍登完成了电子扫描电视系统的实验,并成功传输了黑白图像。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黑白电视时代的开始。

四、彩色电视的诞生黑白电视虽然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人们对于彩色电视的渴望也日益增长。

20世纪5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们纷纷投入到彩色电视技术的研发中。

1953年,美国发明家彼得·戴维斯·戴维森成功发明了彩色电视的基本原理,并获得了专利。

随后,各国纷纷研发出彩色电视技术,并于1960年代开始商用化。

五、平板电视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突破,平板电视开始崭露头角。

相比于传统的显像管电视,平板电视具有更薄、更轻、更省电的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2006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平板电视,标志着平板电视的商业化进程正式启动。

此后,各大电视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视产品,市场竞争逐渐激烈。

六、高清电视的普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清电视技术逐渐成熟,高清电视也逐渐普及。

2006年,中国正式启动了高清电视的发展工程,并于2008年成功推出了国产高清电视标准。

高清电视以其更清晰、更逼真的图像效果,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

目前,高清电视已经成为电视市场的主流产品。

电视的发展历程

电视的发展历程

电视的发展历程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学科技研究。

以下将简要介绍电视的重要发展里程碑:1. 电学发现:19世纪末,科学家们对电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约翰·洛夫·贝尔曾提出“光的电话”概念,即通过传送图像和声音实现远距离的视听交流。

2. 早期机械电视:20世纪初,几位研究人员尝试使用机械方法来实现图像传输。

其中,保罗·尼普考、阿尔贝特·阿布拉姆森和约翰·洛金·贝尔等人提出了不同的机械电视原理,并成功实现了黑白图像的传输。

3. 电子电视的发明: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发射电子束并使用电子器件处理图像的理论被逐渐发展。

弗拉明戈(Philo Farnsworth)和符拉基奇(Vladimir Zworykin)分别独立发明了电子图像捕捉和显示设备。

4. 黑白电视广播:1926年,英国的约翰·洛金·贝尔成功传送了第一张黑白电视广播图像。

次年,美国的尼普考实现了黑白电视的商业广播。

5. 彩色电视的发展:1930年代末,黑白电视的成功商业化推动了彩色电视的研发。

根据美国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建立的彩色电视系统,1951年美国首次进行了彩色电视广播。

6. 广播卫星技术的应用:196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使得电视广播的信号可以通过卫星传输,进一步改善了信号清晰度和覆盖范围。

7. 平板显示技术的兴起:199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平板电视开始普及。

接着,等离子显示技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也相继被应用于电视领域。

8. 高清晰度电视:21世纪初,高清晰度电视(HDTV)开始普及。

HDTV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逼真的图像质量,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9. 互联网和智能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电视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在线视频、游戏、应用程序的观看和使用。

中国电视机发展史

中国电视机发展史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

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

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

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1985-1993年,中国彩电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

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手中。

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

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在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1分钱,这种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过技术提升得以扭转。

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

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屏幕尺寸达到了30英寸,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平板电视主流显示技术发展史随着平板彩电产业的加速发展,目前平板电视已经步入到了一个非常鼎盛成熟的时期。

而近几年平板电视保持着飞速发展的势态,与其平板电视显示技术是分不开的。

众多彩电厂商为了在行业内占据一定的话语权,不惜重金研发各种新技术、新功能,而这些新技术、新功能的诞生,也全面推动了平板电视的快速发展。

毫无疑问,平板电视显示技术成为了其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为此,在平板电视经历了十年左右时间的发展,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平板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等离子电视技术发展等离子电视是最先让人们所熟知的平板电视产品。

据了解,作为在21世纪仍被广泛使用的主流平板显示技术之一,等离子技术其实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

而全球第一台42英寸,分辨率为852×480、色彩显示能力达到1677万色的大型全彩色宽屏等离子电视在1996年被飞利浦成功开发出来,这也使等离子电视具备真正进入家庭的能力。

在随后的日子里,日本的三菱、松下、NEC、先锋和WHK等众多公司都先后推出了各自研制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近年来,韩国的LG、三星公司以及我国台湾省的中华映管等公司也都具备了等离子面板的生产技术,等离子电视和等离子显示器产品也迎来了历史上的最繁荣时期。

在等离子市场,松下作为行业领域的龙头老大,在等离子领域占有率高达四成,成为等离子行业中名副其实的老大。

松下的产品线也从最初的26寸,发展到目前的覆盖37寸-150寸,几十个产品型号。

除了普通的家用等离子电视,松下目前还拥有专业的等离子监视器、工程用等离子屏等产品线。

另外,在等离子电视领域,先锋作为当时的主流等离子厂商之一,虽然落后于富士通,但是和松下进入等离子业务的时间非常接近。

相比于松下第一款26寸的等离子机型,先锋的起点非常高,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一台50寸的产品,在1997年推出的时候让整个业界都感到了巨大的震动。

