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课件(PPT 110页)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第10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第10章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7
10.3 网关的特点与功能
网关是一种不同的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设备,但是在 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时,必须要考虑传感器网络的特 点,所以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时,必须考虑其特殊 的特点和功能。本节将介绍广义网关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网 关的特点和功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8
10.3.1 网关的特点 广义上的网关有以下两个特点: 连接不同协议的网络。在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中,
当类型不同而协议又差别很大时,可以利用网关实现多个 物理上或逻辑上独立的网络间的连接。由于协议转换的复 杂性,一般只进行一对一的转换或者少数集中应用协议的 转换。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8
图10- 1 专用网关示意图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5
图10-4 局域网与外部数据转换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第3版教学课件第2章-家庭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第3版教学课件第2章-家庭网络通信技术
线,一般可选择普通的超五类屏蔽双绞线即网线作为信号线。 (3) RS-485布线时必须要手牵手的布线,但是可以借助RS-485集线器和
RS-485中继器,可以任意布设成星形接线与树形接线。 (4) RS-485总线必须要接地。
13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2. KNX总线 KNX总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适用于家居和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开放式国
要实现可靠的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必须解决各种因素对数据传输的影响。高 效可靠的调制编码技术是高速PLC的关键。
18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PLC技术按频段可分为窄带、中频带和宽带技术。 窄带PLC:使用的带宽通常为几十kHz,且频段一般位于500kHz以下,可应用 于自动抄表、配用电自动化、能源控制、电网监测等低速数据通信场合。 中频带PLC技术:发源于中国,基于国家电网公司HPLC规范的中频带技术, 广 泛 用 于 国 内 用 电 信 息 采 集 领 域 , 并 于 2018 年 在 IEEE 完 成 标 准 化 , 发 布 了 IEEE1901.1国际标准。 PLC-IoT(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 是 基 于 HPLC/IEEE 1901.1结合华为特有技术,且面向物联网场景的中频带电力线载波通 信技术。通过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载波上,实现数据在电力线介质的高速长距离 传输。通过多级组网可将传输距离扩展至数公里,基于IPv6可承载丰富的物联网协 议,使能末端设备智能化、实现设备全连接。
19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2019年8月9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推出海思PCL-IoT电力线载波方案, 该方案采用树形网络架构。
➢ CCo树根主节点,创建并维护电力载波通信网络; ➢ STA树枝节点或叶子节点; ➢ PSTA中继节点。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PPT 37张)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PPT 37张)
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 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
系统工作原理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 RFID主要频段标准及特性
IT·服务·创新
羊肉的种类、产地、 出栏时间?
因特网
26
物联网应用
IT·服务·创新
27
物联网应用
个人保健
IT·服务·创新
人身上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实时传送到 相关的医疗保健中心,如果有异常,保健中心通过手机,提醒您去医院检查身体。
健康参数: 1)体温 2)血压 3)心电图 4)血氧监测
物联网(IOT)的特征
IT·服务·创新
感知
传输
智能
全面感知
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 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
信息。
可靠传输
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 信息进行实时传送。
智能处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 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 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
物联网(IOT)结构示意图
IT·服务·创新
医院
因特网
28
物联网应用
平安城市建设
IT·服务·创新
利用部署在大街小巷的全球眼监控探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
119、112等交互,实现探头与探头之间、探头与人、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
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
网络存储单 元
数字显示墙 (电视墙)
控制台
客户监控中心
10M/100M专线/VPN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PPT37页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PPT37页
踪,信息自动采集, 仓储应用,港口应用, 邮政,快递。
• 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
统计,补货,防盗
物流
零售
• 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
质量追踪,自动化生 产
• 自动化生产,仓储管
理,品牌管理,单品 管理,渠道管理
制造业
服装业
• 医疗器械管理,病人
身份识别,婴儿防盗
医疗
• 电子护照,身份证,
学生证等各种电子证 件。
制、国际对话、环境问题、统计数据和进展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2009年-日本 i-Japan战略
•i-Japan战略。在u-Japan的基础上,强调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服务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 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 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即所谓4U=ForYou(Ubiquitous,Universal, User-oriented, Unique),希 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 anyone) 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若为修改信息的写命令,有关控制逻辑引起电 子标签内部电荷泵提升工作电压,提供电压擦 写E2PROM。若经判断其对应密码和权限不符, 则返回出错信息。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 RFID主要频段标准及特性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
RFID应用领域
IT·服务·创新
• 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
RFID系统组成
• 电子标签:由芯片和标签天线或线圈组成,通过电感耦合或电磁 反射原理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第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PPT课件

