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合集下载

腹膜透析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的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的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临床路径一、腹膜透析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规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为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既往病史中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5期,行规律腹膜透析替代治疗。

(三)进入路径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

1.诊断符合。

2.此次仅为行腹膜平衡(PET)试验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入院。

3.入院评估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无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

(四)标准住院日4-6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①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②0小时血生化,2小时血肾功和葡萄糖,③0、2、4小时腹透液肾功和葡萄糖,④24小时腹透液及24小时尿液肾功、离子全套、葡萄糖⑤24小时腹透液及24小时尿液蛋白定量测定。

2.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的检查项目:铁代谢评估指标,超敏CRP,降钙素原,IPTH,BNP,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选择调整腹膜透析治疗方案。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八)手术日。

无(九)术后恢复。

无(十)出院标准。

完成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并出具报告,调整治疗方案。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存在其它需要处理的并发症或合并症,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不能完成或住院时间需要延长。

二、腹膜透析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的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规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5期,为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的患者。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
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针对慢性肾脏病饮食、生活方式等进行宣教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护士签字
医生签字
(出院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
□向患者及其家属或委托人交待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并发症、治疗效果、治疗方案、完成疾病诊断及下一步治疗计划。
□根据病情需要,完成相关科室会诊。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日志、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辅助助检查
□常规心电图检查(电),
□胸腹部摄影(门诊),
□彩超常规检查(泌尿系),临嘱,彩超常规检查(腹部)。
□彩超常规检查(心脏)。
长期医嘱
□肾脏病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患者既往的基础用药;
□对症支持治疗;
临时医嘱
□其他特殊医嘱。
出院医嘱
□出院指导医嘱
□临嘱,通知出院。
□β受体阻滞剂缓释片口服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
□钙片口服
□骨化三醇口服
□叶酸片口服
临时医嘱
□常规检查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尿常规分析、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尿蛋白定量
□急诊检查
□急检血细胞分析+超敏C反应,电解质、急检血糖。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2),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标准住院日为28天内。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92.4,M9866/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疾病编码。

2.经诱导化疗达CR。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完善入院常规检查需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发热或疑有某系统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

3.骨髓检查(必要时活检)、微小残留病变检测。

(四)化疗开始于入院第3天内。

(五)化疗方案。

1.缓解后巩固治疗:可行3个疗程化疗,分别为DA、MA、HA方案:(1)DA方案: DNR 40-45mg·m-2·d-1×3d,Ara-C 100-200mg·m-2·d-1×7d。

(2)MA方案:米托蒽醌(MTZ)6-10mg·m-2·d-1×3d,Ara-C 100-200mg·m-2·d-1×7d。

(3)HA方案: 高三尖杉酯碱(HHT)2.0-2.5mg·m-2 ·d-1×d天,Ara-C 100-200mg·m-2·d-1×d天。

如为高危患者(初诊时WBC≥10×109/L),可将DA或MA方案中的Ara-C更改为1-2g·m-2,q12h ×3d。

2.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的防治:腰穿及鞘内注射至少4次(确诊CNSL退出本路径)。

鞘注方案如下:MTX 10-15mg,Ara-C 40-50mg,DXM 5mg。

3.缓解后维持治疗:序贯应用ATO、ATRA、6-MP+MTX三个方案,每方案1个月,3个月为1周期,共使用5个周期。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建立临床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支持、对症治疗;2.经验性抗菌治疗;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满足入住普通病房治疗标准(见下),无重症肺炎表现者,进入路径。

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进入普通病房:(1)年龄≥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近1年内曾因CAP住院;精神状态异常;脾切除术后;器官移植术后;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呼吸频率≥30次/min;脉搏≥120次/min;动脉收缩压〈90mmHg(1mmHg=0。

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XX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流程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我院10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统计、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

五、临床科室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六、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七、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八、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汇总分析,上报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

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早、中期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编码:BNV068)。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E11.221+N08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消渴病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Mogensen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

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多期;中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临床糖尿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常见证候:气阴虚血瘀证阳气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TCD编码为:BNV068)和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为:E11.221+N083)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早、中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大生化(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胸部X线片、泌尿系彩超、心电图、感染性疾病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血沉、C 反应蛋白、免疫功能检测、CT、MRI、4脏彩超、肝胆胰脾彩超、颈动脉彩超、胰岛素素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氢酶抗体。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13个)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13个)