不过由于先锋等离子电视定位太高,一直以来走的都是高质高价高附加值的策略,在09年宣布放弃等离子业务。

在国产等离子电视市场,长虹是我国少数几个掌握了等离子产业核心知识产权的厂商,也是全球等离子行业的后来者之一。

虽然进入较晚,但是快速的发展,也令其成为了当前的龙头企业之一。

海信、海尔、厦华等国产彩电厂商由于等离子市场的不景气,先后退出了市场。

从技术特色方面来看,等离子作为一项高端显示技术,由于等离子是主动发光,因此它不存在视角问题,在任何环境灯光下,任何位置都可观赏到最佳画质。

而且等离子不会像液晶、投影、CRT那样出现暗角或者曲面,整个显示区域都能达到极高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等离子电视机主动发光、屏幕的亮度随平均图像电平(APL)的变化而变化,APL高时显示图像亮,APL低时显示图像较暗,因此对比度高,图像层次感强,清晰度高,显示图像鲜艳、明亮、柔和、自然。

相比笨重的CRT电视,等离子的厚度可以做的比较小,等离子的原理和结构决定了等离子在大尺寸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且等离子面板本身结构比液晶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背光源系统,更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另外,由于等离子是通过激发荧光粉发光,因此它在换面切换时会存在一定的余辉效应,符合人眼对运动影像的心理感知。

因此等离子在表现动态影像时的效果接近CRT电视,具有动态清晰度高的优势。

同时,等离子作为项新显示技术,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由于受显示技术因素的影响,它在小尺寸方面不具备优势,这使得它丢失了很多市场份额,普及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等离子电视在长时间显示静止画面的情况下,画面易生残影。

这是初期等离子产品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难题。

也在等离子的发展初期布下了不利于口碑的不利因素。

再次就是早期的等离子工作时的热量比较高,本身的发光效率、耗电量比较高,使得后期等离子的关注度逐步下降。

为了解决的等离子电视耗电量高、尺寸不能做小以及易产生残影等方面的不利因素,长虹、松下作为等离子电视的力推厂商,研发各种新技术来弥补等离子电视的先天不足。

在早期,长虹推出了量子芯技术,长虹“量子芯”技术的推出,可以说是将平板电视的画质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成为了我国国内唯一一家在电视核心芯片领域拥有顶级技术的家电品牌;曾被誉为“平板电视技术革命者”,量子芯的最大亮点主要表现在其对电视信号的极速处理方面:拥有千亿次/秒的图象处理速度,这个速度相当于银河二代计算机,是普通平板芯片运算速度的近百倍。

正是这样的超级处理速度使量子芯能对海量信息进行超速处理,使采用了“量子芯”的长虹平板电视在五大层面得到迅速提升,细节轮廓明晰化、五区分色细腻化、细节色彩自然化、暗景对比协调化等。

针对于等离子电视的缺陷,松下则在面板技术上下足功夫,推出了NeoPDP 面板技术,其技术是松下独家研发的,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面板发光效率的同时还更加节能,新一代松下等离子电视全部采用了NeoPDP面板,大幅提升了画面亮度,使色彩更鲜艳,同时降低了电力消耗。

和前代PDP面板相比,在发光气体和荧光体上做出了改变,同时扩大了电极的放电面积。

目前,在等离子电视领域,长虹、松下具备了其他厂商无法比拟的优势,而随着近年来,等离子电视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以及价格的快速下调,等离子市场已经慢慢恢复到当年的巅峰时期。

液晶电视技术发展液晶电视技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

由于其技术在尺寸上的丰富性,从小到指甲盖大小的显示器,大到180寸以上的大型平板显示设备,液晶都能轻松实现,在这个领域远远超过了等离子技术。

虽然在2001年-2004年期间,由于液晶电视整机成本过高,多数厂商更加青睐等离子电视市场,但是随着后期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开始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自2005年开始,液晶电视凭借着出色的优势,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并力压等离子电视,成为彩电市场的核心主力。

而国内外众多彩电厂商也开始倾向于液晶电视的研发和生产。

06年液晶显示技术全面提升进入2006年,随着液晶电视市场空间的逐步扩大,加上新兴行业应用市场逐渐显露,这种巨大的商机不仅吸引了传统CRT电视企业进入液晶电视领域,同时也促使明基、优派、同方这些IT厂商加入。