第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PPT课件

2
本章内容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
无线网络教学平台 /wireless
Jin & Jiang, 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仿真实验,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无线网络教学平台 /wireless
Jin & Jiang, 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仿真实验,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5
WSN与传统网络区别特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 ☆WSN是集成了监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
系统,节点数目庞大、分布密集。
13
WSN宏观系统框架
无线传感器网络包含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 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Manager Node)
第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无线网络教学平台 /wireless
Jin & Jiang, 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仿真实验,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背景
☆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 速发展和日渐成熟 ☆各种具备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 的出现 ☆由许多微型传感器共同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备受关注 ☆WSN可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环 境条件下获得大量详实可靠的物理世界的真ss

无线电传输技术发展应用探索和分析

无线电传输技术发展应用探索和分析

无线电传输技术发展应用探索和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通信需求的增加,无线电传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线电传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方式,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通过对无线电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探索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线电传输技术;发展应用;探索和分析引言无线电传输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无线电波的传输,人们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和信息交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无线电传输技术也在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对无线电传输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将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创新和发展。

1无线电传输技术概述无线电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技术。

它使用无线电频率的电磁波来传输信号,从而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无线电传输技术中,通过调制和解调的方式将信息转换成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

调制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相结合,形成调制信号,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信号。

这样,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设备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在不受物理障碍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流。

无线电传输技术的应用广泛涉及生活、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广播和电视通过无线电传输技术向大众传递新闻、娱乐等信息。

无线网络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上网,享受网络的便利。

在商业领域,无线电传输技术支持移动支付、车联网和物联网等应用。

在工业领域,无线电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远程监控和环境检测等方面。

随着无线电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频谱资源的限制、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

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不断努力改进技术、以确保无线电传输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无线电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创造了便利和机遇,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检测信号的传输与采集 120页PPT文档

检测信号的传输与采集 120页PPT文档
波分多路复用(WDM)是在光纤信道上使用的频分多路复用的 一个变种,它是在光波频率范围内,把不同波长的光波,按一 定间隔排列在一根光纤中传送,即将光纤可工作的有效波长划 分为多个波段,通过棱柱或光栅将不同的波段合成到一根共享 光纤上。 WDM用于光纤通信中。
第2章 检测信号的传输与采集
5) 基带、频带和宽带传输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9 引脚 2 2 2 2 2 2 2 2
10 引脚 2 2
开路 2 2 2
开路 2
第2章 检测信号的传输与采集
2.1.3 U/I
XTR110输入0~10V、输出4~20 mA时的电路如图2-2所
示。其中RP1为调零电位器,RP2为调量程电位器。对于其他输入
电压与输出电流范围,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管脚3、4、 5、 9、 10的连接方式。
第2章 检测信号的传输与采集
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一般为模拟信号,在以微型计算机为核 心组成的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中,必须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 号通过编码器对其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将其转换成数字信 号,再放在数字信道上传输,为此要使用模/数转换器。经计 算机处理后的信号常需反馈给模拟执行机构如执行电动机等, 需再经解码器解码还原成模拟信号,因此还需要数/模转换器 将数字量转换成相应的模拟信号。
② 多点连接方式,如图2-3(b)所示。各终端共用一条主 线路, 这种方式节省线路,但要解决各终端同时访问主机而 竞争线路的问题。
第2章 检测信号的传输与采集 图2-3 数据通信系统连接方式
第2章 检测信号的传输与采集
2.
1)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1) 单工通信。如图2-4(a)所示,单工通信指数据总是沿 一个固定方向传送,如从终端发数据给计算机,而不接收从计 算机发来的信息。为了正确发送数据,在接收端收到信息后, 要发回应答信息通知发送端,由发送端根据应答信息判断所发 送数据是正确接收还是出错并再做处理。应答信息总是沿与数 据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故单工通信所指方向是数据传送 方向。