肾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肾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癌(ICD-10:C64,D09.101)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10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适合腹腔镜手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4,D09.101肾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术前所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尿常规;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切口愈合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终末期肾病临床救治路径

终末期肾病临床救治路径

海南省贫困人口终末期肾病专项救治临床救治路径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住院流程(一)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治疗。

(二)标准住院日为 14-20天1、置管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7天。

检查项目:⑴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⑵肝功能、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⑶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2、腹膜透析置管为入院第3-7天,视病情决定。

3、开始腹膜透析治疗⑴小剂量IPD治疗,每次腹腔内灌入0.5-1L透析液,腹腔内停留30-40分钟,每个透析日8-10小时。

⑵常规CAPD治疗,每天交换透析液3-5次,每次腹腔灌入透析液1.5-2L,透析液在腹腔内停留时间白天4h-6h,晚上8-12小时.(三)出院标准1、腹膜透析置管及腹膜透析过程顺利,无需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或合并症。

2、指导患者学会腹膜透析开始后的腹膜透析导管的护理和保养。

3、指导患者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为1.2g/kg/d。

4、确定透析方案,出院后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

三、终末期肾病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二)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1、术前准备2-7天完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路径
一、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ICD-10:N18.9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室(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超过3 个月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下降< 60ml/min(老年人
GFR<50ml/min )超过3 个月
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以上三条中,1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根据2 诊断时宜慎重或从严掌握。

如3 同时具备,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坚持病因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蛋白尿)
2.饮食治疗
3.纠正贫血、减少尿毒症毒素蓄积
4.纠酸,水钠钾代谢紊乱的治疗
5.出现甲旁亢,肾性骨病的对症处理
6.防止感染
7.口服吸附疗法和导泻疗法(氧化淀粉、大黄制剂)
8.肾替代治疗
9.中医辨证论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905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4h 尿蛋白定量,1h尿沉渣、尿红细胞形态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iPTH
(3)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
(4)双肾动静脉彩超
2、必要时检查的项目: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原因不明的肾功能不全,经评估认为需要肾穿刺或组织检查的情况,并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
(七)选择用药
1、α -酮酸(可选)
2、碳酸氢钠
3、袢利尿剂(速尿、丁尿胺)
4、降压药(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
5、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如需)
6、碳酸钙(如需)
7、抗感染
8、中医治疗
(八)如果需要肾穿刺,则手术日为入院第7 日之内1、麻醉方式:局麻
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查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查、石蜡切片光镜检查、电镜检查
(九)术后用药根据临床情况可使用无肾毒性的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 生命体征稳定,尿量正常,临床症状缓解
2. 无需要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 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
析。

1. 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 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十二)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标准:症状体征消失,各肾功能实验室检查正常,血压正常
2、好转标准:
(1)尿毒症症状得到控制、高血压有所控制,血红蛋白上升,BUN 及SCR较前下降,维持原治疗方案
2)病情无变化,消化道症状改善不明显,顽固性高血压或高血
钾,仍间断发作心衰等,此时应寻找患者肾衰的可逆性因素是否得
到纠正,其
并发症是否得到正确处理,必要时实施透析治疗。

3、无效标准:病情反复或加重,应积极寻找并去除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保护残余肾功能,常见恶化因素有:
(1)血容量不足肾小球灌注减少,GFR下降,加重肾衰竭。

(2)感染常见的主要有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特别是败血症时低血压休克对肾功能影响尤其严重。

(3)急性尿路梗阻
(4)心力衰竭及严重低血压状态,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排量下降
(5)肾毒性药物的应用如氨基糖苷类第一代头孢菌素,造影剂及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草药等
(6)手术或创伤等应激性状态
(7)血压大幅波动,如高血压患者降压过快过猛不能维持有效血容量时高钙血症、高磷血症或转移性钙化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完成肾功能不全的诊断、病因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初步治疗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1
附: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治疗方案: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中医“关格”范畴,中医辨证治疗如下:
治法:健脾益肾,清热化浊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治法:豁痰降浊,辛温开窍方药: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方药:温脾汤合吴莱萸汤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1. 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2. 脾肾阳虚,寒浊上犯
3.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4. 肾病及心,邪陷心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