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塑造美好的道德心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教材塑造美好的道德心灵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做人为本渗透道德

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学要以人为本,做人要以德为本。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有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行为。同是一个学识高深、本领超群的人,如果他品质高尚,就可为人民和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如果他道德败坏,不满社会,则可对社会造成双倍的危害。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如: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的《品格的试金石》通过诚实与信任之间、诚信的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诚信……这三个主题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诚信知易行难,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学会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和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因此,在品德思想教育过程中,通过细致深入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道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思想上进、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健全的人。

二、学习生活培养道德。

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有血肉联系的学习过程,要改变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教学中,我们不要去传授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知识和经验,不要把学习只看成是掌握某些书本知识和语言符号。这样的课程学习达不到本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学习生活和道德。如.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第三单元中《寻找生活中的道德细节》在课堂上,我的做法:让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懂得良好的道德风尚靠无数道德细节构成。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文明、懂礼貌关系到整个社会风尚。并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的道德。

三、联系实际强化道德

我们应当承认学生所在的生活世界,是用他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世界,这是一个和成人的生活世界很不相同的世界。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传授的内容,虽然是生活实际中的事例,但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些文字、符号、事实、事件……在这些内容中儿童找不到生活的感觉,他们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的学习。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如:结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第六单元中《接受,还是拒绝》开展《上网好不好》的主题班会课,通过让学生进行正反两方面来认识上网的利弊。从中知道,网络文化的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手段。我们可以从网上寻找相关的德育教育资料,更可以发动学生在网上寻找资料,让材料更加丰富,讨论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将从网上获得的大量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整合、吸收、创新,提高自身道德认知力,让学生自身能力不断发展。同时,也学生通过身边的事告诫沉迷上网的危害性,净化网络文化。又如:结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第五单元中《做一名地球卫士》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以逐步扩大的学生生活为基础,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师生互动,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观察、感受、研究社会,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他们就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不再只是获得理性认知,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愿望上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而使他们富于人性美的道德心灵一步步成长起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成为最具魅力的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