【精品】第12讲-MEMS传感器PPT课件

【精品】第12讲-MEMS传感器PPT课件
➢谐振器型无源无线声表面波传感器:其敏感器件与普通 的谐振器型声表面波器件类似,也是通过提取回波信号中 的谐振频率实现无线检测。谐振频率的检测可采用模拟及 数字两种方法。模拟的方法可采用门控锁相技术进行鉴频; 数字的方法则可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直接从回波信号中 提取谐振频率。
应用于温度检测时,这种无源无线声表面波传感
➢易于批量生产,成本低
微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一般是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 造的,这种工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适合于批量生产。 大批量生产使得微传感器单件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便于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微传感器能感知与转换两种以上不同的物理或化 学参量;
例如,在同一硅片上制作应变计和温度敏感元件, 制成同时测量压力和温度的多功能微传感器,将处理电 路也制作在同一硅片上,还可以实现温度补偿。
➢光刻电铸注塑技术(LIGA)
一种基于X射线光刻技术的MEMS加工技术。 主要包括X光深度同步辐射光刻,电铸制模和注模 复制三个工艺步骤。
11.3 几种典型微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1、电热堆
组成热电堆的两种金属材料分别为铂(厚1m)及
锌锑合金(厚1m)。热端置于帕利灵(parylene)薄膜
(厚约25.4m)上。帕利灵薄膜作为热绝缘层,将热端
智能传感器是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 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学和材料科学互相 结合的综合密集技术。
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自补 偿能力、自校准功能、自诊断功能、寻址处理能 力、双向通信功能、信息存储、记忆和数字量输 出功能。
MEMS技术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大大提高 了传感器的智能化水平。利用MEMS技术可以将信 号调节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甚至包含微处理器)、 接口电路等与传感器封装成一体,组成微传感器 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层的安全框架
3
27
5.1.3
跨层的安全框架
4
28
5.1.3
跨层的安全框架
5
29
5.1.3
跨层的安全框架
6
30
课程目录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5.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安全趋势
31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2
5
5.1.1
安全需求
3
6
5.1.1
安全需求
4
7
5.1.1
安全需求
5
8
5.1.1
安全需求
6
9
5.1.1
安全需求
7
10
5.1.1
安全需求
8
11
5.1.1
安全需求
12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13
5.1.2
攻击与威胁
1
14
5.1.2
攻击与威胁
2
15
5.1.2
攻击与威胁
16
5.1.2
如果路由被误导,整个网络可 能陷于瘫痪。无线传感器网络 中主要的路由协议容易遭受的 攻击,如表5-3所示。
80
5.3.3 安全通信与路由技术
3
81
5.3.3 安全通信与路由技术
3
82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83
5.3.4 安全定位与时钟同步技术
1
84
5.3.4 安全定位与时钟同步技术
34
5.2.1
密码算法的选择
2
35
5.2.1
密码算法的选择
3
36
5.2.1
密码算法的选择
37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38
5.2.2
密钥管理
1
39
5.2.2
密钥管理
2
40
5.2.2
密钥管理
3
41
5.2.2
密钥管理
4
42
5.2.2
密钥管理
5
43
5.2.2
密钥管理
6
44
5.2.2
密钥管理
7
45
5.2.2
密钥管理
8
46
5.2.2
密钥管理
表5-2 静态和动态密钥管理方案比较
9
两类密钥管理方案相比,静态密钥管理的优点是通信密钥无需 频繁更新,不会导致更多的计算和通信开销,缺点是一定数量 节点被俘获后,网络的安全性将受到威胁;动态密钥管理的实 时更新使得敌人难以获取最新的密钥,但是计算和通信开销较 大。具体如表5-2所示。
2
85
5.3.4 安全定位与时钟同步技术
3
86
5.3.4 安全定位与时钟同步技术
4
87
5.3.4 安全定位与时钟同步技术
5
88
5.3.4 安全定位与时钟同步技术
6
89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90
5.3.5 入侵检测、容侵容错技术
1
91
5.3.5 入侵检测、容侵容错技术
2
92
5.3.5 入侵检测、容侵容错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无忧PPT整理发布
课程目录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5.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安全趋势
2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3
