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一年级科学《放大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科学《放大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放大镜的构成部分,能说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2、在教师的指导下,

3、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感受,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4、了解使用工具可以给人类活动带来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使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效果不同。

三、教学准备:

邮票、放大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测

师:课前教师准备了邮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邮票上印有什么图案?

(学生仔细观察)

师:邮票上印有非常精美的图案,但由于邮票比较小,所以图案也就比较小,怎样才能观察得更清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借助工具——放大镜来观察是最科学的方法。那我们就在放大镜的帮助下,一起来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吧。

(二)探究与实践

活动1、认识放大镜

师:使用放大镜前,我们先来认识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桌子上的放大镜,看看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这几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观察时可以用手摸一摸镜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组内观察并交流)

生1:我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是圆的,而且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生2:我观察到放大镜是由3个部分组成的,有镜片,装镜片的壳和一个长长的把

生3:我觉得装镜片的壳可以叫“镜框”,就像眼镜框一样。

……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也很形象。放大镜是由镜片、镜框、镜柄3

个部分组成。放镜片的壳就是镜框,同学们口中长长的把就是镜柄。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这是它与普通玻璃不同的地方,也是它能放大物体的原因。

活动2、使用放大镜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放大镜了,那同学们会使用放大镜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演示)

生1:把放大镜放在想要观察的物体上面就可以了

生2:我觉得应该把放大镜放在离眼睛近一些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学习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课件展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地想要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观察吧

(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观察的是邮票,发现邮票上的画变大了,看得更清楚了

生2:我观察的是自己的手指纹,发现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不一样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和用肉眼观察相比,使用放大镜观察更清楚

教师小结:同学们很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实际操作得出:用肉眼观察和使用工具观察是不同的,和用肉眼观察相比,使用放大镜观察更清楚。

教师板书:和用肉眼观察相比,使用放大镜观察更清楚

(三)拓展与创新

师:生活中为,我们在哪些地方会用到放大镜呢?

生1:我在观察蚂蚁的时候会用到

生2:爷爷在看书的时候也经常用到放大镜

生3:警察叔叔利用放大镜寻找犯人犯罪的蛛丝马迹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放大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课件展示:放大镜在医学、宝石鉴定、刑事侦查等方面的资料

师:看了这些资料,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1:放大镜的本领可真大,能帮我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生2:有了放大镜,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它是我们的好帮手

师:放大镜是一种工具,使用工具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工具是人类生活的好帮手,是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

一年级科学《放大镜》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纯真善良,富有爱心。他们都是附近村庄的学生,从小在一起长大,彼此之间相互熟悉,而且都继承了农民的优良传统,个个朴实无华。也因为如此,他们中很多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也不大注重细节,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也因为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父母都出去打工,他们中大多数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有的缺少父母的关爱,又不会排解,造成内心的孤独。在感情上他们需要理解与关爱。

在学习习惯方面,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指导,爷爷奶奶又大多只看重物质生活,再加上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大感情投入。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因为提前让学生做了搜集,对放大镜的使用有一些了解。但在难点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一放大镜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学情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应在老师的引领下,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习惯,最后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成功作品。

一年级科学《放大镜》效果分析

一节课上完了,基本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对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本节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环节有:

1、课的导入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兴趣。

2、知识的展现不是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老师轻松带入新的知识,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也让学生觉得新知识也并不难,容易接受。

3、教学素材的准备比较充分。让学生选择素材的空间比较大,而不是千篇一律,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完成任务的时候更能够有热情。

4、本节课的任务设置任务的设置也能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并且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存在的问题是:

1、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最好事先跟学生进行沟通。

2、对于突发状况还缺乏应变能力,须加强。

一年级科学《放大镜》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五单元的第15课《放大镜》,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教材在前面安排了《我们的感官》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最原始的用眼睛去观察,用耳鼻舌手去认识自然世界的事物,这些都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基本感知,在此基础上,要想把事物观察得更加清楚需要怎么办呢?就引出了本节课《放大镜》。

2、教学目标:

(1)知道放大镜的构成部分,能说出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3)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感受,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4)了解使用工具可以给人类活动带来便利。

3、教学重难点:

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使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效果不同。

4、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分别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去帮助学生学习、消化和掌握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本课是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一节课,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为了能使大家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学生进行学习操作的过程中,我允许邻桌的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小组进行合作创设一个和谐、愉快、活跃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相互协作”,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去进行学习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