在2006年平板电视领域,各平板电视新技术,独特的图像处理技术,都开始在平板电视市场上频频出现。

首先是夏新“双核芯”技术,双核芯技术可以说是夏新在液晶电视行业内的一次技术突破,其技术不仅具有快速稳定的信号识别能力,同时还能满足海量信息处理。

其次就是TCL DDHD二代数字动态全高清芯片,拥有ACM/ACC亮彩专利技术,可针对各种信号进行高度智能的检测,自动将色彩饱和度和亮度美化到最符合人眼审美观的数值。

另外,还有创维“屏变”技术、厦华“微晶神画”以及飞利浦“流光溢彩”技术等,其中创维“屏变”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液晶电视的眩光污染问题;厦华“微晶神画”通过放大处理,增加画面上有效像素点的数量,逐点优化、修复并改善图像信号,使颜色边缘更加干净利落,让画面的层次感丰富、景深感增加;飞利浦“流光溢彩”技术配合散发出不同色彩的光线,突破屏幕边框的限制,从而在视觉上将画面延伸至最大,就像面对着影院里的超大屏幕,让在居室中也体验到影院般的视觉冲击。

这些技术的诞生,使得06年平板电视在技术领域迈向了新的台阶。

07年液晶显示技术大放异彩2007年是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高速发展的一年,当CRT电视、背投电视和等离子电视都出现负增长时,液晶电视独领风骚,产量和销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并成长为彩电行业颇具潜力的中坚力量。

而液晶电视的快速增长,与其各种尖端显示技术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TCL针对液晶电视推出的自然光技术。

与传统液晶电视相比,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平板电视能耗偏高的问题,在大幅提升画质的基础上,可以让液晶电视能耗降低超过50%。

其次是120Hz高刷新率的诞生,以前普通的液晶电视刷新率为60Hz,即每秒刷新60次。

这样的刷新率用在静态显示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用在运动画面就会导致画面不连贯,出现拖影(尾)。

所以,电视机厂商推出了刷新率高达120Hz的液晶电视,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就是10bit液晶面板驱动技术,液晶电视采用了10bit面板驱动技术后,就会拥有2的10次方即1024级灰阶显示能力,通过RGB三原色的混色,最终可以实现10.7亿色的色彩输出能力。

和普通8bit的液晶面板相比,整整提高了64倍!07年这几项尖端显示技术解决了液晶电视拖尾、色彩方面的不足,让液晶电视真正走进了成熟时期。

08年液晶显示技术进入全高清时代2008年,经过几年行业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液晶电视的了解也逐步加深,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电视附加功能的关注,更多的又回到了能亲身感受到最原始的画质视觉上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品牌借助产业链和品牌优势在市场优势凸显;国内电视整机厂商在液晶电视领域都投下重本,也大力发展特色新技术和进行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数字电视一体机”、“数字高清”、“开建液晶模组”,在以技术和产品抢占市场之余,同时通过推广自己的技术和进军上游产业链来建立有利的品牌形象和产品优势。

在技术运用方面,2008年全高清开始全面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市面上大部分在售液晶电视分辨率都达到了全高清标准,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许多电视机上都有的“FULLHD1080P”的标志,这些表明该款电视机拥有1920×1080的物理分辨率,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高清电视(HDTV)标准中最高档次的一种分辨率规格。

除此之外,在08年,厦华推出了HQV影像技术,HQV(Holly-woodQualityVideo)视频处理技术,它集隔行、降噪、锐化和标清信号到高清缩放等卓越技术于一身,全方位还原逼真的视觉影像,达到可与电影胶片成像处理相媲美的程度。

LED背光源液晶电视诞生,在08年中旬,海信首款LED电视的亮相,海信超薄LED液晶电视外观时尚,整机厚度只有55mm,仅有普通液晶电视的一半,是08年全球已上市的LED液晶电视中最薄的产品。

虽然当时国外品牌中的三星,索尼、夏普、LG、奇美等电视整机厂商也早已开发LED液晶电视,但并未在市场上出售。

09年液晶显示技术进入超薄3D时代2009年,液晶电视开始持续发力,超薄的LED液晶电视开始全面进入市场,传统的CCFL液晶电视开始淘汰。

而在09年,等离子电视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市场。

在2009年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索尼率先推出了四倍速驱动技术,中国内地的电视采用PAL制式(50Hz),四倍速驱动技术能够根据输入信号,在相邻两帧原有画面中创造并插入3帧新画面,使画面播放频率达到200Hz。

在观看快速移动的动作场景时,画面更清晰、更流畅。

另外,在09年末期,3D显示技术开始悄然进入消费者的视线中,随着首部3D电影《阿凡达》的热映,3D电视开始火爆起来,而在09年,以三星、LG为代表的彩电巨头的带动下,众多彩电厂商都加入到了3D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