5.1.1
安全需求
1
4
5.1.1
安全需求
议SNEP具有以下优点:
① 通信负载较低
② 语义安全
③ 数据认证
④ 重放保护
⑤ 弱实时性
60
5.2.3
安全协议
6
61
5.2.3
安全协议
7
62
5.2.3
安全协议
8
63
5.2.3
安全协议
9
64
课程目录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安全协议
4
58
5.2.3
安全协议
5
59
5.2.3
安全协议
NA , {DA}(Kencr , C) , MAC(Kmac , C | {DA}(Kencr , C) ) {DB}(Kencr , C) , MAC(Kmac , NA | C | {DB}(Kencr , C) )
通过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到传感器网络加密协
105
5.4.2
物联网及其安全性
1
106
5.4.2
物联网及其安全性
2
107
5.4.2
物联网及其安全性
2
108
课后习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应具备的安全特征有哪些? 2.无线传感器网络常见的攻击类型有哪些? 3.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管理方案的优缺点? 4. TESLA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认证机制有哪些? 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访问控制协议有哪些? 如何保证安全? 7.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8.如何做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定位? 9.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为什么要有入侵检测系统? 10.车载系统的网络安全有何特性? 11.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109
THANKS
无忧PPT整理发布
5.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安全趋势
65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66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67
5.3.1
安全认证技术
1
68
5.3.1
安全认证技术
2
69
5.3.1
安全认证技术
3
70
5.3.1
安全认证技术
4
71
5.3.1
安全认证技术
5
72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98
5.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安全趋 势
99
5.4.1 车载传感网络及其安全性
1
100
5.4.1 车载传感网络及其安全性
2
101
5.4.1 车载传感网络及其安全性
3
102
5.4.1 车载传感网络及其安全性
4
103
5.4.1 车载传感网络及其安全性
5
104
5.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安全趋 势
73
5.3.2
访问控制技术
1
74
5.3.2
访问控制技术
2
75
5.3.2
访问控制技术
3
76
5.3.2
访问控制技术
4
77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78
5.3.3 安全通信与路由技术
1
79
5.3.3 安全通信与路由技术
表5-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路由协议可能遭受的攻击汇总
2
一个WSN节点不仅是一个主机,而 且是一个路由器。WSN路由协议的 首要任务是在一对节点中建立正确、 有效的路由,实时地发送消息。
攻击与威胁
1
17
5.1.2
攻击与威胁
2
18
5.1.2
攻击与威胁
3
19
5.1.2
攻击与威胁
4
20
5.1.2
攻击与威胁
5
21
5.1.2
攻击威胁
6
22
5.1.2
攻击与威胁
7
23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24
5.1.3
跨层的安全框架
1
25
5.1.3
跨层的安全框架
2
26
5.1.3
3
93
5.3.5 入侵检测、容侵容错技术
4
94
5.3.5 入侵检测、容侵容错技术
5
95
5.3.5 入侵检测、容侵容错技术
6
96
5.3.5 入侵检测、容侵容错技术
7
97
课程目录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5.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安全趋势
47
5.2.2
密钥管理
10
48
5.2.2
密钥管理
11
49
5.2.2
密钥管理
12
50
5.2.2
密钥管理
13
51
5.2.2
密钥管理
14
52
5.2.2
密钥管理
15
53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54
5.2.3
安全协议
1
55
5.2.3
安全协议
2
56
5.2.3
安全协议
3
57
5.2.3
32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33
5.2.1
密码算法的选择
表5-1
RC5/RC6性能对比
1
RC5 是 一 种 对 称 的 快 速 加 密 算 法 , 比较适用于廉价的传感器网络。而 RC6对RC5进行了改进,弥补了RC5 在扩散速度上的不足,两者的性能 对比,如表5-1所示
这两种算法只使用了常见的初 等运算,算法速度快,占用存 储空间小,实践证明其符合无 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